行业分类基准简介
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 年版)

附件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序号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重点领域指标名称指标单位标杆水平基准水平参考标准大类中类小类1纺织业(17)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71)棉印染精加工(1713)★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千克标煤/百米2836《印染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版)》《针织印染面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FZ/T07019)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175)化纤织物染整精加工(1752)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176)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印染精加工(1762)★针织物、纱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吨标煤/吨 1.0 1.32造纸和纸制品业(22)造纸(222)机制纸及纸板制造(2221)★卫生纸原纸、纸巾原纸木浆单位产品能耗千克标准煤/吨450520GB31825注:不包括TAD等塑纹纸机生产的产品非木浆510560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25)精炼石油产品制造(251)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2511)炼油单位能量因数综合能耗千克标准油/吨·能量因数7.58.5GB30251煤炭加工(252)炼焦(2521)煤制焦炭顶装焦炉单位产品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10135GB21342捣固焦炉110140序号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重点领域指标名称指标单位标杆水平基准水平参考标准大类中类小类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25)煤炭加工(252)煤制液体燃料生产(2523)煤制甲醇褐煤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5502000GB29436烟煤14001800▲无烟煤12501500煤制烯烃乙烯和丙烯单位产品能耗千克标准煤/吨28003300GB30180煤制乙二醇▲合成气法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0001300GB32048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6)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无机碱制造(2612)烧碱离子膜法液碱(质量分数,下同)≥30%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315350GB21257离子膜法液碱≥45%420470GB21257离子膜法固碱≥98%620685纯碱氨碱法(轻质)单位产品能耗千克标准煤/吨320370GB29140▲联碱法(轻质)160200★天然碱法-碳化法(轻质)410440★天然碱法-蒸发法(轻质)360390▲氨碱法(重质)365420▲联碱法(重质)205250★天然碱法-碳化法(重质)455490★天然碱法-蒸发法(重质)405440无机盐制造(2613)电石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805940GB21343序号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重点领域指标名称指标单位标杆水平基准水平参考标准大类中类小类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6)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2614)乙烯石脑油烃类单位产品能耗千克标准油/吨590640GB30250对二甲苯单位产品能耗千克标准油/吨380550GB31534★乙二醇单位产品能耗千克标准煤/吨375470GB32048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9)黄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23002800GB21345注:对粉矿采用烧结或焙烧工艺的,能耗数值增加700千克标准煤/吨。
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

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是指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对各行业进行分类的标准。
这一标准是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动,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需要,通过对各个行业的生产活动、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分类。
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一标准将各行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于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以便于对各行业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
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这一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分类。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分类。
这一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这一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分类。
ICB和GICS

ICB和GICS——产业(行业)分级标准剖析本文是ICB(行业分类基准系统)和GICS(全球行业分类标准)之间区别的摘要。
这两种标准间的不同罗列如下:1、ICB将很多公司和数据安全性进行分级,这些数据库占全球市场95%的份额,虽然覆盖包括比较少的国家。
(ICB分类对象:公司和数据库的安全)2、ICB仅通过主营商业来分等级,而GICS考虑市场占有率和收入分析(财务分析)。
3、就公司分级问题,ICB咨询委员会将给予FTSE(富时指数公司)和道琼斯建议。
4、ICB在季度回顾与GICS年度回顾比较的条件下运作。
5、GICS系统和ICB的过滤标准不一样,就像ICB中小于第四级分支工业的8% GICS中第四级分部门的19%是多余的6、ICB数据库产品采用ISO标准市场标识码。
7、ICB为睡觉公司(没有在当地有营业行为,新加坡人称为DormantCompany 睡觉的公司,不需交纳税收,但必须会计签证)保存数据,可返回到2002年三月;但是GICS仅保存产生营业行为当月的数据。
8、GICS允许用户根据市场类型分割他们的数据库产品(例如,发达产业和新兴产业)。
9、GICS在底等级认证上有比较宽松的尺度:33%左右工业团体(第二等级),59%左右工业(第三等级)和27%左右分支工业(第四等级)。
10、因其编号方式不同,ICB拥有较少位的阿拉伯数字作为编码,仅用于区别8位的GICS编码。
11、ICB中的工业团体与GICS中的商业团体只有2个不值得比较的方面。
12、ICB包括扩展数据区。
13、同样每日输入数据,ICB有周报,而GICS只有月报。
14、ICB和GICS共享卖主有效实用性级别标准。
15、ICB保存公司(有经营行为的)历史记录,可返回到2002年;而GICS保存前3年历史数据。
注:红色文字表示不确定翻译,绿色表示网络上查询获得的信息。
金融业行业划分标准

金融业行业划分标准摘要:一、金融业的定义与范围二、金融行业的分类1.货币金融服务2.资本市场服务3.保险业4.其他金融业三、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四、金融业企业划型标准规定1.大型企业2.中型企业3.小型企业4.微型企业五、金融机构的监管与分类1.监管机构2.交易场所3.市场主体正文:金融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广泛的行业和领域。
金融行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类: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
货币金融服务主要包括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和非货币银行服务类金融机构。
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它们主要负责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汇票等业务。
非货币银行服务类金融机构则包括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提供贷款、租赁、保理等服务。
资本市场服务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它们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服务。
保险业金融机构主要为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等,提供各类保险产品和服务,以分散风险、补偿损失为主要目的。
其他金融业包括金融信托与管理服务、金融控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
这些金融机构主要从事信托业务、金融资产管理和投资、金融租赁、消费信贷等业务。
在金融资产的划分方面,企业应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此外,金融业企业划型标准采用复合分类方法,根据资产总额、企业性质等因素将金融业企业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在金融机构的监管方面,主要包括中央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监管机构,以及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类监管机构。
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行业分类标准是对各个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它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将各种行业进行归类、划分和编码,以便于统计、分析和管理。
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企业进行竞争分析、市场调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意义、国内行业分类标准体系、行业分类标准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意义非常重大。
行业分类标准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指导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同时,对于企业而言,行业分类标准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竞争格局,制定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
此外,行业分类标准还有助于统计部门进行数据的归类和整理,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国内行业分类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行业产品分类标准两大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标准,主要用于国民经济统计和分析。
而行业产品分类标准是对行业产品进行分类的标准,主要用于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监测。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按照行业的生产性质和经济活动的关联程度进行分类,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22个大类。
行业产品分类标准则根据产品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包括原料和辅助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技术和服务等。
最后,行业分类标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政府部门,行业分类标准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指导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在企业方面,行业分类标准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竞争格局,制定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
在市场调研方面,行业分类标准可以帮助市场调研人员对市场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企业的市场开拓和产品推广提供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简介

第二讲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一部分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简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划分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性分类,是统计工作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分类标准,在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国际比较上具有核心的地位,是确定经济普查的范围,处理和交换经济普查信息的重要基准。
基层普查工作人员应对这项标准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结构框架等作简要了解,以便更好地使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开展单位清查。
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历史沿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考证,最初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按国民经济部门建立的分组目录,设置了工业部门、基本建设部门、农林水气部门、运输与邮电部门、商业公共饮食业与服务业部门、城市公用事业部门、科学与文教卫生部门、金融保险部门、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等9个大类。
1984年,由国家统计局、原国家标准局、原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1984)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的最初版本。
1994年、2002年和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历经三次修订,并已更名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随着我国产业的发展、完善和结构升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经济活动的归类也相应逐步完备和细致,从最初的9大部门行业,发展为20个行业门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历史沿革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内容的历史变化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分类结构和编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每个类别都按层次编制了代码。
门类用一个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A、B、C、…);大类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中类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2位为大类代码,第3位为中类的本体码;小类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3位为中类代码,第4位为小类分类码。
行业分类的中类和小类,根据需要设立带有“其他”字样的收容项。
为了便于识别,原则上规定收容项的代码尾数为“9”。
当行业大类、中类不再细分时,代码补“0”直至第四位。
裁量基准类型

裁量基准类型(实用版)目录1.裁量基准类型的定义和重要性2.裁量基准类型的分类3.裁量基准类型的应用实例4.裁量基准类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正文裁量基准类型是指在法律、行政等领域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相关事务进行评估、判断和处理的依据。
裁量基准类型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它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裁量基准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法律裁量基准类型,主要体现在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领域。
这类基准类型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必须遵循法律规定进行裁量。
例如,在刑事案件中,法官需要根据刑法的规定,对被告人的罪行进行评估,从而作出适当的判决。
二类是行政裁量基准类型,主要应用于行政管理、税收、土地利用等领域。
这类基准类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量。
例如,在土地征收过程中,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三类是行业裁量基准类型,主要涉及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
这类基准类型由行业内部自行制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例如,在金融领域,银行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贷款申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裁量基准类型在实际应用中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在保障公平正义的同时,兼顾灵活性和效率,成为裁量基准类型发展的关键。
未来,裁量基准类型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首先,加强法律对裁量基准类型的规制,确保裁量行为在法律轨道上进行。
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对裁量基准类型的约束力。
其次,推动裁量基准类型的公开透明,让公众参与监督。
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裁量基准类型,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公信力。
最后,强化对裁量基准类型的专业化建设,提升裁量主体的素质。
通过加强培训、建立专家库等方式,提高裁量主体的专业素养,确保裁量基准类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总之,裁量基准类型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计量标准分类

计量标准分类一、计量标准的定义与分类意义计量标准是衡量物理量大小的一种尺度,它在科学技术、经济贸易、国防建设、民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用计量标准,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计量标准的分类有助于提高计量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各个领域测量结果的相互可比性。
二、计量标准的分类体系1.按照计量基准的性质分类根据计量基准的性质,计量标准可分为:(1)国际计量基准:国际计量大会(CGPM)承认的计量基准。
(2)国家计量基准:我国政府依法承认的计量基准。
(3)行业计量基准:各行业自行建立的计量基准。
(4)地方计量基准:地方政府依法承认的计量基准。
2.按照计量基准的应用领域分类根据计量基准的应用领域,计量标准可分为:(1)通用计量标准:适用于各个领域的计量标准,如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等。
(2)专业计量标准: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计量标准,如电力、通信、化学、医药等。
3.按照计量基准的精度等级分类根据计量基准的精度等级,计量标准可分为:(1)高精度计量标准:精度等级在0.01%以上的计量标准。
(2)中精度计量标准:精度等级在0.01%-0.1%之间的计量标准。
(3)低精度计量标准:精度等级在0.1%-1%之间的计量标准。
三、我国计量标准分类简介1.国际单位制(SI)我国计量标准遵循国际单位制(SI),它是全球通用的计量制度。
SI分为七个基本单位,分别为:长度(m)、时间(s)、质量(kg)、温度(K)、电流(A)、物质的量(mol)和发光强度(cd)。
2.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其与国际单位制的转换关系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包括时间、长度、质量、温度、电流、发光强度等。
这些单位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有明确的转换关系。
3.行业计量标准和地方计量标准我国还存在大量行业计量标准和地方计量标准,它们分别针对特定行业和地方需求,覆盖了从通用到专业的各种计量要求。
四、计量标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计量标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各种研究提供了量化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行业分类标准 GICS
全球行业分类系统(GICS)是由标准普尔(S&P)与摩根斯坦利公司(MSCI)于1999年8月联手推出的行业分类系统。
该标准为全球金融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全球统一的经济板块和行业定义。
作为一个行业分类模型,GICS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它的意义在于不仅为创造易复制的、量体裁衣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坚实基础,更使得对全球范围经济板块和行业的研究更具可比性。
标准普尔全球指数家族包含的所有公司都已根据GICS进行行业分类,每一家公司都会被分到一个子行业内,同时自动的归属于相应的行业、行业组和行业板块。
目前有34,000家交易活跃的公司已被分类,若包括交易不活跃的公司,则总数已超过50,000家。
已分类的全球股票市场资产份额超过90%。
GICS为四级分类,包括10个经济部门(Economic Sector),24个行业组(Industry Group),67个行业(Industry)和147个子行业(Sub-Industry)。
行业分类基准 ICB
行业分类基准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Benchmark,ICB) 由富时集团及道琼斯指数公司于2005年1月合作推出,该体系基于透明管理规则进行管理,所有ICB数据库中的公司及证券按照管理规则进行四级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基准为交易及投资决策提供了一个最全面、最有效、最易于使用的行业分类系统。
ICB从投资者的复杂需求出发,为金融行业提供了一个统一而全面的行业分类系统,对全球范围内的4万多家公司及4万5千种股票进行分类管理。
该分类体系共分四级,包含10个产业、18个超行业、39个行业及104个从属行业,可以帮助用户在监控宏观行业趋势的同时,也关注小型细分市场,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ICB独立的管理及全球研究团队的支持确保了ICB系统准确的代表性,持续的增长性以及对市场监控的连续性。
2005年,ICB已成为市场首选的行业分类体系,为全球主要的证券交易所认可和使用,其中包括纳斯达克交易所、纽约交易所、伦敦交易所、Euronext及新加坡交易所,占世界市场65%的资本总额。
此外,ICB也深获全球众多金融信息及数据提供商,以及出版机构和媒体的欢迎。
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 CSRC
即标准行业分类
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新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是在1999年出台的《上市公司分
类指引(试行)》的基础上经调整和完善而成的,《指引》主要对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一是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突出了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新经济特征,对制造业中的次类进行了合并调整,即将原制造业中通信、计算机制造业,原邮电通信业中的通信业和电讯业,原社会服务业中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和原信息与文化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合并为信息技术业门类;二是将医药制造业改称为医药、生物制品业,并提高为制造业中的次类;三是将制造业中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合并为一个次类;四是取消邮电通信业门类,将其中的邮政业并入社会服务业,其余并入新的信息技术业。
《指引》作为指导性规范,主要用于证监会系统及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行业类属相关信息的对外公告,其他市场参与者及研究机构也可根据工作业务需要对上市公司进行其他分类。
有关人士指出,《指引》的发布,对于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分类标准、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