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复习资料第三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1.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理想是激励个体的精神内驱力,是凝聚社会整体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为对品格养成的重视。
2.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这一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集体奋斗和共同创造的,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极大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根据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弘扬中国精神,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柱。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思修2018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

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 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 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民族精神的一切成 果,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 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 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 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 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 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案例:
延安精神(1935年到1948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 创新 ,实事求是 。
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 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 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实质和核心是: 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第一节
弘 扬 中 国 精 神
中国精神的是兴国强国之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道德理想,也称人格理想,指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 的目标。道德与信念密切相关,它是靠内在的信念和社会舆 论来维系的,人的良心就是一种道德信念的形式。一个人认 为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 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这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理想追 求。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的魅力,成为一 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既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又是生活幸福的根本。
辽宁专升本思修第三章 中国精神考点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一、选择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
4.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5.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6.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崇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7.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兼相爱,交相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8.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明人伦”9.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儒家把“君子”、“圣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道家推崇“真人”、“至人”,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呼吁“新民”10.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11.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
12.爱国主义成为动员和鼓舞人们为祖国的生存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伟大精神旗帜。
13.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14.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5.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16.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笔记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3.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爱国主义使人们对于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恰好地统一在一起。
爱国主义的内涵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祖国的灿烂文化和爱自己的国家。
爱自己的国家,就要将自己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与报国之行统一。
3.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反对分裂,团结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主流。
千百年来民间对忠诚爱国者尊重。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
爱国主义的另一个主题,就是改造山河,创建中华文明。
3.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和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集中体现在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民族性,时代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中国精神既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这些都是中国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追求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更加丰富。
3.4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爱国主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我们更要提倡爱国主义。
3.4.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民族精和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表现: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古人对理解的不懈追求上。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内含: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内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的集体意识。
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伴随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
思政课公开课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PPT(15分钟)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实现民族 复兴的 精神指引
凝聚中国 力量的
精神纽带
兴国之魂 强国之魄
提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 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 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 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 所认同的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道德规范、 精神气质的总和。是 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支柱。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强国之魂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出中华文明,同时形成了 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崇尚精神的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之一。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重精神表现在中国古人对人格理想 的不懈追求上
“仁”“正名”“礼” ——儒家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重精神表现在中国古人对人格理想 的不懈追求上
仁:在《论语 颜渊》有个学生问何 为“仁”,子曰:“爱人”真正爱人 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是 仁爱: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的仁 爱。所以在《论语》中可以看出,孔 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 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所以 “仁人”与“全德之人”同义,“仁” 可以译perfect virtue(“全德”)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 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 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 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 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第三章教案

c反对任何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我们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案例: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和一位吉卜赛人交谈时所引发出的爱国感想
结论:祖国是每一位人民的强大后盾,中国人民应该要为有如此强大的国家而感到光荣,从而产生出爱国之情。
爱国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爱国主义应该包括思想、情感、行为三个基本方面,缺一不可。只有做到这三方面一致,才能算是真正做到爱国。
爱国情感是指是人们对国家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感体验。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1.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3.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a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b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c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2.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案例:文天祥的宁死不屈,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结论: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
中国精神的定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既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2021年新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PPT课件-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爱
—— 陆游
国
主
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
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唐· 王昌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 李清照
LOGO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亚 圣孟子,又称为“孔门四配”。
白鹿洞书院 礼圣殿
LOGO 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中国精神
在几年前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 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辉煌的中华历史,也 培育铸就了独特的中国精神,为中国发展 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LOGO 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思想道德与法治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重要组 成部分 ,它们 代表了 中华民 族在长 期的历 史发展 中形成 的智慧 与精神 。在现 代社会 ,思想 道德与 法治的 继承和 弘扬, 是我们 建设法 治社会 和实现 中华民 族伟大 复兴的 必由之 路。 首先,思想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 心。中 国古代 文化中 强调“ 德治” ,认为 政治秩 序的根 本在于 人的品 德。因 此,古 代帝王 将德治 作为治 国的重 要方略 。而中 国传统 文化中 蕴含的 人文精 神、孝 道、诚 信、礼 仪等价 值观念 ,也都 是现代 社会需 要的基 本道德 。 其次,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法治 是指以 法律为 准绳, 通过法 律的规 范和制 约来维 护社会 公正和 公平。 法治的 实现需 要依靠 法律的 权威性 和公正 性,也 需要依 靠公民 的法律 意识和 遵从法 律的行 为。 最后,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独 特体现 ,包含 了中国 文化的 本质和 特征。 它具有 民族性 、时代 性、人 类性三 个基本 特征, 是中华 民族自 古以来 形成的 精神财 富和文 化遗产 。现代 中国的 发展离 不开中 国精神 的传承 和发扬 ,更需 要在中 国特色 社会主 义的引 领下, 在全面 建设社 会主义 现代化 国家的 过程中 ,不断 创新和 弘扬中 国精神 。 为了继承优良传统和弘扬中国精神, 我们需 要从以 下几个 方面入 手: 首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当加强 对传统 文化的 学习和 研究, 加强对 基本道 德规范 的普及 和培养 ,提高 人民的 思想道 德素质 。 其次,完善法治制度。应当深入推进 法治建 设,加 强法律 体系的 建设和 完善, 提高法 律的权 威性和 公正性 ,营造 一个公 正、透 明、有 序的法 治环境 。 最后,弘扬中国精神。应当发挥传统 文化的 优势, 推动中 华优秀 传统文 化与现 代社会 相结合 ,创新 传统文 化,弘 扬中华 文化的 时代价 值,培 养新时 代的中 国人。 同时, 要加强 文化教 育,培 养年轻 一代对 中国文 化的认 同感和 文化自 信心, 推动中 国文化 在国际 上的传 播和影 响力的 提升。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思想 道德与 法治和 中国精 神的重 要性, 将其融 入到我 们日常 的工作 和生活 中,推 动中国 特色社 会主义 事业不 断向前 发展。 同时, 我们也 要重视 跨文化 交流和 融合, 吸收其 他文化 的优秀 元素, 不断拓 展和丰 富中国 文化的 内涵和 外延, 增强中 国文化 的包容 性和影 响力。 总之,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中国精神是 中华民 族文化 的重要 组成部 分,是 推动中 国特色 社会主 义事业 发展的 重要力 量。我 们应当 秉持历 史的眼 光和未 来的远 见,不 断继承 和弘扬 中华民 族的优 秀传统 文化和 精神, 以实际 行动和 坚定信 念推动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事 业不断 迈上新 的台阶 ,为实 现中华 民族伟 大复兴 的中国 梦不懈 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精神”及政 治语汇中的一个,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 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
一个个英雄群体用智慧、汗水 甚至生命谱写的“女排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 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等,更是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 神脊梁。这些感动中国的先进 典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 英雄群体,是当今中国时代精 神的生动写照。他们或承载人 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的价值追求,或体现 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淡泊名 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或 展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 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或彰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情 怀。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在改革 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 崭新精神风貌和高尚精神品格, 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 力。
历史性。爱国主义是社会历史 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 同的内容。
阶级性。爱国主义有阶级性, 认为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爱 国主义,如资产阶级的爱国主 义、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等。
爱国主义的三层含义
世界各国普遍把爱国、报国、强国视 为高尚的美德,把卖国、辱国、叛国等视 为不道德的丑恶行为。
一个个英雄群体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谱写的“女排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等,
更是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 的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
第二层:
2
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规范
第一层:
1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爱国主义的三层含义
3
第一层: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2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 自己祖国无限忠诚 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归属感(故土家园) 认同感(悠久历史和文化) 尊严感(作为祖国的公民) 荣誉感(祖国取得的成绩)
具体性。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 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爱 国思想和爱国行为有不同。
第一节
弘
扬
中国精神的是兴国强国之魂
中
国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精
神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道德理想,也称人格理想,指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 的目标。道德与信念密切相关,它是靠内在的信念和社会舆 论来维系的,人的良心就是一种道德信念的形式。一个人认 为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 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这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理想追 求。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的魅力,成为一 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既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又是生活幸福的根本。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案例1】文天祥宁死不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案例2】朱自清(1898-1948 )的民族气节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泽
东
?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 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 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 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 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 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 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案例:
铁人精神
“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 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 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 油田”的 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 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 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 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 “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 科学求 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 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等等。
“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 理与其他民族关系上的宽广胸襟。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要以宽阔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 要弘扬古代民族精神,更要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发扬光大的民族精 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 . 2、要以实践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18/7/26
78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 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 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 “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人们在现实生活 中,或许会背井离乡,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 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人们的心连在一起。
? 长征精神 ? 延安精神 ? 西柏坡精神 ? 雷锋精神 ? 铁人精神 ? 两弹一星精神 ? 载人航天精神 ? 98抗洪精神 ? 抗震救灾精神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 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 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2018/7/26
74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 明史。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 1.8万多千米,内海 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 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 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 35798平方千米。 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 4个 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中国拥 有56个民族。
●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心、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 ●以亿万人民群众为载体的中国精神 将中国梦与人民的梦有机地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质,使中国梦具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使中国梦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立在中国精神基础上的道路自信,使中国梦具有正确的实现途径 ●建立在中国精神基础上的理论自信,使中国梦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建立在中国精神基础上的制度自信,使中国梦具有坚定的政治保证
? 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 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 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 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 (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 ?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
?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民族精神的一切成
由于游客“留言”或踩踏对残存的石柱和拱 梁造成了损坏,圆明园管理处正考虑对园内的标志 性建筑——大水法限制客流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第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祖国是一群人,爱祖国就是爱 家人,爱学校,爱周围的人, 爱中国人。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就是爱人民 群众,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 ,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 度的试金石。
一个名叫李立的中国留学生.讲述了他在美国留学时的 一段经历。李立的邻居是一家靠卖艺为生的吉卜赛人,男主 人叫阿普杜拉。他开朗乐观、为人诚恳很快就和李立成了好 朋友。一个休息日,李立和阿普杜拉一边喝咖啡一边聊。谈 到吉卜赛人四海为家的习俗,李立真诚地对阿普杜拉说:” 我很钦佩你们吉卜赛人的才华和生存能力,无论世界的哪个 角落,几乎都有你们吉卜赛人。”阿普杜拉也高兴地说: “不错,我们吉卜赛人无论到哪里,都能被那里的人民所接 纳。”但突然,阿普杜拉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许多: “但这也 正是我们吉卜赛人的悲哀,因为我们没有祖国。” 说到这里, 一向乐观粗犷的阿普杜拉,眼里噙满了泪水。李立被深深地 震撼了,他突然感到,与阿普杜拉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因为在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的祖国。
延安精神(1935年到1948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
创新 ,实事求是 。
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 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 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实质和核心是: 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 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 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 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 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 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 的核心和灵魂。
? 具体而言:
? ●无论是爱国主义,还是改革开放,都只是民族精神和时代 精神的“核心”,而非“全体”
?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古代精神,使中国精神具有深 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分量
? ●一百七十多年民族发展历程凝成中国近现代精神,使中国 精神具有明确的民族指向和奋斗目标
?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创造中国现当代精神,使中国精神迸发 出巨大力量和绚丽光芒
果,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历代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都站在维护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的高度,坚持“和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