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基本笔画 写法

合集下载

永字八法基本笔画规律ppt课件

永字八法基本笔画规律ppt课件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行笔过程中要捉笔敛锋
5、向右下稍顿笔
6、回锋向上收笔
21
6、粗腰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起笔稍重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用力行笔
5、向右下顿笔
6、回锋向上收笔
22
7、上尖竖
1、上点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2、折笔向右稍顿
3、转笔向左下顿笔
4、提笔回锋收笔
27
2、下点(杏仁点)
1、逆锋向上起笔
2、折笔向左下稍顿
3、转笔向右下稍驻
4、提笔向上回锋收笔
28
3、左点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2、折笔向下作顿,再转向右下稍驻
3、微提笔向右上回笔
4、回锋至中部后稍驻
7
3、凸横
1、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向右行笔,中间
向上凸 4、末端转锋向右下
顿笔 5、提笔回锋收笔
8
4、细腰横
1、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 3、向右行笔,中
间稍提锋 4、末端转锋向右
下顿笔 5、提笔回锋收笔
9
5、左尖横
1、顺锋起笔 2、力量逐渐增大,
向右中锋行笔 4、末端提笔向右
下顿笔 5、提笔回锋收笔
10
6、右尖横
1、逆锋向左起笔 2、折锋向右下顿
笔 3、挫笔后向右偏
上边提边行笔
11
7、横钩
1、向左逆锋起笔 2、折锋右下顿笔 3、折锋向右中锋
行笔 4、作钩时提笔向
左下重顿 5、转锋回收至画
中后挫笔向左下出 钩

(精选)永字八法基本笔画规律

(精选)永字八法基本笔画规律
笔画在应用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轻重搭配;主次分明。以下分别 说明。
83
一、轻重搭配
84
1、横轻竖重
一字之中,横画一般较轻,尤其是长横和 被包围部分的横画宜轻。
竖画(包括竖钩)要重,尤其是中竖及横 折中的竖画要重。如“寸”、“寺”。
85
2、撇轻捺重
一字之中,如果撇捺左右相对,或相交, 应该使其撇画轻,捺画重,这一般是指长 撇与长捺而言的。如“来”、“史”。
竖折时,竖画宜轻,折部较小,可方可圆。 “日”字外形方正,右竖微弯,短横粗壮。 “自”字,窄长,两竖微弯成“()”形。
77
1、横折斜
1、横折斜是由横和斜组成
2、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

3、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斜,力至笔端 78
2、横折折撇
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
2、提笔轻顿,转笔写小撇,
汉字由各种不同的笔画组成。在字中,由 于笔画之间相互搭配的需要,尤其是在字 中所处的位置和主次的不同,都会出现一 定的变化。
一字之中,不同的笔画其轻重、长短不同, 同一笔画在字中所处位置不同,其轻重也 不一样。同时,笔画在搭配时,应分清主 次,有长短、有伸缩。
82
若是相同的笔画在字中同时出现时,就更 应该强调其变化,有的甚至其形状也会发 生改变,以避免重复而显得呆板。当然, 这些变化,以突出主笔为原则。
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
62
5、横折斜钩
1、横折钩是由横和斜钩组成
2、先逆锋写横
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
4、再转锋写斜,再写钩
63
6、竖钩(向右)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转锋蓄势后中锋行笔写竖 4、提笔转锋再向右下挫笔 5、提笔转锋挫笔蓄势向右上挑笔出锋 64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运笔方法: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瞭。

笔画一 侧
笔锋着纸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压再慢慢上收转向,回笔藏锋视情形改变其角度。

笔画二 勒
笔锋触纸向右下压再横画而慢慢收起,作一横向笔画。

笔画三 努
为一直向笔画,以直笔之法作开头,竖笔慢慢向下写,向左微偏作一曲度后返回,其笔画不宜直,否则无力。

笔画四 趯(ti)
当竖直笔画完后,趁其势顿笔再向左上偏,一出即收笔向上。

笔画五 策
笔锋触纸向右压再转右上斜画而慢慢收起,要点是需轻抬而进。

 笔画六 掠
向左下的笔画,必须快而准,取之中的险劲为要节,出锋需乾净俐落,利而不墬.
笔画七 啄
又称短撇,为一向左下之笔画,如同鸟啄树般的力道和气势。

笔画八 磔(zhe)
向左下之笔画,徐徐而有劲,收尾时下压再向右横画而慢慢收起。

以上为永字八法,势中国书法笔画的根基,由练熟此八划后,即可延伸多样笔画,并各得其精神气度。

小学语文语文常识(文字)“永字八法”

小学语文语文常识(文字)“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我们先解剖一下“永”字,来认识一下汉字八种基本笔画。

永,上面一点叫作“点”,原名是“侧”;下面一横叫作“横”,原名是“勒”;接着一竖叫作“竖”,原名是“努”;接着向左一钩叫作“钩”,原名是“走翟(ti)”;左上短横向右提,因此取名为“提”或“挑”,原名是“策”;接着向下撇,因此取名为“撇”,原名是“掠”;右上短横向左撇,可以看作撇的变形,因此取名为“短撇”,原名是“啄”;接着下捺,因此取名为“捺”,原名是“磔(zhe)”。

此外,横和竖的交接处叫作“折”。

也有辞书把永字八法归并为横、竖、撇、点、折五种笔画。

计算机有一种汉字基本笔画系统,是横、竖、撇、点、折、弯六种。

其要点是,从“折”分出“弯”。

基本笔画的变体较多,特别是折、弯、钩、,因此“折”和“弯”分立也并非多余。

永字八法基本笔画

永字八法基本笔画

(一)基本笔画部分
笔画名称类别核心字形灵活使用字形备注横二三土王

垂露竖干仁正杠
悬针竖十斗平申难点

短撇千斤生共难点斜撇厂左人在
竖撇月丹用周
长直撇者孝教
捺斜捺人大文木难点平捺之进近迁难点反捺食这达迟
提址扛江场

横折口中户日
横撇又夕色径
竖折山区凶巨
撇折云去台红
撇点女好安要难点
点右点主玉冬汉
左点小心杰怀难点长点不头达返

竖钩寸扣担水
弯钩子手乎狂
横钩宁灾官帝
斜钩戈笺我成难点
竖弯钩无它化电难点
竖弯七西
卧钩心必思忠难点
竖提长切民以
(2)复合笔画部分
笔画名称类型核心范字灵活使用范字备注横折竖钩月丹用永横折钩
横折斜钩刀力方勿横折提认讲语话
横折竖弯钩九吃艺飚难点横折弯钩
横折斜钩飞风氧汽难点
横折折长撇廷延建难点横折折撇
横折折短撇近远达这难点横折折钩乃奶盈秀难点横撇弯钩队阳都难点竖折折鼎
竖折折钩与亏弓马
竖折撇专。

“永字八法”解读

“永字八法”解读

“永字八法”解读作者:潘飞翔“永”字共有八画,画画不同,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汉字楷书的点画形式。

一、侧(点)“点”是最短的笔画,天生走势不足,运动感薄弱,写得不好,容易成为向心的、内倾的一个圆,以封闭的形式与周围笔画隔绝,显得萎靡黯然。

具体写法:笔锋着纸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压再慢慢上收转向,回笔藏锋视情形改变其角度。

古人说,点如果锋芒不露,“则失之于钝,钝则芒角隐而书之神格丧矣。

”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需要补救,方法有二。

第一,强调笔势。

起笔露锋以承接上一笔画,收笔出锋以连贯下一笔画,通过露锋、出锋与上下笔画建立起顾盼映带的呼应关系。

同时,打破圆点的内倾特征,增加笔画向外的张力。

第二,强调体势。

让它的形态不要太平或者太直,因为“平”和“直”都是静止状态,要让它左右倾斜,产生动势,非得其它笔画的配合才能保持平衡,由此与其他笔画发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强化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联系。

正因为如此,“永字八法”中称点为倾侧的“侧”。

姜白石《续书谱》云:“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

”顾盼指的是笔势,向背指的是体势。

汉字的每一笔画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点也是如此。

孙过庭《书谱》云:“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由于点的运动过程很短,要完成这三个动作就比较困难,容易出现两个毛病,一是顺势按下,一揿即收,起笔、行笔、收笔不分,笔画单薄简陋,空洞无物。

二是不敢用力按顿,因为点的书写兔起鹞落,势如“高峰坠石”,大起大落,在所有笔画中是最情绪化的,如果不强调提按顿挫的动作,会使作品缺少激情。

二、勒(横)“横”的笔画较长,具体写法为,笔锋触纸向右下压再横画而慢慢收起,作一横向笔画。

如果行笔太快,太流畅,笔画会显得单薄空洞。

因此在书写过程中,不能信马由缰,一掠而过,必须勒住缰绳,步步踏实,以求稳重。

“永字八法”称之为“勒”,十分形象。

永字八法正传(附楷书八十四法)

永字八法正传(附楷书八十四法)

永字八法正传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

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柳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永字八法(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1.点法点,也就是“侧”。

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

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

“策”、“啄”、“ ”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横,也就是“勒”。

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

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4.竖法竖,也就是“努”。

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5.撇法撇,也就是“掠”。

一般习惯称为“撇”。

永字八法的笔法原理

永字八法的笔法原理

永字八法的笔法原理
永字八法是一种常见的笔法原理,用于书写汉字中的“永”字。

它是由八个笔画组成,每个笔画都有其特定的顺序和方向,确保书写的字形美观、规范。

1. 橫撇(一横一撇):从左到右横画一笔,再从上到下的方向撇画一笔。

这个笔画是“永”字的首笔,也是最长的一笔。

2. 橫钩(一横一撇一钩):在橫撇的基础上,从左往右略微下倾,再向上勾画一笔。

这个笔画与横撇相连,形成一个钩形。

3. 竖弯(一竖一折):从上到下画一条竖线,再向左上方弯曲画一笔。

这个笔画是“永”字的第三笔,连接橫钩与下方部分。

4. 竖钩(一竖一折一钩):在竖弯的基础上,向右延伸一点并稍微向上勾画一笔。

这个笔画与竖弯相连,形成一个钩形。

5. 横折(一横一竖一折一钩):从左到右画一条横线,然后向下延伸一点,最后往左上方画一笔,形成一个折状。

6. 横斜钩(一横一竖一竖一折一钩):在横折的基础上,从左到右稍微向上倾斜,然后画一笔向上勾的钩。

7. 撇(一撇):从上到下向右画一笔,连接横斜钩。

8. 点:在“永”字的左下方画一个小圆点,表示该字的收尾。

这八个笔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连写,可以确保“永”字的结构和比例合理,字形整体美观流畅。

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掌握永字八法的笔画原理是提高字形书写质量的重要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竖画,要记住。有悬针,有垂露。竖画开始先顿笔,垂露收笔莫忘驻。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悬针

写撇画,并不难。确定角度是关键。右下轻顿左下行,力量送至撇尖端。
先重后轻,略带弧度,注意流畅
笔画
起笔
行笔
收笔
口诀
字例写法注意事项横长横写横画,要记劳。左稍低,右稍高。起笔收笔应知道。轻重提按很重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短横

垂露

提称“挑”,由重到轻右上行,防止成对号形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右点
写点画,要记清。先轻后重再回锋。点画位置分左右,掌握规律抓典型。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硬笔书法之“永字八法”基本笔画的写法(南外大冲学校写字活动系列培训之一)
左点

写捺画,看捺脚。一波三折最重要。捺画起笔轻入笔,捺脚平出不上翘。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出尖。
(竖)钩
竖钩写法很容易,先竖后钩不着急。竖画到底蓄足气。力贯钩尖角度准,写出遒美金笔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
(横)折
横折写时横宜轻,写到折处微用劲。 轻提右按即下走,此笔关键要小心。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