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赏析:这首词为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作 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幼安自此起兴。”上片寓情于景,写登台远眺时产 生的种种复杂 情感。前两句以虚笔写山河破碎的憾 恨,后两句写对砟国的无限思念。下片以江水为喻, 抒写抗金复国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苦闷。青山遮不 住,毕竟东流去。“青山 ”二句突出了了青山之遮 与江水之流的对立和冲突,它写出客观规律不可抗 拒,历史毕竟要发展这一深遂的哲理而千古名句有 鼓舞人心的作用。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 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 (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 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 较多的接触。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 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 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 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秋! 赏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 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 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 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 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 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 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赏析引言:《卜算子·漫兴》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表现了作者语言艺术的功力。
小编整理了辛弃疾《卜算子·漫兴》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卜算子·漫兴》原文: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卜算子·漫兴》翻译:千古扬名的李将军,能够在战斗中夺得匈奴的战马。
李蔡的人品才干都极平常,却被封侯拜相,这多么不像话!我在田里锄草,把老根挖扒,剖开竹筒,刮制成新的竹瓦。
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
《卜算子·漫兴》赏析:题曰“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的自我解嘲之作,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胸中有郁积,腹中有学养,一触即发,一发便妙,不可以寻常率笔目之。
此词通篇都是在发政治牢骚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但上下两阕的表现形式互不相同。
上阕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西汉名将李广四十余年中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英名远播,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小令篇制有限,不可能悉数罗列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因此词人只剪取了史传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广军败被擒。
匈奴人见广伤病,遂于两马间设绳网,使广卧网中。
行十余里,广佯死,窥见其傍有一胡儿(匈奴少年)骑的是快马,乃腾跃而上,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归汉。
匈奴数百骑追之,广引弓射杀追骑若干,终于脱险。
斯人于败军之际尚且神勇如此,当其大捷之时,英武犹胜。
司马迁将此事写入史传,可谓善传英雄之神。
作者从史料中选取这一片断,是见其匠心独运。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
辛弃疾最好的四首诗

辛弃疾最好的四首诗辛弃疾是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中流露出了对家国冷落和自身不幸命运的痛苦抒发。
他的词风炽热而激昂,融情思切、抒怀家国、悲切离愁于一炉。
以下是辛弃疾最好的四首诗。
1. 《鹧鸪天·辋川闲居初夏》这首词描写了辛弃疾在离京时的心情,词中洋溢着对故乡江山的怀念之情。
这是辛弃疾最早的思乡之作,他在此作中表达了对家国的深情厚意。
他以辋川之景作为诗的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家乡柔美的山河景色,以及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全词中用典生动,意境优美,真实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他的战友陈同甫的,表达了他对陈同甫的思念和对当时战争的痛惜之情。
辛弃疾以陈同甫事迹为切入点,深入描述了壮士意气、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
词中用字精确,抒发出慷慨激昂的情怀,再次表现了他对家国苦难的关切和智慧的追求。
3.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辛弃疾描写元夕情景的作品,通过描绘元夕夜晚的繁华景象,以及对离故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在此夜寄托无限思恋、无限愁绪的离愁别绪。
词中情景交融,抒发出对别离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殷切期盼,词调悲怆而激昂,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4. 《鹧鸪天·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写登上建康赏心亭,远眺故乡的景色,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既有描述景色的细腻描写,又有饱含深情的离愁别绪。
辛弃疾通过想象重现故乡的景色,再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词中彰显出对家国的忧虑之情。
辛弃疾最好的四首诗,都充分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他的词中情感真挚,用语精炼,充满了激情和对美好的向往。
他的词作富有时代特色,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反抗色彩,既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家国苦难的关切和对时代命运的思考。
辛弃疾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更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对生活的感悟。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⑩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
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66岁做江苏镇江知府时写的《南多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140-1207),山东济南人。
在他出生前13年,金兵南侵,徽、钦二帝被掳,中原陷入敌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狠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战苦,扬州一带遭荼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古诗满江红·中秋寄远翻译赏析

古诗满江红·中秋寄远翻译赏析《满江红·中秋寄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前言】《满江红·中秋寄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主旨是表述望月怀人之情。
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结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
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
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注释】寄远:寄语远人。
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词人眷恋过的歌舞女子。
“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按:此暗用吴殊中秋赏月事。
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
横管:笛子。
冰壶:盛冰的玉壶。
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
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
此暗用丰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孤令:即孤零。
“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
云液满:斟满美酒。
琼杯:玉杯。
咽:指歌声OrG凄清悲咽。
“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圆还缺。
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
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
“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
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看承别:别样看待。
【翻译】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
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
辛弃疾的诗词集_辛弃疾的代表作_古诗大全

辛弃疾的诗词集_辛弃疾的代表作_古诗大全辛弃疾(1140-1207)宋朝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的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姜夔。
其古诗全文如下: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西江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
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清平乐·村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1]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代表作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部分词作《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鹧鸪天·戏题村舍》、《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鹧鸪天·送人》、《鹧鸪天·代人赋》、《玉楼春·戏赋云山》、《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西江月·遣兴》、《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露天晓角·旅兴》、《卜算子·修竹翠罗寒》、《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生查子·游雨岩》、《生查子·漫天春雪来》、《生查子·去年燕子来》、《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南乡子·舟中记梦》、《南乡子·好个主人家》、《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新荷叶·和赵德庄韵》、《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汉宫春·立春日》、《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满江红·暮春》、《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水调歌头·舟次扬洲和人韵》、《水调歌头·盟鸥》、《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念奴娇·赋雨岩》、《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贺新郎·赋水仙》、《贺新郎·赋琵琶》、《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蝶恋花·送祐之弟》、《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一剪梅·中秋元月》、《瑞鹤仙·赋梅》辛弃疾人物评价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业
题目:辛弃疾词分析
姓名:陈景
学号:U201117181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苏轼开创了宋词中豪放派的词风后,并不为当时文人的接受,他们觉得苏词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不是词的本色,直到100年后辛弃疾的出现,继承发扬了词中豪放一格。
辛弃疾的词引领了陈亮,刘过等后人的创作,使豪放派真正能够和婉约派分庭抗礼,不相上下。
辛弃疾词感情深沉,境界宏大。
早年参加抗金起义,后来投奔南宋。
他一生以男儿自许,以英雄自许。
在文学史上他不择不扣是一流的大词人,他的词集收入作品有600多首,在宋代词史上是流传作品最多的词人。
但是但凡对辛弃疾一生遭遇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辛弃疾首先是要做一位战士,其次才是一位词人。
后人总结辛弃疾词最为突出的有两方面:
(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永遇乐》
表现了他豪迈的英雄气概。
(二)、“恨之极,恨极消磨不得”—出自《兰陵王》
表现了他一生壮志未酬的失意悲愤。
要了解辛弃疾的词,可以从辛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着手。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为:
1.歌颂抗金斗争,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失意悲愤。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他送给友人陈亮的,辛弃疾在这首壮词中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军中的生活,写出了一位带兵打仗将军的英勇,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不过词中最后一句“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
”壮志未酬的悲愤不言而喻。
2.借登临江山、咏怀古迹抒写感时忧国的内心。
主要代表作有: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过剑南双溪楼》这句话总结了辛弃疾对历史兴亡的反思及个人遭遇的感慨。
想到辛弃疾咏怀古迹的词就不能不说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二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气魄宏大借古代英雄的事迹表明了希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又借南
朝宋文帝草率北伐,导致打败的历史事件,以惊醒当朝君主。
3.伤春悲秋、离愁别恨、男女恋情等内容。
代表作有:《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是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往湖南任职途中,他的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在酒席上所写。
先是感叹春光流去,再劝春留下,接着怨春不语。
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留恋惋惜之情。
最后写自己境遇不佳。
表现处辛弃疾在政治上不为众人所容,被压抑的苦闷。
4.抒写救国理想,表现英雄失意之悲的遣兴抒怀之作。
代表作有: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晓,眼前万里江山。
”—选自《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一生以拯救天下的男儿自居,渴望实现救过理想。
这句词写在辛弃疾晚年,说明他一直没有忘记救国理想和男儿抱负。
5.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表现村居生活情趣。
辛弃疾晚年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对农村生活别有体会。
主要代表作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作朴素生动,体现了辛弃疾对农村生活的喜爱,洋溢浓郁的生活情趣。
总结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可以归纳为:词境的开拓和风格的创新;善于运用幻想、夸张和拟人化等手法,构成丰富多彩的形象,展现出一种瑰丽、奇特的境界;擅长于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隐微曲折地抒写内心;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多采用散文化的语言及典故,以文为词;
王国维评价辛词“有性情,有境界”。
辛弃疾在词作上的成就是少有人比的,前人把辛弃疾称作词中之龙,可以说这个评价,辛弃疾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