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合集下载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概述南宋中期辛弃疾的出现,标志着宋词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完成了爱国豪放词思想与艺术的双重开拓和完美结合,开创了婉约词与豪放词并驰、长期共存的新格局。

与陈亮、刘过等联手进行创作,并影响到以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辛派词人。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另一词坛领袖,他进一步深化词艺,增强了传统词体的思想意蕴与艺术表现力,使词坛走向新变,在他的影响下,格律词派应运而生。

南宋后期基本上沿着辛弃疾和姜夔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一派是辛词的继承人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内容多感时伤世,情调则沉痛悲郁;另一派是姜词的追随者吴文英、张炎、周密、王沂孙等,内容上多抒发凄凉怨情,情调上追求高雅脱俗。

吴文英在艺术上有较大突破、刘克庄在题材上有一定拓展外,南宋后期词坛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

第一节辛弃疾p129、p175一、辛弃疾的生平、创作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

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1.(1140-1162)为率众起义,擒贼南归时期。

绍兴3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

22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

率领50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江阴签判。

开始了词的创作,可惜并没有流传下来。

2.(1162-1181)为辗转任职,筹措恢复时期。

《美芹十论》、《九议》,指陈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复国中兴的大计,切实详明。

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

“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预备江西上饶隐居。

淳熙八年(1181)冬,42岁,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洪迈的《稼轩记》


济南辛候幼安……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 财占地十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 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 作轩下临之,是为稼轩。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 真秉耒耨之为者。东罔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 款竹靡,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 步有亭,涤砚有渚。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 (《洪文敏公集》卷六) 陈亮:始闻作室甚宏丽,传到《上梁文》 ,可 想而知。见元晦说,潜入去看,以为耳目所未曾 睹。此老必不妄言。(《龙川文集》卷二一)

辛派词人

辛派先驱:张孝祥

辛派中坚:陆游、
陈亮、刘过

后期辛派词人(辛
派后劲) :刘克庄、
陈人杰、刘辰翁、
文天祥
陈亮
陈亮(1143-1194)字同甫,
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 属浙江)人。喜谈恢复,屡上书 论画,平生三罹大狱。51岁状元 及第,不久去逝。有《龙川文 集》。



他为人豪侠,才气超迈。曾因酒后放言犯上, 下狱,孝宗说:‚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 后因家僮杀人入狱,得辛弃疾等人营救得免。 与辛关系密切,光宗时进士第一。他为人好议 论政事,词也好议论,以气势见长,直抒胸臆, 语言斩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 陈亮词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斩截 痛快,风格雄放恣肆。但过分外露,缺乏内敛 而少馀蕴。如《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 虏》。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 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 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 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 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陈廷焯说换头五句‚精警奇肆,几于握拳透 爪。可作中兴露布读‛(《白雨斋词话》卷 一)

宋代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宋代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辛弃疾词曲: 羽泉歌手:羽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弓如霹雳惊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怎见气吞万里如虎一笑人间万事春风不染白发怎忘寒冬冰秋醉里且贪欢笑廉颇未老乐悠悠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千古兴亡多少事金戈铁马战不休天下谁英雄赢得功名在身后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君非诸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弓如霹雳惊弦——《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怎见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春风不染白发——《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怎忘寒冬冰秋醉里且贪欢笑——《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廉颇未老乐悠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第一节辛弃疾的生平南宋中叶最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一生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140-1162)出生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沦陷区济南,从小树立了复仇雪耻的理想22岁时,在济南组织抗金义军2000 人,后归耿京义军,并受重用绍兴三十二年(1162),辛弃疾奉表归宋,在建康被高宗召见北归时,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辛弃疾闯金营活捉叛徒,率义军一万多人南下归宋。

第二时期(1162-1181)南归后,虽官职卑微,但屡屡上书,提出节约宽民、持久战等主张被视为“归正人”,大材小用,屡屡调任,难有作为后官职升迁,但屡遭诬陷,孝宗淳熙八年(1181)42岁时被弹劾罢官第三时期(1181-1203)隐居江西上饶带湖(其间短暂为官)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宋史·辛弃疾传》)义,筑室“稼轩”,自号“稼轩居士” 生活闲适,但不忘北伐,常发而为词闲居二十年:一生创作鼎盛时期第四时期(1203-1207)宁宗嘉泰三年(1203),被重新起用,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第九章___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章___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此词是刘过仿辛体之作。据说辛得此词后 “大喜,致馈数百千,竟邀之去,馆燕弥 月”。(岳珂《桯史》卷二) 天竺:西湖北山上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 竺三寺。 东西双涧:指西湖灵隐寺的东西两涧。白居 易《寄韬光禅师》:“东涧水流西涧水,南 山云起北山云。”
【本节推荐参考书目】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3 刘扬忠《辛弃疾词心探微》,齐鲁书社1990 施议对《辛弃疾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这首词实际上是借游戏为文来发牢骚,表现 政治上失意的愤懑和幽怨。全词以对话构成, 以文为词,以议论为词,气势恢弘,气韵沉 雄,词中罕见。 刘伶是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好酒。“常乘 鹿车,携一酒壶,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 ‘死便埋我。’”达,指对生死看得很轻。
三、辛派词人及其评价
1.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革新精神, 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辛词的影响下,同 时或稍后,不少词人与他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 向,文学史上称为辛派词人。他们以共同的爱国思 想,借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多为恣肆粗犷的词 风。这些作家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以及南宋 末的刘辰翁等。另外,南宋前期学习苏轼词风的张 孝祥,被看作是辛派词人的先驱,与辛弃疾同时而 词风相近的陆游,也被视为辛词一派。
二、刚肠似火,色笑如花
1.辛词分类。 a) 用雄豪激荡之笔,表现报国的雄心和失意 的悲愤。 b) 登临怀古,抒发忧愤。 c) 运用词的传统题材、传统手法,表现对时 局的忧虑、对个人遭际的感愤。 d) 表现农村闲居生活情趣,描写农村景色和 农村习俗。 e) 其他感事、抒怀、言情之作。
2.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跳荡的笔势,奇幻的结构以及出奇的幻想、 个性化的夸张和拟人化表现,构成丰富多彩 的艺术世界,这成为辛词最突出的艺术特征, 也是它作为豪放词的根本所在。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辛派词人指12世纪下半叶,以张孝祥为先驱,辛弃疾为代表,陆游、陈亮、刘过等一批词人形成的豪放词派。

他们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在创作手法和语言方面“以文为词”,空前地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词体地位的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认同,约始于宋南渡前后,主要标志有:1.诗论家们将词作为独立的一“门”进入诗话著作,反映出词体的独立地位在理论观念上已获得认同。

阮阅的《诗话总龟》(前集)分46门辑录诸家诗话,其中专列“乐府”一门采录词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专设“乐府”一类,载录有关词话。

2.词的文学读本开始出现,表明词由从属于音乐的歌词形态变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黄大舆编《梅苑》;鲖阳居士编《复雅歌词》(已佚);曾慥编刻《乐府雅词》:《梅苑》等词选则作为读本供人案头阅读。

3.目录学著作中开始分专类著录词集,表明词集流传已多,词体的地位已完全从诗文中独立出来。

尤袤在其目录学著作《遂初堂书目》中,首次于“别集类”、“总集类”之外专设“乐曲类”著录词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专立“歌词类”著录词集。

第一节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一、开拓了词境,内容博大精深,题材多样。

1.拓展出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具有变异性、阶段性。

2.深度开掘和拓展词的心灵世界,表现出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3.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系统地批判社会的腐朽黑暗,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

4.表现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给词世界增添一道极富生活气息、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

二、抒情意象的军事化,密集地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

如《破阵子》,使词的意象群出现大转换。

三、千变万化的表现手法:1.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入词。

《贺新郎》:辞赋结构,《木兰花慢》:“天问体”。

2.将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空前扩大和丰富了词汇。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五、辛派词人
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 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 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 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 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 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陆游
陆游虽然轻视词体创作,但成就不低。既 有激情豪气,又有幽婉情怀。

四、遣怀词:表现救国理想,抒写英雄失意
之悲的遣兴抒怀之作,这也是辛弃疾精神面 貌和性格特征的题材之一。 稼轩遣兴抒怀,或寄情山水、或借酒浇愁, 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他的英雄怀抱和失意的 苦闷。如《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丑奴 儿· 书博山道中壁》等。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 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 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 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 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 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信手拈 来,如从己出,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 而且空前的扩大丰富了词的语汇。稼轩词真正达 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 尽自由的艺术境地,如《西江月·遣兴》等。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功夫。近 来始觉古人书,信 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 如?”只疑松动要 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二、登临咏怀词:借登临江山、咏怀古迹抒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摸 鱼 儿
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
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 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 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 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 阳正在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 ,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词中表层写 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 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情调婉 转凄恻,柔中寓刚。
华发苍颜,仍壮心不已,难 忘他的历史使命。
2.英雄的心态: (1)豪情激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压抑苦闷:“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 转关情。写尽胸中、磈kuǐ磊未全平。”(《 江神子•和人韵》) 激烈难平的幽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动跳荡 的生命激情,构成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
摸 鱼 儿
• 后来,刘彻果然当了皇帝,立阿娇为皇后 ,也实现了诺言。阿娇娇生惯养,开始有 刘彻的宠爱,也相安无事。但后来,刘彻 身边的女人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有了卫 子夫之后。阿娇为人骄傲,善妒,又没有 儿子。终于失宠,又因为巫蛊之祸,退居 长门宫。 • 为了挽回汉武帝,阿娇用重金请司马相如 作了一篇《长门赋》,但是汉武帝虽然欣 赏这篇赋,却始终没有回头。
(三)艺术: 1.手法不仅“以诗为词”,而且吸收散 文手段,“以文为词”; 2.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前提 下,大量融入诗文语汇。 (四)成绩:空前解放了词体,增强词艺 术表现力,最终确立词体的文学地位。
• 非辛派词人: 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卢祖 皋gāo、张辑等人另成一派, 与辛派词人形成双峰对峙的局 面。
注释: (1)建康:今江苏南京。 (2)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 )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3)遥岑(cén):远山。 (4)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 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 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5)断鸿:失群的孤雁。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
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
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
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
万里,甚当年健者也曾闲?纱窗外,
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
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
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
•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
•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贺新郎》
•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 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 ——《一枝花》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
•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稼轩词龙腾虎 掷”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气魄极雄大, 意境极沉郁”。
莫是,别有说话。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
• “稼轩别开天地,横绝今古。论、孟、诗 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 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笔 力之峭。”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
水调歌头
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 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沁园春▪ 灵山齐菴赋,时筑偃湖未成》 • 峡束沧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
• 小窗人静,棋声似解重围 ——《新荷叶》
• 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 ——《念奴娇》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
•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辛弃疾 和辛派爱国词人
辛弃疾,原字坦夫, 辛弃疾,原字坦夫, 后改字幼安, 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 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 稼轩居士, (今山东济南)人。 今山东济南)
第一期(1140-1162)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第四期(1203—1207) 第四期(1203—1207) 晚年再起, 晚年再起,参与北伐时期
意象的转换
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 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 至柳永、张先、苏轼而为之一变, 至柳永、张先、苏轼而为之一变,他们开拓创造出 与文士日常生活、 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 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 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 苦难、社会现实相关的意象。 苦难、社会现实相关的意象。辛弃疾本就是一个军 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 人,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刀枪 剑戟、戈箭弓矛、铁马、军旗、将军、 剑戟、戈箭弓矛、铁马、军旗、将军、士卒等意象 就自然呈现于笔端。 就自然呈现于笔端。稼轩词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 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再一次出现大的转换。 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再一次出现大的转换。
2、对皇帝的不满和对投降派的愤怒谴责。 《摸鱼儿》: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水调歌头》: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 北有神州。 《贺新郎》: 叹夷甫诸人清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 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水龙吟》: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 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 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杯汝来前。老子 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 喜睡,气似奔雷。 《卜算子》: 盗跖倘名丘,孔子还名跖。跖圣丘愚直 到今,美恶无真实。
1175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 负责平定赖文政率领的茶商叛乱。任职湖南 期间,辛弃疾建地方部队“飞虎军”,“雄 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宋史·辛弃 疾传》) 淳熙七年(1180),任江西安抚使 时因“用钱如沙石,杀人如草芥”被劾罢官。 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辛弃疾基本上 是在闲居中蹉跎岁月、消磨时光。
“以文为词” 以文为词”
1、散文句式俯拾皆是
为了更明白地表达思想感情,直接 对抗金事业起鼓舞推动作用,使词的创作 更彻底地服务于现实社会。 由于现实政治的压抑,辛弃疾积愤 于心,需要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情感。 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或主张时。
《水调歌头》: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 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往来莫相猜。 《千年调》: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 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 们,得人怜,秦吉了。 《贺新郎》: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 富贵千均如发。
辛弃疾15岁、18岁两度赴汴京考试, 其实是受祖父之托前去探听金人虚实。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 主完颜亮率60万大军发动南侵战争。 21岁的辛弃疾也在家乡组织了两千 人的义军起事,随后带领这支义军加入太行 山耿京的大部队。后来,辛弃疾向耿京建议 与南宋取得联系,南北呼应。
洪迈《稼轩记》:“壮声英概,懦 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南渡后,辛弃疾历任江阴签判、建 康通判等职,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和 《九议》。 乾道六年(1170)、淳熙元年 (1174),皇帝两次召见辛弃疾。尤其是 后一次,辛弃疾得到宰相叶衡的特别赏识, 开始出任地方要职。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 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 白髭须。都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稼轩不平之鸣,随 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 语。
◆辛弃疾与陆游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始终把洗雪国耻 洗雪国耻、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始终把洗雪国耻、收 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 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 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但辛弃疾也有许多与陆游不同的地方: 但辛弃疾也有许多与陆游不同的地方:他作为一个具 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曾经获得相当高的地位, 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曾经获得相当高的地位,他对抗金 事业的追求,不像陆游那样主要出于一腔热情 出于一腔热情; 事业的追求,不像陆游那样主要出于一腔热情;作为一个 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他的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烈 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烈, 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他的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烈,他的思 想也不像陆游那样“纯正” 他的理想, 想也不像陆游那样“纯正”;他的理想,不仅反映了民族 的共同心愿,而且反映了一个英雄之士渴望在历史大舞台 的共同心愿, 自我完成的志向 的志向。 上自我完成的志向。 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 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 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 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 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保存了词作六百多首。 保存了词作六百多首。
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大声镗鞳,小声铿輷,横绝六合,扫 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 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 倚声家为变调,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 立一宗,迄今不废。
张炎《词源》卷下: 辛稼轩、刘改之作豪气词,非雅词也。 沈义父《乐府指迷》: 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 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
稼轩词的缺点 有时过分散文化 议论太多 掉书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 郁孤台下清江水, 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 西北望长安, 怜无数山。 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 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 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兵分 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 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 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 追高宗,直捣福建。 追高宗,直捣福建。
◆辛弃疾与苏轼 辛词和苏词都以境界阔大、 辛词和苏词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 开朗著称,但不同的是: 开朗著称,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 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 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 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渗透人 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 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深沉的平静, 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 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弃疾总 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 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 英雄的豪情与悲愤。 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 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主观 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 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 辛词的一大特 色。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辛弃疾一生以抗敌报国、 辛弃疾一生以抗敌报国、统一祖国河山 为最大愿望。但自南渡以来, 为最大愿望。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 宋朝迁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 宋朝迁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 现志愿的机会, 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 难酬的苦闷与忧愤。 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 了这种情感, 了这种情感,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 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 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声声慢》说: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稼轩词的主题 1、对中原的怀念和收复失 地的决心。 地的决心。 水龙吟》 《水龙吟》: 长安父老, 长安父老 , 新亭风 可怜依旧。 景,可怜依旧。 贺新郎》 《贺新郎》: 问渠侬, 神州毕竟, 问渠侬 , 神州毕竟 , 几番离合? 几番离合? 满江红》 《满江红》: 长安正在天西北。 长安正在天西北。
(一)大量军事意象群的出现。 大量军事意象群的出现。 (二)以文为词、用经用史,典故 以文为词、用经用史, 的大量使用。 以文为词: 的大量使用。1、以文为词:将古辞 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 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 移植于词, 西江月》 移植于词,如《西江月》。2、用经 用史, 贺新郎》 用典。 用史,如《贺新郎》。3、用典。 亦刚亦柔、 (三)亦刚亦柔、亦庄亦谐的多样 化风格。 化风格。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辛词中还有不少描写农村景物和农 村生活的小令词, 村生活的小令词,都能给人一种清 丽柔美之感。《西江月·夜行黄河道 丽柔美之感。 西江月 夜行黄河道 清平乐》 茅檐低小)、 中》、《清平乐》(茅檐低小)、 鹧鸪天》 陌上柔桑 陌上柔桑)等 《鹧鸪天》(陌上柔桑 等,都是这 方面的代表作。 方面的代表作。
宋光宗即位第二年(1191),朝廷 一度起用辛弃疾任福建提点刑狱公事,三年 后再度以“残酷贪饕,奸脏狼藉”罢职。 辛弃疾最后一次出仕是1203年任浙 东安抚使,次年改任镇江知府,1205年被罢 免。 43岁到53岁,56岁到65岁,辛弃疾 都被迫闲居,偏偏辛弃疾又矢志不忘北伐大 业,人生的悲剧因此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