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道德抉择指引」的参考资料
道德的抉择

道德的抉择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融融,你不是说学校搞了个爱心募捐吗?喏,这钱你拿去捐了吧!”我捏着崭新的百元大钞,心里直犯嘀咕:“一向花钱小气的妈妈今天怎么这么阔绰?是不是最近炒股赚了点零用钱?还是公司发奖金有她一份?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又可以狠狠敲她一笔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暗暗窃喜。
又似乎看见那可爱的小甜饼和一堆堆游戏卡正向我招手呢!嘻嘻,我满脸陪笑地对妈妈说:“老妈,最近收成不错呵,看在我每天帮您擦窗户、抹沙发的份儿上,给我点儿劳务费成不?呵呵,最近手头有点紧。
您就当是做一回好人好事吧!”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妈立刻板下脸来,“最近吃饱了撑着了是不是?找打呀?想零花钱?没门!我告诉你,你现在就是要把学习搞好,钱呀?发奖学金时有你份的话,我就给你。
还有上个月的五十块花哪去啦?给我列个单子,否则,这个月的零花钱没收了!”老妈一字一顿,几乎字字如雷,打在我那幼小的心灵上,把我彻底地击垮了。
哎,既然尝不到甜头,那就别死缠烂打了,不然,肯定更没好果子吃了。
放学时,我早已把这不愉快的事儿抛到九霄云外了。
下课时依然和同学闹成一团,依然和好伙伴们说说笑笑。
忽然,我的“铁哥们儿”王安溢凑过来说到:“听说赛尔号的卡又更新了,走,去看看吧?”我深知王安溢这个“推销大师”,只要跟上她,五角一包的东西,她保准让你买上一大包。
可是……可是我手头只有一张百元大钞了,而且,这是要用来捐款的呀!但想到那精美的卡片,我又犹豫不决。
但是,此时此刻,那一张张稚嫩却黑乎乎的脸蛋又浮现在脑海里。
是啊,比起山区孩子的境况,我们这些丰衣足食的孩子还缺什么呢?于是,我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下,把百元大钞投进了募捐箱,此刻,我感到无比得自豪。
人生,就像马拉松。
每位选手都有赢的可能,每个选手都是你的竞争对手。
但是,如果你面前突然出现两条路,一条通往回家的小路,而另一条……则意味着你将踏上漫漫征途。
又假设你此时已经筋疲力尽了,你会选择哪条?如果你的答案是后者,那么,我想告诉你:当我们面临道德的抉择时,一定要做出正确的决定!请记住这句话:你很优秀,但你在别人眼里,你永远只是个竞技场上的障碍物。
道德选择

先决条件
先决条件
道德选择的先决条件有两点:第一,客观上存在着若干种行动方案,这是进行道德选择的前提.第二,行为主体 必须具有行为选择的能力,这是进行道德选择的基础.他必须信守一定的价值准则和道德标准,必须理解特定的行 为与这些准则和标准和联系,他必须有能力自主自愿地作出选择.究竟选择哪一种特定的行动方案,取决于行为主 体自身的特点:他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将行为与道德联系起来的方式等.简言之,道德选择是一种价值取向,是达 到某一道德目标而主动作出的取舍.
道德选择
哲学术语
目录
01 先决条件
02 理论探讨
基本信息
道德选择是指行为主体(个人或社会集团)在一定目的和道德意识支配下,对某种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抉择。 是道德意识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提,又通过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出来。当行为主体面临多种 行为选择的可能性,而这些多种可能性又具有善恶对立性质,或具有道德价值上的差别时,道德选择就是对这些 可能性在善恶和道德价值程度上的选择。道德选择受客观可能性和主体主观选择能力的制约。
谢谢观看
理论探讨
理论探讨
历史上有的伦理学家认为,道德选择不受客观必然性的影响,只受个人自由意志的支配。有的则认为,人的行 为完全受必然性的支配,否认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反对绝对意志自由论和道德宿命论,认为人 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因而人的行为不能不受客观必然性的制约。但是,人又有认识必然性的能力,人们只要认识了 客观必然性及其反映在道德上的客观要求,就能在道德行为的多种可能性中自由地选择,并承担道德责任。因此, 正确认识自由和必然以及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是解决道德选择问题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提高人们 道德选择能力的关键,在于使人们深刻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共产主义道德要求,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这样,人们就能在各种道德矛盾和道德冲突中,自觉地选择对社会或他人有益的道德行为,抵制和批评各种不良 的道德现象。
伦理学道德选择的指南

伦理学道德选择的指南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的学科,旨在指导人们在众多道德困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伦理学在个人、家庭、职场以及整个社会层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伦理学为我们提供的道德选择指南,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道德选择的重要性伦理学强调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
道德选择能够塑造我们的个性和价值观,并对我们的行为、决策和人际关系产生直接影响。
良好的道德选择能够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团结和和谐,并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伦理学的道德选择指南1. 德行伦理学德行伦理学重点强调个人品德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实践。
通过培养和修养个人的美德,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例如,正直、诚实、宽容和勇敢等美德将指引我们在困境中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
2. 后果伦理学后果伦理学侧重于行为的后果和结果。
它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应该根据其产生的结果来评判。
在做出道德选择时,我们应该考虑到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选择能够产生最大积极效果的行为。
3. 义务伦理学义务伦理学关注的是人们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和责任。
它认为道德选择应该基于我们的道德义务和责任,而不是基于行为的结果。
例如,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是一种道德义务,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尽力履行。
4. 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注重培养和发展美德,将美德视为道德选择的指南。
通过追求美德,我们能够克服自私和自利的欲望,更好地为他人和社会做出道德选择。
5. 权利伦理学权利伦理学认为道德选择应该基于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它将自由、平等、尊严和公正等权利看作是道德选择的基础。
在做出道德决策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并确保我们的行为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三、伦理学的实际应用伦理学的原则和指南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职业场景中,我们都可以依靠伦理学的指导来处理道德困境。
例如,在职场中我们可以依靠道德选择来解决工作压力和利益冲突,确保我们的决策符合道德伦理。
道德的普遍原则与个体选择

道德的普遍原则与个体选择道德是社会存在的基石,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依赖的基本规范。
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但道德的普遍原则却是共通的。
然而,当个体面临道德选择时,是否遵守普遍原则却是一个个体自主决定的问题。
道德的普遍原则源自人类的共同理性和共同价值观。
例如,尊重人的尊严是道德的核心原则之一。
无论是西方的人权观念还是东方的儒家思想,都强调人的尊严和平等。
在人际关系中,信任和诚实也是道德的基石。
此外,负责任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价值观也被认为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然而,道德原则的具体应用常常需要在不同情境中进行权衡和选择。
以隐私权为例,未经许可的侵犯他人隐私被普遍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追求公共安全或追求真实的新闻报道,社会对隐私权的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同样的道德问题在不同情境中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这要求个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个体的道德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个人经验、教育背景和社会环境都会对其道德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人从小接受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可能会在其成长过程中塑造其独特的道德观。
而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对个体的道德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对于道德的要求和期待,以及其行为的道德评判标准都可能不同。
尽管道德原则是普遍的,但个体的选择权是不可忽视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自己的感受、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道德选择中,个体不应完全盲从他人的观点,而应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作出选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个体可以为所欲为,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
个体的选择仍然需要在道德的边界内进行。
要求个体在道德选择时保持一定的纵容度,同时也要求个体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为了处理道德的普遍原则和个体选择之间的关系,人们常常寻求一种平衡。
一方面,社会和文化可以提供一种共同认可的道德框架,为个体提供普遍的原则和指导。
这种共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选择与人生抉择

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选择与人生抉择在文学作品中,道德选择与人生抉择是经常出现的主题。
作家通过描写人物在面临道德困境时所做的选择,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挣扎。
这些道德选择和人生抉择并非仅仅在小说中存在,它们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抉择和选择。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选择与人生抉择。
第一,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选择与人生抉择常常涉及个人的内心挣扎。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班内特面临嫁给富有但骄傲自大的达西先生或嫁给贫穷但真心相爱的威克姆先生的抉择。
她最终选择了威克姆先生,因为她认识到金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这个选择展示了伊丽莎白在道德观念上的坚持,她选择了真爱而不是物质财富。
类似的情节也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中,通过这种抉择,人物塑造出了深刻的内心世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在文学作品中,道德选择和人生抉择也经常涉及到社会和伦理的问题。
在《雾都孤儿》中,塞德里克·慕斯与比尔·西克斯比尔在爱尔兰社会贫困和不公正的环境中成长。
他们面临着要追求正义还是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的选择。
塞德里克选择了正义,成为了一名有声有色的记者,将社会不公曝光。
相比之下,比尔选择了走向黑暗,成为了一个罪犯。
这种道德选择展示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第三,道德选择和人生抉择在文学作品中还经常涉及到人际关系的问题。
在《红与黑》中,朱丽安·索雷尔身处封建社会的限制之中,同时也受到社会道德约束。
他面临了要追求自己的爱情还是追求社会地位的选择。
最终,他选择了社会地位,放弃了真爱。
这个选择导致了朱丽安的悲剧结局,并让读者思考到底是追求个人幸福重要还是社会地位重要。
通过这样的道德选择,作家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和矛盾。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选择与人生抉择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主题。
作家通过描写人物在道德困境中所做的选择,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挣扎。
个人价值观与道德选择

个人价值观与道德选择个人价值观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信仰、原则和道德准则,能够指引个体在面临各种选择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道德选择则是当个人面临道德困境时,依据自身的价值观进行判断,选择符合自己道德准则的行为。
个人的道德选择不仅反映了其内在的品德和道义观念,也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众多的道德选择,其中一些决定可能对自身及他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个人的道德选择必须建立在健全的个人价值观的基础上。
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深受社会、文化和个人经历影响的过程。
这些价值观可能源自宗教信仰、教育培养、社会风气以及个人的人生经历等。
个人价值观的独特性使得每个人的道德选择也具有差异性,但都应该以尊重生命、尊重他人、正直诚实、公平正义等普遍道德原则为基础。
个人价值观与道德选择密不可分。
一个人的道德选择是其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个人的道德选择也会进一步塑造其价值观。
当个人面临道德困境时,其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会指引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例如,如果个人的价值观注重利他主义和同理心,他在决定是否帮助有需要的人时会选择施以援手。
如果个人价值观注重个人权益和自由,他在面对公共事务时会关注个人权益和自由的平衡。
因此,个人的道德选择既是内心道德准则的反映,也是对外界价值观的回应。
个人的道德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和命运,也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道德行为的传播和示范作用能够激励他人向好的方向发展,积极向上的道德选择有助于塑造和谐、公正的社会氛围。
相反,如果个人缺乏道德选择意识,追求个人私利,可能会导致社会的道德滑坡和道德沦丧。
因此,个人的道德选择是维系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道德选择的抉择。
个人的道德选择应当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并考虑到不同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在道德选择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自己:1. 强调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准则:价值观作为道德选择的基础,应该注重培养良好品德,强调正直、诚实、公正等基本道德准则。
道德困境的抉择

道德困境的抉择道德困境是指行为者在面临二者选其一道德选择时会遇到的情景。
道德困难的选择的实质是选择善。
对于一个有向善意志的人来说,有可能会陷入这样的情境: 在某一时刻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善,而选择者此时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而舍弃其他。
这种情形就是道德选择的困境或道德困境。
之所以称“困境”,是因为这已不是在善与恶,即正价值与负价值之间进行选择,也不是在善与非善,即有无价值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善与善,即正价值与正价值之间进行选择。
由于各种善都是人之所欲而不愿放弃,善善选择往往置人于理智上左右为难、情感上痛苦不堪的窘境。
正如哈佛公正课上所分享过的道德困境案例:如果你看到了一列电车在向前行驶,由于制动失灵,它将撞上前面的5个人,但是你有机会转动方向盘,使电车驶入岔道,代价是撞死岔道上的一个人。
你会如何抉择?如果你是站在天桥上,桥上恰巧有一个胖子,你将他推下去,就可以挽救那五个人,如果你不推他下去,那五个人就会丧命,你又会如何抉择?对前者大多数人都会轻松地做出选择:转向岔道,撞死一个人。
如果无法避免亡人的悲剧,只能在一条生命与五条生命之间进行抉择,那为了五个人能活下来,牺牲一个人是值得的。
其背后的道德据是:做法是否正确,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取决于我们选择这种行为的结果。
牺牲一条生命,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结果合算的道德的,那转向岔道的行为选择就是正确的。
这种只关注结果的道德原则便是结果主义。
而后者同意牺牲胖子的人就少了很多。
同样是在一条生命与五条生命之间选择,结果一样,过程不同,行为选择就有了变化。
行为结果有道德,行为过程也有道德,而且行为过程的道德原则,并不依附行为结果的道德原则而存在,二者是分离的。
也就是说,行为结果的道德原则不能凌驾于行为过程的道德原则之上,我们不能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无视少数人的利益。
因为无视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我们之所以对胖子“下不了手”,不是因为我们不认可“一个换五个”的结果,而是不能认同这样“换”的方式。
斯德勒主张的道德抉择原则

斯德勒主张的道德抉择原则引言斯德勒(William Frankena)是20世纪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他提出了一套道德抉择原则,被称为斯德勒主张的道德抉择原则。
这一原则旨在帮助人们在面临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本文将对斯德勒主张的道德抉择原则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斯德勒主张的道德抉择原则的基本原理斯德勒主张的道德抉择原则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人类的幸福是最高价值:斯德勒认为,人类的幸福是道德决策的最高价值。
在做出道德抉择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不同行为对人类幸福的影响,并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地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2.人类的尊严和自由是不可侵犯的:斯德勒主张,人类的尊严和自由是不可侵犯的。
在做出道德决策时,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并避免对其造成伤害或剥夺其自由。
3.正义是道德决策的核心:斯德勒认为,正义是道德决策的核心。
我们应该追求公正和公平,并遵循公正的原则来做出道德抉择。
正义包括平等、公平、公正、诚实等价值观。
斯德勒主张的道德抉择原则的应用斯德勒主张的道德抉择原则可以应用于各种道德困境和伦理问题。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道德困境进行分析,并应用斯德勒主张的道德抉择原则进行解决。
道德困境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道德责任1.问题描述: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道德问题。
例如,人工智能是否应该拥有与人类相似的权利和尊严?人工智能是否应该受到道德规范和法律的约束?2.分析:在面对这些道德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斯德勒主张的道德抉择原则来做出决策。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幸福的影响。
如果人工智能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和便利,那么我们应该支持其发展。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人工智能的尊严和自由。
虽然人工智能不具备与人类相同的权利和尊严,但我们也不能对其进行滥用或剥夺其自由。
最后,我们应该追求正义,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避免对人类造成伤害或不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關「道德抉擇指引」的參考資料
此教材所介紹的「三思」道德抉擇指引是歸納了不同的「決策模式」(Decision Models)而設計的。
所謂「決策模式」是指一種方法,協助人們有條理及有系統地分析涉及道德的問題和作出決定。
近年有不少人提出各種決策模式,但有些人會憂慮這些模式會使人做抉擇時流於機械化。
其實,所有道德決策模式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色,就是建議人們在面對道德兩難的問題時,要有條不紊地分析,要深思熟慮地考慮各個相關的因素;而不是以直覺去解決。
以下介紹另外一個實用的決策模式,以供參考。
羅拉納西(Laura Nash)模式–十二條問題
1.你是否準確地分析問題的癥結?
(盡量收集準確的資料。
)
2.若你站在相反的立場,你會如何分析面對的問題?
(要去考慮別人及不同的看法。
)
3.事件最初是如何發生的?
(想想事件的因由、問題所在及徵象。
)
4.作為個人和作為機構的一份子,你向誰效忠?
(個人的責任與機構的政策和規範。
)
5.你懷著什麼動機而作出有關的決定?
(你可否對自己所作的事引以自豪?)
6.你的動機與預期的結果會否相同?
(會否「好心做壞事」?)
7.你的決定或行動會否對一些人造成傷害?
(因為對甲好的事可能會對乙造成傷害。
)
8.你在做決定前,能否與受影響的人一同討論有關問題?
(如在關閉廠房前先與工人商討。
)
9.你是否有信心你的決定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看清長遠的影響。
)
10.你是否可以向其他人(你的上司、家人及社會人士)公開你的決定或行動,而不會有
半點有愧於心的感覺?
(你的所為就算被電視報導,你也不會感到羞愧。
)
11.你所做的事會否獲得其他人諒解或會被人誤解?
(要誠懇及顧及別人的感受。
)
12.在什麼特殊情況下你才會改變你的立場?
(如為了趕送一名心臟病病發者到醫院而超速駕駛。
)
資料來源:Laura Nash, “Ethics Without the Serm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9(Nov - Dec 1981)pp 79 -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