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抗静电剂在聚烯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抗静电剂在聚烯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简述了静电产生的危害,及聚丙烯要进行抗静电处理的原因,说明了静电产生的机理,抗静电剂的类型和特性,评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抗静电剂;聚丙烯1.前言聚丙烯(PP)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通用热塑性塑料,由丙烯聚合而得到,它的产量仅次于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而位于第三位的通用大品种塑料。
PP 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合成工艺较简单、质轻、性价比高、加工成型容易等优点。
其屈服强度、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及弹性模量均较优异,并有突出的环境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已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然而,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静电现象经常出现。
许多物体都会因摩擦而带静电。
过去天然材料摩擦引起的静电现象往往被人们忽视,但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塑料、化学纤维等高分子材料制品的问世,静电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和现代工业生产中,许多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积累,造成吸尘、电击,甚至产生火花后导致爆炸等恶性事故,而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
如在纺织工业中合成纤维的生产和加工;电子工业中各种静电敏感性元件的生产、运输、贮放,由于静电荷的积累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化工、炼油业、采矿业以及军事工业中,由各种非金属材料的应用而引起的静电积累所造成的危害也屡见不鲜;在塑料加工、感光材料、印刷业等也常遭静电干扰;聚合过程中静电造成的结垢现象,对连续聚合过程非常不利,造成经济损失;在日常生活中,衣物带电常使人产生电击。
因此分析静电产生原因和危害,研究静电消除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别对于PP来说,它是高绝缘性材料,体积电阻率达1016~1018Ω·cm,表面电阻率为1016~1017,在摩擦、剥离或感应过程下表面会产生静电荷,使其容易产生静电危害,这大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因此,PP材料的抗静电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化

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化抗静电剂是一种用于阻止物体表面产生静电并减少静电的物质。
它们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纺织、塑料、化妆品等领域,对于防止静电引起的火灾、电击和材料损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于抗静电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在材料方面,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型抗静电剂材料,以提高其抗静电性能和环境友好性。
传统的抗静电剂主要包括离子型抗静电剂、聚合物型抗静电剂和导电材料。
离子型抗静电剂通过分解产生带电气体来抵消物体表面的电荷,但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聚合物型抗静电剂通过质子共轭结构来吸纳电荷,但在高湿度环境下效果较差;导电材料则是直接利用电子流动来消除电荷,但容易导致导电性增加而引起火灾风险。
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新型抗静电剂材料,如抗静电纳米复合材料、多相界面改性和纳米孔结构调控。
这些新材料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和低环境污染,显示出很大的应用前景。
此外,抗静电剂的发展也离不开应用技术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复合材料和无机化学领域的发展,抗静电剂的应用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尺寸微小的纳米颗粒,增加表面积和界面效应,提高抗静电剂的附着性和稳定性。
复合材料的使用也能够改善抗静电剂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
此外,利用无机化学的方法可以改善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使抗静电剂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未来,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功能化和绿色化。
功能化的抗静电剂不仅可以抵消电荷,还具有其它特殊的功能,如抑菌、防腐、抗污染等。
这些功能化的抗静电剂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绿色化方面,抗静电剂应该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成分,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损害。
因此,在抗静电剂的开发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材料的可降解性、可再利用性和生态友好性。
总之,抗静电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发展,我们将能够制备出具有优异抗静电性能和环境友好性的新型抗静电剂,满足不同领域对静电问题的需求。
BOPP 薄膜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BOPP 薄膜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钟永强;材料102班;1001080209双向拉伸聚丙烯( BOPP) 薄膜是聚丙烯专有料添加适当的功能助剂后经过双向拉伸工艺后得到的一种结晶型产品。
它是60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透明包装材料, 具有防潮、机械强度好、尺寸稳定性好、质软、无毒、无臭、收缩性和印刷性好等优点, 被誉为包装皇后。
在BOPP 薄膜的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薄膜间的摩擦而产生静电作用, BOPP 薄膜会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或其它脏东西, 不仅影响到薄膜表面的美观, 而且在BOPP 薄膜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相互粘结, 影响正常生产,另外由于静电的存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为此在BOPP 薄膜的加工过程中加入抗静电剂或抗静电母料来降低并消除静电。
一.BOPP薄膜的抗静电机理抗静电剂按添加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外用抗静电剂,一种是内用抗静电剂:1.外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外部抗静电剂一般以水、醇或其他有机溶剂作为溶剂或分散剂使用。
当用抗静电剂溶液浸渍高聚物材料时,抗静电剂的亲油部分牢固地附着在材料表面,而亲水部分则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从而在材料表面形成薄薄的导电层,起到消除静电的作用。
由于一般外用抗静电剂的效果不持久,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抗静电性能会逐渐降低和消失,所以应设法采用单体分子中带有乙烯基等反应性基团的高分子电解质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通常可将其或以单体、或以预聚物形式涂布塑料和纤维表面,再加以热处理,使之聚合而形成附着层,这样抗静电效果就可以持久。
2.内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内用抗静电剂是在树脂加工中与之混和再进行成型加工,或直接添加于液体燃料中起作用的。
内用抗静电剂在树脂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抗静电剂在树脂表面形成一层稠密的排列,其亲水的极性基向着空气一侧成为导电层,表面浓度高于内部。
但当在加工、使用中,由于外界的作用可以使树脂表面的抗静电剂分子缺损,抗静电性能随之下降;潜伏在树脂内部的抗静电剂会不断渗出到表面层,向表面迁移,补充缺损的抗静电剂分子导电层。
抗静电聚丙烯的研究

抗静电聚丙烯的研究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当两个不同材料接触时,它们之间的摩擦会导致电子的转移,从而形成电荷积累。
这些电荷积累可以导致静电放电,造成许多问题,如电子设备故障、火灾等。
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静电问题经常出现,因此,研究如何减少或消除静电对于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非常重要。
聚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如低密度、高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
然而,聚丙烯也是一种常见的静电产生材料,因此,研究如何制备抗静电聚丙烯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探索如何制备抗静电聚丙烯。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聚丙烯中添加导电填料,如碳黑、金属粉末等。
这些填料可以增加聚丙烯的导电性,从而降低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填料的分散性不好、填料的添加量过多会影响聚丙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基于表面改性的方法来制备抗静电聚丙烯。
这种方法通过在聚丙烯表面引入功能性基团,如羟基、胺基等,来增加聚丙烯表面的亲水性和导电性。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静电的积累和放电,并且不会影响聚丙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然而,这种方法的制备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试剂和设备。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也开始探索基于纳米技术的方法来制备抗静电聚丙烯。
这种方法通过在聚丙烯中添加纳米材料,如纳米碳管、纳米二氧化钛等,来增加聚丙烯的导电性和抗静电性能。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纳米材料的分散性不好、纳米材料的添加量过多会影响聚丙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
总之,制备抗静电聚丙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为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带来很大的好处。
目前,基于表面改性和纳米技术的方法已经成为制备抗静电聚丙烯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这些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探索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方法来制备抗静电聚丙烯。
聚烯烃用抗静电剂发展状况

聚烯烃用抗静电剂发展状况摘要:论述了聚烯烃用抗静电剂作用机理,以及按化学结构分类,同时对抗静电剂使用条件,抗静电剂在国内外应用状况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抗静电剂在我国研究与发展状况。
关键词:聚烯烃抗静电剂使用条件发展抗静电剂是添加于塑料中或涂敷于制品表面,能够降低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适度增加导电性,从而防止制品上积聚电荷的物资。
当塑料制品因摩擦而产生静电时,由于电阻很高,加之吸水性又低,形成的静电不易消去,静电压和容量的聚集增大,使塑料制品容易吸附尘埃,影响其制品的透明性及表面洁净和美观,而且还可以影响制品使用性能。
所以,聚烯烃用抗静电剂的研究、生产是塑料助剂中发展较快的一种。
一、抗静电剂作用机理抗静电剂消除静电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四种:(1)抗静电剂的亲水基增加制品的吸湿性,形成一个单分子的导电膜。
(2)离子型抗静电增加制品表面的离子浓度,从而增加导电性。
(3)电常数大的抗静电剂可增加摩擦体间隙之间的介电性。
(4)增加制品表面的平滑性,降低其摩擦系数。
二、抗静电剂种类抗静电剂主要是一类表面活性剂物质,按使用方式可以分为外部抗静电剂和内部抗静电剂两大类。
外部抗静电剂基本要求是牢固结合在树脂表面、抗静电效果好、适应于多种环境、不污染制品和环境;内部抗静电剂要求与树脂相容性好、不影响树脂物理性能、抗静电性能高且持久、耐热性好能经受住树脂高温加工、毒性小,特别要求与其他树脂助剂并用不产生相抗作用等。
常用抗静电剂按化学结构分主要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
1.阴离子型抗静电剂该类抗静电剂分子活性部分主要是阴离子,如烷基磺酸盐、硫酸盐、磷酸盐、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羧酸盐等。
该类产品主要用于化纤油剂和油品的抗静电剂,在塑料工业中除某些烷基磷酸酯和烷基硫酸酯用于PVC和聚烯烃作为内部抗静电剂使用,大部分用作外部抗静电剂。
其中聚合型阴离子抗静电剂,如马来酸酐与其他单体共聚物盐类、聚丙烯酸盐、聚苯乙烯磺酸盐等,与被处理的基料具有良好粘附性,是性能不错的永久性外部抗静电剂。
(完整版)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化

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1.静电的危害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一般来说,静电会在正当两个物体的解出与分离、摩擦、变形以及离子附着等情况下产生。
静电的危害有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1 静电的第一类危害静电的第一类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相互作用。
飞机机体与空气、灰尘、水蒸气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飞机的无线电设备将会失灵。
在印刷厂静电会使纸张粘合,极难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
静电也很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造成产品污染。
1.2 静电的第二类危害第二类危害是指由于静电火花点燃易燃物发生爆炸。
平时静电产生的火花对人体基本无害,可是在空气中充满易燃气体和粉尘时,电火花引发威力巨大的爆炸。
例如,手术台上,麻醉剂主要成分为乙醚,静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2 抗静电剂的定义抗静电剂是一类添加在树脂或涂布于高分子材料表面以防止或消散静电荷产生的化学添加剂。
抗静电剂自身没有自由活动的电子,属于表面活性剂范畴,它通过离子化基团或极性基团传导或吸湿作用,构成泄露电荷通道,达到抗静电的目的。
[1]3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常用的抗静电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增加产品的润滑性,防止静电荷产生,第二种是加快静电荷的泄露。
因此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涂刷、喷洒在产品表面,另一种是添加到生产材料的内部。
这两种使用方法都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并且对应着两种作用机理。
3.1 外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通过键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抗静电剂的亲水基在塑料表面形成一个单分子导电膜,能够降低表面电阻,加快电荷的泄露。
摩擦间隙中的介电常数高于空气中的介电常数,使电场变弱,从而导致产生的电荷减少。
3.2 内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在树脂中添加足够量的抗静电剂时,树脂表面会形成一层稠密的排列,亲水基向着空气一侧形成导电层,表面浓度高于内部。
加工时,由于外界的作用可以使树脂表面的抗静电剂分子缺损,抗静电性能下降,但与此同时,树脂内部的抗静电剂会不断渗出到表面,向表面迁移,补充缺损的抗静电剂分子的导电层并且形成水吸附层,通过吸附层使电导率提高。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Ξ王雅珍,李 栋,朱清梅,庞向阳,阮诗平,杨雪静(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综述了静电的产生和危害及抗静电剂的分类和特性,着重评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丙烯;抗静电剂;综述 中图分类号:T Q314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70(2008)07-0011-05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y and Development T rend of PP Antistatic Agent W ANG Y a2zhen,LI D ong,ZH U Qing2mei,PANG X iang2yang,RUAN Shi2ping,Y ANG Xue2jing(C 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161006,China) Abstract:The generation and harm fulness of the static,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tistatic agents are reviewe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PP antistatic agent in recent ye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 is prospect,too. K eyw ords:PP;Antistatic Agents;Review 聚丙烯(PP)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具有密度小、无毒、易加工、冲击强度高、抗挠曲性以及电绝缘性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
阻燃抗静电性聚丙烯的研究

阻燃抗静电性聚丙烯的研究阻燃抗静电性聚丙烯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阻燃性和抗静电性在材料研究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探讨了阻燃抗静电性聚丙烯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我们使用了多种方法来改善聚丙烯的阻燃和抗静电性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阻燃抗静电性聚丙烯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电子、航空、化工等领域。
1. 引言阻燃性和抗静电性是现代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仅仅改良一种材料的单一性能并不够,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提高材料的性能。
聚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塑料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但其阻燃性和抗静电性较差,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因此,研究阻燃抗静电性聚丙烯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2.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改善聚丙烯的阻燃和抗静电性能。
首先,我们在聚丙烯中添加了一种阻燃剂,通过减少材料的可燃成分,提高了聚丙烯的阻燃性。
其次,我们使用了一种静电消散剂,通过增加材料的导电性,提高了聚丙烯的抗静电性。
最后,我们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制备了一种阻燃抗静电性聚丙烯材料。
3.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聚丙烯样品进行实验分析,我们发现在添加了阻燃剂和静电消散剂的情况下,聚丙烯的阻燃性和抗静电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实验结果显示,添加了阻燃剂的聚丙烯材料的燃烧速率降低了50%,燃烧后的残留物也减少了30%。
而添加了静电消散剂的聚丙烯材料在静电测试中的电阻值降低了80%。
4. 应用前景阻燃抗静电性聚丙烯材料在电子、航空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电子行业,由于电子产品对抗静电要求严格,阻燃抗静电性聚丙烯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受到高度认可。
其次,在航空领域,阻燃性和抗静电性是确保航空器安全的关键因素,该材料的应用将大大提高航空领域的安全性。
此外,化工行业常常涉及易燃易爆的物质,阻燃抗静电性聚丙烯材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Ξ王雅珍,李 栋,朱清梅,庞向阳,阮诗平,杨雪静(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综述了静电的产生和危害及抗静电剂的分类和特性,着重评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丙烯;抗静电剂;综述 中图分类号:T Q314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70(2008)07-0011-05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y and Development T rend of PP Antistatic Agent W ANG Y a2zhen,LI D ong,ZH U Qing2mei,PANG X iang2yang,RUAN Shi2ping,Y ANG Xue2jing(C 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161006,China) Abstract:The generation and harm fulness of the static,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tistatic agents are reviewe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PP antistatic agent in recent ye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 is prospect,too. K eyw ords:PP;Antistatic Agents;Review 聚丙烯(PP)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具有密度小、无毒、易加工、冲击强度高、抗挠曲性以及电绝缘性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
自1957年在意大利首次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其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种通用塑料之首。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聚丙烯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聚丙烯工业的快速发展[1]。
1 静电的产生和危害 当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或紧密接触后迅速剥离时,由于它们对电子的吸引力大小各不相同,就会发生电子转移。
一部分物体因失去部分电子而带正电,另一部分获得电子而带负电。
如果该物体与大地绝缘,则电荷无法泄漏,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面呈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电荷就称静电[2]。
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上和周围就带有很高的静电电压,几千伏甚至几万伏。
平时可能体会不到,人走过化纤的地毯静电大约是35000V,翻阅塑料说明书大约7000V,对于一些敏感仪器来讲,这个电压可能会是致命的危害。
1967年7月29日,美国F orrestal航空母舰上发生严重事故,一架A4飞机上的导弹突然点火,造成了7200万美元的损失,并且伤亡134人,调查结果是导弹屏蔽接头不合格,静电引起了点火。
1969年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荷兰、挪威、英国三艘20万t级超级油轮因洗舱时产生的静电,相继发生爆炸。
我国近年来在石化企业曾发生多起因静电造成的严重火灾爆炸事故。
静电的软击穿可造成敏感器件的品质劣化和使用寿命降低,而且不易被发现。
另外静电感应和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电磁脉冲对人体和电子敏感器件也有一定危害[2-5]。
2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分类 聚丙烯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其分子链是非极性的,容易在应用中产生静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聚丙烯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消除聚丙烯所带静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入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品种繁多,分类方法各异,习惯上多以其使用方式和化学组成进行分类。
211 按使用方式不同分类 按抗静电剂的使用方式不同,一般分为外部涂敷型和内部混炼型两种类型。
21111 外部涂敷型抗静电剂 外部涂敷型抗静电剂是将有效的抗静电剂组分配制成水、醇等适当溶剂的溶液,通过浸渍、喷涂或刷涂等方法处理塑料制品表面。
随后干燥、脱除溶剂得・11・第36卷第7期2008年7月塑料工业CHI NA P LASTICS I NDUSTRYΞ作者简介:王雅珍,女,1961年生,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的改性和功能材料的研究。
wyz6166@1631com到具有抗静电剂包裹膜表面的制品。
涂敷型抗静电剂多系表面活性剂,它的突出特点是速效而且适用面广,其抗静电剂效果可使表面电阻率达到欧姆的水平。
但是,材料表面的抗静电层容易受摩擦等原因而缺损,所以该方法的抗静电效果不易持久[6-8]。
21112 内部混炼型抗静电剂 内部混炼型抗静电剂又称为添加型抗静电剂。
它们在加工时配混到材料中并均匀分配在整个聚合物内。
这类抗静电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有限,加工后经过一段时间迁移到制品的表面形成具有取向特征的抗静电剂分子层,其中亲水基伸向空气一侧,亲油基植于树脂内部。
蓄积在树脂内部的抗静电剂分子随时都有向外部迁移和取向的倾向,当材料在加工使用中因摩擦、洗涤等原因致使表面抗静电剂分子层缺损时,内部的抗静电剂分子可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表面,以保证相对持久的抗静电效果。
因此混炼型抗静电剂通常效果差而持久性好,与涂敷型抗静电剂相比,混炼型抗静电剂添加量小应用方便但对树脂加工温度制品性能等条件较为敏感[9-10]。
212 按化学组成分类 就化学组成而言,抗静电剂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型、高分子永久型和复合型三个类型。
21211 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 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可分为离子型、非离子型两个类型。
(1)离子型抗静电剂 离子型抗静电剂的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亲水基团具有电离特性,依据亲水基离子的带电性质,离子型抗静电剂一般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型抗静电剂。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包括季铵盐类化合物、各种铵盐类化合物、烷基咪唑啉类化合物、季磷盐类和季硫盐类化合物等,其中季铵盐类化合物最为常见。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对高分子材料的附着力较强,多数情况下用作涂敷型抗静电剂使用,有时也可作为混炼型抗静电剂使用,主要适用于聚氯乙烯、苯乙烯类聚合物等极性树脂,非常适用于硬质透明制品,但它也有热稳定性差而且对热敏性树脂的热稳定性有不良影响等缺点,所以在选择抗静电剂时务必注意[10]。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主要是烷基磺酸盐、磷酸盐类化合物,它们的市场用量较小。
工业化品种以烷基磺酸盐居多。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在聚氯乙烯等高聚物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尤其用于聚氯乙烯时可兼作外润滑油,在某种情况下可为热稳定体系产生协同效果,不会出现类似阳离子强酸根季铵盐损害热稳定性的影响,但如添加量过大时应适当调整热稳定体系以免导致不良效果[11]。
两性型抗静电剂的分子内同时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化合物包括季铵内盐、两性烷基咪唑啉盐和烷基氨基酸等。
它们的突出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既可起到阳离子作用又可起到阴离子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分别与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和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配合使用。
两性型抗静电剂对高分子材料的附着力较强但是热稳定性较差[11]。
(2)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与离子型抗静电剂不同,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不具有电离性,所以无法通过自身导电来泄漏电荷,其抗静电效果明显不及离子型抗静电剂,但是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热稳定性优异,一般不对高聚物产生有害影响,多数产品无毒或低毒,因此构成了混炼型抗静电剂的主流。
据统计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约占世界塑料用抗静电剂总量的60%以上。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主要包括脂肪酸多元醇酯、脂肪酸、脂肪醇和烷基酚的环氧乙烷加合物、烷醇酰胺、烷醇胺、磷酸酯类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脂肪酸多元醇酯、烷醇胺和烷醇酰胺类化合物[12]。
21212 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 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按抗静电机理分为亲水性高分子抗静电剂和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抗静电剂。
(1)亲水性高分子抗静电剂 亲水性高聚物作为抗静电剂使用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抗静电剂领域开发研究的重大进展。
所谓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是指分子内含有聚环氧乙烷、聚季铵盐结构等导电性单元的高分子聚合物。
不同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与基础树脂是不相容的,普通共混方法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利用聚合物合金化技术是保证改性制品具有优异抗静电性、耐热性、抗冲击性的技术关键,其重点是提高亲水性高聚物在树脂中的分散程度和状态,因为它在母体中形成“芯-壳”结构,并以此为通路泄露静电荷[11,13]。
亲水性高聚物抗静电剂大致包括如下六种类型[12]:甲氧基聚乙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超高分子量聚乙二醇;环氧氯丙烷/环氧乙共聚物;含季铵盐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乙二醇共聚类聚酰胺;聚乙二醇共聚物类聚酯。
(2)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抗静电剂 导电高分子指的是具有共轭π键长链结构的高・21・塑 料 工 业2008年分子经过化学或电化学掺杂(氧化、还原)后形成的材料。
即从共轭π键链上迁出或迁入电子,从而形成自由基离子(单极化子)或双离子(双极化子),为了保持电中性,在共轭π键高分子主链周围需要一个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与其配对,即对离子。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自由电子或者空穴)沿着共轭π键移动,从而实现电子的传递,达到消除静电荷的目的.因此,导电高分子结构中除了具有高分子主链特征之外,还含有对阴离子(p型掺杂)或对阳离子(n型掺杂)[14-15]。
导电高分子材料除了具有高分子的丰富结构、可加工、密度小等特点之外,还具有金属(高电导率)和半导体性质,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导电高分子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被发现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它的重要性,三位发现者Heeger、MacDiam ond和Shirakawa共同分享了2000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16]。
目前导电高分子理论及应用研究较多的有聚乙炔、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等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21213 复合型抗静电剂 复合型抗静电剂是抗静电剂的新品种,它是利用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原理开发出来的。
单一使用某种抗静电剂往往存在某种缺陷,在某些抗静电要求较高的场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17]。
例如阴离子型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效果好,但是它同聚丙烯的相容性较差,易导致其机械性能下降;而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热稳定性好,也不会导致塑料老化,但是抗静电效果较差,要达到与离子型抗静电剂相同的效果,其添加量是离子型的两倍[18]。
复合型抗静电剂可有效避免单一抗静电剂的弊端,达到更好的抗静电效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3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311 国内聚丙烯静电剂的研究进展31111 离子型抗静电剂研究进展 鲍治宇[19]等研究了阳离子抗静电剂二甲基乙醇基18酰胺丙基铵硝酸盐对PP的抗静电性能,经过大量实验,找出了抗静电剂含量与PP表面电阻之间的关系,经过优化设计确定了理想的配方和工艺条件,研制出了满足特殊用途且符合工程要求的抗静电阻燃PP,其所制得PP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分别达到115×10-11Ω・m和217×10-6Ω;张洪波[20]等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抗静电剂———棕榈酸酯季铵盐,并测定了其结构和抗静电性能,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抗静电剂溶液处理纤维,结果发现随抗静电剂溶液中抗静电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试样的抗静电性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