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养殖技术要点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一、前言母猪是猪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饲养管理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母猪饲养管理的角度,介绍一些技术和方法,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
二、环境条件1. 温度:母猪适宜的温度为16℃-24℃,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2. 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积尘、异味等对母猪造成伤害。
3. 光照:合理的光照可以促进母猪的食欲和生长发育。
4. 噪音:过大的噪音会使母猪感到不适,影响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三、饲料管理1. 配合饲料:根据母猪不同阶段的需求,科学配制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
2. 定时定量喂食:每天定时喂食,并控制好喂食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食。
3. 饮水管理:保持饮水器清洁,及时更换水源,保证母猪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4. 饲料添加剂:根据母猪的需求,在饲料中添加必要的营养素和药物,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四、疾病防治1. 定期检查:定期对母猪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疫苗接种: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的需求,对母猪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疾病。
3. 环境卫生:保持母猪舍内环境干净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4. 个体隔离: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母猪,应该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母猪。
五、配种管理1. 选种原则:选择优良品种、健康无畸形的公、母种猪进行配种。
2. 配种时间:在母猪发情期间进行配种,并控制好配种次数和间隔时间。
3. 配种方式:根据母猪的情况,选择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的方式进行配种。
4. 配种后管理:在配种后及时记录母猪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补给,以保证其正常妊娠和产仔。
六、产仔管理1. 分娩前准备:在母猪分娩前,对产房进行消毒清理,并准备好必要的生产用品和药品。
2. 分娩过程:在母猪分娩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其情况,如有异常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3. 产后护理:在母猪分娩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营养补给,以促进其恢复和下一轮生产。
哺乳期母猪的养殖与管理要点

哺乳期母猪的养殖与管理要点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母猪的养殖与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哺乳期母猪是生产仔猪的关键环节,对于保证猪群的繁殖效益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饲养环境、饲料管理、健康管理等方面探讨哺乳期母猪的养殖与管理要点。
1. 理想的饲养环境:在哺乳期,母猪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母猪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益,需要提供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
首先,要保持饲舍的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18-22℃的范围内。
其次,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期通风换气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另外,要保持饲舍的卫生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保持饲舍的干燥和卫生。
2. 合理的饲料管理:哺乳期母猪对营养的需求量比较大,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益。
首先,要根据母猪的体重和生产情况,制定适宜的饲料配方。
一般来说,哺乳期母猪需要高能低蛋白的饲料,主要以玉米、大豆粉等为主要原料,搭配合适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次,要注意饲喂的规律和次数。
一般来说,每天饲喂3-4次,每次饲喂量要适中,避免过量或不足。
另外,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质量,及时更换或清理饲槽,避免饲料变质和发霉。
3. 健康管理:母猪在哺乳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健康管理是关键。
首先,要定期观察母猪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根据母猪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接种计划。
另外,要定期体检母猪,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动物。
此外,要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加强饲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合理使用药物,避免疾病传播和蔓延。
4. 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母猪在哺乳期间会面临各种环境的变化,为了提高母猪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从幼崽时期开始培养。
首先,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饮水设施,让幼崽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其次,要适当减少对幼崽的手术处理和干扰,避免对幼崽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要注意饲喂管理,逐步让幼崽适应固体饲料和自由饮水。
母猪养殖技术

母猪养殖技术母猪养殖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和生产效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母猪养殖的几个关键技术点。
一、选择优质猪种优质的种猪是母猪养殖成功的关键,应选择繁殖性能好、病害抗性强、生长速度快的猪种。
在选择种猪时,要考虑生产环境和需求,结合猪的品种、性能、遗传背景、生长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尽量选择具有家族遗传优势的个体。
二、合理的饲养管理1. 饲料供给:根据母猪的生理情况和生产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喂计划。
一般情况下,妊娠期的饲喂量要适当增加,保证母猪的充分营养,提高胎儿的健康发育;哺乳期要注意提供高营养的饲料,满足母猪哺乳的能量消耗。
2. 饮水管理:母猪每天的饮水量与饲料供给密切相关,要确保水源清洁、新鲜,并定时更换。
3. 环境控制:母猪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要提供安静、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合理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避免因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
三、健康管理1. 疫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严格控制猪场的卫生条件,加强对母猪的日常检查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2. 疾病预防:及时清洗、消毒母猪饲养区域,保持圈舍干净整洁,防止疾病交叉感染。
合理营养供给,增强母猪的身体机能和免疫力。
3. 生理疾病预防:定期进行产前保健,避免因营养缺乏、环境压力等引起的生理性疾病。
注意观察母猪的发情情况,及时进行人工授精或配种。
四、繁殖管理1. 发情检测:观察母猪的行为和外部表现,如叫声、情绪变化、腓肠肌松弛等,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手段,及时确定母猪的发情期。
2. 人工授精:选取高质量的种猪精液,进行严格的人工授精操作。
注意掌握适宜的授精时间和方法,提高受胎率。
3. 妊娠管理:在母猪受精后,应注意观察其是否受胎成功,并根据受胎情况调整饲养管理和营养供给,确保受胎率和胚胎发育的健康。
五、生产后的处理1. 分娩护理:密切观察分娩的进行过程,确保母猪和仔猪的安全。
及时清洁新生仔猪,以防止感染。
养好母猪的三个好方法

养好母猪的三个好方法母猪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畜牧动物,养好母猪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证猪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养好母猪需要掌握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下面将介绍三个养好母猪的好方法。
一、合理饲养合理的饲养是养好母猪的基础。
要注意给母猪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
母猪在不同的生理阶段需要不同的饲料,孕期和哺乳期需要高营养的饲料,可以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
母猪饲料中应包含适量的纤维素,以促进其消化道的正常运转。
此外,喂养母猪时要注意饲料的卫生,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免给母猪带来疾病。
二、良好的生活环境母猪的生活环境对其身体健康和繁殖能力有很大影响。
首先要保证母猪圈舍的干净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及时清除积存的粪便和污物,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疾病传播。
其次要保持猪舍的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母猪的影响。
还要注意母猪的空间和运动,给予适当的活动空间,定期放风,增加其运动量,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三、科学的繁殖管理科学的繁殖管理是养好母猪的关键。
首先要做好母猪的选种工作,选择外形健康、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的母猪作为种猪,以确保后代的优良品质。
其次要注意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方式,尽量选择合适的配种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的配种。
配种时要注意保护母猪的阴道和外阴,防止感染。
此外,还要定期对母猪进行孕检,及时发现孕期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母猪的顺利分娩。
在哺乳期,要给予母猪充足的饲料和水,保证其产奶量和质量,为仔猪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养好母猪需要合理饲养、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科学的繁殖管理。
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提高母猪的养殖效益和猪肉品质,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了解和应用这些养好母猪的好方法,提高养殖水平,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养殖技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养殖技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在工厂化养猪条件下,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前提,母猪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年产窝与窝均断奶仔猪头数两部分,其中决定年产仔窝数的是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决定断奶窝仔数的是窝产活仔数和断奶前死亡率,要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就要从决定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
1、选择优良猪种的杂种母猪工厂化养猪生产中,商品猪的母体大都采用长大或大长母猪,这是因为杂种母猪在繁殖性能上具有杂种优势,同时适合市场对瘦肉型的猪的需求,所以这种组合在我国工厂化养猪中普遍采用。
在选择长大后备母猪时,体型上应平直或微倾,腹部比较大松弛,腹部过度收缩的母猪繁殖力都较差。
奶头排列整齐均匀,一般在7对以上,奶头饱满不能有瞎头、副乳头等。
外阴部大小适中、下垂,外阴部上的母猪繁殖性能一般较差,经常有返情或不受孕的现象。
保持正常何况的母体(不肥不瘦)繁殖性能较好。
瘦肉率过高的母猪,其繁殖性能方面都较差。
在三元杂交体系中,对母本不要求瘦肉率。
2、适时配种长大或大长后备母猪配种一般以体重达到110~115千克为家宜。
高于或低于这一体重对产仔数有影响,偏较远,影响越大。
后备母猪从有明显发情表现到排卵的间隔一般为36~40小时,经产母猪为38~44小时,排卵时间平均为2~7小时,因此开始发情后8~12小时配第一次,间隔12小时进行复配通常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发情不明显的母猪有必要进行二次复配。
母猪奶后一般在3~10天内发情,妊娠后的母猪都要进行控制饲喂量,保持中等何况能够提高其窝产仔数。
3、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提高群体繁殖水平正常生产状态下,有个别母猪时间长不发情或频繁返情,对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无效、或返3次以上的母猪应该及时淘汰。
在我场,母猪一般3~6 胎仔数最高,到9~10胎降低,且带仔性能显偏差。
这种母猪应以淘汰。
对哺乳性能差或产后无奶的母猪应作纪录,若以后出现同类情况时则应淘汰。
掌握母猪养殖的七个关键点,让你的猪养的特别好,养猪必看

掌握母猪养殖的七个关键点,让你的猪养的特别好,养猪必看一、喂姜葱汤母猪分娩将0.5公斤生姜拍烂,取50克鲜葱切碎,将姜葱混合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5分钟前取出姜葱汤汁晾凉。
每日分3次拌入孕猪日粮中,让其自由采食。
从母猪临产期开始科栅,连续喂5-7天,即能帮助母猪顺利分娩,减少仔猪死亡。
掌握母猪养殖的七个具体来说,让你的猪养的特别漂亮,养猪必看二、让仔猪全部存活的饲喂方法首先,仔猪产下时按照其大小强弱固定好乳头,务必使每只仔猪都能得到充足的供应。
其次,整个结扎期间猪舍割包皮内的温度应保持20℃左右,保温箱温度要在30℃以上。
随着日龄不断增加而降低,避免仔猪受冷而相互挤压(仔猪受冷会挤成堆以互相取暖)造成死亡。
第三,哺乳21天后,母猪泌乳高峰期已过,泌乳量会较为明显减少,而仔猪此时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
为此,为满足仔猪对营养的需要,哺乳21天后就要提早给仔猪补料,如稀粥、豆浆、稀释的奶粉等,补料可涂在棍子上或手指上,或涂在母猪乳头上诱使仔猪采食。
第四,供应充足的叶唇柱或其他钙质微量元素,具体做法是:黄土22.5公斤、红黏土22.5公斤、骨粉2.5公斤、硫酸亚铁250克、硫酸锌100克、硫酸铜150克,过磷酸钙0.25公斤、碘化钾30-50克,共同炖煮混匀备用。
从仔猪3日龄起,每10头旁注母羊栏内放一小块以上混合物,让仔猪自由舔食即可。
三、中药半夏治母猪缺乳母猪缺乳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存活,但用中药半夏进行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使母猪能较多的泌乳,供应仔猪的需要。
具体做法是:将干半夏研成粉末,再加适量清水于锅中熬煮15-20分钟,之后待药汁温度降低猪只后即可给母猪灌服,或拌入家禽中喂服。
每日服2次,每次每头母猪服50-80克,连服2日即可。
四、母猪喝鸡蛋汤可防仔猪腹泻从家犬产崽的当天起,用鸡蛋汤饲喂镰形可有效地预防喂食仔猪腹泻。
其做法是:每天用新鲜黄瓜一个,捣匀后煮汤适量,然后将鸡蛋汤分三餐与猪日粮混合分以饲喂,要连续饲喂10天左右,母猪喝了鸡蛋汤后,乳汁好,因此幼崽因少有腹泻现象。
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4个要点

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4个要点现在猪肉的价格虽说一直在着落,但目前仍要二十多元一斤,所以养殖前景还是不错的。
猪群中母猪的饲养更加需要注意,这样更能产出优质的仔猪来,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1、膘情控制和公猪引诱(1)后备母猪在60公斤前应让其充分发育,60公斤后到配种前半个月要适当限制饲养以防其过肥,每天喂料约2公斤,日喂2次。
后备母猪可使用生长肥育猪饲料。
(2)后备母猪长到160日龄时,最好每天将母猪赶入成年公猪栏接触35分钟。
成年公猪下颌腺分泌的外激素有助于引诱小母猪发情。
2、短时间优饲在后备母猪配种前14天可加强饲养,实行自由采食,这样母猪可多排约2.5个卵,这对于提高初产母猪的窝仔数无疑有重要的作用。
3、母猪至少二次发情时配种小母猪的排卵数与情期数有关。
初情时配种由于排卵数低而导致窝仔数低,由于初产母猪占全群母猪数约30%,因此其产仔性能如何直接对全群产生大的影响。
公猪引诱使其提早发情的重要目的也在于使其在配种前多几个情期。
有的养猪场对所配小母猪的情期数无记载,这无疑是一种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4、单配复配和双重配配种的最佳时间应在发情母猪答应公猪爬跨后的10~26小时。
单配指在母猪发情中,只用公猪交配1次。
这样虽然可减少饲养公猪的头数,但由于母猪的最适配种时间难以掌控,所以单配有可能着落受胎率和减少窝仔数。
(1)复配指在1个发情期内,用同一头公猪配1次,间隔时间为8~12小时。
生产实践中也常用不同的同品种公猪间隔时间配2次。
此种方法可使母猪生殖道内常常有活力较强的精子存在,增加卵子受精的机会,从而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2)双重配是指在一个发情期内,用2头同品种或不同品种的公猪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10~15分钟)与同一母猪配2次。
此法可增进卵子加速成熟,缩短排卵时间,增加排卵数。
但此法由于2次配种间隔时间短,常会产生与单配类似的缺点。
好啦,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就先到这里了,如果大家也有想法养猪赚钱的话,母猪可以用上文的一些方法来进行养殖,期望本文能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母猪饲养的关键十大注意事项

母猪饲养的关键十大注意事项母猪在猪场中地位非同一般,是高出栏量的重要保障,是防疫的重点,也是猪场最需要技术的环节。
中小猪场母猪繁殖障碍问题普遍比较突出。
农村养殖网专业人士在这里将对母猪饲养的关键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一.仔猪无保温设施或设施不适用仔猪保温箱是专门保持仔猪温度的设施,可以给小猪提供比较舒适的小环境,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一个理想的保温箱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方便操作,因在哺乳阶段,有许多工作需要借助保温箱,如补铁、防疫、治疗、去势等,如果顶盖和箱口可开可关,则便于各种操作的进行。
同时,在仔猪稍大时,可打开箱口和顶盖,便于调节箱内温度,也便于随时观察仔猪。
2.结实耐用,要经得住母猪的挤碰和仔猪的拱咬。
3.价格便宜。
由于各种原因,保温箱有各种形式,如铁油桶改装,木制,水泥制,玻璃钢制等,使用效果不一。
不论哪种形式,只要能满足仔猪对温度的需要即可。
但在实际生产中,有的猪场不设保温箱,有的光有箱无铺板,有的无加温设备,有的太大或太小,有的无法有效地消毒等,都不能起到保温箱的最佳效果。
4.保温性能好,箱内外温差大。
5.空间足够大,可容纳十几头小猪直到不需加温为止。
6.方便温度调整,如吊烤灯可上下活动,电热板有高低档开关。
二.初生时无人护理规模猪场产仔舍采用产床产仔哺乳,母猪由于限位饲养,缺乏护理仔猪的能力,所以人工护理显得异常重要,特别是在仔猪出生时,擦干猪身上的粘液、断脐、及时放进保温箱以及尽早让仔猪吃上初乳等对仔猪的成活相当重要。
仔猪初生时,体内能量贮存有限,据一些资料介绍,仔猪在28-32℃时,体内血糖可满足18小时,而温度降低到18-26℃时,则只能维持12小时,而如仔猪生后无人用干布擦干其身上粘液,不剪断脐带,则只能由仔猪体热将粘液及脐带烤干,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加快了血糖的消耗。
所以要求产仔时必须有人护理,以便其能处于适宜的环境,及早吃上初乳,以增强其抗病能力。
另外,接产护理也可以及早发现母猪难产及仔猪假死,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综合保健养殖是指通过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保持和提高母猪机体本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和增加效益的养猪新方法。
做好母猪的综合保健工作,是保证猪群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
扶正祛邪,是母猪保健养殖的基本原则。
扶正就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保持和增强动物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
祛邪就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下面简要介绍母猪综合保健养殖技术,供养猪业户。
1综合保健措施
1.1搞好环境消毒
消毒是净化养殖环境,预防控制疫病的常用措施,包括生产前的消毒、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和生产后的消毒。
凡进入猪场的人员,一律先经过猪场大门口进行脚踏池(垫)、消毒液洗手、紫外线照射5min后方可入内。
对每批母猪转走后要对产房进行彻底的消毒,空栏5~7d后再转入下一批母猪。
全场大消毒每周进行1次,遇到疫情时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母猪生产期间应坚持每周带猪消毒2次。
带猪喷雾消毒要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如百毒杀、碘制剂),并轮换交替使用消毒药,提高消毒效果。
消毒时间应选择在傍晚,光线较暗时,喷雾时喷头向上,雾粒在80~120μm之间,过大下落太快起不到消毒作用,过小容易吸入肺部,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喷雾量按15mL/立方米,在发生呼吸道病或免疫前后3d暂停消毒。
1.2做好免疫注射
在仔猪生后20日龄前进行猪瘟疫苗首免,28日龄注射口蹄疫疫苗,30日龄副伤寒免疫,60日龄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对母猪在产前60天注射蓝耳病灭活疫苗,产前30d注射伪狂犬病疫苗,产前20d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疫苗,产后20d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产后30d注射口蹄疫苗。
并根据当地疫情动态适时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1.3及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寄生虫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不仅造成营养的浪费,而且使猪只免疫应答迟钝,抗病力下降。
因此,确定猪群科学合理的驱虫程序,定期驱虫对猪群的健康生产十分重要。
一般认为:母猪在产前2~3周内,公猪每年春秋各驱1次,断奶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后驱1次,间隔1周再重复1次。
驱虫应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
2各类母猪饲养管理
2.1后备母猪
2.1.1为保证后备母猪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要供给全价日粮,
5~6月龄时,每天2~2.5kg,饲喂2~3次,要有新鲜的饮水,无漏粪地板的猪舍要每天清洗粪尿。
2.1.2一般在6月龄时要求体重达到90kg,8月龄体重达到120kg时便可配种。
为保证其适时发情及生殖系统的成熟,一般避开头两个情期,到第3个发情时再配种。
2.1.3加强免疫工作,后备母猪于配种前根据当地疫情可考虑进行伪狂犬病、猪瘟细小病毒病、乙脑病等疾病的预防接种。
2.2妊娠母猪
2.2.1此阶段保健饲养的重点是防止流产,增加产仔数和仔猪出生重量,并为分娩、泌乳做好准备。
尽量减少猪只间的争斗,保持圈舍清洁,地面要平整防滑,防止流产。
猪舍温度保持在20℃左右。
2.2.2根据母猪体况饲喂,防止过瘦及过肥。
一般来说,可分为3阶段饲养。
妊娠早期,即配种后的1个月以内。
在这个时期内,饲料量不要求很多,但要求好。
一般在母猪的日粮中,精料的比例较大,而切忌喂发霉变质和有毒的饲料。
妊娠中期,即妊娠的第2~3个月之内。
这个时期内饲料可以差一些,即可以喂食青绿多汁饲料或青贮料,少量加喂精料,但一定要给母猪吃饱。
妊娠后期,即临产前1个月内。
在这个时期内,日粮中的精料可以大量增加,相对地减少青绿多汁饲料或青贮料。
在妊娠母猪的饲料中,必须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物质的平衡,蛋白质是组成胎儿的主要成份,越到妊娠后期需要量越大。
在饲料中,每天供应量
不少于120g全价蛋白质。
钙磷是胎儿骨髓的主要成份,在母猪日粮中,每天应供给5~8g钙,4~5g磷,才能满足需要。
2.2.3母猪妊娠后期要注意搞好防疫注射和驱虫。
需考虑进行
伪狂犬病、蓝耳病、口蹄疫、猪肺疫、链球菌病及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萎缩性鼻炎苗等的预防接种,为仔猪提供必要的母源抗体。
同时要使用复方伊维菌素注射液或驱虫先锋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2.2.4天气炎热时,禁止使用容易引起流产的药物(如地塞米
松)。
2.2.5分娩前一周喂以轻泻性饲料。
将母猪迁入产房以前,用
消毒去污剂(卫康消毒剂)洗刷母猪全身。
2.3分娩和泌乳母猪
2.3.1母猪产前料理保健。
加药7~14d,防止子宫炎、无乳综
合症及防止疫病传播给仔猪。
所加药物可选用:全能99(复方氟苯尼考粉)或抗菌一号。
产仔前一天或产后8小时内,使用30%土霉素注射液10mL/头加3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15~
20mL/头,分开肌肉注射,注射1次即可。
可明显降低产后母猪乳房炎、子宫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降低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提高仔猪存活率。
2.3.2做好接产准备工作。
将分娩舍提前冲洗消毒干净,母猪分娩前精神兴奋,频频起卧,阴户肿大,乳房膨胀发亮,当阴门流出少量粘液及所有乳头均能挤出多量较浓的乳汁时,母猪即将分娩。
2.3.3及时对难产母猪进行处理。
母猪正常分娩是每隔5~
30min产下1头仔猪,需2.5~3小时产完。
如果母猪用力努责胎衣还没排出,间隔超过45min没有胎儿产出时,便为难产。
此时可小心让母猪站起设法把侧卧的位置变换一下,如果无效,就需要用消毒过的手缓缓伸进产道帮助拉出仔猪。
若阴道空虚,子宫颈口开张时,可肌肉注射催产素1mL(10国际单位),过1~2小时仍无猪产出,再注射一支,如果无效,可考虑剖腹产的办法。
产仔结束后,对助过产的母猪应注射炎必治(复方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2.3.4加强产后消毒工作。
母猪产后应及时用卫康消毒剂清洗阴道周围及乳头,产出的胎衣等要及时处理。
若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时应对病因进行综合分析:细菌感染主要表现在怀孕任何阶段发生流产。
病毒感染一般不出现流产,主要为木乃伊。
一窝仔猪中有几头木乃伊或一窝仅产4头以下仔猪,认为是病毒感染特征的表现。
但伪狂犬病病毒造成流产只是怀孕初期和中期,并有产死仔、木乃伊,出生仔猪发病死亡等表现。
而附红细胞体、钩端螺旋体会出现贫血、黄疸症状。
传染性病因与非传染性病因区别在于传
染性病因引起的繁殖障碍多见于头胎母猪,以后因产生免疫力而恢复正常生产,无积聚性:营养性病因除非日粮及饲养方式改变,否则不会产生耐受性。
2.3.5无乳或乳汁减少者可注射催产素,促使乳腺中的乳汁排出或服用中药有一定疗效。
对出现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症的母猪,于分娩后用"真牛软膏"或喘痢清(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灌入子宫,或注射炎必治1天1次,连续2~3日。
如母猪高烧,食欲不佳,选用长效退热快(双氯酚酸钠注射液)有很好的疗效。
母猪产前7d,产后7d在母猪料中添加全能99(复方氟苯尼考粉)等广谱抗生素,可以防止母猪产后多种产科疾病,使仔猪毛色光亮、健康。
2.4断奶母猪
2.4.1如果母猪在哺乳期管理得当,无疾病,瞟情适中,则断奶后一般4~7d便可发情并配种。
在断奶期,每天应给母猪2~3kg 饲料,以促其干乳,因为这样会影响母猪的再发情。
同时还可适当补充一些青饲料。
2.4.2仔细观察母猪发情情况,以利于及时配种。
母猪配种后如果经两个情期观察未见发情表现,则可定为怀孕母猪。
总之,保健养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随着保健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在养殖业界掀起一场新的革命。
目前猪场经常发生的
条件致病性疾病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等都可以通过保健措施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