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语文高一语文简笔与繁笔 教案
《简笔与繁笔》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简笔与繁笔》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笔与繁笔的概念及其运用。
2. 培养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简笔与繁笔进行创意书写,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简笔与繁笔的定义与区别。
2. 简笔与繁笔的运用场合与方法。
3. 简笔与繁笔的创意书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笔与繁笔的定义、运用场合与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简笔与繁笔进行创意书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简笔与繁笔的定义、运用场合与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简笔与繁笔的书写技巧。
3. 练习法:学生自主练习简笔与繁笔的书写。
4. 创意法:引导学生进行简笔与繁笔的创意书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简笔与繁笔的定义与区别。
2. 讲解简笔与繁笔的运用场合与方法。
3. 教师示范简笔与繁笔的书写技巧。
4. 学生自主练习简笔与繁笔的书写。
5. 引导学生进行简笔与繁笔的创意书写。
6.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与总结。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简笔与繁笔知识的学习兴趣。
2. 书写能力:评估学生在练习中展现的简笔与繁笔书写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创意表现:评价学生在创意书写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想法的独创性和书写的美观程度。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所学,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用简笔与繁笔分别进行书写创作。
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至少三种不同的简笔与繁笔技巧,并附上创作思路说明。
八、课程拓展1. 邀请书法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简笔与繁笔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分析作品中的简笔与繁笔元素,提升审美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书写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简笔与繁笔》教案

《简笔与繁笔》教案第一章:简笔与繁笔的概念及分类1.1 简笔与繁笔的定义简笔:简洁明了的书写方式,以简练的文字表达清晰的意思。
繁笔:详细复杂的书写方式,用丰富的文字表达详细的内容。
1.2 简笔与繁笔的分类日常生活中的简笔与繁笔文学创作中的简笔与繁笔学术研究中的简笔与繁笔第二章:简笔与繁笔的运用技巧2.1 简笔的运用技巧使用简洁的词汇表达明确的意思避免冗长的句子结构利用标点符号和空白来突出重点2.2 繁笔的运用技巧使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力采用复杂的句子结构来展示深入的思考运用细节描述来增加读者的想象空间第三章:简笔与繁笔在不同文体的应用3.1 简笔在日记、书信中的应用简洁明了地记录日常生活的点滴用简练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3.2 繁笔在小说、散文中的应用通过详细的情节和丰富的描写来展现故事情节用细腻的文字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感受3.3 简笔与繁笔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在学术论文中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观点在报告和文章中运用繁笔来展示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数据分析第四章:简笔与繁笔的转换与运用4.1 简笔与繁笔的转换方法如何在简笔与繁笔之间灵活转换运用过渡句和过渡段来实现自然转换4.2 简笔与繁笔的结合运用在不同文体中结合使用简笔与繁笔运用简笔与繁笔的对比来突出重点和增加表达力第五章:简笔与繁笔的练习与提高5.1 简笔的练习方法练习写作简洁的句子和段落通过阅读简洁的文章来学习简笔的运用5.2 繁笔的练习方法练习写作丰富的句子和段落通过阅读详细的小说和散文来学习繁笔的运用5.3 简笔与繁笔的提高技巧多读多写,积累语言表达能力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写作水平。
第六章:简笔与繁笔在实用文中的应用6.1 简笔在实用文中的应用使用简练的语言阐述事实、提出要求6.2 繁笔在实用文中的应用使用丰富的语言描述过程、分析原因6.3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简笔与繁笔在实用文中的应用第七章:简笔与繁笔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7.1 简笔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使用简练的语言吸引读者、传达信息7.2 繁笔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使用丰富的语言展现细节、表达观点7.3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简笔与繁笔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第八章:简笔与繁笔在商务沟通中的应用8.1 简笔在商务沟通中的应用使用简练的语言明确需求、沟通事项8.2 繁笔在商务沟通中的应用使用丰富的语言阐述计划、规定条款8.3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简笔与繁笔在商务沟通中的应用第九章:简笔与繁笔在创意写作中的应用9.1 简笔在创意写作中的应用使用简练的语言激发想象、传达创意9.2 繁笔在创意写作中的应用使用丰富的语言塑造人物、展现情节9.3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简笔与繁笔在创意写作中的应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创作创意文本和创意作品第十章:简笔与繁笔的评估与反思10.1 简笔与繁笔的评估分析文本的简洁性和准确性评估文本的表达效果和沟通能力10.2 简笔与繁笔的反思反思写作过程中简笔与繁笔的运用思考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和文本质量10.3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简笔与繁笔的评估与反思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评估和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文本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六章:简笔与繁笔在实用文中的应用理解并掌握简笔与繁笔在实用文中的不同应用场景和写作要求。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简笔与繁笔》

简笔与繁笔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基本观点。
2准确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学会辨证地看问题。
3培养说话写作中力求简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
2准确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看两段文字: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
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
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他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
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
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
于是他睡着了。
——《阿Q正传》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五人墓碑记》思考两段文字的区别:简与繁二、预习检查(一)读准字音繁冗拖沓言简意赅汩汩滔滔毛骨悚然迸流磬钹铙刘勰字斟句酌累赘(二)积累知识点【积累字词、成语】:见三维设计之语言基础【名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文学常识】:1、《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2、《社戏》——小说集《呐喊》,主要人物:双喜、六一公公3、刘勰—— 南朝·梁文学理论家,《文心雕龙》4、顾炎武——清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议论文基本结构:“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三、整体感知整体阅读课文,划出关键句,快速把握文章思路1、学生自主圈划,小组纠正补充,教师展示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简笔与繁笔》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简笔与繁笔》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笔与繁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简笔与繁笔进行创作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简笔与繁笔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简笔与繁笔进行创意表达,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简笔与繁笔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简笔与繁笔的基本概念介绍简笔与繁笔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简笔与繁笔在绘画、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2. 第二课时:简笔与繁笔的技法训练教授简笔与繁笔的基本技法。
学生实践绘制简笔与繁笔作品。
3. 第三课时:简笔与繁笔的创作与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简笔与繁笔的创作实践。
分析简笔与繁笔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4. 第四课时:欣赏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简笔与繁笔》教程。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等。
3.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简笔与繁笔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讲解简笔与繁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示范简笔与繁笔技法。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简笔与繁笔创作。
4. 欣赏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一幅简笔与繁笔作品。
2. 收集生活中的简笔与繁笔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品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所完成的简笔与繁笔作品的质量,包括创意性、技巧运用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评估是否全面、清晰地传达给了学生。
《简笔与繁笔》教案

简笔与繁笔?教案课时:一节课操作过程:一、故事导入,设疑激趣一书生卖鸡,书广告一那么:这个精美的笼子里装着一只肥大的公鸡,准备以最低价格出售。
可多天无人问津。
他的一位朋友帮其撕去广告,仅贴一“售〃字,不多时就把鸡卖了。
由此故事联想到写文章的问题。
设疑:文章的好坏是不是单以文字多寡论?鲁迅刻画祥林嫂运用了大量的重复性的语言,老师却认为妙,而我们学生的练笔中老师却经常认为这罗嗦,那繁冗,是何原因?二、感受语言,整体把握1、令学生各自放声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
(1)这篇文艺短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2)提出中心论点前,写了那些内容?这些内容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作者分别说明了繁简二者可能具有的两种情况。
简,既可以是言简意赅,又可能是言简意少;前者好,后者不好。
繁,在篇首说到“繁冗拖沓是作文病忌〃,再次补充说明“繁〃有时也有他的好处。
在此根底上作者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写作时既要“有时用简〃,也要“有时用繁〃,用简使繁都要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通过辨证的论证分析,水到渠成,得出中心论点。
](3)提出中心论点后,写了那些内容?这些内容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在第二、三、四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典型的例证,论证了“简笔与繁笔得宜尽妙〃的观点。
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引用论证,提示本质,说明繁简是否得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第六自然段,作者针对当今文学创作中大多数作品“写得过长〃的毛病,作者揭示原因后,强调形式方面的问题“不容无视〃,在用简还是使繁这两者中,着重“提倡简练为文〃。
]2、令学生各自放声读课文,尽量读出远有的预期和语调。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1、朗读第一自然段,品味语言。
(1)“这诚然上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多寡论。
〃删去“诚然〃和“单〃两个词可以吗?[用“诚然〃一词准确,语气委婉,在根本肯定文章家的看法的前提下,含有保存自己意见的意味,与全文论述的内容、基调保持一致。
简笔与繁笔教案

《简笔与繁笔》教案教学目的一、理清文章的局部思路和整体思路,准确地理解、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
二、分析理解作者“提倡简练为文”的主张。
三、学习用辩证的观点论述问题,对问题的阐述全面、深刻,富有说服力。
教学重点:把握文体特点,总结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从文题人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先慎先生写的《简笔与繁笔》。
从文题上看,这是个并列短语,很明确地提示了本文的内容——谈写作中的繁简问题。
这是个并不新鲜的话题,那么周先生为什么还要“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提出了哪些鲜明的主张?我们能够通过理清文章的局部及整体思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同时,阅读中还需要注意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它要求论题集中、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体会其文体特点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圈点出重点词语并小结如下。
1.繁冗拖沓2.言简意赅3.穷形尽相4.惜墨如金5.毛骨悚然6.索然寡味7.焦躁不安8.字斟句酌9.拖沓累赘10.洋洋洒洒11.凝练12.描摹13.点染14.汩汩滔滔15.洗练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准确地掌握上述词语的音、形、义。
三.分析本文用例典型、精当;语言简洁却又论证有力的特点。
文章中所使用的简笔、繁笔用得好的例子都出自于名家名著,古今皆有。
有的简笔和繁笔的例子出自于同一本书,有的繁笔的例子是引自特别讲究的大作家作品中的。
这些例子虽然数量不多,却典型、精当,很有说服力。
作者在写作体会中说:“这些例子都是我平日读书时所积累,而不是执笔写作时现去找来的。
我以前在教学中选用和分析过这些例子,对它们艺术上的精妙之处是深有体会的。
”可见,正是因为作者对文学积累的提炼,才有了这几个典型而精当的用例。
辩证地分析问题,简练在文意的表达上。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开篇即提出“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
既是历来的看法,也就是人们能想见到的,所以在下文的论述中避而不论繁笔之失在繁冗拖沓,而仅仅写了“使繁’’的妙处。
《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简笔与繁笔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简笔与繁笔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内容:1. 简笔与繁笔的定义和解释。
2. 简笔与繁笔在日常写作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简笔和繁笔的了解。
2. 讲解简笔与繁笔的概念:简笔是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繁笔是详细复杂的表达方式。
3. 举例说明:通过一些日常写作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简笔与繁笔的应用。
第二章:简笔的运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简笔的运用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简笔表达清晰、简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笔的运用技巧:选择准确的词汇、避免冗余的表达、使用简短的句子结构。
2. 简笔的实践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简笔的能力。
教学步骤:1. 讲解简笔的运用技巧:引导学生选择准确的词汇,避免冗余的表达,使用简短的句子结构。
2. 实践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任务,要求他们运用简笔进行表达。
3. 学生分享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三章:繁笔的运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繁笔的运用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繁笔表达详细、复杂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繁笔的运用技巧:使用丰富的词汇、构建详细的句子结构、运用修辞手法。
2. 繁笔的实践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繁笔的能力。
教学步骤:1. 讲解繁笔的运用技巧:引导学生使用丰富的词汇,构建详细的句子结构,运用修辞手法。
2. 实践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任务,要求他们运用繁笔进行表达。
3. 学生分享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四章:简笔与繁笔的结合运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简笔与繁笔的结合运用技巧。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简笔和繁笔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笔与繁笔的结合运用技巧:根据表达的需要,适时运用简笔和繁笔。
2. 结合运用的实践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简笔和繁笔的能力。
《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简笔”与“繁笔”的定义及特点;(2)学会运用简笔和繁笔进行创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感受简笔与繁笔的魅力;(2)运用简笔和繁笔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简笔与繁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简笔与繁笔的定义及特点;(2)学会运用简笔和繁笔进行创作和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简笔和繁笔巧妙地表达情感和描绘事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简笔与繁笔的概念;(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简笔与繁笔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简笔与繁笔的定义及特点;(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简笔与繁笔的定义、特点及运用;(2)举例分析简笔与繁笔在实际写作中的作用。
4. 实践操作:(1)学生运用简笔和繁笔进行实际操作;(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2)评价与反馈,互相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简笔与繁笔运用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简笔与繁笔》;2.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图片、视频等;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作家的简笔与繁笔作品;(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启示。
2. 创作实践:(1)教师提出创作主题;(2)学生运用简笔与繁笔进行创作,互相交流心得。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简笔与繁笔的定义及特点;(2)简笔与繁笔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笔与繁笔
一、教学目的:
1.明确文章繁简应该“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提倡简练为文。
2.学习本文用辩证的观点、典型的事例和简练生动的语言论述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文章的第一段。
2.难点: 本篇分析问题的辩证观点。
三、教学时数:
课外自读课文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预习题:
通读全文,在下列表格中填入相应的内容。
櫧泚
┌───────┬─────────────────────────────┐
│本文的中心论点││
├───────┴────┬──────────────┬─────────┤
│文章列举的事例、引用的话│事例和话分别说明的作者的观点│事例和话各占的篇幅│
├────────────┼──────────────┼─────────┤
││││
├────────────┼──────────────┼─────────┤
││││
├────────────┼──────────────┼─────────┤
││││
└────────────┴──────────────┴─────────┘
櫪洈
字词正音:
冗rǒng多余的沓tà多而重复赅gāi完备,全汩gǔ AA式,•水崐流动的样子勰xié协和,多用于人名
词语注释:
*繁冗拖沓:拖沓,形容拖拖拉拉,不爽利。
繁,复杂,冗,指多余无用的崐文字。
*穷形尽相:本文指文学作品描绘十分细腻,形容极其生动。
穷: 尽致。
*细致入微:精细周密。
*惜墨如金:原指作画时用墨先淡后浓,后指写字、作画、作文不轻易下笔,崐力求精练。
*用墨如泼:写文章在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需要用繁笔,详细描崐述。
*汩汩滔滔:本文形容用的笔墨多,像水一样连绵不断地流出。
汩汩: 水流崐的样子(或声音)滔:充满。
滔滔:⑴大水漫流;⑵连绵不断。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篇幅很长。
洋洋:盛大,众多。
洒洒:连绵不断。
*纷纷扬扬:纷纷:众多,杂乱;扬扬:在空中飘动。
*各得其宜: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宜的安顿。
*各尽其妙: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发挥自己的长处。
言简意赅: 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赅: 完备、全。
背景简介: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界、出版界崐一片春光,期刊和书籍如雨后春笋,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尤其是小说,崐产生了许多扣动读者心弦,发生了广泛影响的作品。
《人到中年》、《齐厂长崐上任记》、《高山下的花环》即是典型的例子。
但繁荣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崐其中比较突出的是: 长篇小说出得很多,但真正成功的却很少;许多作品只有崐生活,只有感情,但语言艺术却不高,有些艺术上还相当粗糙。
如本文所述,作者是因“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倾向”而写作本文的,崐但作者并未简单地从现象上看问题,而是透过现象看到“简而淡,繁而冗,往崐往两病兼具”。
他独辟蹊径,以文章繁简的辩证关系为基点,令人信服地论述崐了文章繁简“不可以文字的多寡论”,而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避免了崐以偏纠偏,以偏概全的弊病,令人读了耳目一新。
本文作者周先慎,发表于1981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俗话说“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文章的繁简、崐撰著的长短,要根据思想内容、读者对象、社会条件、文体特征等方面的具体崐需要来决定,所谓“文无定法”就包括这方面的意思。
但是,提倡简练为文,还是正确的,懒婆娘的裹脚布应当扔到垃圾堆里去崐固然有理,就是文章里的赘文、累句、浮词,也应当看作欺骗禾苗的芜草,一崐概除掉,甚至像鲁迅所主张的那样,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段,使文章崐的表达通畅、鲜明、有力。
臃肿是令人难以忍受的负担。
《简笔与繁笔》是篇一题一议的敇文艺随笔敋。
属于文艺评论中的一种。
文艺崐随笔是评论者对于文艺作品、文艺现象随时抒写的所见所感,因此这种文体具崐有议论兼感想,行文活泼轻灵,篇幅不大,格局精巧,语言警譬等长处。
一、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述文章繁简的观点;用笔繁简,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崐“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第二部分(2─3自然段)以《水浒传》为例,各举一例,阐明上述观点。
第三部分(4─5自然段)进一步阐述如何看待文章的繁简问题。
第四部分(6─7自然段)针对现实,分析原因,提出应“提倡简练为文”的意见。
二、第一段简析:泚
┌─┬───────────────┐
│起│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
└─┴───────────────┘│┌───┐
┌─┬───────────────┐││合│
│转│文章的繁简又不可以文字的多寡论││├───┤
└─┴───────────────┘││各各│
┌─┬───────────────┐├─│得尽│
│承│“简”的分寸,“繁”的好处│││其其│
└─┴───────────────┘││宜妙│
┌─┬───────────────┐│└───┘
│接│文学大师的“简”与“繁”│─┘
└─┴───────────────┘洈
这是一种通过严密的推理,而后得出结论的归纳推理,具有不可辩驳的逻崐辑力量。
在提出论点前就进行初步的论证,不但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十分鲜明,崐而且作者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在“详细地占有材料”以后,“给崐以科学的分析”,然后才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样,观点建立在事实和分析的基崐础上,一提出就令人信服。
短短的一段文字,既生动活泼,又严密周到,这正崐是作者严密精致的构思在文字上的表现。
三、观点和材料的水乳交融:
1.第二段文学大师创作中的简笔材料──《水浒传》中以二字和一字点染崐景象,写出“神韵”的例子,紧扣第一段中的“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崐传神”。
2.第三段文学大师创作中的繁笔材料──《水浒传》中写鲁智深三拳打死崐“镇关西”的例子,紧扣第一段中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
3.第四段文学大师创作中的繁笔材料──《社戏》中写“我”早年看戏的崐情状的例子,紧扣第一段中的“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和“有时使繁;用崐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这三段中的例子,又是以“例”(典型的事例)来论证本文的论点“简笔与崐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用例准确精当。
作者没有大段抄录例子的原文,崐只是摘用了最能说明问题的那么几句,并且又谈又议,三言两语就点明了例子崐与所说道理之间的关系。
四、运用辩证观点分析说理:
1.分析简的两种情况: “言简意赅”和“言简意少”(前好后不好)
2.分析繁的两种情况: “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和“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崐(提出的“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正是这一辩证观点的结晶。
)
3.如何做到繁简适当,既强调了主观努力,“需要提炼”;又强调主观努崐力必须符合客观规律“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4.在评论当前文艺创作倾向时,既持两点论“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崐兼具”,又注意抓重点,突出主要的倾向是“一种长的趋向”。
5.在分析这种“长的趋向”的原因时,既指出这“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崐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同时也指出“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崐忽视的一条”。
6.在纠正这种“繁冗”的不良倾向时,既从“简笔”的一面,说如何写得崐“简”;又从“繁笔”的一面,说怎样“繁”得好。
综上所述,这样的辩证分析,避免了片面性和绝对化,文章也就真正起到崐了导向作用,真正具有了生命力。
五、引证法应注意的问题:
1.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不要牵强附会,断章取义,更不允许崐歪曲篡改原意。
2.要能恰当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话密切配合,并要联系实际,有崐的放矢,不要无目的的引用。
3.如果引用原文,一定要认真核对,不可抄错或抄漏,并加引号。
如果中崐间省略,要用省略号表示。
必要时还应注明详细出处。
如果只引用大意,就不崐加引号,不注明出处。
作业:
第二题、第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