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教案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教案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面积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土地资源的热爱和珍惜。

2.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

2.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3. 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及换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面积计算。

难点:1. 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森林火灾、农田受灾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公顷和平方千米。

2. 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3. 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换算方法。

4.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实际面积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强调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换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实际应用操作等。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大数目和大规模单位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意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大型场所的面积,如大型广场、国家公园等,引导学生思考大场所面积的表示方法,进而引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2. 知识讲解:首先详细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

强调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表示大面积的单位,帮助学生建立大数目的概念。

接着,通过具体的换算例子,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加深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4.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和计算等题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

同时,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探究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同时,利用教具进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位的意义。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提高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

2. 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 采用讲授法,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2. 新课导入: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3. 案例分析: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定义及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地图: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2. 教学PPT: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换算关系及实际应用。

3. 实际案例:提供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和解答。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 第3-4课时: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3. 第5-6课时:进行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讲解。

九、课后作业1. 计算: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2. 计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3. 应用:某块土地面积为500平方千米,求其面积换算成公顷。

4. 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十、教学反思1. 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量感通过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和感知,培养学生的量感,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大面积的大小。

2.空间观念引导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所代表的实际空间范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应用意识让学生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

掌握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能正确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

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设想以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直观演示、实地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公顷和平方千米相关的生活情境,如校园面积、公园面积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大面积的存在。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3.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4.合作学习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共同探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测量工具(如卷尺等)。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公顷(一)情境导入(5分钟)1.展示校园的图片或视频。

提问:“同学们,我们的校园很大,那你们知道校园的面积有多大吗?如果用我们学过的平方米来表示可能会很不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二)探究新知(20分钟)1.认识公顷讲解公顷的定义: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通过计算让学生理解1公顷的大小:100×100=10000(平方米),即1公顷=10000平方米。

展示一些实际场景的图片,如操场、公园等,让学生感受1公顷的大小。

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第一章: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1.1 引入概念: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1.2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关系:1平方千米=100公顷1.3 实际举例:身边的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二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2.1 换算方法:从公顷到平方千米,乘以进率100;从平方千米到公顷,乘以进率1002.2 练习题: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第三章: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3.1 计算方法:面积=长度×宽度(公顷),面积=长度×宽度(平方千米)3.2 实例讲解:计算公园的面积(公顷和平方千米)3.3 练习题:计算不同场地的面积(公顷和平方千米)第四章:公顷和千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4.1 农业领域: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土地利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4.2 地理领域:平方千米在地图、地理位置中的应用4.3 建筑领域: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第五章:公顷和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5.1 面积单位换算:如何将生活中的面积单位换算成公顷和平方千米5.2 实际举例: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生活中的应用5.3 思考题: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解决问题第六章:实践活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测量6.1 目的:通过实地测量,加深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

6.2 活动步骤:选择一个校园内的区域,如操场或花坛。

使用测量工具(如测量带、卷尺)测量选定区域的长度和宽度。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该区域的面积,并讨论其面积大小与公顷、平方千米的关系。

6.3 作业:记录测量过程和结果,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实践活动的心得。

第七章: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7.1 介绍城市规划中公顷和平方千米的重要性。

7.2 分析实际城市规划案例,如何使用公顷和平方千米来规划住宅区、商业区和公园等。

7.3 讨论活动: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公顷和平方千米来规划一个理想的城市。

第八章: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8.1 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评估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域中的作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优质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优质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

2.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3.练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简单计算。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适当提高讲解难度,引导学生升华认知,理解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案、教具:地图、量具(尺子、卷尺、计算器等)。

2.学生准备:学生携带笔、课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先请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并指出其中的省份和城市等区域。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想到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2 翻阅教材请学生翻阅课本上的有关内容,提示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需要用单位计量面积?”和“在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2. 重点讲解2.1 公顷换算引导学生将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实例化,例如:将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假设为0.4公顷)换算为平方米或平方千米,或者将3000平方米的面积换算为公顷。

2.2 平方千米换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各自在日常生活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3. 教师辅助计算根据课本中的例题进行解析,指导学生分别采用另一面积单位进行插值计算,在练习中提高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4. 学生练习以课本为基础,加入一些新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自觉推广到生活中,对于常用面积单位的数字有基本的认知。

五、作业布置1.小学奥数电子版中的相关测验(建议小学奥数百题精讲)。

2.让学生自己搜索一些关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和归纳。

六、课堂效果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现场教学和讲解,以及练习考核等形式认真学习。

多次进行例题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的表现反映出本课程的效果。

和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改进探讨。

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案

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案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及其换算关系。

2.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面积计算。

二、教学重点1.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及其换算关系。

2.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1.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及其换算关系公顷(ha)是国际上常用的面积单位,其定义为1公顷等于一百个分之一平方千米,即1 ha = 0.01 km²。

平方千米(km²)是国际上常用的面积单位,其定义为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1)换算公式:1 ha = 0.01 km²,0.01 km² = 10000 m²。

(2)换算步骤:将公顷转换成平方千米,乘以换算关系;将平方千米转换成公顷,除以换算关系。

3.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运用(1)面积计算:根据需要,将所给的面积转换成公顷或平方千米,方便对不同面积进行比较和计算。

(2)实际问题:例如农田面积、城市面积、国家面积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激发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及其换算关系,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示范,让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练习,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一些应用题,例如计算不同城市的面积,或者分析一些实际问题中的面积计算方法。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资源•图片或实物:可用于引入和示范的图片或实物。

•手册或练习册: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及巩固。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以及练习的正确率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设计优秀4篇《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并且知道它们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笔计算、动脑筋想、自学等过程,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对于公顷、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公顷、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谁能说一说这些面积单位的含义?谁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大小?[设计意图:复习学习过的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各个面积单位的概念以及描述它们的大小,引起学生的认知迁移,为本课新知的获取做好必要的铺垫。

]二、由实际应用引入新知1、认识1公顷。

(1)师:测量哪些物体的表面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作单位?学生可能回答:测量像橡皮这样比较小的物体时,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测量像课桌面这样稍大一点的物体时,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像黑板这样面积较大的物体时,用平方米作单位。

师: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物体的表面都能用这三个面积单位来表示,例如师: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场地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合适吗?(太小了)怎么办?[设计意图:学生由于实际测量的需要,认识到1平方米太小了,产生了学习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的愿望。

此时,学习的需要是由学生自身产生的,有了自身愿望,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比较好。

]师:这时,需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1公顷。

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0000平方米)你是怎样算的?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即:100×100=10000(平方米)(2)师: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3)先请学生说一说,若学生说的不到位,师介绍:同学们都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1公顷就有10000个1平方米那样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 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

知道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 公顷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习面积单位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1)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

(2)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

(3)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先观看图片,想象面积大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应填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看来,“鸟巢”的占地面积20后面的面积单位填“平方米”不太合适,更不可能填“平方分米”或者“平方厘米”了。

需要一个比“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

当学生在填写“鸟巢”的占地面积时,自然地产生了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

】二、探究新知(一)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1.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 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

2.问题: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学生:1公顷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公顷的国际符号是什么?谈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较大的土地面积资料,有利于学生借助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的适用范围,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

】(二)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认识1.唤起经验,认识公顷(1)认识1公顷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教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公顷可以用符号hm2 表示。

(2)探索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学生自由表达。

,注意引导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建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平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谈话::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 公顷的大小。

(1)围一围: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算一算: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

)【设计意图:“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

因此,设计组织观察想象、实地测量、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三)尝试换算,巩固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

1.尝试下列问题。

7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填空。

(1)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平方米。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2)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平方米,约合()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初步建立公顷的表象,了解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的。

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换算方法的说明。

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两个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优势】三、巩固深化1.判断。

(1)2公顷=200平方米。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一个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00公顷。

()(4)素有“万园之园”称号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

()完成后说明理由。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公顷○ 400平方米8999平方米○ 8公顷3000平方米○ 3公顷5公顷○ 50000平方米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

(1)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

()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1公顷。

法1:1公顷=10000平方米,游泳池的面积为1250平方米,所以10000里面有几个1250,就是有几个这样的游泳池。

法2:根据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画图解答。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两题为基本练习,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解决问题练习中安排的测量操场面积和计算游泳池的面积,则更具问题解决与经验积累的意图,具有丰富1公顷面积表象的价值。

】四、总结延伸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你有哪些收获?2.思考: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它有多大?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第2课时)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应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资料播报(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

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10000平方米)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生:平方千米)(2)师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平方千米”的信息。

学生收集略教师收集: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千米;北京市东城区的面积约42平方千米;北京市总面积约为16810平方千米。

2.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信息播报,我们发现在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经常用到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

那么1平方千米的实际面积究竟有多大?它与我们学过的平方米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板书:认识平方千米)【设计意图:利用师生共同收集的土地面积资料,使学生感受“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二、探究新知(一)借助经验,初步感知谈话:想一想,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预设: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 表示。

(课件配合演示)【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对公顷的认识,再次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合理猜想的过程中,主动建构1平方千米的表象。

】(二)推算、想象,加深认识1.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

(1)独立探究: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它和平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2)汇报交流: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预设: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000米,所以面积为1000×1000=100 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预设1:因为10000平方米是1公顷,100 0000÷10000=100,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预设2: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000米,1公顷的正方形边长为100米,1000÷100=10,在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里,一行可以摆10个1公顷,可以摆10行,用10×10=100(公顷)【设计意图:推算、想象的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

以形助数,有助于学生在沟通“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的关系的同时,丰富对“平方千米”的感知。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1)读一读:想象1平方千米的大小。

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接近1平方千米。

四川卧龙熊猫繁育基地,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

(2)算一算: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个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个“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3)想一想:在学校周边,从哪儿到哪儿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课件出示:播放实地考察录像,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

(4)说一说:(完成P37练习六第7题。

)如果1平方米能站16人,1公顷大约能站多少人?1平方千米大约能站多少人?(三)尝试换算,巩固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1.完成P37练习六第6题。

5平方千米=()公顷12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介绍思考过程。

2.归纳小结三、巩固深化1.在()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追问:合多少平方米?是几个学校那么大?(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追问:合多少公顷?(3)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3()【设计意图:结合题目适当追问,既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2.下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自治区(单位:平方千米)黑龙江:454800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四川:485000西藏:1210000新疆:1660000你能按面积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的名称吗?【设计意图:借助土地面积大小的排序,一方面可巩固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省、自治区的土地面积,领略祖国山河的辽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