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公权的故事

合集下载

柳公权事迹

柳公权事迹

柳公权事迹柳公权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他的字体受到我国大多数人的临摹。

那么,关于柳公权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相关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轶事1.柳公权拜师“脚书老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十二岁即能读诗写文章,并写得一手好字,被称为神童,因此他渐渐骄傲起来。

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树下写字碗,这时过来一位卖豆腐脑的老人,柳公权得意地拿着自己写的字,对老人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人说:“这字写得就像我的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有筋骨”。

柳公权很不服气,硬要老人写个字看看。

老人说:“我写不好字,可有人用脚都比你用手写得好,不信你明天进城去看看。

”第二天,柳公权来到县城,一进城门就见北街的大槐树上挂了一个幌子,上书“字画汤”三个大字,树下围了许多人。

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者,光着双脚,坐在地上,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着笔写对联,写得非常好。

柳公权看了既惭愧,又敬佩,要拜他为师,并请教他写字有什么秘诀。

这个老人才用脚提笔写道:“写完八缸水,染黑一池水,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说:“我生来没有手,用脚写了50多年,现在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听了,很有感触,从此发奋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书法家。

2.大无畏精神柳公权是唐代的大书法家。

一次,他到京城办公事,当时的皇帝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里看见过你的字,早就想见你了。

"为了嘉奖柳公权,皇帝升了他的官,然后又问柳公权用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里正直笔才会拿得正,才可以叫做书法。

"唐穆宗马上变了脸色,以为柳公权是用笔法来向他提意见。

在古时,下属一句话说不好是会容易被杀头的,柳公权敢于这样说,表现了他敢说真话的大无畏精神。

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起初小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骂他。

后来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骂他,就决定到华京城里去看看。

华京城离柳家塬有40多里路。

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千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京城去了。

关于柳公权书法的故事

关于柳公权书法的故事

关于柳公权书法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之一,他的“柳体”被后人广泛临摹,对书法界影响深远。

关于他的书法,有这样一个故事: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很差,经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训斥。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练出一笔好字。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的字开始有了起色,得到了同学、老师和父亲的夸赞,于是他开始骄傲起来。

有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们在村口的一棵桑树下举行“书会”。

正当他们写得热火朝天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老人来到桑树下休息。

他看了看柳公权写的字,说他的字软塌塌的,没筋没骨。

柳公权很不服气,让老人写几个好看的字看看。

老人笑了笑,说他虽然写不好字,但却知道有个人用脚写的字比他好很多。

柳公权非常惊讶,决定去见识一下这个用脚写字的人。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赶往华原城。

在北街的一棵大槐树下,他看到一个没有胳膊、光着双脚的老人正在用脚写字。

老人的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赢得了围观者的阵阵惊叹。

柳公权非常佩服,恳切地请求老人收他为徒。

老人告诉他自己从小就用脚写字,家里有一个能盛八桶水的大缸,他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他家墙外有个半亩大的池子,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后来池水都洗得乌黑了。

柳公权牢记老人的教诲,发奋练字,终于成为著名书法家。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取得成功。

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

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

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楷”。

柳公权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启示,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步骤阐述他的故事。

一、初生牛犊不怕虎柳公权少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书法天赋。

一次,他听说有个万寿山的老道士,是个书法高手,于是他找到老道士,请求学习书法。

可老道士却说:“你这个小屁孩,还学什么书法?”柳公权大受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练习书法。

后来,老道士看到柳公权的进步,被他的执着打动,决定传他真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不能气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二、忘我工作,不惜付出柳公权一生都在不懈地学习和创作,他创作的书法钤印不计其数,而且每个钤印都非常用心,为此他付出了很大努力。

有一次,皇帝要柳公权制作一件御笔,但时间很紧,柳公权不顾一切,整整十天十夜没有合眼,终于完成了任务。

这件御笔也成了柳公权许多杰作中的一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忘我工作、不惜付出,才能收获真正的回报。

三、脚踏实地,虚心谦逊柳公权的书法收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赞誉,他的学生也很多,但他始终保持谦逊、脚踏实地的态度。

有一次,东魏武帝想让柳公权为他做一件印章,柳公权推荐了门徒怀素。

武帝十分不满,觉得柳公权太过谦虚,于是派人令他动手。

柳公权便从天一涯找来一块石头,并坚持要他的门徒怀素刻上“六典”四个字。

怀素称不知道该如何雕刻,柳公权安慰他:“不要慌,只要再熟悉六典,自然会雕刻好的。

”怀素遵从师傅的指导不断地熟悉六典,最终刻好了印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脚踏实地、虚心谦让,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柳公权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启示,如面对挫折和困难不能气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要忘我工作、不惜付出,才会收获真正的回报;同时,脚踏实地、虚心谦逊,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些启示都对我们身处的现代社会有重要意义。

柳公权书法小故事50字

柳公权书法小故事50字

柳公权书法小故事50字
一天,柳公权在村头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挥毫写下了"会写飞凤字,敢在人前夸"十个大字。

有位赶路的老者正在桑树下歇凉,他凑到桌前俯身一看,觉得这少年太骄傲了,沉吟了一会儿,捋须笑曰:"依老夫看,孩儿你这字写得并不好,不值得在人前炫耀自夸。

"
柳公权听后很不高兴,没好气地问:"老先生你也懂书法?"
那老者微微一笑:"老朽略知一二。

你这十个字像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何值自吹自擂!"
柳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很不服气,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那老者爽朗一笑,取过笔写了"望断南飞雁"五个字,写毕含笑而去。

柳公权虽有些骄傲,但毕竟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

他见这字,不仅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浑萧洒,而且蕴含着对自己的批评,感到心中十分羞愧。

从此勤奋练字,虚心向别人求教,终于成了大书法家。

柳公权的相关故事

柳公权的相关故事
小公权一再苦苦哀求,字画汤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向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练了五十多个年头了。 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可是,我的字练得还差得远呢!”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柳公權以「心正」練就了流芳百世的「柳骨」,而更難得的是他又以「心正」給歷史與後人塑造了一個正直敢言的良臣形像,這將作為另一種「柳骨」而留存在史冊與後人心上。
柳公权小故事
柳公权从小很聪明,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能写很好的文章来了。可是后来,他最擅长的还是写大字。柳公权的字,和笔法严谨、筋力强健的颜体字比较起来,更以骨力见长,被称为颜筋柳骨,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这种字体是柳公权创制的,都把它叫做“柳体”。
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寿门,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灿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
柳公权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大书法家,还是一位为人耿直、敢于直言的人。
有一年,皇帝唐穆宗在一座寺院里,看到了柳公权写的字,心里十分喜爱,很想见一见他,在一起谈论谈论书法。正巧,没过多久,柳公权从自己做官的地方夏州(现在陕西北部)来朝廷办事。唐穆宗听说柳公权来了,就让他来见自己,把他留在朝廷里做了右拾遗(负责给皇上提建议的官)。
最珍贵的财宝
柳公权的书法开始学钟繇、王羲之、欧阳洵、褚遂良等名家,后来又学颜真卿。他把这些书法家的笔法精髓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创制了柳体字。柳公权创制的书体笔划瘦硬,字体端庄,很有骨力,比起颜体字来更加险劲。所以,许多初学书法的人,都爱选用他的代表作《玄秘塔碑》作为入门的摹本。

关于柳公权的四字成语故事

关于柳公权的四字成语故事

关于柳公权的四字成语故事
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四字成语故事有瓜田李下。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唐文宗时期,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担任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此刻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

”,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

”,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这个故事中柳公权用瓜田李下来形容郭宁进献女儿入宫做官一事存在嫌疑,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表示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柳公权的著名故事

柳公权的著名故事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被誉为“柳体”,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除了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柳公权还有许多著名故事,其中一个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心正笔正”的故事。

柳公权从小就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勤奋好学,不断钻研,终于成为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端庄秀丽,气势磅礴,深受后人喜爱。

然而,柳公权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他一直在追求更高的境界。

有一次,一位大官邀请柳公权为他写一幅碑文。

柳公权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自己展示书法才华的好机会。

于是,他认真准备,写下了一幅精美的碑文。

大官非常满意,送给柳公权很多金银财宝作为报酬。

然而,柳公权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相反,他深感自己的书法水平还有待提高。

他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教导他的话:“心正则笔正,心不正则笔不正。

”他明白了,要想写出更好的字,首先要保持内心的正直和纯洁。

于是,柳公权毅然将大官送的金银财宝全部退回,他说:“我写字不是为了金钱和名利,而是为了追求艺术的真谛。

”从此以后,他更加刻苦地练习书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境界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只有保持内心的正直和纯洁,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柳公权的“心正笔正”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艺术史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不断追求艺术的真谛。

关于柳公权的小故事

关于柳公权的小故事

关于柳公权的小故事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柳体”被后人广泛临摹,在书法界的影响非常深远。

柳公权小时候的字写得并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训斥。

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出一笔好字。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的字开始有了起色,不仅得到了同学的称赞和老师的夸奖,连严厉的父亲也露出了微笑。

有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们在村口的一棵桑树下举行“书会”。

正当他们写得热火朝天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老人挑着担子来到桑树下休息。

看见孩子们练字,他便凑过来看热闹。

一看有人旁观“书会”,柳公权就递过自己的大楷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怎么样呀?” 老人接过来一看,只见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几个字。

老人心想这孩子太骄傲了,一定要给他一个小忠告,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没体,这样的字还值得在人前夸耀么?” 柳公权一听老人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生气地说:“周围的人都说我的字写得好,就你说不好!那你写几个好看的字让我看看啊!”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我是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我却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人家用脚写的字比你好很多!如果你不信,那就到华原城北街自己开开眼界吧。

”小公权很不服气,非要去见识一下这位用脚写字的人。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赶往华原城。

一进城门,就看见在北街的一棵大槐树下挂着一个白布幌子,上面写着“字画汤”三个大字。

小公权看见树下围了许多人,便好奇地凑过去看。

只见一个没有胳膊、光着双脚的老人席地而坐,左脚压着纸,右脚夹着一支大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在写对联。

笔下的字龙飞凤舞,赢得了围观者的阵阵惊叹。

柳公权非常佩服,恳切地说:“老爷爷,我想跟您学习,请收下我吧!” 老人对柳公权说:“我从小就用脚写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柳公权的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柳公权练字
柳公权是唐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柳家塬人。

他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

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

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

这时,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

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的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得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值不得在人前夸。

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儿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几个小伙伴都停住笔仔细听老人的品评,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宇。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里看看去吧!”
起初小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骂他。

后来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骂他,就决定到华京城里去看看。

华京城离柳家塬有40多里路。

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千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京城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寿门,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

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灿在写对联。

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的老汉没有说假话,他惭愧极了,心想:和字画汤老爷爷比起来,我真是差得太远了。

他“扑通”一声跪在字画汤面前,说:“我愿拜你为师,我叫柳公权,请收下我,愿师傅告诉我写字的秘诀……”字画汤慌忙放下脚中的笔,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畸形人,生来没手,干不成活,只得靠脚巧?昆生活。

虽能写几个歪字,怎配为人师表?”小公权一再苦苦哀求,字画汤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向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

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练了五十多个年头了。

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

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

可是,我的字练得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地铭刻在心里,他深深地谢过字画汤,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了。

自此,柳公权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他学习颜体的清劲丰肥,也学欧体的开朗方润,学习字画汤的奔腾豪放,也学宫院体的娟秀妩媚。

他经常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从中得到启示。

他还注意观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糜鹿,脱缰的骏马,把自然界各种优美的形态都熔铸到书法艺术里去。

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字,结构严谨,刚柔相济,疏朗开阔,为书法界所珍视,素有“颜筋柳骨”美称。

可是,柳公权一直到老,对自己的字还很不满意。

他晚年隐居在华京城南的鹳鹊谷(现称柳沟),专门研习书法,勤奋练字,一直到他88岁去世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