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

合集下载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次预应力张拉计算针对的是 30m 箱梁,该箱梁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

箱梁的设计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应力的施加效果,因此准确的预应力张拉计算至关重要。

二、设计参数1、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50,弹性模量 Ec = 345×10^4 MPa。

2、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规格为 1×7 152 1860,其标准强度 fpk = 1860 MPa,弹性模量 Ep = 195×10^5 MPa。

3、每束钢绞线的根数和布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锚具采用 OVM 系列锚具,锚下控制应力σcon = 075 fpk =1395 MPa。

三、预应力损失计算1、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1对于夹片式锚具,根据规范取值计算。

2、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2考虑孔道偏差系数 k 和摩擦系数μ,通过计算公式得出。

3、混凝土加热养护时,受张拉的钢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3若施工过程中存在此项情况,按照实际温差计算。

4、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4根据规范规定的松弛系数和张拉控制应力计算。

5、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l5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龄期、环境条件等因素计算。

四、张拉力计算1、单根钢绞线的张拉力 P =σcon × Ap其中 Ap 为单根钢绞线的截面积。

2、每束钢绞线的张拉力为单根张拉力乘以束内钢绞线根数。

五、理论伸长值计算1、根据公式ΔL = Pp × L /(Ap × Ep) 计算其中 Pp 为平均张拉力,L 为预应力筋的长度。

2、考虑孔道曲线部分对伸长值的影响,进行修正计算。

六、实际伸长值测量与计算1、测量初始伸长值ΔL1,从千斤顶开始加载至初应力(一般为10%σcon)时的伸长量。

2、测量最终伸长值ΔL2,从初应力加载至控制应力时的伸长量。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30米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张拉设计2 预应力钢束为φ高强度低废弛钢绞线,横载面积 140mm,有单束5 根、4 根两种形式,锚具型号分别为OVM15-5型、OVM15-4、锚下控制应力 N1~N3 为 1340Mpa,N4 为 1320Mpa,T1 为 1395Mpa,T2 为1340MPa。

二、张拉设施采纳1 、张拉设施能力计算(以单束 5 根为例,边跨 N1~N3)P=σ控×A×n=1340 6×10 2 -6N/m×140×102m×5=938KN=为了抵消夹片锚固回缩时的预应力损失(按一端回缩6mm计),超张拉 3%σ控:P max=P×103%=2、张拉设施行程(以最长钢束拉力无磨阻损失为例)L=σ控×L/E p=1340 ×106×× 103/ ×1011)=张拉时为双侧张拉 , 单侧伸长量为 2=所采纳QYC150型穿心式液压千斤顶, 其张拉力T=150T,行程l s=400mm。

3、压力表采纳2150T 千斤顶活塞面积为290cm。

由式 P n=P/A n(式中 P n—计算压力表读数; P—张拉力; A n—张拉设施工作液压面积),得:P4 2 n =×10 N/29000mm=mm 2所采纳最大读数为60MPa的压力表。

三、分级张拉段区分为了便于伸长量丈量和控制两头张拉的同步进行,把张拉段分为10%σ控、20%σ控、100%σ控、103%σ控四个阶段,各阶段张拉力分别为:张拉力4φ张拉阶段5φs10%σ控(KN)20%σ控(KN)100%σ控(KN)938103%σ控(KN)四、应力张拉操作程序初张拉至δ k(正确丈量伸长量),持荷3分钟,而后张拉至δ k,持荷 3 分钟,再张拉直接到位δk,持荷 3 分钟,进油张拉到δk锚固。

不再采纳超张拉工艺。

30mT梁张拉数据计算书

30mT梁张拉数据计算书

L=30m T 梁连续刚构张拉计算书一、 编制说明本计算书为L=30m T 梁连续刚构张拉控制计算书,适用于沪蓉西X1合同段30m T 梁预应力张拉作业。

在编制本计算书时,30m T 梁预应力钢束采用的是ASTM416-92a 标准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公称直径15.24mm ,抗拉强度标准值fpk =1860Mpa ,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pk =1395MPa=195.3KN 。

二、 编制依据1、湖北沪蓉西恩利段第X1合同段招标文件《项目专用本》;2、《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Ⅲ.X1.J7册;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湖北沪蓉西恩利段第X1合同段《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三、 张拉伸长量计算 1、张拉计算公式及参数确定 1.1平均张拉力公式及参数: 式中:P p -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 P -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时X =L (m ) θ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值0.0015 μ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值0.25[公式及μ、K 取值来源于《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附录G-8内容]1.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 -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 L -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公式1)μθkx μθ)(kxe 1P p P ++=--(公式2)pE p A Lp P ΔL =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值140mm2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根据试验结果取值1.96×105MPa 依上述公式计算得边跨30m T梁及中跨30m T梁标准梁长钢绞线伸长量如下表所示:边跨30mT梁标准梁长钢绞线伸长量中跨30mT梁标准梁长钢绞线伸长量(注:表中ab及ab′段长度在计算伸长量时,增加了钢绞线的工作长度0.55m)钢绞线编号及分段情况见附图四、千斤顶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计算经2006年10月30日委托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我标段张拉千斤顶及油表校验报告(附录),计算千斤顶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如下:1、编号060619千斤顶对应6006.5.2119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0219F+0.26编号060619千斤顶对应6006.5.2136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022F+0.15式中:P -油压表读数(MPa)F -千斤顶拉力(KN)千斤顶号:060619 油表号:6006.5.21192、编号060626千斤顶对应6006.4.2028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0199F+0.42编号060626千斤顶对应6006.4.2041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0201F-0.2式中:P -油压表读数(MPa) F -千斤顶拉力(KN)千斤顶号:060626 油表号:6006.4.2028。

30m箱梁张拉计算书

30m箱梁张拉计算书

30m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况1、概况30m箱梁共计120片,其中中跨中梁28片、边梁28片,边跨边梁32片、边跨中梁32片,负弯矩T1=T2=T3均为5束。

2、材料及机具(1)低松驰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GB/T5224-2003的规定。

单根钢绞线直径φS15.2mm,钢绞线面积A=140mm2,钢绞线标准抗拉强度f PK=1860Mpa,弹性模量E P=1.96×105Mpa。

钢绞线为天津圣特预应力钢绞线有限公司生产,钢绞线送检弹性模量为E P=1.96×105 Mpa。

(2)张拉锚具采用开封长城预应力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OVM15-5锚具。

3、主要技术参数(1)T梁采用C50砼,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

(2)钢绞线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 PK即δK=0.75f PK=1860×0.75=1395 Mpa。

(3)预应力管道成型塑料波绞管,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μ=0.23,(参数为设计图纸中给出)。

(4)张拉采用应力值和伸长值双控,以钢绞线伸长量进行校核。

钢绞线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控制在±6%以内。

(5)钢绞线下料时,两端均考虑30cm的工作长度。

二、30m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一)钢束T1计算锚下控制应为δK=0.75f PK=1860×0.75=1395 Mpa1)T1束钢绞线张拉计算:T1(5根钢绞线):孔道长度X1=4.505m θ1=2.5°×π/180°=0.043633则(KX+μθ)1=0.0015×4.505+0.23×0.043633=0.016793P1=AyδK N/1000=140×1395/1000=195.3kNP-张拉端张拉力KNδK-单根钢绞线锚下控制应力Ay-每根钢绞线断面积A=140mm2 N-每束钢绞线根数N=5 1、平均张拉力计算: P P1=P 1[1-e -(KX+υθ)1]/(KX+υθ)1=195300×(1-e -0.016793) /0.016793=193669.3(N )2、理论伸长值计算: △L 1=EPAp L p p ⋅⨯11=193669.3×4.505×1000/(140*196×105) =31.8mmT1钢束单端伸长量成果表T1钢束总伸长量成果表备注:总伸长值=单端伸长值×22)T2、T3束钢绞线张拉计算:T2(5根钢绞线):孔道长度X 1=8.005m θ1=2.5°×π/180°=0.043633 则(KX+μθ)1=0.0015×8.005+0.23×0.043633=0.022043P1=Ay δK N/1000=140×1395/1000=195.3kN P-张拉端张拉力KNδK -单根钢绞线锚下控制应力 Ay-每根钢绞线断面积A=140mm2 N-每束钢绞线根数N=51、平均张拉力计算: P P1=P 1[1-e -(KX+υθ)]/(KX+υθ)1=195300×(1-e -0.022043) /0.022043=193163.2(N )2、理论伸长值计算: △L 1=EPAp L p p ⋅⨯11=193163.2×8.005/(140*196×105)=56.4mmT2钢束单端伸长量成果表T2钢束总伸长量成果表备注:总伸长值=单端伸长值×2三、张拉施工1、张拉前准备(1)千斤顶油表校核:到具有资质的计量标定单位标定,给出油压与张拉力的关系式P=F(N),注明油表号与千斤顶号;油表归零及压力标定,出具校准证书。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_____桥梁项目,其中 30m 箱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箱梁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和张拉是确保箱梁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关键环节。

本次计算旨在确定预应力钢束的张拉控制应力、张拉力以及伸长量等参数,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技术依据。

二、设计参数1、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502、预应力钢绞线规格: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规格为 1×7-1520mm,标准强度 fpk = 1860MPa,弹性模量 Ep = 195×10⁵MPa。

3、管道摩擦系数:μ = 0254、管道偏差系数:k = 000155、锚具变形和钢绞线回缩值:一端锚具回缩量为 6mm,两端共计12mm。

三、预应力钢束布置本箱梁共设置了_____束预应力钢束,分别为 N1、N2、N3 等。

每束钢绞线的根数和布置位置根据箱梁的受力要求进行设计。

四、张拉控制应力计算根据设计要求,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 为:σcon = 075fpk = 075×1860 = 1395MPa五、张拉力计算每束钢绞线的张拉力 P 按下式计算:P =σcon×Ap其中,Ap 为每根钢绞线的截面积,1×7-1520mm 钢绞线的截面积Ap = 140mm²。

例如,对于 N1 束钢绞线,假设根数为 n,则其张拉力为:P = 1395×n×140依次计算出各束钢绞线的张拉力。

六、理论伸长量计算预应力钢绞线的理论伸长量ΔL 按下式计算:ΔL =(P×L)/(Ap×Ep)式中,L 为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长度。

以 N1 束为例,详细计算其理论伸长量。

首先确定 N1 束钢绞线的有效长度,然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依次计算出各束钢绞线的理论伸长量。

七、实际伸长量计算实际伸长量的测量应在初应力(一般为10%σcon)下测量伸长量ΔL1,然后在20%σcon 下测量伸长量ΔL2,最后在100%σcon 下测量伸长量ΔL3。

30箱梁模板计算书

30箱梁模板计算书

目录30m预制箱梁模板计算书 (2)一、工程概况 (2)二、预制箱梁模板体系说明 (2)三、箱梁模板力学验算原则 (2)四、计算依据 (3)五、箱梁模板计算 (3)4.1 荷载计算及组合 (3)4.2 模板材料力学参数 (7)4.3 力学验算 (8)4.3.2 横肋力学验算 (9)4.3.3 竖肋支架验算 (10)4.3.4 拉杆验算 (11)30m预制箱梁模板计算书一、工程概况呼和浩特市2012年南二环快速路工程二标段,在2013年5月份进场施工。

原设计为3km整体现浇,考虑到整体现浇工期长,前期投入大,经项目部前期策划,变更为装配式30m预制箱梁,预制部分梁长为29.4m,梁高为1.6m,设计图纸为国家标准通用图,移梁采用兜底吊,预制数量为1327片,采用预制厂集中生产。

二、预制箱梁模板体系说明箱梁模板分为底模、侧模、芯模三部分,底模焊接在预制台座上,台座设计时需考虑箱梁在预制过程中分阶段受力状态,即:浇注时,底座承受箱梁混凝土自重下的均布力;在预应力张拉后,台座承受箱梁两端支点的集中力。

所以在台座设计时,需在台座两端设置扩大基础来满足集中荷载形式下的承载力需要。

内模在箱梁预制过程中承受腹板混凝土侧向力以及顶板混凝土竖向力,侧模承受底腹板混凝土侧压力。

箱梁侧模承载箱梁外露面混凝土的重量,混凝土侧压力向外传递顺序为:面板→横肋→纵肋→拉杆。

三、箱梁模板力学验算原则1、在满足结构受力(强度)情况下考虑挠度变形(刚度)控制;2、根据侧压力的传递顺序,先后对面板、横肋、纵肋支架、拉杆进行力学验算。

3、根据受力分析特点,简化成受力模型,进行力学验算。

四、计算依据1、《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五、箱梁模板计算图4.1 箱梁外模构造尺寸图模板说明:30m预制小箱梁中心梁高1.6m,侧模面板厚5mm,横肋采用1cm铁条,间距40cm;竖肋及支撑架采用10cm槽钢通过横向焊接而成,间距为75cm;上下对拉杆采用27mm圆钢。

30米预制梁张拉计算(后张法)

30米预制梁张拉计算(后张法)

30米预制梁张拉计算(后张法)1、基本数据1。

1 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箱梁砼设计强度:C50;设计要求砼强度达到90%(顶板钢绞线束要求接头砼强度达到95%)后方可进行张拉。

1。

2相同编号的应同时两端对称均匀张拉,张拉顺序为①#组、③#组、②#组、④#组;张拉完成后应近快压浆。

箱梁顶板钢绞线束采用两端单根对称均匀张拉,张拉顺序为T1、T2。

1。

3 取κ=0。

0015,µ=0。

20(按规范取值)1。

4 钢绞线每束根数中跨:①#组:3φj15。

24mm;②#组:4φj15。

24mm;③#组:4φj15.24mm;④#组:3φj15.24mm 。

边跨:①#组:4φj15.24mm;②#组:5φj15.24mm;③#组:5φj15。

24mm;④#组:4φj15。

24mm 。

箱梁顶板钢绞线束:T1:4φj15。

24mm、T2:3φj15。

24mm.钢绞线采用ASTMA416-92标准270级,φj15。

24mm,Ry=1860MPa,Ey=1。

95×105MPa,Ag=140mm2/根,。

1。

5 千斤顶选用:1。

6 钢绞线锚具、波纹管直径:YM15-3 、YM15—4:ø外=56mm;YM15—5:ø外=67mm ;GBM15-3:ø内=60×19mm ;GBM15-4:ø内=70×19mm.1.7 钢绞线要素见施工图S5-3-2—12、S5—3—2—13 、S5—3-2—23。

2、计算过程2。

1 张拉程序:0 初应力(约10%,划线)δcon(持荷2min,锚固)2.2 张拉力及油表读数P =σcon×0。

75×A×n=1860×0。

75×140×nP1中=585。

9(KN) P1中初=585.9KN×10%=58.59(KN)P2中=781。

2(KN) P2中初=585。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

30米箱梁张拉计算书.

一.设计规范及参考文献(一)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二)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三)公路桥涵施工规范(041-89)(四)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J021-89)(五)石家庄铁道学院《GFJT-40/300拆装式架桥机设计计算书》(六)梁体按30米箱梁100吨计。

二.架桥机设计荷载(一).垂直荷载=100t梁重:Q1=7.5t(含卷扬机)天车重:Q2吊梁天车横梁重:Q=7.3t(含纵向走行)3主梁、桁架及桥面系均部荷载:q=1.29t/节(单边)1.29×1.1=1.42 t/节(单边)0号支腿总重: Q=5.6t4=14.6t1号承重梁总重:Q52号承重梁总重:Q=14.6t6=7.5+7.3=14.8t纵向走行横梁(1号车):Q7纵向走行横梁(2号车):Q=7.5+7.3=14.8t8梁增重系数取:1.1活载冲击系数取:1.2不均匀系数取:1.1(二).水平荷载1.风荷载a.设计取工作状态最大风力,风压为7级风的最大风压:=19kg/m2q1b. 非工作计算状态风压,设计为11级的最大风压;=66kg/m2q2(以上数据参照石家庄铁道学院《GFJT-40/300拆装式架桥机设计计算书》)2.运行惯性力:Ф=1.1三.架桥机倾覆稳定性计算(一)架桥机纵向稳定性计算架桥机纵向稳定性最不利情况出现在架桥机悬臂前行阶段,该工况下架桥P 5= P6=14.8t (天车、起重小车自重)P7为风荷载,按11级风的最大风压下的横向风荷载,所有迎风面均按实体计算,P7=ΣCKnqAi=1.2×1.39×66×(0.7+0.584+0.245+2.25+0.3+0.7+0.8+1.5)×12.9=10053kg=10.05t作用在轨面以上5.58m处M抗=43.31×15+14.8×(22+1.5)+14.8×27.5+14.6×22=1725.65t.mM倾=5.6×32+45.44×16+10.05×5.58=962.319t.m架桥机纵向抗倾覆安全系数n=M抗/M倾=1725.65/(962.319× 1.1)=1.63>1.3 <可)(二) 架桥机横向倾覆稳定性计算1.正常工作状态下稳定性计算架桥机横向倾覆稳定性最不利情况发生在架边梁就位时,最不利位置在1号天车位置,检算时可偏于安全的将整个架桥机荷载全部简化到该处,计算简图如图图2P1为架桥机自重(不含起重车),作用在两支点中心P1=43.31+45.44+7.3×2+14.6×2=132.55 tP2为导梁承受的风荷载,作用点在支点以上3.8m处,导梁迎风面积按实体面积计,导梁形状系数取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3012喀什至疏勒段公路工程项目KS-1标段
(K0+000~K22+000)
30m预制箱梁张拉计算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G3012喀什至疏勒段公路项目KS-1标
项目经理部
二0一六年五月
目录
一、基础数据.............................................................................................................................. - 2 -
二、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 - 2 -
三、压力表读数计算.................................................................................................................. - 3 -
四、理论伸长量的复核计算...................................................................................................... - 6 -
五、张拉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 8 -
30米预制箱梁张拉计算方案
一、基础数据
本标段30米预制箱梁预应力钢束共有N1、N2、N3、N4各2束,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σcon=1860×0.75=1395MP a。

按设计要求箱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方可张拉,并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程序为:0 初应力σcon(持荷2min)锚固,张拉顺序为N1、N3、N2、N4。

二、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
1、经咨询设计单位,因设计图中张拉控制应力已经考虑了预应力损失,故张拉力按公式:F n=σcon×A×n进行计算,如下:中跨箱梁N1钢束锚下张拉力:
F1=σcon×A×n=1395 MP a×140㎜2×5 =976.5KN
其中:A为每根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积;
n为同时张拉的预应力钢绞线的根数;
F为钢绞线锚下张拉力。

其余钢束张拉力计算同N1,各钢束张拉力如下表:
中跨30米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明细表(表一)
边跨30米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力计算明细表(表二)
三、压力表读数计算
本桥采用150吨千斤顶进行张拉,经校验:
编号为1#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2766,2786,校准方程分别为P=0.031F-0.10862, P=0.0307F-0.20642。

故中跨箱梁N1钢束采用1#千斤顶张拉时的压力表度数分别为:1)压力表编号为2766:
P1=0.031P-0.10862=0.031×976.5-0.10862=30.16 MP a
2)压力表编号为2786:
P2=0.0307F-0.20642=0.0307×976.5-0.20642=29.77MP a 编号为2#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962,2784,校准方程分别
为P=0.0309F-0.10358, P=0.0314F-0.14642。

其余钢束压力表读书计算同N1,压力表度数详见下表:预应力钢束10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
(中跨30米箱梁)(表三)
预应力钢束1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
(中跨30米箱梁)(表四)
预应力钢束2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
(中跨30米箱梁)(表五)
预应力钢束10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边跨30米箱梁)(表六)
预应力钢束1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
(边跨30米箱梁)(表七)
预应力钢束20%бk张拉力所对应的压力表度数明细表
(边跨30米箱梁)(表八)
四、理论伸长量的复核计算
1、预应力钢束的平均张拉力计算
因本标段内的箱梁梁长变化较大,故采用设计图纸中的标准梁长进行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首先要计算出钢束的锚下张拉力,然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钢束的平均的张拉力:
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
式中:Pp=P[1- e-(kx+uθ)]/( kx+uθ)
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3
故30米中跨箱梁的平均张拉力计算如下:
由设计图纸可知:
K=0.0015,μ=0.23,e=2.718281828,X取14.6m;
N1、N2、N3钢束θ为5°,弧度为0.0872,N4钢束θ为1.4°,弧度为0.0244。

30米中跨箱梁平均张拉力计算表
2、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1、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
∆L=P p L/(A p E p)
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预应力的截面面积;
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取1.95×105;
经计算中跨30米箱梁:N1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L为30.59米,N2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L为30.62米,N3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L为30.65米,N,4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L为30.39米。

标准梁长中跨箱梁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设计图纸中跨的钢束伸长量分别为:N1钢束为208mm,N2钢束为208mm,N3钢束为207mm,N4钢束为209mm实际计算理论伸长量比设计值大6mm左右,主要原因为在实际张拉中由于千斤顶、限位板的长度增加了钢绞线的长度,经实际量测单侧千斤顶、限位板的长度为40cm,故现场量测钢束伸长量采用实际计算理论伸长量。

按规范要求,现场实际量测的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误差硬控制在6%范围之内,故30米中跨箱梁钢束的伸长量取值范围分别为:N1钢束:201.16mm~226.8mm
N2钢束:201.16mm~226.8mm
N3钢束:200.2mm~225.8mm
N4钢束:202.13mm~227.9mm
注:30米边跨箱梁钢束伸长量同中跨箱梁数据。

3、实际伸长量为两端张拉伸长量之和,计算方法如下:
实际伸长量△L=△L1+△L2
式中:△L1——初应力10%бk至100%бk之间的实测伸长值(mm);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采用从10%бk~20%бk之间的实测伸长值作为ΔL2值;
五、张拉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1、预应力钢束张拉必须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校核的双控指标进行控制,伸长量波动范围为理论伸长量的±6%。

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移不多于1根,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

2、施工现场实际张拉程序为:①张拉到初应力10%δk,并量测伸
长值L1,并做好记录。

②张拉到20%δk,并量测伸长值L2,并做好记录,③直接张拉到100%δk,并量测伸长值L k并做好记录,则实际伸长量为:
△L=△L1+△L2=(L k- L1)+(L2- L1)
3、张拉现场要配备油泵操作人员4人,安装千斤顶及量测伸长量人员2~3人,现场记录人员2人。

4、张拉两端现场要配备对讲机,要统一口令,做到每个张拉程序要一致,同步。

5、在张拉过程中严禁操作人员及闲杂人等站在张拉端的正面。

6、项目部工程部将安排专业工程师全程控制,现场人员必须做好张拉原始记录,表格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