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产力

合集下载

海洋经济学第四章 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生产关系

海洋经济学第四章 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生产关系

第二节 海洋生产关系
一、海洋生产关系的含义
海洋生产力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下运行
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各
种利益主体的活动所引发的各种关系。
海洋生产关系是社会一般经济关系在海洋领 域的具体表现,是海洋经济活动中各种利益主体 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包括海洋经济系统的内 部关系和外部关系。
(一)海洋环境对科学技术的特别依赖性
海洋环境的特殊性;
海洋环境中有许多不可抗拒的自然力;
在海洋中进行生产作业要附加比陆地上同类作业多
得多的科学技术装备。
(二)科学技术在海洋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当代具有先决性和动力性; 科学技术广泛的应用价值、无所不在的渗透作用
和极富冲击性的力量;
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组织方式
(三)科学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途径 首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科技进步是海洋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再次,海洋环境保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四、知识经济对海洋生产力现代化的主导作用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以往的劳动力经济、
自然资源经济,而以最新知识及其物化形态
到生产、再生产,按照自然规模和经济
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
(一)必然性 1.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理论、稀缺价值论
2.客观要求
3.现实条件
(二)实施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 1.国有资产所有权实心化 2.经济评价真实化
3.资源产权流动化
4.资源再生产循环良性化
(三)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核心
二是主导性要素的变化
在农业经济中主导要素是土地,在工业经济中主导 要素是资金,在知识经济中主导要素是知识及拥有知识 的创新人才。经济增长来源于知识资本,经济学中也称 为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作为经济的重要投入要素,并通 过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科技、教育、管理 等其他要素产生“乘数效益”,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集 约化程度。知识资本的核心是特定的人才以及技术组合 之后的创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有高文化水平、高 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

第四节 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

第四节 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
5.生物量(biomass):是指某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 有机物质(kg/m2)。以鲜重(fresh weight,FW)或干重(dry weight,DW)表示。
6.现存量(standing crop):是指绿色植物初级生产量被植食 动物取食及枯枝落叶掉落后所剩下的存活部分。 SC=GP-R-H-D
(2)化合作用
化能营养性的自养过程,仅在特殊情况下才有显著作用。
进行这一过程的主要是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 氢细菌、沼气细菌等。这类细菌最常集中于好气条件和 嫌气条件的交界处,因为在它们的生命活动中既需要氧 又需要从有机质的嫌气性分解中形成的还原性化合物。
在水体中具备这种条件的主要是水底土壤和底层水中。 因此化合细菌的数量也是在水底土壤中最多,底层水中 次之,表层水最少。
2.淨初級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 :在初级生产 过程中,自养生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己的呼吸消 耗掉,剩下的可用于自养生物的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 产量。
3.总初級生产量(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NP+R
4. 初級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自养生物在一定空间 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称为生产率 (productivity rate),或生产力(productivity)。
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
根据生物的营养特点,生产量可分为初级产量 (primary production)和次级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
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合作用在单位时间、 单位面 积或容积内所合成的有机质的量称为初级产量;
异养生物在单位时间内同化、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 量或所贮存的能量,称为次级产量。

第六章 古海洋生产力

第六章 古海洋生产力
第六章 古海洋生产力
Paleoproductivity 古海洋中生物生产力的演变历史, 古海洋中生物生产力的演变历史,不仅对于海洋 的物理、化学条件产生影响,而且也是理解洋底 的物理、化学条件产生影响, 沉积机理和沉积矿产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 沉积机理和沉积矿产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古海 洋学的生物方面比物理、化学方面更加复杂。 洋学的生物方面比物理、化学方面更加复杂。
某些古生代黑色页 岩中, 岩中,有机质含量 Corg与Mo/Al之间存 Mo/Al之间存 在正相关关系。 在正相关关系。
Sr/Ca比值 比值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上升流区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上升流区域,微晶碳酸盐中 Sr/Ca比值的增加与颗石藻的钙化和生长速度保持良好 Sr/Ca比值的增加与颗石藻的钙化和生长速度保持良好 的相关关系。微晶碳酸盐Sr/Ca比值能够体现海洋生产 的相关关系。微晶碳酸盐Sr/Ca比值能够体现海洋生产 Sr/Ca比值 力的变化。 力的变化。 颗石藻为主的碳酸盐中,Sr/Ca比值可反映颗石藻生 颗石藻为主的碳酸盐中,Sr/Ca比值可反映颗石藻生 产力的变化。 产力的变化。由于颗石藻从白垩纪以来为古海洋的主 要生产者之一, 要生产者之一,所以该指标对于古海洋生产力变化研 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浮游植物 -- 硅藻 -- 颗石藻 -- 沟鞭藻 浮游动物 -- 有孔虫 -- 放射虫 -- 翼足类 -- 桡足类
颗石藻的勃发
颗石藻的勃发
藻席
Rhizosolenia
Yoder et al., 1994
二、古海洋生产力
古海洋生产力又称为生物古海洋学。 古海洋生产力又称为生物古海洋学。 古海洋中的生物演化和生产力的变化, 古海洋中的生物演化和生产力的变化,对海洋的 物理、化学条件产生影响,同时对洋底沉积作用 物理、化学条件产生影响, 和沉积矿产形成有重要意义。 和沉积矿产形成有重要意义。所以理论和实际意 义都很重要。 义都很重要。 目前对海洋古生产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初级生产 上。研究水平尚不高。 研究水平尚不高。

基于遥感技术评估海洋初级生产力

基于遥感技术评估海洋初级生产力

2、海洋水体的光学特性。海水的光学特性可分 为两类: 固有光学量和表观光学量。固有光学量是指 只与水体成分有关而不随光照条件变化而变化的量。
它直接反映媒介的散射和吸收特性, 并且它随水中的 溶解和悬浮物以及媒介的电磁特性的变化而变化。表 观光学量是指随光照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量, 这些参 必须进行归一化,才有可能进行不同时间、 地点测量
4、海洋初级生产力。 海洋水色遥感的根木目的
是监测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初级生产力表示在单 位海洋面积里,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碳的净速
率, 初级生产力的 单位是mg.耐d , 其中 , 第一个mg
指增长的浮游植物量 (由碳含量量度) 。而海洋初级 生产力的两类算法 (经验算法和解析算法) 都是基于 下面两点假设: (1 叶绿素 a 的浓度与浮游植物生 ) 物量 (用细胞浓度、细胞体积和浮游植物碳来表示) 间有很强和很稳定的相关性; (2 光合作用时,细 ) 胞中起主要作用的叶绿素是叶绿素 a。因此可看出, 通过遥感海水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是评估海洋初级生 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精度‘ 3 , 0一 测量精度蕊 0 。 0 0.1 另外为了 避开海面直射 反射 光入瞳, 需要探测器沿轨前后倾斜 ( 一 加0 扫 o 0 士 ) 描, 倾角按照一年四 季太阳高度角变化而进行调整。 3、 探测器。海洋水色 探测器的 性能要求, 主要
是由于波段设置、 信噪比 ( 八) 、 S 视场、 量化级、 辐
初级生产力海洋水色遥感是利用机载或星载遥感探测器探测与海洋水色有关的参数即海色要素如叶绿素悬浮物可溶有机物污染物等的光谱辐射根据生物光学特性太空中的传感器在探测到的辐射度中推算离水辐射度的大小和分布求得海水中叶绿素和悬浮物的含量等海洋环境要素获取有关的物质的分布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取海洋叶绿素浓度等的信息来监测海洋环境和根据叶绿素的浓度评估海洋生产力

海洋经济概论 考点总结

海洋经济概论 考点总结

考核题型:名词解释(5*6=30)简答题(8*5=40)论述题(15*2=30)第1编1、海洋——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远离大陆。

深度大于2000M,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90.3%。

海:濒临大陆,面向大洋,附属于各大洋的水域。

深度小于2000M,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9.7%。

地球上有边缘海、内陆海、陆间海之分。

2、海洋经济发展历史:远古代海洋经济、古代海洋经济、近代海洋经济、现代海洋经济3、海洋经济:海洋经济是以海洋空间为活动场所或以海洋资源为利用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

4、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的比较共性:①两者都要通过人的劳动来获得产品,都要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②两者发展的主要途径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既要发展科学技术,又要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③两者都要综合平衡,全面协调,合理组织生产。

海洋经济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公共性、高技术性、国际性、立体性5、发展海洋经济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方针:①发展海洋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②发展海洋经济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③发展海洋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④发展海洋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需要⑤发展海洋经济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6、海洋经济学:是以海洋经济综合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指导经济实践的科学。

海洋经济学特点: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应用性研究任务和内容:生产问题、交换问题、分配问题、消费问题、经济体制问题7、海洋生产力:海洋生产力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从海洋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海洋生产力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海洋经济活动的物质条件,又是海洋生产关系建立的物质基础。

8、海洋生产力系统:海洋生产力是一个系统,由海洋自然要素、海洋社会要素和海洋科学技术要素组成。

海洋自然要素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性要素海洋社会要素是海洋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海洋科学技术要素是海洋的“第一生产力”9、海洋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在海洋生产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海洋经济活动中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总和。

及海洋初级生产力评估

及海洋初级生产力评估
盐度:盐度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盐度条件下海洋初级生产力也会有所不同。
营养盐:营养盐是浮游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不同营养盐浓度条件下海洋初级生产力 也会有所不同。
人为因素
海洋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对海洋造成污染,影响海洋生物的 生存和繁殖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 平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海洋初级生产力评估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海洋初级生产力概述 海洋初级生产力评估实践 海洋初级生产力影响因素 海洋初级生产力评估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海洋初级生产力概述
定义与意义
海洋初级生产力 定义
海洋初级生产力 的意义
引入新技术: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 技术,提高海洋初级生产力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为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拓展研究范围:将海洋初级生产力评估的 研究范围从近海扩展到远海,从浅海扩展 到深海,全面了解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和变化情况。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合作,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海洋初级生 产力评估研究的国际化发展。
推动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提高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可持续性 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未来研究方向:探索海洋生态系 未来研究方向: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海洋工程建设:海洋工程建设如海底隧道、港口等,对海洋环境造成 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 响,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

浅析海洋产业生产力数字化发展

浅析海洋产业生产力数字化发展

浅析海洋产业生产力数字化发展发布时间:2023-02-03T03:21:20.23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8期作者:田文婷[导读] 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田文婷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国,十八亿亩耕地是保障人民生存中国持久发展的根基,更是中国的生命线,“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但随着自然资源的消耗和萎缩甚至枯竭,淡水资源日趋短缺,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等诸多因素,人民的基本生存面临越来越多也愈发严峻的考验,但发展势在必行,如何转换思路,如何破题,值得吾辈思之探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的发展一直把目光聚焦在“青山”青田上,近些年越来越感受到“绿水”的价值。

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在哪里?——全球71.8%的面积是海洋,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要开发海洋,向海洋要蛋白质,要生存空间。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可以进行海洋养殖的海域面积超过 200 万海里。

目前已经被发现并纪录下的海洋生物品种达到了20300余种。

在这些海洋生物物种中拥有超过1600种的鱼类资源。

目前,我国的海洋仅仅运用了不到 10% 的海域面积创造了30%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成长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

由粗放型开始向精细型海洋产业转型,一些精细的深加工开始频繁的出现在海洋产业的市场之中。

我国的沿海城市中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海洋产业的发展各有优势、各有千秋,且在海洋领域的发展中极具代表性。

生产力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未来,更是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对于目前的海洋产业来说,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度,还是存在着明显不充足的现状,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海洋产业数字化、数据化转型,利用科技、信息技术等手段使生产力重构,海洋产业生产力数字化是优化生产关系的最优解。

第4章 海洋初级生产力

第4章 海洋初级生产力
H14CO3-加入到已知二氧化碳总量的海 水样品中,经过一段时间培养,测定浮 游植物细胞内有机14C的数量,就可以计 算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14
2.计算公式: P (Rs Rb)W RN
其中: P: 初级生产力(mgC/m2·h); Rs:白瓶中有 机14C的放射性计数;Rb:黑瓶水样中有机14C的放射 性计数;R为加入14C的总放射性;W为海水中CO2 量;N为培养时间。
3.具体方法: 现场法(in situ method); 模拟现场法 (simulated method):
4.优点:准确度高
15
(二)、现存量法
通过测算某一时间间隔始末,初级生产者现存量 的变化,推算出有机物质增量,即净初级生产量。
H2A+H2O
AO+4H++4e-
4H++4e-+ADP+Pi+(O2) →ATP + 2H2O 2H++2e-+NAD →NADH2 CO2+2NADH2+3ATP→(CH2O)+H2O+3ADP+ 3Pi+2NAD
13
(三)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一)、14C示踪法 1. 原理:把一定数量的放射性碳酸氢盐
海洋藻类的辅助色素(accessory pigment): 吸收的波长 与叶绿素不同,可以吸收其它波长的可见光。
12
化学合成作用(chemosynthesis)
1.化能自养生物(chemoautotroph): 海底沉积物次表 层或少数缺氧的海区生活的某些化学合成细菌。
2.化学合成作用(chemosynthesis):化能自养生物能够 借助简单的无机化合物(CH4、H2S等)氧化获得能量, 还原CO2,制造有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海洋初级生产力
第一节 海洋生物生产及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一、生物生产力的有关概念
生物生产力(productivity):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或积累) 有机物的能力,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部分: 1、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 或化学合成制造有机物的速率(mgC/m2· d)。包括: 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是指自养生物生 产的总有机碳量;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总初级生产量扣除 自养生物在测定阶段中呼吸消耗掉的量(呼吸作用通常估计为总 初级生产力的10%左右)。
v Vm S Ks S
υ:营养盐被吸收的速率;Vm:最大吸收速率; Ks:吸收半饱和常数;S:介质中的营养盐浓度.
海洋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
三、铁
作用: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叶绿素合成、硝酸和 亚硝酸还原酶合成)。在某些大洋海区,铁是影响海洋初级 生产力的重要因子。 分布:近岸一般充足,大洋缺乏(东热带太平洋海区、东北 亚极地太平洋海区、南半球部分海区)。 补充途径:近岸海区来源于陆地;大洋海区来源于大气灰尘 沉降; 限制标准:参考浮游植物细胞C:Fe=100000:1,C:N=6.6:1
叶绿素含量(mg/m3)=C×Va/Vw×10
其中:E:为经750nm波长校正后的吸光值; Va :丙酮体积; Vw:过滤海水体积; C:三种叶绿素含量。 同化指数的用途:是以光合作用速率结合其叶绿素a含量来表 示光合作用活性的量值,它对于比较不同海区(或同一海区 的不同季节)的光合作用活性水平是一个很有用的指标。 影响同化指数的因素:藻类的适应性、环境的营养盐含量、 光照、温度等。 最大同化指数范围:表7.1
优点:研究海区不必每个站位都采用14C法,代表性站位用 14C测得Q值,其它站位只测Ch.a含量。 叶绿素测定:分光光度法 过滤:用能够溶解于丙酮溶液的超滤膜过滤海水1-5升, 获取浮游植物; 提取:90%丙酮; 测定: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在丙酮溶液中的光密度;
计算: 叶绿素a含量=11.85E664-1.54E647-0.08E630 叶绿素b含量=21.03E647-5.43E664-2.66E630 叶绿素c含量=24.52E630-1.67E664-7.60E647
Webb et a.l.(1974)
(7)
Platt et al.(1975)
I >2P Bm /α
Jassby & Platt(1976) Jassby和Platt(1976)
(8)
3.初级生产光动力学的粒级特征 由于不同粒级的生产者在食物网中的能流去向不同,而且 沉降特性不同,因而划分粒级研究初级生产过程对于了解海洋 生态系的能流结构和生源要素循环就显得特别重要。 胶州湾研究结果(焦念志等,1994a)表明不论在弱光照还是 强光照条件下,各粒级对初级生产力(C)(以mg/m3· h为单位) 的 贡 献 几 乎 都 是 超 微 型 浮 游 植 物 (Picophytoplankton,0.2~2μ m;下简记为Pico-)>微型浮游 植物(Nanophytoplankton, 2~20μ m;下简记为Nano-)>网采 浮游植物(Netphytoplankton,20~200μ m;下简记为Net-)。
二、初级生产过程的基本化学反应
(一)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1. 光反应(light reaction) 叶绿素吸收光能通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产生O2,同时把光能 转化为化学能(ATP、NADH2)。 (1)吸收光能产生还原能: H2O+H2O O2+4H++4e-
(2)能量以ATP和NADH2形式贮存:
海洋中的光合作用: 表层:紫外线抑制;
最大光合作用层:
补偿深度(compensation depth) :植物24hr光合作用产生 的有机物质全部为维持其生命代谢消耗,没有净产量(P=R), 这个水深称为补偿深度。 补偿光强(compensation light inensity):补偿深度处的光强。 补偿深度的影响因素:补偿深度是会变化的,影响因素有 下列因子: 纬度、季节、日照角度、天气、海况、海水浊度等。
(5)
P B= α I exp(-α I/P Bme ), I ≤P Bme /α
modified*
Steele(1962)
P B=P Bm [1-exp(-α I/P Bm)] P B= α I-(α I)2/4PBm, P Bm, P B=P Bm tanh(α I/P Bm) I ≤2P Bm/α
4H++4E-+ADP+Pi+(O2) →2H2O+ATP 2H++2e-+NAD →NADH2
2. 暗反应(dark reaction) 光反应产生的高能ATP和NADH2把CO2还原成高能的碳水化 合物(CH2O)。 nCO2+2NADH2+3ATP→(CH2O)n+H2O+3ADP+3Pi+2NAD 叶绿素:将吸收的光能直接过通过电子传递给光和系统。其吸收 峰仅限于某些波长范围。 海洋藻类的辅助色素(accessory pigment): 吸收的波长与叶绿素 不同,可以吸收其它波长的可见光。
H2A+H2O
AO+4H++4e-
4H++4e-+ADP+Pi+(O2) →ATP + 2H2O 2H++2e-+NAD →N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2 CO2+2NADH2+3ATP→(CH2O)+H2O+3ADP+3Pi+2NAD
(三)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与光动力学 1.概念: 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辐照强度变化的普遍规律是: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加而线性增加,然后增加 速度逐渐减慢,光合速率逐步达到饱和值,此后,当光强继续 增加时,光合作用又受到抑制,光合速率下降。 光合作用光动力学:即是描述这一过程的基本规律的方法与理 论。 初级生产光动力学:当不单单考虑浮游植物本身,而是考察整 个真光层空间中初级生产受光的影响时,即所谓初级生产光动 力学
第二节 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一、光
藻类的光合作用与光辐照度关系:抛物线关系 总生产速率的计算:
Pg
P max [ I ] Ik [ I ]
R k C 3 .7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预测:
P
其中:P: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R:相对光合率; k:光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弱的衰变系数;
C:水中叶绿素含量(g/m3水柱)
现场法(in situ method):
模拟现场法(simulated method): 优点:准确度高
(二) 叶绿素同化指数法
同化指数(assimilation index)或同化系数(coefficient of assimilation):指单位Ch.a在单位时间内合成的有机碳量, 单位:mgC/(mg Ch.a· h) 公式: P=Ch.a含量×Q
四、温度
影响: 光照条件很差时:光合作用主要受光反应的影响; 光照达到光饱和值时:温度对光合作用发生影响,此时: 光合作用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开始光合作用迅速提 高,然后增加的比较缓慢,最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热带海域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于温度引起水体分层, 分层现象阻碍了营养盐的上升,使上层水初级生产力维持较 低而稳定的水平。 温带海区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只有临时性分层。
2、次级生产力(secondary productivity):除生产者之外的各 级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利用已经生产的有机物经同化吸收、转 化为自身物质(表现为生长与繁殖)的速率,也即消费者能 量储蓄率。次级生产力不分为“总”的和“净”的量。
3、群落净生产力(net community productivity): 往往指在生 产季节或一年的研究期间,未被异养者消耗的有机物质的储 藏率: 群落净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 - 异养呼吸消耗
补偿深度的测定:ID=I0e-KD ln ID=lnI0-KD D=(lnI0 - ln ID)/K
Dc=(lnI0 - ln Ic)/K
其中: ID:某一深度处的光强; I0 :水表面光强; K:光线海水体积衰减系数; D :水深;
Ic:补偿深度处的光强;
Dc :补偿深度。
二、营养盐
潜在限制性营养盐:NO3-、PO43-、SiO3-等 微量元素:Fe、Mn、Co、Cu、Zn等都有可能成为限制性因子。 营养盐的吸收机制:透性酶(permease)控制营养盐化合物或离 子进入植物细胞的速率,并使藻类能够从营养物质浓度较低的 环境介质中吸收营养元素到高浓度的细胞内。在低浓度条件下, 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大,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然 后吸收速率不再随浓度提高而加快。氮盐和磷酸盐都如此。 米氏方程:描述营养盐的吸收规律
周转率(turnover rate):是在特定时间阶段中,新增加 的生物量与这段时间平均生物量的比率(P/B)。 周转时间(turnover time):周转率的倒数,它表示现存 量完全改变一次或周转一次的时间。 生产力与现存量的关系:相互联系的不同概念。
现存量高生产力低:例如陆地森林;
现存量少生产力高:海洋浮游植物。
三、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一) 14C示踪法 原理:把一定数量的放射性碳酸氢盐H14CO3-加入到已知二氧化 碳总量的海水样品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测定浮游植物细 胞内有机14C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手段:黑白瓶法
计算公式:
( Rs Rb )W P RN
P: 初级生产力(mgC/m2· Rs:白瓶中有机14C的放射性计数; h); Rb:黑瓶水样中有机14C的放射性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