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老化

合集下载

第七章 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

第七章 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
2.感染因素: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窦黏液层接近上 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幽门螺杆菌(HP)存在,其阳性率高达 50%~8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十二指肠液反流;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 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胰液中的磷脂与胆汁和胰消化酶一起,能溶解黏液,并破 坏胃黏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黏膜,进一步 引起损伤。由此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在胃窦部。 4.自身免疫: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概述
泌尿及生殖系பைடு நூலகம்组成结构
泌尿
• 肾、输尿管、 • 膀胱、尿道 • 男性:前列腺、精囊 输精管、睾丸、附睾 • 女性:子宫、 卵巢、 输卵管、阴道
生殖
上 尿 路

尿

泌尿系统生理功能
• 排泄
o 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被机体所利用 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
o 泌尿是人体排泄功能的一种形式
宫凝音
学习目标 1.掌握老年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2.熟悉老年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 3.了解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变化;老年人消化 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熟练掌握对老年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患者进行护 理评估,实施整体护理
完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变化
(四)治疗要点
◇医疗:因服用激素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的胃炎。 首先停用药物刺激。对因口腔感染引起的胃炎,应消炎治疗。 对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应治疗原发病,如:心衰、糖尿病、 尿毒症。
(四)治疗要点
◇根除HP感染:由于HP感染时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是肿瘤发生的危险 因素,因此根治HP非常重要。 ◇胃黏膜保护药物; ◇增加胃动力药物:胃肠道动力是促使胃排空,促进消化、保持正常生 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如动力减弱,可引起胆汁反流、恶心、嗳气、腹胀、 早饱等症状。可服用胃肠道动力药 ◇对症治疗。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增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增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在老 年 人 中观 察 到 胃粘 膜受 损 的 敏感性 增 加 ,
家报道 不一致 。铁 的吸 收在健康 老 人无低 胃酸者 无 改变 , 但锌 和钙 的 吸收随 增龄而 减少 。 老人在小 肠活动方 面 只有 较少 的改 变 ,以氢气 呼吸试 验观察 ,提示 在老 年男性 有 小肠 通过时 间缩 短, 但在 老年女 性和 年轻妇 女 中 , 小肠 通过 时 间无差 异, 为何 有这种 性别差 异 的原 因 尚不 清楚 。
胆 羹 / 道 胆
胆 石症 增 加
小 脑
细胞 保 护 功 能 硪 退 胰腺 外 井 泌功 能硪 退
结肠
药 暂代 谢 改 变 牯 膜免 痤 力 下 陌
通 过 延迟 , 膜 增 生 增 加 粘
肛 门 括约 胍
结 缔 组织 增 加 , 人较 多有 体 重增 加和伴有 食
消 化系统 与 全身其 他 系统器 官一样 ,随着年 龄
老化 ,其 功 能也会 发 生一 定 的变 化。但 由于消化 系 统有足够 的储 备 力 , 类在 年龄 老化过程 中, 人 消化系 统仍保持 着 正 常的生理 功能 。现将困增 龄影 响消化 系统各器 官 较 明显的功 能变 化 , 作简 图如 下 :

录, 显示食道 下括 约肌 的暂时舒 张 , 是健 康人或 胃食 管 反流病患 者 的重要机 理 ,但 在健康 老 人是否 亦有
这种 改变 尚不清楚 。基 于 以上资料 ,在 老年人 中有 胃食 道反 流病 ,应考 虑 同时有 伴随病 或 药物 的不 良 反 应因素 所致 , 十分 重要 。 这 二 、 龄相关 的 胃功能 改变 增 在 老年人 中与消 化性 溃疡病相 关 的发病 率和病 死 率有增加 趋势 。最 近证 明随增 龄不 会增加 胃酸 和 胃蛋 白酶 的分泌 而促 使 胃粘膜 的损 伤 。在人 类 胃酸 分泌随增 龄 的变化很 少 ,除 非 同时伴 有 胃的病理改 变。 老年 人 胃 内幽门螺杆菌 感染 很普 遍 ,这 种感染 增加不 是年龄 老化 所致 ,但 老年 人 胃的组织 学 和胃 酸分 泌改变 ,与幽 门螺杆 菌感染有 关 。老 年人伴 有 中度 胃蛋 白酶减 少 , 与萎缩 性 胃炎 、 门螺杆菌感 染 幽 和吸 烟无关 。老年 人 中胃对 固体 的排 空 无影响 ,但 排空 液体延 长时 问。

1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1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1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结构发生变性,功能衰退。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心血管系统:
心包脂肪增多,心内膜进行性增厚,心肌动脉血管内膜类脂质沉着,形成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

另外,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亦有改变,导致心率减慢,心排出量下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在应激情况下常易出现心脏功能不全。

这些变化都是老年人易患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动脉硬化亦常累及脑动脉,以至发生脑血管意外。

②呼吸系统:
呼吸肌进行性衰退,肺组织生理性弹性减退,肺泡膨胀毛细血管受损,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气管粘膜纤毛上皮细胞脱落,咳嗽,反射功能迟缓,气管内分泌物不易咳出,加上免疫功能降低,因而极易发生继发感染,累及肺组织,甚至造成严重的呼吸衰竭;
③泌尿系统:
肾功能常由于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减少造成肌酐清除率下降;
④消化系统:
除了对脂肪、蛋白质、糖类代谢功能延缓外,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管的运动功能均有减弱,故老年人容易发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及腹泻;
⑤运动系统:
肌肉松弛,骨质疏松容易引起骨折及关节炎;
⑥其它:
常因营养吸收障碍造成贫血、内分泌紊乱,容易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细胞上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结合能力降低,造成血糖升高,容易诱发糖尿病;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也受到破坏,这可能是老年人癌肿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第二章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改变

第二章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改变

冷、过热、过酸、过咸等刺激的抵抗力降低, 老年人容易发生口腔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
Your site here
LOGO
一、口腔
2、牙齿 老年人牙齿咬合面的釉质和牙本质逐渐磨损,
牙龈萎缩,使牙根暴露;
牙釉质变薄、发黄,使釉质下牙本质神经末
梢外露,对冷、热、酸、甜、咸、苦、辣等 刺激过敏,易产生酸痛;
LOGO
五、本体觉
一、本体觉的定义:
本体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
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
二、本体觉包括触觉、压觉、震动觉、位置觉、
痛觉、温觉。
三、老年人本体觉特点:平衡感差,敏感度下降。
如: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 (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敏感度较 差。
LOGO
Your site here
脂肪泻,俗称为油花样腹泻。可引起脂肪
泻的疾病大致有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
主要是由于胰腺分泌的胰脂酶明显下降,
导致脂肪消化不良,造成大量的脂肪类物 质从大便中排出。
Your site here
LOGO
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生
物活性下降,导致葡 萄糖耐量下降,容易 患老年性糖尿病。
牙髓的暴露易引起疼痛,并易发生感染。
Your site here
LOGO
二、食道
老年人食道黏膜逐渐萎缩,黏膜固有层的
弹力纤维增加,可出现咽下困难。
食道非蠕动性收缩增强,伴食道下端括约
肌松弛,活动减慢,而食道蠕动性收缩减 少,使食道扩张,输送食物的功能减弱, 可引起老年人进食减少,营养吸收困难。
LOGO
Your site here
5.晶状体

老年人的变化(生理、心理、社会)

老年人的变化(生理、心理、社会)

.
31
人格
自我中心性 猜疑性 保守性 嫉妒心理比较强 疑病心理强
怨天尤人,爱发牢骚 爱管闲事 依赖性大 易出现抑郁倾向 缺乏灵活性
.
32
记忆力
.
33
.
34
学习能力
学习动机与效率高度相关 练习机会与效率高度相关 记忆力影响学习能力
.
35
社会变化
退休 家庭改变 配偶过世 生病、死亡
.
36
老年人的优势
热爱他人并能与他人保持联系 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才智 老年人的技能 一般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维持独立
.
37
谢谢您的聆听
.
38
.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消化系统
牙齿:容易松动脱落 舌:运动能力减弱 口腔:口腔内的唾液分泌减少 食管:食物蠕动幅度减低 胃:消化酶分泌的减少 小肠和结肠:蠕动无力 易患疾病:便秘、消化不良
.
8
(四)运动系统
肌肉:收缩力减弱、耐力减退 骨骼:有机物减少,骨质疏松 关节:关节软骨退化,还易出现骨
男生是XY, X 是来自母 亲, Y 是来自父亲,所 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 来自母亲的遗传
女生是X X,所以女生的 智商是父亲跟母亲各有 一半影响。
.
25
母亲对孩子智力的影响力更大
➢母亲的智力在遗传因素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母亲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文化素质高的母亲对胎儿的保护意识更高
.
26
环境因素
.
27
环境因素
在3岁以前其智力相差不大 但3岁以后,差异相当大 原因就是环境,包括社会、家庭、某些遗
传疾病受环境制约。
.

老年人各系统生理功能的老化

老年人各系统生理功能的老化

第三节老年人各系统生理功能的老化一、感觉系统生理功能的老化二、呼吸系统生理功能的老化三、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老化四、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老化五、泌尿系统生理功能的老化六、内分泌系统生理功能的老化七、运动系统生理功能的老化八、神经系统生理功能的老化1.皮肤系统的生理性老化皮肤是保持身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第一道防线,从面积和含量而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老年人皮肤的触痛、温觉减弱,表面的反应性减弱,对不良刺激的防御等功能降低,再生和愈合能力减弱,通常在40岁左右皮肤开始出现老化特征。

(1)毛、发改变,毛发失去光泽,头发脱落,眉毛、鼻毛变白脱落。

(2)皮肤,老年人皮肤因皮脂腺分泌减少而无泽易裂,搔痒,由于表面粗糙、松弛、弹性降低而出现皱纹、下眼睑肿胀,形成眼袋,皮肤毛细血管减少,变性,脆性增加易出血(老年性紫癜),随增龄,皮肤神经末梢的密度显著减少,致皮肤调温功能下降,感觉迟钝,脂褐素沉积形成老年斑。

2.感觉的生理性变化随增龄、衰老机体的细胞数减少,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变致多种生理功能减退,如听力下降,视力减退、视野变小,嗅觉不灵,感觉迟钝,行动迟缓,步履蹒跚,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因而人们会用“老态龙钟”“老气横秋”等形容词来形容老年人因衰老所表现出的缺乏朝气的表现。

3.呼吸系统的老化(1)鼻鼻软骨弹性减低,粘膜及腺体萎缩,鼻腔对气流的过滤和加温功能减退或丧失,加重下位气道的负担,使整体气道防御功能下降。

(2)咽咽粘膜和淋巴细胞萎缩,易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3)气管、支气管,支气管粘膜萎缩,弹性组织减少,纤维组织增生、粘膜下腺体和平滑肌萎缩,支气管软骨钙化,变硬、管腔扩张,小气道状细胞数量增多,分泌亢进,粘液潴留,气流阻力增加,易发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常使小气道萎陷,闭合。

由于管腔内分泌物排泄不畅,发生感染的机会增多,内径变大呈桶状。

(4)胸廓因肋骨、脊柱钙化而变硬,粘膜上皮及粘液腺退化,管腔扩张,前后径变大呈桶状。

消化酶与老年消化不良

消化酶与老年消化不良

消化酶与老年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和老年人消化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过程。

进食食物后,消化系统就开始行动了。

把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过程。

消化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主要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与食管、胃肠动力有关。

化学性消化与各种消化酶、胆汁、胰液的参与有关。

老年人,我们过去常说,人老了,病就多了。

民间常有“老人”、“年过半百”来形容人走向老年。

过去说“六十曰老”,也就是说把六十岁称为老年期的界限。

传统习惯常常以十年为一个界限,称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曰耄,八十曰耋,九十曰鲐背或黄耆,百年曰期颐。

现在国际上对于老年人的年龄界限无统一标准,一般发达国家和地区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

发展中国家规定60岁以上属于老年人的范畴。

人老是自然规律,各种功能衰退也是自然的状态。

有的老人情况好些,也就是健康老人,有的老人可能身体就差一些,总有一些慢性疾病相伴左右。

从消化系统来说,老年人的口腔会有牙病,食管胃肠会出现肌肉萎缩、收缩力减弱、蠕动减慢,食物通过时间延长等,胃肠粘膜萎缩,消化腺体减少,分泌的消化液、消化酶减少,导致消化不良的发生。

消化不良的主要表现有腹胀、进食后上腹部不适、嗳气、打嗝、反酸、腹胀、腹泻、肠鸣、口臭等。

其实,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中,有很多与消化酶的缺乏有关。

消化酶对于消化的帮助,贯穿整个消化过程中,与机械性消化一起协调完成消化过程。

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消化系统的器官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生理性退化,这也是导致老年人消化不良高发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我国广东地区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高达24.5%。

上面也谈到,老年人消化不良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有关,胃排空延迟、内脏敏感性异常、消化腺体分泌功能减退等有关,尤其是消化酶的缺乏等有关。

消化酶有哪些呢?消化酶有唾液淀粉酶、酸性磷酸酶、核糖核酸酶、胃蛋白酶原、胆汁、胰腺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纤维素酶等。

第七章老人消化系统的变化及护理

第七章老人消化系统的变化及护理

16。潜在并发症:缺乏正确饮食的知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呕吐及腹泻情况。 2。呕吐、腹泻严重者应禁食水。 3。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软食为主。
4。经常调配更换饮食品种,注意卫生,定时进餐,少量多餐。
5。肝硬化腹水病人的饮食中应含有充足的蛋白质,限制盐和水的摄入。 6。每日测体重一次,监测体重变化情况。 7。生活要有规律,睡眠和休息充分。 8。避免饮咖啡(会降低食欲)和碳酸盐饮料(导致饱胀感)。
一、唾液腺
进入老年后口腔的唾液腺分泌减少,质较稠密,易造成口腔干燥,造成吞咽困难。也 直接影响对淀 粉食物的消化。
二、牙齿
牙齿脱落并非正常老化的结果而是不良的牙齿卫生保健和饮食习惯造成的。
三、食管
老化过程中,食管下方扩约肌张力变差,易发生胃内物反流,导致吸入异物的发生。
四、胃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对营养吸收不良,易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的症状。
五、大小肠
大肠的蠕动减慢延长粪便的滞留时间,导致便秘。
六、肝脏和胰
肝脏因老化而变小,易导致胆石症,胰脏分泌的消化酶减少使糖耐量下降。
一、营养失衡
1。肥胖:进食的热量超过消耗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体重超过标准 体重的20%,称肥胖。
2。消瘦:是指体重小于正常体重的80%以下
二、食管裂孔疝
是各种膈疝中最常见的病症。50岁以上女性发病多,多发生于饱餐半小时至1小时
4。生活要有规律,要有充足的睡眠。 5。准备好一切急救药物及用物。
四、护理评价
1。老人的食欲是否已经恢复正常,是否能得到足够的水分,能否摄取均衡的营养。
2。是否能纠正其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是否规律。
3。是否掌握了有关自身消化系统疾病的饮食治疗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老化
一、概述
由于人口不断老化,医务工作者正面临日益增多的、患有难以解释的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的老年人。

这些老年患者常被误认为是正常老化所致而得不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医务工作者必须对老年人消化系统生理特点胃肠功能和营养变化有一全面了解,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以下就消化系统各器官老化过程中的特点和变化进行分别阐述。

二、口腔的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觉和嗅觉的敏感性下降。

据推测这种敏感性下降使食物变得乏味,老年人更偏爱味重的食物。

老年人非刺激性唾液分泌可能减少,但刺激性唾液分泌滑改变,故大约40%的健康老年人有口干。

随着肌肉的萎缩,咀嚼也少有力量,尤其在无牙者更明显。

老年人牙齿、牙釉质和牙本质长期磨损,使牙本质内的神经末梢外露,引起对冷、热、酸等食物的过敏而酸痛,牙
本质随增龄而不断向髓腔内增厚,髓腔缩小,牙髓常钙化成髓石,加之牙龈退化萎缩,牙齿逐渐脱落;同时牙周膜变薄,牙龈退缩,牙根暴露,故老年人易患牙周病。

三、食管的老化
在65岁以上无症状老年人中,25%的人有咽部低张力和环咽肌开放不完全。

经测压研究证实,食管上端括约肌静息压下降,吞咽时咽收缩压升高,松弛延缓。

在80岁以上老年人中,40%有食管运动异常,2/3的人口有吞咽困难。

四、胃肠功能的老化
(一)胃
在消化道各器官中,随着年龄增长,胃的改变最为明显,其特征性变化为与萎缩性胃炎相关的低酸和无酸。

60岁以上的无症状者中,大多数人有萎缩性胃炎。

在201例无症状的65~90岁老年人中发现仅有50例组织学正常,但胃萎缩的程度与年龄不相关,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胃的低酸、无酸主要归因于器官老化所致。

实际上,大多数健康老年人仍保持胃酸分泌。

最近研究也表明,血清胃泌素浓度仅在幽门螺
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时下降,在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老年人不下降。

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无年龄相关性改变。

现已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在萎缩性胃炎和胃酸过低的致病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

萎缩性胃炎病人大多数存在既往或近期HP感染。

也有报道,胃炎出现恶性贫血者,83%被检测出HP抗体,提示HP也许在恶性贫轿发生中起作用。

以上资料均表明,既往归因于老化的胃组织学和功能上的改变可能被HP这一致病因子所解释。

幽门螺杆菌为革兰阴性菌,早在1874年就在胃内发现螺旋菌,直到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培养出该菌后,才引起人们重视。

因该菌寄居于幽门部并引起炎症,被命名为HP,世界范围内50%~80%的成人有HP 感染,我国为50%~90%。

HP感染引起慢性胃炎,在老年人易引起胃腺减少,最终进展为萎缩性胃炎,这种胃上皮细胞的减少是不可逆的。

在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的其他机制中,胃黏膜前列腺素
含量下降,胃微血管的超微病理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年龄相关性微血管硬化,这些改变均削弱胃黏膜的防御功能。

另外,在胃酸分泌的激素调节中,胃体内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有报道老年人胃液中生长抑素增高,可能与胃酸减少有关。

胃酸减少和缺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一些依赖胃酸才能吸收的物质如铁和钙在胃酸缺乏时吸收减少。

胃酸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高酸下抑制上消化道细菌生长。

胃酸缺乏时,细菌生长引起细菌过生长综合征(bacterial overgrowth syndrome),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呕吐、腹泻以及吸收不良所致体重减轻。

老年人胃动力研究中,健康老年人胃的液体排空时间明显延长,而固体排空时间没有改变。

老年人保持正常的胃电节律。

(二)小肠
老年人小肠解剖、细胞高度和上皮内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

小肠蠕动、传输正常,回盲肠通过时间在老年志愿
者中一般无改变,用乳果糖-D-甘露醇试验和α-中-抗胰蛋白酶清除试验证实,小肠通透性、完整性在老化过程中无明显改变。

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器官,健康老年人适应性储量受限,但小肠刷状缘葡萄糖转运酶活性改变不明显,因此小肠保持对葡萄糖的吸收功能。

用氢气呼气度验检测碳水化合物吸收发现老年人和年青对照组无差异。

口服D-木糖试验检测小肠碳水化合物吸收,发现80岁以上老年人小便D-木糖排泄减少,但这并不说明80岁以上老年人碳水化合物吸收差,因受试者中同时发现肌酐清除低,肾功能下降所致
D-木糖排泄减少,表明老年人碳水化合物吸收正常。

但老年人乳糖耐受差,小肠刷状缘乳糖酶活性明显降低甚至丧失。

全球75%老年健康人均有乳糖耐受差。

他们摄入乳糖制品后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腹泻、腹痛等。

而长期避免摄入这类乳糖制品(如奶制品),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特点之一,但临床上常被忽略。

正常情况下,上消化道为无菌状态(<103个
细菌/L肠分泌液)。

抑制上消化道细菌生长的主要机制有胃酸、小肠蠕动、小肠的连接完整性和肝、胰、小肠分泌免疫球蛋白,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一些老年疾病如糖尿病、硬皮病等影响小肠动力、手术破坏小肠完整性、小肠憩室形成盲端等因素均易引起小肠过度生长。

小肠过度生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腹泻、营养不良。

脂肪泻是由于细菌分解胆盐,影响摄入脂肪乳化而致,此时同时伴有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表8-1)。

表8-1 老年胃肠器管功能和相应营养变化
(三)大肠
便秘在老年人是一常见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