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与清真范式
周邦彦《清真词》

周邦彦《清真词》<清真词>(又名<片玉集>)关河令秋阴里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久?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侯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点黏地絮。
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
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点绛唇孤馆迢迢,暮天草露沾衣润.夜来秋近,月晕通风信.今日原头,黄叶飞成阵,知人闷,故来相趁,共结临岐恨.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香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沈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点绛唇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长相思.舟中作好风浮,晚雨收,林叶阴阴映鷁舟,斜阳明倚楼.黯凝眸,忆旧游,艇子扁舟来莫愁,石城风浪秋.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绕佛阁·旅况暗尘四敛,楼观回出,高映孤馆。
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
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
北宋音乐家周邦彦,写下一首爱情词,情景乐三位一体,堪称婉约词天花板

北宋音乐家周邦彦,写下一首爱情词,情景乐三位一体,堪称婉约词天花板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与宋徽宗、李师师之间的三角恋故事被后世津津乐道,至于事情的真实性,人们也不去计较了,或许只是吃瓜群众和文人雅士在茶余饭后杜撰出来的娱乐话题而已。
话说回来,真正让周邦彦青史留名的,不是他的花边绯闻,而是他的音乐才华和词作成就。
周邦彦是北宋婉约派词坛的杰出代表,在宋徽宗的时候,周邦彦曾主管国家最高音乐机构“大晟府”。
周邦彦的词作在继承柳永长调慢词的创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的艺术形式,成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以至于连元代人编修的《宋史·文苑传》都说:“(周)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周邦彦其人其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钱塘(浙江杭州)人,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
周邦彦28岁时,写下《汴京赋》,获得宋神宗赏识,由太学生擢升为太学正,周邦彦是倾向于支持宋神宗的变法的,属于新党。
宋哲宗即位后,旧党重新执政,被贬谪的旧党官员纷纷回到朝廷,周邦彦遭到挤兑,离朝堂到庐州、荆州、溧水等地任职。
宋徽宗上台后,旧党官员又尽遭远贬,周邦彦重返朝廷,官到提举大晟府,相当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
顺便说一下北宋音乐机构大晟府,北宋崇宁年间,宋徽宗为了创制和发展新的雅乐,于崇宁初年设置专门机构讨论雅乐、翻新旧乐,大晟府由此产生,并在古代音乐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名声。
大晟府是北宋正式的音乐机构之一,由大晟府创制的乐曲也被称为大晟乐。
崇宁四年,大晟府正式挂牌成立,大司乐是大晟府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职位相当于如今的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
大晟府承担着为他国培训乐工的职能,并承担着为当时的其他音乐机构培训音乐人才的职能。
宣和二年,大晟府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大晟府虽然只有15年的历史,但它的出现对北宋音乐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晟府中有一批善于填词、精通音乐的艺术家,像大词人晁冲之、万俟咏、周邦彦、田为等著名词人相继加入大晟府,他们积极投身于宫廷音乐的词曲创作中,这些词人也被后世称为“大晟词人”。
【文献综述】简论周邦彦及其清真词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简论周邦彦及其清真词摘要:周邦彦是大晟词人的杰出代表,兼备仕人、文人、乐师的多重身份,凭借他不同于前人的笔触和风格,形成独具一格的“清真词”。
从古到今,清真词一直以来颇受非议,褒贬不一,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对象。
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争议周邦彦是北宋末代的著名词人,在《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1]中介绍周邦彦有一段话:周邦彦(19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
神宗元丰年初,游京师,献《卞都赋》万余言,号为太学正,出教授泸州(今安徽合肥),知溧水县令,还为国子主簿。
宋徽州时,仕至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专事普制乐曲。
精通音律,能自制新腔,在词调审定方面做了一些精密的工作。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传有《片玉集》。
周邦彦在词坛上,历来颇受争议。
朱崇才说:“在整个宋代词坛中,周邦彦的经历比较奇特,在词坛中褒贬不一”[2]。
现将各家对周邦彦总结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李清照《词论》中未涉及周邦彦的各家论述:李清照的《词论》中有一个怪现象——北宋几乎所有名家都有涉及,但作为北宋词坛举足轻重的周邦彦却只字未提,甚至连暗示也没有。
这一现象引起许多猜测。
经归纳,大致分为以下三种观点:(一)、现存《词论》并非全文,有关周邦彦的文字或者已经脱落。
(二)、因所云观点正与周邦彦的词学实际“波澜莫二”,所以不需在批判性文章中提及。
(三)、周邦彦的政治倾向触及到李清照家事的敏感话题,故避其不谈。
二、对周邦彦词学地位持否定态度的各家论述:(一)、张炎在《词源》里对周邦彦有一段话,说:“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而于音谱目间有未谐,可见其难矣。
”又云:“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裁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
”但是后边又有一句:“惜乎意趣却不高远”[3]。
(二)、郑蹇在评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此不过平常犽邪之词”[4]。
张端义后来还在《贵耳集》里说,这是在北宋名妓李师师家中所作的。
周邦彦“清真雅词”论

周邦彦 “ 清真雅 词” 论
王辉 斌
( 襄樊学院 中文系, 湖北 襄樊 4 15 ) 4 03
摘要: 周邦彦《 清真集》 是唐宋词史上雅词的一座 高标。由宋而清, 历代时周邦彦的“ 清真雅词” 多有评论。导致 “ 清真雅词” 产生的原因, 与周邦彦苦学博览、 精通音乐的学者身份, 以及北宋中 后期诗词争相雅化的文化榕局等密
特 以“ 真 雅 词 ” 清 为研 究 对 象 , 别 从 三 个 方 面对 其 略作 分
观照。
一
周颐即云:综观宋以前诸选本,花间》 “ 《 未易遽学……唯《 草 堂诗余》 《 、乐府雅词》 《 、 阳春白雪》 较为醇雅。以格调气息
言, 似乎《 堂》 草 更胜 ” 。况 周颐 既认 为 《 堂诗余 》 一个 草 是 “ 为醇雅 ” 较 的选 本 , 且在“ 格调气 息 ” 面又较《 方 阳春 白雪》 等“ 胜”则《 更 , 草堂 诗余 》 收词 以“ ” 取舍 标准 , 雅 为 乃可 遽
贺《 六州歌头》 《 、 望湘人》《 、吴音子》 诸曲, 大酶》 《 周《 、兰陵
王》 曲最 奇崎 ” 。王灼不仅认 为 周词有 “ 诸 骚雅 ” 风 。 之 而
且 以“ 奇崛” 相评 , 实独具 只眼 。而 “ 骚雅 ” “ 崛” 正是 周 、奇 ,
词之“ 所表现 出的一种 艺术 内核 。所 以 , 雅” 张炎在 《 词源 》
卷下 中 , 乃以“ 浑厚和雅” 四字对周 词进行 了概括。 由宋而元 , 严辨雅俗” 以“ 而著称 的陆辅之 , 在其 《 旨》 词 中这样写道 : 词不用 雕刻 , “ 刻则伤气 , 在 自然 。周清真 之 务 典丽 , 白石之骚雅 , 梅溪之 句法 , 姜 史 吴梦 窗之 字 面 , 四家 取
清真白石比较

周邦彦姜夔之咏物词比较北宋晚期“婉约派”的一位代表作家、曾主管大晟府的周邦彦,在继承了柳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的艺术形式。
他作为大音乐家兼高级乐官,无论其独立创作抑在其领导下整理和创作出的歌曲,都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故其词字句较整饬,呈现为格律化的定型。
周氏制乐,或一曲之中多次转调,音律更为繁复了,这就必须处处留意字声,平上去入,阴阳轻重,各用其宜,不容相混。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谓,读周词,“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辘轳交往”。
诵读尚且如此,当时歌唱之悦耳可想而知。
周氏躬逢慢词盛行之时,遂刻意出奇,人为地制造曲折回环,或无垂不缩,或欲吐先吞,或虚实兑形,或时空错序,章法变化之能事至此已极。
与同时代的婉约高手秦观相比,大抵秦之笔轻灵,周之笔凝重;秦词纯正,周词老辣。
北宋婉约词人,周邦彦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宜其词中千门万户,集婉约派之大成,开格律派之宗风。
陈廷焯:“词至美成,乃有大宗。
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
自有词人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南宋格律派词人姜夔更是深受他的影响。
姜夔同样也是一位音乐家,他挟着他的清雅之词步入南宋词坛,于辛派豪放词之外,别立一宗,其影响下及宋末乃至清初。
姜氏旁参“江西诗派”的生硬,得周之峭拔,力求琢句炼字,归于淳雅,不涉俗调,他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艺术性,确立了文人词的审美规范。
姜夔一生清贫,未入仕途。
他天生一副傲骨,从不趋炎势、随波逐流,其词作在同时代的江湖文人群体中秀然杰出,表现出一种清劲脱俗的格调。
王国维评价姜夔:“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出白石”。
就技法而言,姜词多用虚字提唱,故结体清空,层次的演绎和转换较为显豁,筋骨全在明处,就风格而论,姜词似疏梗白荷,幽香冷艳。
“清空骚雅”是其词的最大特色,其词境被后人号为“幽韵冷香”。
咏物词,晚唐五代即已有之,至北宋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人步入词坛,咏物词声势稍张,但就当时词坛大势观之,咏物词所占比重实微不足道。
周邦彦词的意象组合方式及审美观照

人 突感 , 再 续 以“ 空 余 满 地梨 花 雪 ” , “ 梨花” 落 地成
雪 的镜头 才拉 出 , 让 人恍 然 。这种 方式 类似 于蒙 太 奇, 通过 颠倒 、 闪 回等方 式形 成独 特 的审美效 果 , 让 读者 在 时空 的来往 中感 受作 者 的心灵 轨迹 。
意象 是诗词 重要 的组 成部 分 , 诗 词 的意义 传达 也是通 过 意象 或 意象 的组 合 来 实 现 。一首 诗 词 往
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 便 是 典 型 的互 文 见 义 法 。
周邦 彦作 词用此 法 也颇 多 , 比如 《 六丑》 中云 “ 蜂 媒 蝶使 ” 便是 , 蜂 与蝶 均充 当着媒 人 和使者 的角 色 ; 再
V0 1 . 2 3№ . 3
Ma v 2 01 5
2 0 1 5年 5月
周 邦 彦 词 的 意 象 组 合 方 式 及 审 美 观 照
薛文 素
(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山西 临 汾 0 4 1 0 0 0 )
摘要: 周 邦彦 被 誉 为是 集 北 宋词 之 大 成 者 , 为 北 宋 词 的殿 军 , 亦是 南 宋 词 的 开 先 。 其 词 缜 密 典 丽 , 浑厚和雅 , 形 成 独 具 一 格 的“ 清真 范 式” 。 文 章 从 周 邦 彦 词 的意 象 出发 , 探讨 其组合方式以及意象组合的审美观 照, 以期 更 细 致 、
合, 几 乎囊 括 了所 有 的方式 , 下 面具体 分 析 : 1 . 1 并置 方式
单调 的意 象组 合 结构 , 重新 构 置 错 落 的组合 方 式 。 如《 浪淘沙 》 写 春去 梨花 落之 景 , 却 先写 “ 弄夜 色” 让
关于清真居士周邦彦的介绍

关于清真居士周邦彦的介绍关于清真居士周邦彦的介绍作为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的周邦彦,他所在的那个时候正是北宋时期。
他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是钱塘人也就是如今浙江杭州人。
他在朝曾担任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多个官职。
在早期的他,虽然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他的仕途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官位从知府一直到宋徽宗设立的大晟府的“音乐官员”,过着舒适的自己“专业创作”生活。
虽生逢北宋之末,但国家破灭的惨变发生在其身后。
他在少年时期的个性比较疏散,但是非常喜欢读书。
在宋神宗时,曾写有《汴都赋》来赞扬新法,在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也就是当时的最高音乐机关。
他不但精通音律,还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大多作品写闺情、羁旅,其中也有一些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很是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他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他还被称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尤其在宋代影响甚大。
除此之外,还被尊称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
身为婉约词人的他,不仅他本人精音乐,还研音炼字,曾在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还扩展了音乐领域,并且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的新创举。
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著名新词牌。
总之,他做的`词开了格律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浣溪沙周邦彦的故事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家。
他精通音乐格律,能自度曲调,曾任宋徽宗时音乐机构大晟乐府的提举。
诗词文赋无所不能,最出名的是词。
其中就包括《浣溪沙》。
《浣溪沙》这首词算是在作者众多的词中一首相当别致的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小令词。
虽然是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可是通读全篇却没有一个明确表达思乡的字和词。
放眼看去,这首词的通篇都弥漫着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
词的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一种绵延万里的空间感受,寓示作者离家的遥远;下片的景物描写则有一个发时间的流逝过程,寓示作者离家的时间久。
由清真词浅析周邦彦的孤独体验

92(下)2018.11一、孤独之感:时隐时现,无从消解关于周邦彦的孤独之感,其深层次原因当然无法跳脱时代背景。
北宋建国之初,吸取了前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因此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并造成了重文轻武、冗兵冗官、积贫积弱的状况,虽然没有了内忧,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却要时刻遭受辽和西夏的威胁,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引来频频失利。
这样的政治氛围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人心态与气质。
一方面它们内心受到极大的压抑束缚,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自觉思考和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只是在情感的表达方面更加趋向于深沉含蓄与内敛。
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环境的周邦彦,自然也难逃这种思想困境与苦闷。
周邦彦词中多有“倦客”一词出现。
词人十六岁时少小离家、游学荆州,如此年纪尚轻就离乡在外,孤独无依的漂泊感和焦灼感可以想见,而他的词作中也多有离别伤怀、倦客思归、仕途羁旅这样的题材。
一次次地辗转于各地,一次次地经历别离场景,使他对于孤独的认识与体验一次次加深。
可以说,曾经拥有或期待着的美好,一点点随着时间越离越远,而诗人就在那不断想要追寻的过程中,空余无尽浓郁的孤寂和叹惋。
周邦彦仅凭其文采便得以跳出科举选拔之苦海,在他人看来可说是幸运的了,但美成偏又追求极高,认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没有实现,因此也有一种政治失意、感士不遇的怨愤与伤感,所以也在词中寄寓这样的情怀。
周邦彦精于词作技巧,通于音律节奏,因而更是将所有的情感灌注于作品之中,将他所感受到的巨大而深刻的痛苦与孤独淋漓尽致地表达。
于作品中常寄托着抑郁不平、痛苦挣扎之情,不能不说其内心是充满无奈的。
周邦彦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是在浮沉州县时期发展成熟并定型的,王国维评价他为“词中老杜”,而其沉郁顿挫的风格想来也是深受杜甫影响的。
尤其是他创作的中后期,虽然多写爱情词、咏物词,直接抒怀的作品并不多,我们还是能够从他的咏物词、羁旅词甚至艳情词中读出其怀才不遇之情和身世飘零之感。
这也标志北宋那原本就尚文主静、内省精思的文化精神更加走向封闭柔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 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 了樱桃。绿了芭蕉。
行香子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 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 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 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 秋娘渡,泰娘桥。
女冠子· 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 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要。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 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 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 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 下。
玉楼春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 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 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 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 情似雨馀粘地絮。
风流子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
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
绕,前度莓墙。绣阁凤帏深几许?曾
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 未歌先咽,愁近清觞。 遥知新妆了 ,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 ,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
第十一讲 周邦彦与“清真范式”
周邦彦(1056-1121) 词中老杜
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 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才子之 流。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 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犹为未当也。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结北开南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 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 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 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 无人管。
• (白石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 人神观飞越。(张炎《词源》)
• 咏物:风人之旨与温柔敦厚
似花还似非花--遗貌取神,不即不离,隔雾看花,水中赏月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 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翠迷岸草。 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 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 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 江表。
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白石词
•
姜夔(1155?-1209),字尧章, 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终身未仕。早岁侍父居汉阳,二十岁后, 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淳 熙十三年(1186),泛湘江,客长沙, 识萧德藻。自绍熙四年(1193),依贵 胄张鉴居十年。晚年居西湖,葬西马塍。 诗、词、书、画皆工,其词有17首自注 有工尺谱,是唯一完整流传至今的宋代 词乐文献。其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 存87首。
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齐天乐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 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 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 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 声更苦。
张镃《满庭芳》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 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 凄咽悲沈。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 花影,犹自追寻。携向花堂戏斗,亭台小、笼 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
人,霎时厮见何妨。
描摹勾勒穷物态
叶嘉莹:
顾曲周郎赋笔新,惯于勾勒见清真。 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此人。
周济:
勾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勾勒便薄,清 真愈勾勒愈浑厚。
《六丑· 蔷薇谢后作》 (中吕宫)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 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 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 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 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张炎《词源》: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 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滞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 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 质实之说。
沈祥龙《论词随笔》: 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 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 谢章艇《赌棋山庄词话》: 意欲清,气欲空。
(一)重音律。 创制犯调 严分四声 声韵谐美 拗怒之句
(二)重法度。 章法结构(变直叙为曲叙;时空交错叠映) 句法炼字(融化前人诗句)
(三)言恋情,善咏物。
言情的自我化; 言情的雅化。 描摹物态,曲尽其妙; 托物起兴,物我浑化。
二.周邦彦其人其词
(一)其人 周邠 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 《汴京赋 》 飘零不偶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 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 刀,难翦离愁千缕。
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 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 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 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 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 踏莎行
龚鼎孳《白门柳》 顾媚
少年游(黄钟) 朝云漠漠散轻丝。 楼阁淡春姿。柳泣花 啼,九街泥重,门外 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 春色在桃枝。不似当 时,小桥冲雨,幽恨 两人知。
《拜星月慢· 秋思》(高平)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 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 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 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 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 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 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 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 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 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 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 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 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 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 ,一帘风絮。
解佩令 春晴也好。春阴也好。著些儿、春雨越好。春 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皂。 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岁岁 春光,被二十四风吹老。楝花风、尔且慢到。
水龙吟 醉兮琼瀣浮觞些。招兮遣巫阳些。 君毋去此,飓风将起,天微黄些。野马尘 埃,污君楚楚,白霓裳些。驾空兮云浪, 茫洋东下,流君往、他方些。 月满兮西厢些。叫云矣、笛凄凉些。 归来为我,重倚蛟背,寒鳞苍些。俯视春 红,浩然一笑,吐山香些。翠禽兮弄晓, 招君未至,我心伤些。
竹山与宋末余音
•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 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 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登进士第。 宋亡后,遁迹不仕。有《竹山词》,存 94首。《四库全书总目》云:“捷词炼 字精深,音词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
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奔走江湖之倦
点绛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 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 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 差舞。
人生迟暮之悲
淡黄柳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 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乔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 在,唯有池塘自碧。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 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 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 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兰陵王· 柳》(越调)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 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 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 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 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 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 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 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零落悲慨寄羁旅 早岁州里称疏隽,晚岁人看似木鸡。 多少元丰元祐慨,乌纱潮溅露端倪。
存词186首(21) 现存历代传刻别集版本28种(4) 在历代词话中被品评523次(3) 20世纪被研究评论227次(7) 历代词选入选词作累计314篇(1) 20世纪词选入选词作累计186篇(2) 在综合排行中,与苏轼、姜夔并列第2。
一.清真范式
花间范式(温-晏、欧-晏) 东坡范式(苏-张、叶、朱、向-辛) (苏-元) 清真范式(周-姜-吴-张、周)
• 梅花引· 荆溪阻雪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 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 云,湿透木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 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昭君怨 担子挑春虽小。 白白红红都好。卖过 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 帘里鸦鬟入报。问道 买梅花。买梅花。
• 姜夔《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 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 沙远,但暗亿、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 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 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 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性好音律,如古之妙解。 “顾曲”名堂,不能自已 。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 《蓦山溪》) 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意 难忘》) 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 《六么令》) 休将宝瑟写幽怀,坐中有人能顾曲。(《玉楼春》)
诗、文亦工 化用前人与时贤佳句,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