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研究

合集下载

宋代词人周邦彦的音乐意识与艺术创作风格研究

宋代词人周邦彦的音乐意识与艺术创作风格研究

宋代词人周邦彦的音乐意识与艺术创作风格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宋代著名词人周邦彦的音乐意识与艺术创作风格。

通过对他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以及对音乐的热爱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出他在音乐意识对其词歌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解读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1. 引言周邦彦是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不仅在文坛有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热爱音乐并具备出众音乐才能的艺术家。

本文将探讨周邦彦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他在词歌创作中借鉴了哪些音乐元素和技巧,带给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该时期文学与音乐交流互补的情况。

2. 生平背景与艺术成就周邦彦于1126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在早年受到了严格基础教育和音乐培养。

他以诗文才华著名,曾任宋高宗的侍讲、翰林学士等职。

同时,周邦彦对音乐也有倾注的热情,他自幼学琴并精通多种乐器。

他的悠扬琴音和婉转歌声为他在宫廷和文人圈子中赢得了声誉。

3. 音乐意识对词歌创作的影响周邦彦深受音乐启发,他对音乐的理解使其在词歌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例如,在与音律、韵律等方面的处理上,周邦彦借鉴了音乐中的节奏感和旋律变化,通过合理安排字句节拍和字调变幻来增强词歌作品整体呼应感。

此外,周邦彦对音色、情感传达等方面也有着敏锐观察力。

他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与声调抑扬顿挫相结合,在词歌中营造出一种唯美而动人的艺术效果。

4. 独特艺术创作风格的特点周邦彦在词歌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他以细腻动人的描写和情感表达闻名,字里行间透露着对音乐之美与人生之理解。

同时,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韵律变幻来表现复杂、深沉的情感。

周邦彦的词歌作品大多旨在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风貌与人性争强斗胜。

他常常将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意象中,以增强词歌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5. 结论通过分析宋代词人周邦彦的生平背景、音乐意识对其词歌创作影响和独特艺术创作风格,我们可以看出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深厚,并且成功将其音乐才华转化为文学艺术中。

宋代婉约派词风的研究- 周邦彦 - 语文新课标论文

宋代婉约派词风的研究- 周邦彦 - 语文新课标论文

宋代婉约派词风的研究- 周邦彦 - 语文新课标论文
核心提示:第五章周邦彦第一节周邦彦的集大成及其词史地位学习目的了解周邦彦集
大成的内涵、意义。

学习提示在与柳永、秦观、贺铸、苏轼等创作的比较中,认识周邦
彦的集大成。

关键词集大成知音律备法度复习与思考1、..
第五章周邦彦
第一节周邦彦的集大成及其词史地位
学习目的
了解周邦彦集大成的内涵、意义。

学习提示
在与柳永、秦观、贺铸、苏轼等创作的比较中,认识周邦彦的集大成。

关键词
集大成知音律备法度
复习与思考
1、周邦彦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2、周邦彦的“集大成”在词史上有何意义?
作业与练习
一、填空题
1、词是,词风常随的推移产生变化北宋后期音乐机构的建立,促进了当时词风的变化。

2、北宋的慢词发展到周邦彦的清真词,以、、
和风格著称,成为后世词人取法的榜样。

3、周邦彦发展了柳永
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周邦彦抒情手法的特色与形成原因探究

周邦彦抒情手法的特色与形成原因探究

周邦彦抒情手法的特色与形成原因探究作者:田郁涵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8期[摘要]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是婉约词派重量级代表人物之一,其词典雅、精致的风格被后世广为传颂。

周邦彦擅长慢词创作,并因其精通韵律,开创了不少新词牌,其抒情手法较为别致,即在抒情咏物中融入叙事情节,并且典故渗入不易察觉,其格律严谨,被后世格律词人所崇拜,誉为“词家之冠”。

[关键词]周邦彦抒情手法表现技巧原因研究[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050-01周邦彥的词属清新典雅型婉约,与柳永的凄婉型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

尽管两人都擅长写慢词,柳永的词更有市井味,而周邦彥对于柳永的词虽有借鉴,却有一种脱俗的品味。

这也就是后来,周邦彥能凭一首《汴京赋》献上,并因此被封为太学正官衔,从此踏上文人所向往的平步青云的士大夫生活。

一、周邦彦词中善于铺叙,工于慢词细雕词的早期多为小令,宋初的宴、欧继承南唐词风,也多为小令,由于字少,且抒发的情感表现以及内容不够丰富。

在词创作中,周邦彥继承前人的创作精华,大力创作长调,开创慢词,为词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基础。

北宋城市的大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繁荣,为词在市井中蓬勃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与士大夫不同,大体可有“俗”与“雅”的区分。

在“俗”这种需求的刺激下,周邦彥适时地开创了铺叙的直线性章法结构。

这种结构能囊括更多的内容,更能为市民阶层所理解,并且使歌妓的传唱更容易,扩大了传播面。

这种开创是周邦彥的词为世人普遍传唱的关键。

在北宋词人笔下,人的本能欲望、心底秘密、人性渴望、情感创伤,皆成了反复吟咏的内容。

尤其是当词人与歌妓的悲剧爱情被引入词体之后,北宋的词曲生产一下子呈现出膨胀状态。

词体对悲情的宣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悲剧意识也随之被强化。

北宋词抒写了蛰伏于人们心头的人性渴望,人们对人性的向往反过来又促进了北宋词的发展。

周邦彦词

周邦彦词

浅析周邦彦词摘要: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历来属于词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不少研究者对周邦彦词的艺术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却彻底否定了其词的思想性,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

本文将从他的《清真集》入手,简要地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历来学者对于周邦彦都有较高的评价,例如陈匪石《宋词举》中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

”1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他是“词中老杜”。

可见,周邦彦的词在唐宋词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它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性是分不开的。

一以“富丽精工”的艺术特色“结北开南”陈振孙说:“美成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

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直斋书录解题》)可以说十分精到地概括了周邦彦词的特点。

周邦彦在当时和词史上都有很大影响。

陈廷焯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白雨斋词话》卷一)周济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

”2这些说法虽嫌太过,但周邦彦词博采北宋诸家之长,最终形成了“富艳精工”的一家之风,又极重声律,开南宋姜夔、吴文英、史达祖格律词派的先声,说其“结北开南”,亦有道理。

周邦彦“富艳精工”词风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周邦彦《清真集》里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离愁别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这些题材自从晚唐五代小令以来,经过二晏一欧之类的精妙小词,以及柳永、秦观之类的长调慢词,已经被前人说过无数遍了,光小晏一个人就写了两百余首的近乎爱情的“回忆录”和“忏悔录”。

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后人要在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便很有难度了。

在这种情况下,周邦彦仍要在艳情词中“讨生活”,确实是需要花费一番苦心的。

周邦彦清真词有哪些

周邦彦清真词有哪些

周邦彦清真词有哪些周邦彦的清真词周邦彦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词人,他不仅是宋词之中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的婉约词人长期尊称为“正宗”,而且他还是格律派词人的创始人,对于当时的词坛影响巨大。

他被人称为宋词的集大成者,又因为他的号为清真居士,于是他的词被后人冠以了“清真词”的称呼。

从古至今,清真词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的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

清真词首先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融化旧诗,而且浑然天成,丝毫没有雕琢之感。

这种发展在词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典范意义,周邦彦成功地完成了诗句和清真句之间的转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

周邦彦融化旧诗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时善于融化诗句,二是融化诗意。

例如在《蓦山溪》中的“鸟度屏风里”就唐代有“诗仙“之称的李白的诗作《清溪行》中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一句,这就是属于融化诗句。

而属于融化诗意的有《瑞龙吟》中的“不管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就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的名诗《题都城南庄》。

清真词的第二个特点则是十分注重研词炼字,例如在他的词作《兰陵王·柳》中,就有这样一句“斜阳冉冉春无极”,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曾经评价这一句“在绮丽中被有悲壮的味道,使得全词精神振起”,这一句在全词中具有极为关键的地位,蕴藏了十分丰富的内涵。

周邦彦能够写出如此精妙的“清真词”靠鄂绝不仅仅是天赋,更重要的是善于总结和吸纳他人的优点,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才造就了千古流传的清真词。

周邦彦趣事介绍周邦彦写有一首叫做《少年游》的词,主要讲的是一位男子宿妓的全过程:妓女白皙瘦长的手指拿着明亮锐利的剪刀,在水果盘子里切了一个新鲜的橙子,并在上面撒了一层盐,来招待男子。

房间里一时之间香气缭绕,床被也早就铺设一新了,但是这两人却别有一番趣味,只见他们面对面坐着,先进行了一番调笙怡情,之后才开始互相依偎缠绵。

在经过一番云雨之后,男子随即要走,但是女子对他说道,天已经很晚了,外面不但行人稀少,而且夜深霜重,还是留下来到天亮再走吧。

周邦彦诗文研究

周邦彦诗文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周邦彦诗文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7-06-10中文摘要周邦彦作为北宋著名词人,以其富丽精工、沉静婉约的词作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词作一直是研究中的重点。

其实周邦彦的诗文在宋代也颇有名气,但因为他的词名响亮,诗文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据笔者所见到的材料,尚未见系统的研究周邦彦诗文的文章,仅仅从词作入手难以真实、全面的了解周邦彦的思想和艺术创作,因此有必要对周邦彦现存诗文进行系统的研究。

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周邦彦的仕历与诗文创作,结合周邦彦的生平遭遇,将周邦彦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未登仕途、浮沉州县、重返汴京。

从不同的人生阶段,探讨周邦彦诗文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不同时期诗文创作的不同特点。

第二部分论述周邦彦诗文的思想内容,就内容来看,周邦彦诗文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涉及应制、写景、投赠、咏史、咏时政等方面。

从思想来看,他的诗文同时表现出入世的儒家思想和出世的道家思想。

第三部分论述周邦彦诗文的艺术风格,限于体制不同,将诗文分述。

周邦彦的诗歌的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雄健高古、典重沉郁、想象奇崛、清新蕴藉。

周邦彦的赋文采华丽,辞藻丰富,多用典实,冷辟之字甚多,他的散文语言趋于简洁流畅,情感真挚朴实。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周邦彦的诗文呈现着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这从一个侧面暴露了他的诗文创作尚未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更多的是对前人的模拟和继承。

在宋代,词主要是用于花间尊前遣兴娱宾,一般不表现严肃的政治内容或搞政治影射,宋人习惯于将严肃的政治内容用诗文来表达,因此不能仅仅凭借应歌的词来评价一个作家的思想和创作。

本文立意于此,通过系统的研究周邦彦的诗文作品,以期全面了解、评价周邦彦的生平、思想以及艺术创作。

关键词:周邦彦 诗 文 研究AbstractZhou Bangyan is a famous Song Ci writer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Because of his beautiful and tactful Ci makes him became a important poet in Literary history ,and his Ci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In fact, Zhou Bangyan's poems and articles in the Song dynasty also famous.However his Ci was so well-known so his poems and article were in the neglected status.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I have saw.there were no Papers that comprehensive foucs on this area. Just research from the Ci can’t be comprehensive and tur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Zhou Bangyan’s existing poems and articles.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t the Official Career and literary creation of Zhou Bangyan combining with Zhou Bangyan's life experiences. Zhou Bangyan's life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 not become a political officials Stage, stay in small counties, and return to the city. From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we can explore Zhou Bangyan poems and article creative process and hi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literary creation. The second part, dealing wi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Zhou Bangyan’s poems and article, Zhou Bangyan poems on a wide range of topics varied, be involved in system landscapes, Meet requirements poems, voted gifts poems, Wing and current affairs and so on. Ideology,His poetry and article while displaying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The third part explor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poetry Zhou Bangyan limited system, will highlight poetry, Zhou Bangyan the art of poetry, painting style can be summarized as:Spectacular, Love stories with historical, Imaginative , nature and implicit. Zhou Bangyan's Fu were elegance, rich with rhetoric, the more typical real cold up a lot of Characters, his prose more concise language fluency. sincere feelings plain. Overall, the poetry has Zhou Bangyan diversified artistic styles.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revealing his literary creation has not yet formed a distinctive personal style. more of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and inherited deficiencies.In the Song Dynasty, the Ci is mainly used in in the entertainment occasion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he performance is generally not political or insinuation, Song poems are used to express serious political content, Songs should therefore not merely rely on the words of a writer to evaluate the ideas and creativity, Writing this paper is aimed,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Zhou Bangyan poetry and essays, hoping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Zhou Bangyan’s evaluation of life, thinking and artistic creationKeywords : Zhou Bangyan ,Poetry , Article , Research文献综述20世纪初王国维撰写了《清真先生遗事》,对周邦彦的生平事迹作了比较详尽的考证,为周邦彦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1911年发表于《国文丛刊》,见《王国维遗书》)这一时期,清真词集的校辑、订律取得丰收,郑文焯、朱祖谋、杨易霖等人作出很大贡献。

周邦彦词的艺术贡献

周邦彦词的艺术贡献

[收稿日期] 2008-10-25[作者简介] 庞维跃(1965-),男,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

周邦彦词的艺术贡献庞维跃(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周邦彦词在艺术上集北宋婉约派之大成,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宋词“第一流之作者”。

其在词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主要在于: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善于体物,多侧面描写,促进了南宋咏物词的发展;精审音律,风格趋向典雅。

关键词:周邦彦;词作;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 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88(2009)01-0078-03 柳永以后,秦观、贺铸、周邦彦都沿着“曼声以合律”①的方向发展,格调柔和,音律谐协。

秦观贬逐,贺铸退居,他们的词尚有个性特征。

周邦彦仕途基本顺利,又身为大晟乐府提举官,倾心于音律、词采,因而在艺术表现技巧上有较高的成就。

开南宋姜夔、吴文英、史达祖一派,而于文学的社会功能,意义殊小。

但在为州县小官时,对羁旅离别之苦有一定体验。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对他的词作评价较为中肯:“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

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他在诗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因而荣膺“集大成”②的头衔。

所谓集大成,指集北宋婉约派之大成。

周邦彦在艺术形式上是如何融汇各家,达到纯熟的地步,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哪些发展呢?一、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周词的最大特色,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所云:“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

”而其善铺叙的最大特色,又在于用多层次结构来抒发婉曲深致的内心情感,用曲折多变的笔触来叙写复杂多变的事件。

如《瑞龙吟》: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华桃树。

周邦彦对词的贡献

周邦彦对词的贡献

周邦彦对词的贡献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

周邦彦在词的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词体创新:周邦彦在词的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他创作了许多新的词牌,如《六丑》、《兰陵王》等,丰富了词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2.艺术技巧:周邦彦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技巧,他的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善于使用典故和化用前人的诗句,使词的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

3.情感表达:周邦彦的词作情感细腻,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变化,他的词多写恋情、离愁和咏物,题材虽然狭窄,但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4.文学影响:周邦彦的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南宋词人姜夔、吴文英等格律派词人的影响尤为显著。

他的词作在元、明、清各代都有传播和赞誉,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

5.文化传承:周邦彦的词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词作在文学教育、文化研究和国际交流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周邦彦在词的创作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中国宋代词坛的繁荣和词体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研究
• 一、生平、思想及著作整理
• 周邦彦生平的一件大事是他与李师师的传闻。张端 义《贵耳集》有关于徽宗微服私访李师师,李师师 因送周邦彦而迟归一事,王国维考证云:“徽宗微 行,始于政和,而极于宣和。政和元年,先生已五 十六岁,官至列卿,应无冶游之事。” ( 《王国维 文集》第一卷第106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又周密《浩然斋雅谈》在周邦彦为太学生时游李师 师家一事,王国维亦为之辩诬。此后的研究论著中 基本不再有以为周邦彦与李师师有暧昧关系。
周邦彦研究
• 一、生平、思想及著作整理
• 诸葛忆兵《周邦彦提举大晟府考》( 《文学遗产》 1997年第5期)指出,对于周邦彦提举大晟府的时间, 有三种说法,一是沿袭王灼、张炎的错误,以为是 崇宁四年(1105),二是王国维在《清真先生年表》 中以为是政和六年(1116),另一种是陈思在《清 真居士年谱》(《辽海丛书》第六辑)中所持的宣 和四年(1122)说。据本文作者考证,应该是政和 六年十月至七年三月之间,其任期最长不超过半年, 短则或许只有一、二个月,任职大晟府需要拍马奉 承的功夫,而周邦彦不擅此术,据说还拒绝过蔡京, 又不依傍权臣为靠山,故不久即被排挤出府。
周邦彦研究
• 叶嘉莹在《论周邦彦词》中说:周词之被称为‚集大成‛, 且被拟之于‚词中老杜‛,实在大多是就其写作功力方面之 成就而言,而并不是就其内容意境方面而言的,并认为其理 由约有二端:一为对前代之承袭,二为描绘叙写之工。她还 指出,前人称周邦彦‚集大成‛各有所指,多就其艺术上的 某一方面而言,于是她将前人的观点总结为四点:一是善于 融化前人诗句;二是善于体物,描绘工巧;三是善于言情, 细腻周至;四是善于炼字,妥帖工稳。她另外还详细分析了 周邦彦对后来词人的影响,即所谓‚启后‛之功。指出: ‚其继承者之南宋诸家,并未经由周氏而上溯北宋之风格意 境,却反而由此而发展出与北宋迥异的另一种南宋之词风‛, 史达祖是全以清真为师法的追随者,不过较周词为尖巧,而 少周词之浑厚;姜夔学周词而变向清空一途;吴文英由周词 出而转向质实一途,‚其他南宋末期之诸词人,如周密、陈 允平、张炎诸人,其长调之作,在炼字、造句、谋篇各方面, 也都曾或多或少地受过周词的影响。‛(《唐宋词名家论稿》 第197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周邦彦研究
• 一、生平、思想及著作整理
• 关于周邦彦生平事迹的研究,由王国维首发其端。而人们所关注的主要 有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初次献赋的时间,二是再进赋表的时间,三是周 邦彦的生卒年。 王国维曾列举关于周邦彦进《汴都赋》之时间的三种说法:1、元丰初年 说,《宋史》本传及《挥麈馀话》持此说,后者还指出是“元丰元年七 月”;2、元丰六年七月说,钱塘丁氏《武林先哲遗书》、重刊明单刻本 《汴都赋》持此说;3、元丰七年说,持此说者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 题》。王国维认为元丰元年当为六年之误,他说:“赋中所陈有疏汴洛、 改官制、修景灵宫三事,……此三事皆在元年之后,此一证也。楼攻愧 《清真先生遗文集序》云:‘未及三十作《汴都赋》。’时先生方二十 八岁。若在元年,则才二十三岁。当云年逾二十,不得云未及三十,此 二证也。楼《序》、《咸淳志》、《直斋书录》皆云‘赋奏,命左丞李 清臣读于迩英殿。’……清臣以元丰六年八月辛卯自吏部尚书除尚书右 丞,至元祐初,乃迁左丞,则左丞当为右丞之误,献赋在七月,而读赋 则在八月以后,亦与事实合,此三证也。”(《清真先生遗事》《王国 维文集》第一卷第102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周邦彦研究
• 一、生平、思想及著作整理
• 关于周邦彦词的版本著录及流传情况,王国维《清 真先生遗事》中有《著述》一节,作了较为详细的 考订。( 《王国维文集》第一卷,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7年版)吴则虞《清真词版本考辨》( 《西南师 院学报》创刊号(1957年) ),继王国维之后,将 周邦彦词的文献整理工作推进了一大步。他指出除 了王国维所提到的七种宋刻本外,还有四种,共十 一种。又列举了元本二种、明四种、清八种、近人 校印者九种、不详者二种,凡三十六种。该文附清 真词版本源流表及清真词考异,作者后来出版点校 《清真词》一书,这些成果也附在了书后。
周邦彦研究
• 罗忼烈专门撰写了《清真词与少陵诗》一文,将周邦彦词与 杜甫诗在艺术手法上作了详细的比较,认为,无论是以柳永 还是辛弃疾比诗中杜甫,均不及以周邦彦比之更合适。[1] • 岳珍《论周邦彦词的创作倾向》认为,周邦彦对词这种新兴 文体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总结和创造,“为其创作建立起了某 种规范、模式,使北宋以后的词沿着这个方向向前发展。正 是在这个意义上,前人称誉周邦彦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也正 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创作是文学发展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 节,从而在文学史上具有了不可以被别人取代的地位。”[2] • 王兆鹏在《宋词流变史论纲》中也说:“苏轼如唐诗中的李 白,追求创作的自由,强调性情的自然流露,力图打破词作 原有的规范;周邦彦则如杜甫,创作时精心结撰,追求词作 的艺术规范性。”[3] 并在别的文章中将周邦彦词称为“清 真范式”。 • [1] 《词学》第5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2] 《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3] 《湖研究
• 一、生平、思想及著作整理 • 后来刘扬忠在《北宋晚期的词坛领袖周邦彦》 中沿用王国维之说。[1] 但白敦仁在《周邦彦 及其〈清真词〉》中则认为,周邦彦初次献 赋在元丰七年三月,时年二十九岁。因为他 认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对该事记载清 楚,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之记载吻合, 并说王国维的考订“偶失检耳”。[2] [1] 《文史知识》1986年第3期。 • [2] 《成都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1983年 第1期。
周邦彦研究
• 一、生平、思想及著作整理
• 周邦彦曾经提举大晟府,但提举大晟府的时间及其 具体情况,人们却并不熟悉。许多人甚至以为周邦 彦在大晟府中聚集了一批精通音乐、讲究格律的词 人,成为这一派的领袖。龙榆生在《清真词叙论》 中,即引用《碧鸡漫志》之话后说:“大晟乐府为 当日政府所设之最高音乐机关,网络专门人才,即 如《漫志》所称之美备。以是创制新谱,其曲遂繁。 清真实总其成,自制当不为少。……其沉浸于音乐 环境中如此,此为清真词成就之又一主因也。” ( 《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第318页,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7年版。原刊《词学季刊》2卷4号,1935年) 由于材料匮乏,论此事者多系揣测之言。
周邦彦研究
• 一、生平、思想及著作整理 • 关于周邦彦再进赋表的时间,《挥麈馀话》及《东 都事略》等均以为于徽宗朝蔡京掌权、周邦彦除秘 书省正字之后,献赋之前即作有《寿蔡元长》诗; 经王国维考证,明确在哲宗元符之初,后来的学者 均无异议。其说如下:1、《寿蔡元长》诗云:“化 行山川禹贡内,人在周公礼乐中”,必作于崇宁大 观制作礼乐之后,时先生已位列公卿,若于此时进 赋表,不得云“飘零不偶,积年于兹”;2、表文中 提到“出久幽之神玺”,此正哲宗元符事;3、若 《重进赋表》作于哲宗时,则不应不及哲宗朝诵赋 之事。(《王国维文集》第一卷第103页,中国文史 出版社1997年版)
周邦彦研究
• 二、关于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 周邦彦在词史上集大成,古已有此论。如周密推尊周邦彦, 说他的词是‚集大成者也‛,将他比为颜真卿之书法。陈廷 焯《白雨斋词话》谓:‚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 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王国维在早年对周词尚有訾议,至晚年则推尊之不遗馀力。 他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说:‚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 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 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北宋人如欧、 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 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 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 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尤为未当也。‛ (《王国维文集》第一卷第124页)
周邦彦研究
• 一、生平、思想及著作整理
• 关于周邦彦的生平、家世与交游,以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为最详, 以后的研究专著虽有所论列,但总体上的突破并不大。尤其是周邦彦的 家世,自王国维以来,一直是不可考的谜。刘永翔《周邦彦家世发覆》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称,他在翻阅宋代文集时,在 吕陶的文集《静德集》中发现了周邦彦父亲的墓志──《周居士墓志铭》,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卷二十六收有此文,文渊阁 四库全书失收)从而揭开了这个谜底。根据墓志的记载,周邦彦之父周 原,生于宋真宗天圣三年(1025)或四年(1026),卒于熙宁九年四月, 赋性不羁,博涉百家之书。嘉祐元年,三十二、三岁时生邦彦,为其少 子。作者还推断,墓志为邦彦转托他人请求旧党人物吕陶撰写,此事可 进一步证明周邦彦“不仅与新、旧两党均无依附,而且也一无避忌。” 此外,马成生、赵治中撰有《周邦彦年谱》( 《丽水师专学报》1991年 第2、3期),对谱主的生平作了较详的介绍。
周邦彦研究
• 周邦彦作词,注重词的艺术形式,在声律、句法、炼字等方 面下了很大工夫,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本世纪之初, 王国维撰写了《清真先生遗事》,对周邦彦的生平事迹作了 较为详细的考证,为周邦彦的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此后, 除了龙榆生在《词学季刊》上发表的论文和几部文学史著作 提到他以外,很少有人对他作专门研究,一直到1962年,关 于周邦彦的论文仅有10馀篇。之后的近十年间,关注周邦彦 的研究者寥寥无几,相关的研究几乎成了空白。1978年后至 今,仅研究周邦彦的文章就有100馀篇,并出现了韦金满的 《周邦彦词研究》(香港九龙学津书社1980年版)、王支洪 的《清真词研究》(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3年版)、钱 鸿瑛的《周邦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刘扬 忠的《周邦彦传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等学术专 著,和大量的周词选注读本,周邦彦研究日臻全面和深入。
周邦彦研究
但也有许多学者指出他的不足。王国维即云:‚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 秦‛,又说‚但恨创调之才多,而创意之才少耳‛。[1] 薛砺若《宋词 通论》说,周邦彦受到如此推戴,不止因为‚他的作品优异过人‛,还 因为‚他的词为一种修琢完美的‘文士的词’。最合于一般文人雅士的 口胃。‛并说他开了南宋人作词‚纤巧琐碎、机械庸滥‛的作风。[2] 有的学者对他的评价与上述观点相比又显得稍低一些,如钱基博说,周 邦彦的词被‚一时贵人学士,娼妓市井,无不爱颂‛,以为深美闳约, 二百年来,乐府独步也。‚其实密而不闳,美而未深,铺叙有馀,深透 不足;工于造语,而未融于造境;浑于入律,而不遒于运笔;谐于歌讽, 而不耐于味咏;不知何以推崇之过也。‛[3] 看来周邦彦词在意境方面 有所不足,也是事实。叶嘉莹在将周邦彦与苏轼比较后指出,周邦彦词 虽然博大精工,却终乏高远之致,其原因在‚理想襟抱与性格修养方面, 与欧苏诸公本来就原有不同,因之其作品中所具含之感发生命的质素, 也就在深浅厚薄高下方面,终于有了差别。‛[4] [1] 《人间词话· 蕙风词话》第20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2] 《词学通论》第178页,开明书店1949年第3版,原1937年版。[3] 《中 国文学史》第608页,中华书局1995年版。[4] 《唐宋词名家论稿》第 200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