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合集下载

走近大宋词人周邦彦——中国文学网

走近大宋词人周邦彦——中国文学网

走近大宋词人周邦彦——中国文学网走近大宋词人周邦彦刘松大宋词人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公元1056年出生,浙江钱塘人。

周邦彦与苏轼、辛弃疾、姜夔号称“宋词四大家”,他在大宋词坛上的地位仅次于苏轼,名列辛弃疾、姜夔之前。

但是,在目前宋词爱好者的眼里,他的远远不及辛弃疾、姜夔有名,更无法与苏轼相比了,充其量只是一个“二流作家”。

当然,这都是我们目前的看法。

其实在当时的大宋词坛上,周邦彦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醇雅词派”之先河,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是作品流传最广的词人。

我们现在都知道词人柳永的作品广为流传,有“有井水处皆歌柳词”之说,但是柳永的词只得到下层社会的认可,为庙堂士大夫所不齿。

周邦彦的词在当时却能够达到雅俗共赏,无论是“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其词可爱。

”尤其可见在当时,他的词远胜于“柳词”。

北宋元丰七年,27岁的周邦彦在京城做太学学生时,因进献《汴都赋》一举成名,被朝廷授予太学正,据说周邦彦的这篇《汴都赋》引经据典,辞藻富丽,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冷僻字,连在朝堂上诵读的大臣就有好多字都不认得,只能按照偏旁猜读,足见周邦彦学力之深厚。

周邦彦入仕后,历任神宗、哲宗、徽宗三朝,虽说官职不大,倒也十分顺利。

他先后任过太学正、溧水县令、开封府监税、秘书省正字、秘书监、提举大晟府等职。

不过让后人都能记住词人周邦彦的,还是他与名妓李师师、宋徽宗赵佶的那段“风流韵事”。

根据宋·张端义的历史笔记《贵耳集》中记载,周邦彦在开封任监税官时,与京师名妓李师师关系甚密,交往频繁。

又一次,词人周邦彦正与李师师幽会,突然有人来报说:当今圣上风流天子宋徽宗驾到。

周邦彦无处躲藏,情急之下急忙钻到李师师的床下。

宋徽宗到来后,并不知道周邦彦藏在床下,他与李师师情意绵绵地说了一会话,还拿来了江南刚刚进贡的新鲜橙子给李师师品尝,李师师一边用纤纤玉手剥着橙子,一边与宋徽宗调情说笑,极尽亲昵。

北宋音乐家周邦彦,写下一首爱情词,情景乐三位一体,堪称婉约词天花板

北宋音乐家周邦彦,写下一首爱情词,情景乐三位一体,堪称婉约词天花板

北宋音乐家周邦彦,写下一首爱情词,情景乐三位一体,堪称婉约词天花板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与宋徽宗、李师师之间的三角恋故事被后世津津乐道,至于事情的真实性,人们也不去计较了,或许只是吃瓜群众和文人雅士在茶余饭后杜撰出来的娱乐话题而已。

话说回来,真正让周邦彦青史留名的,不是他的花边绯闻,而是他的音乐才华和词作成就。

周邦彦是北宋婉约派词坛的杰出代表,在宋徽宗的时候,周邦彦曾主管国家最高音乐机构“大晟府”。

周邦彦的词作在继承柳永长调慢词的创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的艺术形式,成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以至于连元代人编修的《宋史·文苑传》都说:“(周)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周邦彦其人其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钱塘(浙江杭州)人,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

周邦彦28岁时,写下《汴京赋》,获得宋神宗赏识,由太学生擢升为太学正,周邦彦是倾向于支持宋神宗的变法的,属于新党。

宋哲宗即位后,旧党重新执政,被贬谪的旧党官员纷纷回到朝廷,周邦彦遭到挤兑,离朝堂到庐州、荆州、溧水等地任职。

宋徽宗上台后,旧党官员又尽遭远贬,周邦彦重返朝廷,官到提举大晟府,相当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

顺便说一下北宋音乐机构大晟府,北宋崇宁年间,宋徽宗为了创制和发展新的雅乐,于崇宁初年设置专门机构讨论雅乐、翻新旧乐,大晟府由此产生,并在古代音乐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名声。

大晟府是北宋正式的音乐机构之一,由大晟府创制的乐曲也被称为大晟乐。

崇宁四年,大晟府正式挂牌成立,大司乐是大晟府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职位相当于如今的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

大晟府承担着为他国培训乐工的职能,并承担着为当时的其他音乐机构培训音乐人才的职能。

宣和二年,大晟府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大晟府虽然只有15年的历史,但它的出现对北宋音乐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晟府中有一批善于填词、精通音乐的艺术家,像大词人晁冲之、万俟咏、周邦彦、田为等著名词人相继加入大晟府,他们积极投身于宫廷音乐的词曲创作中,这些词人也被后世称为“大晟词人”。

周邦彦人品词品再认识

周邦彦人品词品再认识
于是 ,我们若要重新审视周邦彦的词品高下 ,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品与词品之间的 关系 。词品高下是否取决于人品优劣呢 人品与词品的关系 ,一直是文学批评 史上颇有争议的论题 。对于“文如其人 ”的文艺观 ,历来不乏质疑者 。元好 问论 及西晋潘岳诗品人品不统一时曾云 “心画心声总失真 ,文章宁复见为人 。”〔“’〕明 代都穆亦持相同的观点云 “世之偏人曲士 ,其言其字未必皆偏曲 ,则言与书又 似不足以观人者 。” 〕近人郭绍虞在评述这一问题时 ,引都穆《南壕诗话 》此语 及 宋 刘豫诗言 “文章人品显分两途 ,故不能以言取人矣 。”〔‘’〕这里的“文章 ” 其实是包括诗词的 。
至若周邦彦寿蔡京七十寿辰诗 ,首先应该肯定蔡京作为一代权相 ,其古稀寿 辰受人之贺不应是忌讳事 。问题是蔡京不仅是一代权相 ,亦是一代奸相 。《续 资治通鉴 》卷八十九 言 “京援引私党 ,布列朝廷 ,又建四辅 ,非国家之利 。”〔‘〕 则贺者人品由是牵而蒙垢 ,亦可想见 。其次 ,周氏贺诗不见于《清真集 》,惟宋人 王明清《挥座余话 》述其一联 ,故学界多疑其真伪 。而我以为 ,凭周 氏当时的文 坛声誉对一代权相寿辰须有应酬之举不是没有可能 ,但据此断其为蔡党则甚 为 武断 。事实上 ,周 氏对蔡相及其一党亦颇有讽 。如《黄鹏绕碧树 》双 网笼佳 气 、《蝶恋花 》五首皆然 。考罗伉烈《周邦彦清真集笺 》此诸 闽之《附记 》言“有 所指拟则同 ”“盖刺徽宗及蔡京党人之作 ”〔”〕,只是周 氏说得委婉 ,以柳取譬而 已 。再次 ,从颂诗内容上言 ,誉蔡京如周公礼化天下 ,亦是题材体式和场合 的需 要 ,未必全是 由衷 的馅媚之言 。元丰中为“神宗异之 ,自诸生命为太学正 ”〔‘’〕的 《汁都赋 》亦当如是观 。要说歌功颂德确亦是然 ,但 自班孟坚 、张平子《两都 》《二 京 》,又何尝不是歌功颂德 ,这亦是京都大赋之传统和体式所限 。周氏《汁都赋 》 “客不 闻王公设险以守其 国 ,有德则 昌者乎 地欲得险 ,势欲参德 ”〔’〕诸语 ,亦实 在是中原无险可守 ,此 皆不足为垢周 氏人 品之柄 。王 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尚 论 》云 “集中又无一颂圣贡谈之作 。”又云 “其于蔡氏 ,亦非绝无交际 ,盖文人脱 略 ,于权势无所趋避 。”〔’。〕堪称 的评 。罗伉烈先生《周邦彦清真集笺 》则进一 步 言 “其交际蔡氏 ,亦冀所谓 明哲保身而 已 ,在朝既置之 闲散 ,中间复 累徙州郡 , 未始非不附蔡氏之故 。”〔川 当然 ,我们不能在人 品上 以那五 闽《蝶恋花 》去抵平 他的贺蔡京寿辰诗 ,毕竟周邦彦不是斗士 ,但类其为文痞俊臣无疑是欠妥的 。评 判的天平警示我们 ,由于蔡京在民间的臭名昭著 ,即便是一则宋人笔记 ,对周邦 彦人品词品的负面影响仍不可小觑 ,尤其在忠义立身的传统文化背景下 ,其毁誉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个人简介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个人简介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个人简介周邦彦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集》传世。

生平周邦彦神宗时为太学生,因歌颂新法被擢为太学正,累官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周邦彦晚年与蔡京同党刘昺(注此字上日下丙音bǐng) 过从甚密名节有污。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历官太学正,国子主簿,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

诗词文赋,无所不擅。

但为词名所掩,诗文多零落不传。

其中《汴都赋》为成名之作,长7000字,流传至今。

古体诗《天赐白》、《过羊角哀左伯桃墓》风骨凛然,绝无绮罗香泽之气。

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

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

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写故事,重现当时的境界,而且写对话,如见词中之人,且闻其语,生动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态,在词中实为独创。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简介周邦彦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钱塘出生时间:1056年去世时间:1121年主要成就:“婉约派集大成者”、“负一代词名”主要作品:《兰陵王。

柳》《六丑。

蔷薇谢后作》《瑞龙吟。

章台路》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与北宋另一位著名的此人柳永,共同撑起了北宋婉约派词作大山。

因为周邦彦本人精通音律,所以创作出了不少新的词调,因此受到后世此人的赞扬和尊敬,被尊为“正宗”,有“词家之冠”和“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

周邦彦生于公元1056年,去世于公元1121年,钱塘人氏,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周邦彦少年的时候个性张扬而疏散,但是却相当的喜欢读书,也因此得以成功进入北宋官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同为旧党词人,但是与苏门词人不同,周邦彦在政治上比较倾向于改革。

所以曾经在宋神宗一朝,针对新政变法,提出过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向宋神宗献上《汴京赋》。

在自己所作的这篇赋中,大肆的歌颂新法。

宋神宗是北宋变法第一人,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也就是王安石变法,正是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才得以实行的。

对于一手领导新法的皇帝来说,座下臣子能够赞扬自己的新法,得到认同,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事情。

所以在当时宋神宗十分赏识周邦彦,周邦彦也因此一下子聪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

宋神宗去世之后,由宋哲宗继位。

当时是高太后当政,大肆的打压新党,废除前朝实行的新法,许多新党人士被打压,而旧党的苏门人氏也纷纷的回到京城之中。

作为在神宗一朝,曾经大肆赞扬新法,并且表示自己支持态度的周邦彦,在旧党重新执法当政之后,被渐渐的排挤出京城,到了庐州、荆州、溧水等地担任地方官。

等到后来宋哲宗亲政,重新恢复新法,任用章惇等新党人士,苏门词人尽遭远贬,旧党被打压出权利中心之后,周邦彦才重新返回朝廷,官到提举大晟府。

蔡京当政之时,因为不愿意与蔡京等奸党合作,从而受到排挤,晚年的时候又被排挤出了京城,贬谪地方。

周邦彦是不是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是不是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是不是婉约派词人婉约派是中国古代宋词中的一个流派,和婉约派相对应的就是以大文豪苏轼、辛弃疾为大代表的豪放派。

那词人周邦彦是不是属于婉约派的呢?周邦彦的菩萨蛮又讲了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婉约派词人周邦彦婉约,从字面来理解的话就是,婉转含蓄的意思。

这也真是婉约派的主要特点,该派别的词主要内容侧重的就是儿女情长,词的结构则大多缜密深细,音律十分婉转动听,语言则圆润精致,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周邦彦,出生于公元1056年,字美成,号为清真居士。

是钱塘即现在的浙江杭州人。

他曾经做过太学正、知溧水县等官职。

少年时期的周邦彦个性洒脱不羁,不管对于读书确是非常热衷的。

在宋神宗的时候,曾经写了一篇《汴都赋》来称赞当时推行的新法,到了宋徽宗继位之后担任了徽猷个待制和大晟府提举的职位。

周邦彦被后世之人称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广泛吸收各家所长看,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把婉约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后世的婉约派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被后世婉约派的词人尊称为“正宗”。

他还开创了了格律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西河·金陵怀古》等。

他于1121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婉约派和豪放派并无高下之分,他们只是在词的风格上有所差异,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和遗产。

周邦彦菩萨蛮赏析《菩萨蛮·梅雪》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收于《片玉词》中的作品。

这首词的词名为咏梅雪,其实际上是借咏梅学来抒发自己的羁旅别情,并暗含飘零不偶之慨。

这首词总共全词八句,这八句可以算是句句景,也是句句情。

其中景中寓情,情以景见。

词句上下呼应而无痕,情景浑融而莫辨,既工巧而又浑成,堪称工巧作品。

柳永与周邦彦并称

柳永与周邦彦并称

柳永与周邦彦并称在北宋词坛上,柳永是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写歌姬愁苦和城市风光,尤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表现封建文人怀才失意的情绪。

而。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的词坛领袖。

其词作多作恋情,还有咏物、怀古伤今,表现羁旅行役的作品,音律严整,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丽、缜密的艺术风格。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柳永与周邦彦并称的相关内容!柳永周邦彦柳永和周邦彦都是北宋著名的词人,时常被并称,两人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而且都擅长在词中写情。

但是,每一个伟大的人都不是相似的,这两人都可以说是自成一家,所以区别也很多。

论柳永和周邦彦的区别,得从他们的生活年代开始。

柳永生于北宋前期,而周邦彦是北宋末年,因此他们词作的风格是深受自己所处时代的影响。

柳永的词是继承发扬唐五代时期的特点,偏向俗,格调也十分自由通俗不会去刻意,所以说是“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而周邦彦的词是继承北宋之前的词,包括苏轼也包括柳永,而偏向的是雅,而且他十分注重格调,经常研音炼字,还自己创新了一些词牌曲调。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精通音律,另一方面是在内容方面已经很难超越前人。

虽然柳永和周邦彦都长期宦游,也都曾经和歌姬等青楼女子厮混在一起,但两人的人生还是有差别的,就生活阅历而言周邦彦不如柳永。

这一点在词作上,就表现为柳永的主题内容多变,而周邦彦相对单调,以闺怨和羁旅为主。

此外,这两位词人的'作品风格还有一大不同在于表达方式。

柳永抒情常常直抒胸臆,不委婉很直接,是率真的表现。

而周邦彦虽然也有这样真情流露的词句,但大多以咏物或者借景来表达自己,更幽怨一些。

无论如何,柳永和周邦彦的是宋词大家,前者是北宋前期最伟大的词人,而后者在继承的基础上成为了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词的欣赏词例1732《留客住》(柳永)偶登眺。

凭小楼、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野草。

遥山万叠云散,涨海潮千里,平波浩渺。

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

念远信沈沈,离魂杳杳。

【转】北宋词人周邦彦为何是婉约派“集大成者”?

【转】北宋词人周邦彦为何是婉约派“集大成者”?

【转】北宋词人周邦彦为何是婉约派“集大成者”?1、结北开南、承前启后者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是北宋后期著名词家,在群星璀璨、佳作频出的北宋词坛里,作为继苏轼之后的词坛领袖,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其所开创的精研音律、重视辞藻的格律化词风,对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词人以及后世影响很大,其词后世评价很高,被誉为"词家之冠"、"集大成者"(周济),清代陈廷焯认为:"词至美成,乃有大宗。

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实属过誉之词。

个人以为周邦彦在艺术技巧上,集北宋婉约词大成,在两宋词风转变中确实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但是由于个人的遭遇、时代环境等因素,其词篇题材范围狭窄,其词思想境界和生活面比较小,具有局限性。

当代学者叶嘉莹先生认为"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的先声的人物",应为正确评价。

2、典雅精工的独特风格周邦彦诗、赋、词皆有成就,其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作为词坛领袖,他能吸取前期各家词人的长处,如"花间词"的富艳精工、晏殊、欧阳修的清丽典雅、柳永的铺叙展衍、秦观的情致绵密,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从而形成自己典雅精工的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章法结构、语言、词境、音律等方面上。

在结构上,周邦彦尤其擅长铺叙,他继承了柳永长调慢词中的铺叙之法,但舍弃了他的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多有重复的时空结构,周邦彦的以倒、插、顺叙结合,将不同时地的情景交叉融合,充分运用点染、勾勒、蓄势等艺术技巧,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描写,化俗为雅,增强了词的意境和韵味。

如《兰陵王·柳》托柳起兴,抒发自己离开京城的离愁别绪,时而代行人所想、时而从自己所想,从人想到柳树,从现在想到往事,迂回曲折,似浅实深,将作者久旅京华的愁闷,一层层倾吐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嘉莹《灵谿词说·论周邦彦词》:
以自然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作品 中之主要质素
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推动力的新 的质素的出现
传统题材的回归:
“柳敧花嚲”的艳词
《意难忘》:
衣染莺黄,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 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檐露滴,竹风 凉。拼剧饮淋浪。夜渐深,笼灯就月,子 细端相。 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 未怕周郎。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些 个事、恼人肠。试说与何妨?又恐伊、寻 消问息,瘦减容光。
《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 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何处? 黯 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 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 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 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饮露,东城闲步。事与孤鸿 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 风絮。
一、融化前人诗句以求博雅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无 一字无来历”
魏庆之《诗人玉屑》列出:“沿袭”、 “夺胎换骨”、“点化”
温庭筠《菩萨蛮》“门外草萋萋,送君闻 马嘶”,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 归,春草生兮萋萋”。
柳永《凤栖梧》“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化用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 何”。
三、追求韵外之旨以示风雅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柳(永)何敢知世间有《离骚》,惟
贺方回、周美成时时得之。 举周邦彦《大酺》《兰陵王》诸曲为例,
称其“最奇崛” 。
四、注重音韵声律以示醇雅
《宋史·周邦彦传》称其“好音乐, 能自度曲”。
“顾曲堂”来自《三国志·周瑜传》 “曲有误,周郎顾”。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罗忼烈先生《周清真词时地考略》
《一落索》: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
《诉衷情》: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醉桃源》: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
《西河·金陵》: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 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 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 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 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 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五题·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许昂霄《词综偶评》称其 “隐括唐诗, 浑然天成”。
贺铸:
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 命不暇。 (叶梦得《石林居士建康文集》卷八 《贺铸传》 )
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 善于融化诗句……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 于软媚中有气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 乃其所长。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
(清真词)多用唐人诗檃括入律, 浑然天成。 刘肃《周邦彦词注序》:
周美成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 句,慎密典丽,流风可仰,其征辞引 类,推古夸今,或借字用意,言言皆 有来历,真足冠冕词林。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 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 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 繁会相宜,清浊抑扬,辘轳交往。
周邦彦
——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中国人民大学 诸葛忆兵
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有堂名“顾曲”,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
南宋陈郁《藏一话腴》:
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 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 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 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 其范围。
《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济《宋四家词选》:
不过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
凄怨愁苦的羁旅词:
《关河令》: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 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 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二、推敲章法结构以求精雅
夏敬观《手评乐章集》: 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
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 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袁行霈 :“环型结构”
《六丑·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 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 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 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 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 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 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绩;终不似、一朵 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 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清疏明快的写景词: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 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 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 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 芙蓉浦。 《人间词话》: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富艳精工的咏物词:
《清真集》中有咏新月、春雨、梅 花、梨花、落花、蔷薇花、柳等等; 佳作如《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 作》《大酺·春雨》等。
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 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即为制词, 故周集中多新声。 清人《词谱》列出“调见清真乐府”、 “调始清真乐府”、“创自清真”。
《玉楼春》: 休将宝瑟写幽怀,座上有人能顾曲。
《蓦山溪》: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
《六幺令》: 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
《意难忘》: 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苏轼《水龙吟》“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唤起”,用金昌绪《春怨》“打 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 到辽西”。
沈义父在《乐府指迷》:
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 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
张炎《词源》卷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