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柳永词两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可编辑】

柳永词两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可编辑】

柳永词两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可编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柳永词两首》,分别是《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所选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词赋”第9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包括词牌、意境、情感表达等。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学习,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感悟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包括词牌、意境、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柳永词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材。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柳永的简介,让学生对词人有所了解。

2. 讲解:详细讲解《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两首词的词牌、意境、情感表达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尝试朗读诗词,感受词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创作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词,并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牌、意境、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柳永词的艺术特色,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人其词,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学生对柳永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柳永词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柳永词艺术特色的题目。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柳永词两首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教案,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三课教学步骤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柳永的生平简介:(投影)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

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

【 - 话题作文】【篇一】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望海潮》一、导入,介绍作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自古吟咏杭州西湖的诗词特别多,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二、整体感知:读、背,感悟词的美。

方法:范读、学生齐读、自由朗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囊,归去凤池夸。

”思考: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细读探究1、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上片重在写杭州形势之胜,从湖山秀美,江海壮丽,钱塘江潮的壮观及街市繁华,士民殷富来描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起首三句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抓住“形胜”和“繁华”两个特点,对杭州做了高度概括。

“形胜” “三吴都会”,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几句,具体写“形胜”。

“云树”,“怒涛”,“天堑”三句,是写壮阔雄奇的钱塘江景色,高大茂密的树木,护绕着江堤,堤外,奔腾的江水翻卷起狂波怒涛,真是一道宽阔险阻的天然屏障。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柳永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能够分析并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柳永词中的情感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柳永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柳永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2. 对比分析《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柳永词的相关资料、词谱、词句解析等。

2. 学生准备《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背景和词作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柳永词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理解词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解读。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深入理解柳永词的特点。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柳永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柳永词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6. 课后作业:(1)学生copy 课堂笔记,加深对柳永词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选择一首柳永的其他词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异同。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具体分析柳永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第一篇:《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柳永词两首》教学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3、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2、词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设想: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合作探究,分析比较。

3、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发展史(起源、发展、风格、流派),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掌握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

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餘)、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倚声填词”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2、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0字以上四叠——四片二、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好景色。

三、走进作者――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人,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亦被称作“柳屯田”。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柳永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能够分析并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柳永的词,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

(2)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1)柳永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对古代文学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2 互动法:小组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词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播放柳永词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其音韵美。

(2)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4.2 知识讲解(1)讲解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如婉约、柔情、意境等。

(2)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4.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对两首词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4.4 情境体验(1)展示与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词的意境。

(2)邀请学生进行朗诵或表演,增强对词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柳永词,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2 作业评估: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思考深度。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柳永的两首词《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朗读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词牌的特点,掌握柳永词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柳永的词,学生能够了解宋代词人的生活背景,感受词中的情感美,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柳永的两首词《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理解词牌的特点,掌握柳永词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柳永的词作品,准备好相关的注释和解释资料。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柳永的词作品,了解词牌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柳永的生活背景和词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柳永词的兴趣。

4.2 朗读与分析:4.3 讨论与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词中情感的理解,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思考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4.4 背诵与默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对柳永词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五、作业布置:学生需要完成对柳永的两首词《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背诵,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词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需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6.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柳永词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回顾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覆盖了柳永词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7.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7.3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或提供额外的辅导。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版《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宋词》,具体章节为第13课“柳永词二首”,包括《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详细内容涉及两首词的全文解析,包括背景介绍、词牌格律、用词特色、情感表达及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柳永词的基本格律和艺术特点,体会其词境的深远和情感的丰富。

2. 通过对两首词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柳永词的格律美和情感美的结合,以及时代背景对词作影响的理解。

教学重点:词作的韵律、用词、意象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古人送别的场景。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著名的送别诗词?引出柳永的送别词。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词史上的地位。

3. 诗词解析《雨霖铃·寒蝉凄切》:逐句解析,分析词牌、韵律、用词、意象和情感。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比解析,强调柳永词的创新与传承。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鉴赏柳永词。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分析诗词中的美感和情感。

强调柳永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二首2. 主要内容:柳永简介《雨霖铃·寒蝉凄切》词解《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解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两首词的意象美和情感美。

请尝试创作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词。

2. 答案要点:意象美:寒蝉、骤雨、杨柳、长亭等。

情感美:离别的哀愁、思念的深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柳永词的鉴赏能力提升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染”艺术鉴赏“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7、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染点
点、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 (分)——染 重湖叠巘清嘉(总) ——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分) —— 染
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
杨柳、晓风、残月
(虚景)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概括艺术特点
(实景)
无绪、留恋执手、泪眼清秋伤别好景虚设
景语
情语
融情入景
婉约词派的特点:哀怨缠绵
5、概括的上下片的内容 .说说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上片: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离别难) 下片:离别后孤寂凄清的情景(思念苦)
本词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6.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时间:秋天—傍晚—今宵—经年 空间:长亭—船旁—江上—远方 离情(线索)
体会诗意
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勾勒环境
描写情态
因情设景
刻画心理
寒蝉、长亭、骤雨实写
(景语)
执手、泪眼、凝噎
烟波、暮蔼、楚天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
(情语)实写
虚拟
(景语)
虚拟
(情语)
杨柳、晓风、残月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8、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写景)
请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诗句出来。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9、下片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谈谈看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李清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象征
“酒”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成消忧解愁的最好办法,“酒醒”即“愁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谐音
年年柳色,霸桥伤别。

——李白《忆秦娥》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

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

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寓意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

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象征
离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是离合的
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