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景致的热爱和对宇宙和谐的追求。
从古代的唐宋画家到近现代的艺术家,中国山水画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意境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作品的鉴赏。
1.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
张大千的山水画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巧和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他的作品以笔墨浓郁、构图独特、气势磅礴而著称,其中《长江三峡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 于非闇(1901-1984)于非闇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独创了'虚实氤氲'的艺术风格,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
他的作品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构图独特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秋山秋水图》。
3. 黄胄(1915-1992)黄胄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受到广泛赞赏。
他善于运用浓墨重彩和泼墨技法,创造出了独特的山水画效果。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山夏日》。
4. 潘天寿(1897-1969)潘天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篆刻家,他的作品以其激情澎湃、气韵生动而著称。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情怀。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白马山图》。
5. 吴冠中(1919-2010)吴冠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
他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山松林图》。
这些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美术鉴赏---中国近代名画家介绍及其作品欣赏

鲜霜中鞠 千寻竹斋 泰山残石楼 我 爱 宁 静 吴俊卿信印日 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 禅擘轩 利长寿
吴昌硕 《三千年结实》
这幅作品运用篆书笔法,疏阔纵 放,雄浑有力,显现出磅礴而茁 壮的气势。
吴昌硕的《梅石图》
梅花是吴昌硕笔下常见的 题材,他画梅常伴以巨石, 认为“石得梅而益奇,梅得 石而愈清”,把梅石结合比 作“知交”或“双清”。
• 愚公移山图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画 家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表达了一个 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
徐悲鸿 《浴女图》
• 此幅作品属大师早 期创作中尺幅最大、 保存完好、最为精 彩的油画。
《田横五百士》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 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巨大的历史画 面渗透出一种悲壮的气慨,撼人心魄。
中国名画家与作品欣赏
国画的分类
按 表
山水
现
内
容
可
分
为
国画的分类
按 表
山水
现
内 人物
容
可
分
为
国画的分类
按 表
山水
现
内 人物
容
可 分
花鸟
为
国画的分类
按 表
山水
现
内 人物
容
可 分
花鸟
为
国画的分类
按 表
山水
按 表
现
现
内 容
人物
形 式
可
可
分 花鸟
分为Leabharlann 为工笔国画的分类
按 表
山水
按 表
现
现
内 容
人物
形 式
• 在中国现代产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美术 作品和杰出的画家,其中有20世纪的一 百年中,是中国画史上发展最迅速,成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看了陈半丁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感觉真是绘画大师啊,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近现代绘画大师陈半丁的绘画作品。
陈半丁(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即陈年,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
以字半丁行世。
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画家。
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
拜吴昌硕为师。
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1970年1月29日,陈半丁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陈半丁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主要绘画作品有:《共向和平图》《春满乾坤图》《和平统一》《赤壁夜游图》《林下听音图》《梅花》《梅花与水仙》《紫藤》《富贵天香》《双清图香》《乾坤清气》《紫藤花》《花开》《枇杷》《紫藤》《杏花》《梅菊》《枇杷图》《四月牡丹》《百世吉祥》《贵寿》《洛阳牡丹》《不老富贵》《紫藤图》《松菊图》《陈半丁自画像》《吴昌硕像》《一江秋色》《牡丹图》《岛外联颜青》《高人相对东轩下竞日》《满眼长江如画卷》《石桥山水图》《大鸟与水仙》《枇杷萝卜与蚂蚱》《菊花图》《严寒香同心》《菊花》《松柏》《禅门大雪》《松风听泉图》《野桥心雨图》《山茶花图》《和平万年图》《欣祝国庆图》《花鸟四条屏图》《松下论道图》《水仙天竹图》《岁朝清供图》等。
名家齐白石、徐悲鸿作品鉴赏

米 95 纸 19 群 本 39 奔 18 设 年 1色 厘国 画
×
《五马图 》
北宋 李公麟
五代 赵喦
《调马图》
《九方皋》 ,纸本设色,138x351厘米,1931年作,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欧洲留学归来后,看到当时社会对人才极不重视,就 画了这张《九方皋相马》,呼吁社会重视人才。画上站着的老 先生气宇轩昂,就是九方皋。他前面黑色的公马就是要找的千 里马。徐悲鸿画的所有的马,都没有缰绳的,他所有作品里只 有这张画给马套上了缰绳。什么意思呢?就说马像人一样,为 识己者用,这匹马也遇到了知音。马夫为什么低下头?自己养 的一匹好马,居然不知道它是千里马,为自己的愚钝低头。
箫声
1926年
布面油画 80×39厘米
少妇像 1940年
布面油 画
82×54厘
米
油画,198x355厘米,1928—1930年作, 徐悲鸿纪念馆藏 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 记·田儋列传》,巨大的历史画面渗透出一种悲壮的气慨, 撼人心魄。
《田横五百士》
徐 悲 鸿 油 画
《徯我后》创作于1931至 1933年,取材于《尚 书·仲虺之诰》:“徯我 后,后来其苏。”描写夏 桀暴虐,在他的统治下, 人民痛苦不堪,商汤带兵 去讨伐暴君,老百姓殷切 地期待他们来解救。大地 干裂了,瘦弱的耕牛啃着 树根,人们的眼睛里燃烧 着焦灼的期待。
齐白石画虾 可以说是画坛一绝, 灵动活泼、栩栩如 生、神韵充盈,用 淡墨掷笔,绘成躯 体,浸润之色,更显 虾体晶莹剔透之感。 以浓墨竖点为睛, 横写为脑,落墨成 金,笔笔传神。细 笔写须、爪、大螯, 刚柔并济、凝练传 神,显示了他高妙 的书法功力。
2011年 春拍,齐 白石65年 前为当时 国民党主 席蒋介石 祝寿而画 的《松柏 高立图•篆 书四言联》 拍4.255亿 元天价, 刷新中国 书画拍卖 的成交纪 录。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瑰宝。
近现代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和发展,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和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下面将介绍几位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1.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擅长运用写意的手法,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气势磅礴,充满了浓厚的中国山水情怀。
2. 黄宾虹(1865-1955)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绘画相融合,提出了“中西合璧”的绘画理念。
他的作品《白洞山图》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简洁大气,富有现代感。
3. 潘天寿(1897-1969)潘天寿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家之一。
他以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写意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山水图》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严谨,笔墨流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4. 吴冠中(1919-2010)吴冠中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独特的笔墨技法和创新的艺术风格著称。
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色彩丰富多样,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以上仅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作品的一部分,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贡献。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也为中国艺术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九州撷英——青州博物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

AppreciatION 鉴赏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的沧桑巨变,无数的书画精品随着社会的发展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书画艺术却是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创新。
近现代书画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山东青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名家辈出。
寇准、范仲淹、宗泽、张叔夜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居官青州;王曾、邢玠、钟羽正、冯溥等一代名臣,郦道元、燕肃、于钦、黄庭坚、李清照、冯惟敏等一代名流,都诞生在青州。
五代和北宋初期的青州人李成,是一代山水画大师。
明代冯起震善画竹,清代冀旭工芦雁、王曰叟善画葡萄,当时人称“冯竹冀雁王葡萄”,名噪一时。
民国初年的杨润初、焦旨白、张有光、刘子云、李佐金都是有名的丹青高手。
近现代的李苦禅、董寿平、刘国松、黄胄、舒同、启功、沈鹏、刘大为、冯远、田黎明、陈平、龙瑞、刘炳森、范曾 、王学仲、欧阳中石、刘文西、武中奇、九州撷英——青州博物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李宝垒编辑|王 越图1:青州博物馆AppreciatION 鉴赏赵绪成、于希宁、孙伯翔等大师级名家近百名,都曾来过青州,为青州留下了墨宝丹青。
青州博物馆(图1),作为国家一级馆,是山东省五家一级馆之一,潍坊市唯一的一家,是全国唯一入选的一家县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
青州博物馆收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历代书画作品就是一大宗。
如明代大画家仇英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图2)、冯起震的《晴竹》(图3)和《雪竹》(图4)、雪蓑绘《松鹰图》(图5)、清代林则徐书法手迹(图6)、何绍基手书条屏、谭云龙《墨竹》(图7)、冀旭《春归柳外图》、不知作者的《四季行乐图》(图8)、杨涵《风竹》、吕培《雨竹》(图9)等。
来过青州的书画名家,必然到青州博物馆参观。
从博物馆看到青州地区深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蕴后,都欣然提笔,或书或画,给青州博物馆留下了他们的墨宝。
目前,青州市博物馆已收藏201位近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近400幅。
张大千个人资料

张大千个人资料篇一:关于张大千的介绍关于张大千的介绍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
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中文名:张大千别名:大千居士、下里巴人国籍:中国出生地: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出生日期:1899年5月10日逝世日期:1983年4月2日职业:画家信仰:佛教主要成就:山水画方面代表作品:《爱痕湖》《长江万里图》《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园雅集》人物介绍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
[1]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老翁送一只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
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艺术特色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
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精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
近现代名家徐悲鸿作品赏析

名字由来
绘画艺术大师徐悲鸿原名徐寿康,6岁时便跟着父亲 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17岁就先后在家乡三所 学校担任图画教师。有一次,徐悲鸿到一个亲友家去 吃喜酒,许多有钱的子弟都穿着绸缎,徐悲鸿却穿了 一件布大褂,因而遭到别人的奚落。从此他愤世嫉俗, 立志不穿绸衣。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 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他向别人借钱,可是谁也 看不起这个穷小子。这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世态炎凉, 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此后 他一直以哀鸿自诩,并发奋绘画,终于成了闻名中外 的艺术大师。
自幼习画 艰难求索
江苏省宜兴县内有条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桥名屺亭桥。徐悲 鸿于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原名寿康, 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 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 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 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 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 还能为乡里人写
国画大家
徐悲鸿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 美术教育家、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 陵三杰”。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 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 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 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 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 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 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 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 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 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王正鹏(土家族)/编辑近日,在澳大利亚中文网上发现《中国绘画之近代名家名作》(上、中、下篇)之博文,发现博文中图片作者说明不明,作者介绍不明,这对于传播与欣赏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大的误差,据此修改之。
《高竹鸟鸣》赵少昂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广东广州人,原籍广东番禺。
1925年在广州创办岭南制版所从事广告设计、印刷制版,1930年设岭南艺苑,教授绘画。
193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
1948年起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
《高竹鸟鸣》是具有典型的赵少昂风格的作品。
画中物象极为简洁,而章法破格。
古人画竹均以竹叶竹枝为主,此作却以竹竿为主。
画家以没骨法阔笔画出的青竹,圆浑重实,运笔时墨分五彩,增加了竹竿的质感,竹竿节节而为,顿挫有力。
前人画竹叶重视起笔运锋的书法规则,而赵少昂的竹叶却于随意挥洒、漫不经心中显出一种天然的清趣。
上部竹梢画一鸟俯身高鸣,打破了竹林的宁静,也使画中多了一层诙谐、自然的凤趣。
《归兴》郭味蕖郭味渠(1908~1971),山东潍坊人。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归兴》,一条扫帚与两只土筐放在地上,一支娇美的山花放于土筐中,画家描绘的是人们在劳动归来之后的小景。
此幅画作工写结合,使土筐、扫帚与山花共处于画面中,朴实与艳丽,粗糙与娇嫩,笨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对比强烈却又和谐优美,显现出一种特殊的境界美。
土筐和扫帚代表着艰苦的劳作,美丽的山花则抒写了浪漫的情怀。
也许,土筐扫帚的主人经过一天的劳作,在归途中发现了这簇美丽的山花,一时兴致所至,随手采撷回家。
这样的《归兴》可以激起人们多少的联想啊!《荷》张大千张大千(1899一l985),原名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
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
《荷》即如此。
此图荷花素质清香,露濯风摇,呈盈盈玉洁之姿,荷叶全用泼墨挥扫,着墨浑融而摇曳多姿,轻盈中有力度,浓淡里出变化。
《荷叶海棠》高冠华高冠华(1915~1999),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院终身导师,中华名人协会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社社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副会长等职。
《荷叶海棠》此图乃画家旅行归来记写广东肇庆星湖公园的荷叶海棠所得,可见画家师法自然,重视写生的艺术创作方法。
厚重的荷叶衬托着一丛丛盛开的海棠,海棠的淡雅和荷叶的浓重形成对比,使画面层次分明。
海棠用色点染,显得温润娇柔,花茎相对较细,虽轻笔写意却不掩秀色。
整个画面色墨交映,浓淡相间,这一丛室外的海棠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
画家凭记忆随笔写出,轻松自然,不饰雕琢。
值得一提的是,左侧浓墨行书题跋在平衡画幅左右关系和揭示画外之意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显示出画家在书法方面的深厚造诣。
《红叶双猿图》张其翼张其翼(1915—1968),字君振,号鸿飞楼主,北京人,满族汉军旗人,祖籍福建闽侯。
曾任河北艺术师范学校教授,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红叶双猿图》此图双猿一白一黑,形成对比,猿的动态神情各异,尤其白猿通过留白而凸现在浓密的树丛中,使画面上部不至于因过密而淤塞;中部红枫叶子用工笔重彩画出,使黑、白猿不至于因对比过强而跳突,从而使全画在相比互衬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统一。
《花卉屏》王雪涛王雪涛(1903~1982),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河北成安人。
曾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画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花卉屏》画孔窍密布的湖石和鲜艳盛开的牡丹,牡丹的芬芳吸引着无数的蝴蝶、蜜蜂翩翩起舞,昆虫形象生动,给静的画面增加了无穷的生机。
这些特色,适应了近代都市新的审美意识,因而拥有广泛的欣赏者。
《蕉花群兔》谢海燕谢海燕(1910~2001),原名谢海砚,笔名海燕行。
广东揭阳榕城人。
曾任汉文正楷印书局编辑部主任,《国画月刊》杂志社主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任副校长,蓝田小学(现为蓝田中学)校长,东南联合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暨南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英士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美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兼美术系主任、副院长,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史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江苏省工艺美术会及南京市工业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教委艺术教育委中会顾问,江苏省人民代表等。
《蕉花群兔》作者精心刻画一株蕉叶与群兔的可爱、生动,其墨色的韵味,笔调的情趣以及构图的别致,均显示出画家极高的艺术水准。
作者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喜爱以简约的表现语言追求深远的艺术境界,崇尚高雅的绘画品位和博大的精神内涵。
《金鱼睡莲》谢海燕谢海燕(1910~2001),原名谢海砚,笔名海燕行。
广东揭阳榕城人。
曾任汉文正楷印书局编辑部主任,《国画月刊》杂志社主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任副校长,蓝田小学(现为蓝田中学)校长,东南联合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暨南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英士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美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兼美术系主任、副院长,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史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江苏省工艺美术会及南京市工业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教委艺术教育委中会顾问,江苏省人民代表等。
《金鱼睡莲》该画是一幅充满生意和情趣的画卷,“得动静两极之玄妙”,睡莲静,其用笔用色因此而沉稳;金鱼动,其用笔用线因此而流畅。
尤其尾部的几条长弧线,美妙绝伦,使游鱼呈现出童话般的生动舞姿。
《孔雀》江寒汀江寒汀(1903—1963),原名荻、庚元,笔名江鸿,石溪,号寒汀居士。
江苏常熟虞山镇人。
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
《孔雀》画家以没骨写意手法塑造一对孔雀相伴相依的形象。
画中一只雄孔雀傲立枝头,其修长的身姿与苍老的树干相交,使构图稳定均衡;树下一只雌孔雀依偎徘徊,踌躇不前,使观者有一种情意绵绵、浮想连翩的感觉。
图中孔雀用笔从容肯定,干净利落,清疏雅淡,造型准确,设色秀丽,充分显示了画家写意花鸟画的浑厚功力及清新隽秀、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
《腊梅竹雀图》诸乐三诸乐三(1902—1984),原名文萱,字乐三,斋号希斋,浙江省孝丰(今安吉县)人。
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腊梅竹雀图》寒冬腊月,在庭院的竹石树叶中,三五成群的瓦雀,自相追逐,忽儿上树梢,忽儿向地面,各有姿态,活泼动人。
左角下端绿色片石,对整幅画面起到平衡作用。
加上梅花修篁,松散其间,墨色与彩色的配合,更显得丰富多彩。
在色彩的对比中,增加了层次,又拉开了距离,形成了整幅画面的远近、疏密、虚实相生的境界,富有情趣。
《莲塘鹊鸽》谢稚柳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江苏常州人。
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莲塘鹊鸽》是他工笔花鸟的代表之作。
图中荷叶重重叠叠,层次丰富,色彩明丽,间以盛开的白色荷花,把莲塘清幽香远的审美特征表达得恰到好处。
小笔点成的荷塘浮萍和立于叶茎上的小鸟,起到了增添荷塘灵动之意趣的作用,使画中生意盎然,意境深邃。
《临风听雨》蔡鹤汀蔡鹤汀(1909—1976),字顾元,号枕石散人,荻芦庵主,福建省福州人。
曾任陕西省戏曲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常务理事。
《临风听雨》采用传统的构图布局,以追求风中之竹的笔情墨趣。
墨竹以浓淡墨挥就,整整斜斜,层次分明;画家运笔清拔,英风劲气,竹之质戚,空间尽现;林中嬉戏的几只小麻雀以赭色画之,运笔灵活,笔法松动,与墨竹相分别,从画作中流露出一股蓬勃的生机。
全画生动自然,富有情趣。
《凌霄天矫闻天鸡》吴茸之吴茸之(1900—1977),初名士绥,字茸之,号吴溪子,浙江省浦江人。
曾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校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凌霄天矫闻天鸡》这幅画的构图,属于整幅布满的类型。
由于作者是老画家,高手笔,在画面的中间,画了一株笔力苍劲的老干和几枝开合、穿插的枝桠直通画面的顶端,然后取回势,又从顶端倒挂一簇红艳的凌霄花,与仰首高鸣的天鸡相呼应,从而使整幅画面主题突出,气势回旋,疏密有致,引人入胜。
《柳燕》黄幻吾黄幻吾(1906—1985),名罕,号罕僧,晚号罕翁,广东省新会人。
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柳燕》作者运腕沉稳,故而用笔匀净;辨色细腻,故而设色层叠;造型规矩,故而直逼物象;布局经典,故而景致亲人。
加之烘托、渲染都恰到好处,把一幅温暖湿润、生机萌发的暮春烟景展现了出来。
看得出,作者融岭南之法,合海派之韵,方始有此江南春意。
但是作者又不仅仅是简单地摹写景物而已,他是在借景抒情,以情达意,表达了一个老画师在经过十年动乱之后,对祖国大地万象更新的新兴景象所发出的由衷赞叹。
芦雁图张书旌张书旌,原名世忠,字书旗,后以字行。
浙江省浦江县人。
曾任中山大学艺术系教授。
《芦雁图》造型准确,生动,三只鸟动态各异。
眼、喙、脚爪描绘逼真,墨色浓淡相宜,羽毛略施白色增强质感。
背景处理简练,稀疏的芦苇,平铺的杂草烘托出环境气氛。
张书旃的花鸟画在任伯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将中国花鸟画笔墨技法与西画写生的精确性相结合,并吸取倭国画装饰色彩特点,创造出一种典雅明丽的画风。
他画中适当地使用白粉,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手法。
《马》马晋马晋(1899—1970),笔名马湛如、马伯逸,北京市人。
曾任北京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马》图中树干、枝丫还保留一些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而柳叶、草坡就有一些西画的味道,至于全图的中心——马,则纯粹是按照西画的明暗、结构来表现,骏马毛皮溜光,马鬃纷披,正在慢跑。
画中的构图、透视也是折衷中西。
可见,这种糅合画风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明花映日》曾杏绯曾杏绯,女,回族,原名曾瑜,1911年生,江苏省常州市人。
现为宁夏书画院名誉院长,宁夏美术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明花映日》作者创作了这幅以石榴为题材的寓意性主题绘画,有款文为证:“百子千孙红不尽,神州榴火已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