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方案解读
新版CDS指南解读

糖尿病诊断及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管理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调脂治疗
推荐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非HDL-C作为次要目标(A) 起始宜用低、中等强度他汀,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 整剂量,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B) 如果LDL-C基线值较高,现有调脂药物标准治疗3个月后,难以使 LDL-C降至所需目标值,则可考虑将LDL-C至少降低50%作为替代 目标(B) 部分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值已在基本目标值以内,这时可将其 LDL-C从基线值降至30%左右(A)
本次指南修订历程
• 独立的指南编写委员会 • 由内分泌、心血管、精神心理、中医、文献管理等 多个领域专家组成 • 从2016年9月至今,经过五次专家会讨论
指南修订专家会
2018CDS指南更新概要
1 2 3 纳入最新的中国人群研究证据。
按照中华医学会指南制定规则,每章节前增加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
糖尿病综合控制标准与国内相关学术机构保持一致,并由心血管专科医师 撰写相应章节。 更新高血糖治疗流程图,改为单药、二联、三联、胰岛素治疗;突出二甲 双胍地位;二联治疗区分口服药和注射类药物,方便基层医生。 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血糖状态的表述更准确。 糖尿病流行病学继续用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暂未使用HbA1c诊断标准。 将国内新上市的降糖药治疗证据写入指南。 重视传统医学的价值,增加《糖尿病与中医药》一章。
•
首选ACEI或ARB,通常需要多种药
动药物治疗,并可以采取联合治疗
物联合治疗,推荐以ACEI或ARB为
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
(A)
推荐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联合降 压治疗方案,钙拮抗剂、小剂量利尿 剂、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A)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2024版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2024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是针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一项指导性文件,旨在提供科学、规范和安全的注射技术,以确保糖尿病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024版的指南是基于最新的糖尿病治疗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更新的指南。
指南首先介绍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分类,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
随后,指南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指南强调了正确使用注射设备的重要性。
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器、针头规格和注射剂量,并且指南提供了如何正确操作和保养注射设备的详细步骤。
对于注射部位的选择,指南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建议。
例如,指南推荐在腹部或大腿的皮下脂肪组织注射胰岛素,因为这些部位在吸收胰岛素时的效果更好。
指南还提到了一些不适合注射的部位,如靠近关节、淤血的区域等。
指南还详细介绍了注射技术的操作要点。
首先,患者需要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和无菌,并且在每次注射前要更换注射针头。
其次,注射时需要保持固定和稳定的姿势,避免突然移动或用力注射,以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此外,指南还提示患者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一个部位反复注射导致的皮下脂肪组织变薄。
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胰岛素注射剂量的计算和调整。
指南提供了详细的计算方法,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同时,指南还给出了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建议,以适应血糖水平的变化。
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在指南的最后,还强调了患者教育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相关的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和安全地进行自己的胰岛素注射。
总而言之,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24版的更新主要是基于最新的糖尿病治疗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提供更为科学、规范和安全的注射技术指导。
通过正确地使用注射设备、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以及进行合理的剂量计算和调整等,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优化:“1+n”的畅想

患者 给 予8 cl g ka k 标准 餐 ,在 - mi、0 i、3 m n / 3 n m n 0 i、 0
加平 稳 ,低血 糖 发生率 低 。
l 、2 、3 、4 时 测定 血糖 值 。发 现空 腹血 糖 与餐 后 22基础 胰 岛素 治疗 的 空腹 血 糖控 制 目标 及 剂 量调 整 h h h h . 05 、1 、2 、3 、4 的血 糖 水平 及血 糖 升 幅均 显著 方 法 在临 床 实 践 中 ,应根 据 患者 的具 体 情 况 ,个体 . h h h h h 正 相 关 ,空 腹 血 糖 水 平 与 餐 后 血 糖 波 动 曲 线 下 面积 化 地 制定 空腹 血糖 控 制 目标 。最近 中国糖尿 病 患者胰 也显 著 正相 关 ( 07 ,P O 0 )1 r .1 < . 1E = O 6 。Mo ne等对 2 0 岛素使 用 教育 管理 规 范推 荐 的基础 胰 岛素剂 量调 整方 ni r 9
空 腹 血 糖 与 日间整 体 血糖 的 关 系 密 切 。空 腹 血 精胰 岛素和地 特 胰 岛素作 为基 础 胰 岛素 。在 国 内应 用 糖 可 以预 测餐 后血 糖 的升 幅 ,空腹 血 糖控 制不 佳 ,餐 较广 泛 的是 甘精 胰 岛素 , 已有 多个 研 究表 明 ,与N H P 后 血糖 则 “ 涨 船 高 ” 。C r l 对2 例2 水 a ol r 等 1 型糖 尿 病 胰 岛素相 比 ,甘精 胰 岛素 使用 灵 活方 便 ,血糖 控制 更
高血 糖对 H A 的贡献 率仍 超 过4 % ,而 且在 H A 接 力 及血 糖 监 测 的 条件 下) b 0 b ,可考 虑 将 患 者 的空 腹 血 糖 .mmo/ 以 下 ,以 达 到 更 好 的血 糖 控 制 。 l L 近7 %的时 候 ,使 用基 础 胰 岛素 仍可 以使 H A。 b 进一 步 控 制 至 5 6 改 善 。 L NME 研 究 针 对 口服 药 控 制 不 佳 的2 糖 尿 病 患 A T 型
胰岛素注射指南最新版2022解读

胰岛素注射指南最新版2022解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2年胰岛素注射指南:关键要点与最新实践随着医疗技术和糖尿病管理的不断进步,2022年的胰岛素注射指南提供了更为精细和个体化的指导,旨在优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与血糖监测指导

正常血糖范围界定
空腹血糖
3.9-6.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小于7.8mmol/L
高血糖原因分析及处理建议
饮食不当
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
运动不足
缺乏足够的运动来消耗血糖。
高血糖原因分析及处理建议
• 胰岛素使用不当:胰岛素剂量不足或注射时间不 准确。
高血糖原因分析及处理建议
调整饮食
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 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 谷类食物。
胰岛素作用
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降低血糖水平;同时促进脂肪 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其分解。
胰岛素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动物胰岛素
从动物胰腺中提取,与人 体胰岛素结构略有差异, 易产生免疫反应。
人胰岛素
通过基因工程合成,与人 体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 免疫反应较低。
胰岛素类似物
对人胰岛素分子结构进行 修饰,改变其药代动力学 特征,从而更好地模拟生 理性胰岛素分泌。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血糖监测,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自我管理能 力。
血糖监测频率及方法
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一般每天监测1-4次不等。病情不 稳定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时,可能需要增加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
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指尖血糖检测和动态血糖监测。指 尖血糖检测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动态 血糖监测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但价格相对较高。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
01
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的定义、症状、并发症等基础知识,帮助患
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专家建议解读

OAD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患者 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HbA1c达标率提高
24周后连续两次患者血糖检测HbA1c≤6.5%, HbA1c≤7.0%的患者比例
60.00% P=0.001 43.70% 40.00% P=0.043 17.50% 10.10% 甘精胰岛素组 调整OAD组
27.10%
20.00%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空腹血糖值,每周调整2-6U基础 胰岛素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Raskin PR, et al. Eur J Intern Med. 2007 ,18(1):56-62.
临床使用建议 STEP 2.2:根据FPG水平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患者自我调整方案
患者自我调整剂量方案(以FPG目标6.1 mmol/L为例) 空腹血糖(mmol/L)
• 口服药种类和剂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酌情选择和调整
临床使用建议 STEP 2.1:根据FPG水平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医生指导方案
医生调整剂量方案(以FPG目标6.1 mmol/L为例) 空腹血糖(mmol/L)
<4.4 4.4-6.1 6.2-7.8 7.9-9.9 >10.0
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
-2U 不调整 +2U +4U +6U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 (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一线药物治疗
备选治疗路径
二甲双胍
α -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二线药物治疗
胰岛素促泌剂/α -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
三线药物治疗
初诊T2DM患者
*高血糖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
新发表的胰岛素治疗临床试验的解读和启示

2 N H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P 目 前临床常用 的基础胰岛素有传统 的中效胰 岛素 鱼精 蛋 白锌 胰 岛素 ( P 和新 型 的甘 精 胰 岛素 。 N H) 20 年发表的“ 03 治疗达标 ” 研究 比较了在原有 O D的 A 基础上接受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或 N H 的疗 效 和安全 性 J 0 P 。70多例 经 l~ 2种 O D治 A
卷第 3 08 5 期
J l tnM dM r 08V1 5N . iI e e , a h 0 .o. .o3 Cnn r c2 2
・
19 ・ 4
・
综 述 与讲 座 ・
新发表 的胰 岛素 治疗 临床试验 的解读 和启示
精胰岛素治疗组 和常规治疗组( A O D组) 在 2 , 4周治 疗结束时 , 胰岛素组连续 2 H A c 65 次 b l < .%的患者比 例较 O D组 高 出 6 % , 且低 血糖 事 件发 生率 与 A 8 并 O D组相似。IS H A N I T研究结果表 明启 用基础胰 岛 G
受 0~ 2种 O D治 疗 的 2型糖 尿病 患者 经 随机 分为 甘 A
素是 目前使血糖达到严格控制 的最 有效的药物 , 随着 近年来许多大型临床循证研究 的公布 , 胰岛素 治疗愈 发受 到 重视 , 其治 疗 理念 也 在 不 断更 新 j 。包 括 英 国
糖 尿病 前 瞻 性 研 究 ( K D ) 糖 尿 病 控 制 与 并 发 症 U PS 、
胰岛素 , 该研究还显示 , 加用甘精胰 岛素后 , 入选时未 使用 O D患者较入组时已经使用 O D治疗或疗程较 A A 长 的患者更容易使 H A c b 1 达标 , 表明对于 2型糖尿病 患者 , 以更早 , 可 甚至在使用 O D之前开始启 动基础 A
CSII剂量调整解读指解读成志锋

使用泵以前血糖控制情况 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 经常发生低血糖 开始胰岛素泵治疗时推荐剂量(U/d) 用泵前的胰岛素总量×(75%~85%) 用泵前的胰岛素总量×(70%)
高血糖、极少或无低血糖
用泵前的胰岛素总量× (100%)
每日基础输注量和餐前大剂量的分配
每日基础输注量 = 全天胰岛素总量×(40%~60%) 初始设定的餐前大剂量总量一般按照三餐各1/3 分配
CSII剂量调整方法
恢复打针剂量参考
如何由胰岛素泵治疗转化为 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改为多次皮下注射需加10%~20%的剂量
三次餐前短效胰岛素加一次睡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 胰岛素泵本次餐前大剂量+本次餐前至下次餐前
每日注射胰岛素44U,两短两中治疗不理想后带泵。
-确定带泵日总量 44U,基础率给予44 × 50%=22U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给该患基础率设置成 6 段: -计算每小时基础率:R=22U ÷ 24=0.9 U/h,因夜间代谢率 较低,给予较低的基础率,黎明时或黄昏时受升糖激素影响, 可将基础率增加, 因此6段基础率分布设为-- -0:00 - 3:00 : 0.6×0.9 u/h=0.5 -3:00 - 9:00 : 1.2×0.9 u/h =1.1 -9:00 - 12:00: 1.0×0.9 u/h=0.9 -12:00 -16:00:0.9×0.9 u/h=0.8 -16:00 -20:00:1.1×0.9u/h=1.0 —20:00-24:00: 0.8×0.9u/h=0.7 经过7天血糖监测调整,该患最终使用6段基础率,空腹血糖达标, 基础总量用短效胰岛素29.0U。
即表示次日该患餐前量可调整为: 6+3.9=9.9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达标
(HbA1c≥7.0%)
HbA1c<8%
HbA1c≥8%且 HbA1c<9% HbA1c≥9%
Linong Ji, et al. Chin J Diabetes Mellius, 2012,4(7): 397-401.
中国2型糖尿病的治疗现状: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
A1chieve® 研究基线数据:
早餐
午餐
晚餐
生理胰岛素分泌 基础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24:00 4:00 示意图 8:00
起始剂量:0.2U/(kg· d) 调整原则: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
3~5 天调整1~4 单位,直到血糖达标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2011).第30-31页.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第24页.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方案
1.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 • 方案:
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 基础胰岛素每晚睡前注射
2.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
• 方案:
每日2次,早/晚餐前注射 • 种类: 预混人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 种类:
中效人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降糖策略
• 采用等剂量转换,初始采用原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强化治疗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风险性
DCCT1,2 HbA1c Kumamoto3 UKPDS4
9% to 7% 63% 54% 60% 41%*
9% to 7% 69% 70% — —
8% to 7% 17~21% 24~33% — 16%*
转换为门冬胰岛素30一日2 次
甲双胍治疗
Int J Clin Pract. 2009 Nov;63(11):1571-7
基础胰岛素换为门冬胰岛素30一日2次 显著改善血糖控制
• • 16周、多中心、非随机、开放、单组治疗达标性研究 评估每日2次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对使用每日1次或2次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 的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
IDF建议应重视餐后高血糖的控制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ostMeal Glucose in Diabetes, IDF 2011
研究显示,同时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 可使94%的患者HbA1c达标
164例HbA1C≥7.5%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FPG严格控制组及FPG+PPG同时 严格控制组
小结
• 随着病程延长,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持续衰退,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 疗方案需进一步优化,其中:
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不达标的患者可将基础胰岛素方案转换为门冬胰岛素 30 一日2次,全面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
• 采用等剂量转换,早、晚餐前剂量按1:1分配
由预混人胰岛素转换为门冬胰岛素30一日2次优化治疗后可显著降低低血 糖风险
超过60%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一年内需加用第二种胰岛素以实现HbA1C达标
4-T研究1 Davidson (2011)2
未达标,需加用 第二种胰岛素
27.8% 71.2%
63.3%
36.7%
基础胰岛素治疗达标
4-T研究:234例T2DM患者,采用基础胰岛素+OADs治疗1年 Davidson (2011):785例T2DM患者,采用基础胰岛素+OADs治疗14周
示意图
BHI 30,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BIAsp 30,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Meta分析:门冬胰岛素30 vs 预混人胰岛素, 重度和夜间低血糖分别降低55%和50%
• 共纳入9项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 患者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大于12周, 采用相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 共有1674名患者进入分析
胰岛素优化治疗方案
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
100 80 胰岛功能 (%) 60 40 20 0 糖尿病确诊之前 10-15年 确诊糖尿病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年 1 2 3 4 5 6
50% 25%
Adaped from UKPDS 16 Group. Diabetes 1995;44:1249–5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2011).第31-2页.
预混人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预混人胰岛素30R/50R每日两次注射
起始剂量:
• • 0.2~0.4U/kg· d 按1:1的比例分配到早、晚餐前
上午
胰岛素浓度曲线
下午 傍晚 睡时
剂量调整原则:
• 根据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水平分别 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胰岛素剂量 •
N=10961
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较高
注:每名患者可能有多种并发症
Alexey V. Zilov et al, ADA 71st Annual meeting Abstract.No:2485 Guijun Qin.et al, CDS 15t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No:341-OP
80 60
40 20 0 <7.3 30% 70%
50%
45%
40%
30%
50%
55%
60%
70%
7.3–8.4
8.5–9.2
9.3–10.2
>10.2
HbA1c 的范围(%)
Monnier 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26:881–5.
餐后高血糖导致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
DECODA研究
心血管死亡多变量风险率(%)
(N=6817)
全因死亡
P=0.81 P=0.83 心血管死亡
P<0.001 P=0.001
空腹血糖(mmol/L) 经2小时血糖校正
2小时血糖(mmol/L) 经空腹血糖校正
Nakagami T, et al. Diabetologia. 2004;47:385-94.
P<0.01
平均HbA1c值(%)
n=293
基线
每日胰岛素剂量 (Mean±SD) (U)
高妍,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12):1019-22.
门冬胰岛素30
43.5 ±16.1 p=NS
26.5 ±9.8
预混人胰岛素作用曲线不能模拟 生理性胰岛素作用曲线
生理性胰岛素作用曲线
预混人胰岛素30R
1. Seino, Y: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52:2686.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基础胰岛素的起始方案
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控制空腹血糖 无法改善餐时胰岛素分泌缺陷,不能兼顾餐后血糖控制 每晚睡前注射方便
75 胰岛素水平 U/ml µ 50 25 4:00 8:00 12:00 16:00 20:00 时间
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的起始方案
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可兼顾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
改善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尤其改善餐时胰岛素分泌缺陷 需每日两次注射
75 U/ml 胰岛素水平 µ 生理胰岛素分泌 预混胰岛素药代模拟曲线 短效/速效成分 中效成分
50 预混 胰岛素 25
早餐
午餐
预混 胰岛素
晚餐
示意图 4:00 8:00 12:00 16:00 20:00 时间 24:00 4:00 8:00
胰岛素治疗方案解读
• 1.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 • 2.胰岛素优化治疗方案 • 3.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
中国2型糖尿病的治疗现状:血糖达标率低
覆盖417家医院和143,123名患者的中国T2DM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调研结果:67.7%血糖不达标
HbA1c≥7%且
达标
(HbA1c<7.0%)
• 简单的1:1转换方案
等剂量转换,初始采用原方案
剂量调整:
空腹/餐前血糖(mmol/L)
<4.4 4.4~6.1 6.2~7.8 7.9~10 >10
胰岛素剂量调整(U)
-2 保持当前剂量 +2 +4 +6
1. 诺和锐® 30使用说明书 2. Unnikrishnan et al,IJCP 2009,63(11):1571-1577
剂量调整:原则同预混人胰岛素,调整指南如下:
空腹/餐前血糖(mmol/L) <4.4 4.4~6.1 胰岛素剂量调整(U) -2 保持当前剂量
6.2~7.8
7.9~10 >10
诺和锐®30产品说明书
+2
+4 +6
小结
•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低,慢性并发症发 病率高,须及早合理起始胰岛素治疗 •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两次全面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低 血糖风险低,是适合中国人群的胰岛素起始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目标
基于获得近似正常的血糖水平 避免急性代谢紊乱和酮症 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出现 伴随慢性疾病的最佳生活质量
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月:681-683.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适应症”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血糖 • 明显消瘦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 • 口服降糖药失效伴明显高血糖者 • 1型糖尿病患者 •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应激状态(严重感染、手术、外伤等)时 • 计划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妇女或需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