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25例临床观察

2例2 5 型糖尿病患者给 予每 天多次胰 岛素强化治疗 3 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P ) 餐后血糖( P ) 空腹 C肽 , FG. 2 G. h
糖化血 红蛋 白( Al 结果 胰 岛素 强化 治疗后 F G、2P Hb c ) P h G、空腹 C肽 、Hb c均明显下降( <00 ) 结论 Al P .1 对新诊
例。
区别在于前者胰 岛分泌功能 明显降低 , 由此提 出 “ 并 胰岛
P细胞 功能衰退 是导致 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导 因素” 的观 点。UK DS研究显示 ,在 2型糖尿病 初诊 时,病人 P细 P
1 方法 . 2
对所有入 选患者 都进 行糖尿 病饮 食和运 动疗
胞的功能 约为正常 人的 5 %,随着病程的延长,P细胞功 0 能将以每 年 45 ,%的速 度进行性 下降 。 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
用微量血糖仪( 国强生稳捷型基础倍加型血糖仪) 美 监测指
尖 血 糖 。 目标 血 糖 为 空 腹 血 糖 < 61 .mmo L,2 P l / h G< 8m l . mo L,Hb c %,血压 <108 mm 。胰岛素 P O / Al<7 3 /0 Hg
作者 单位 :北京 市通 州 区第二 医 院内科
胰岛素 已在临床 上应 用 8 0多年 ,不知挽救 了多少糖 尿病人的生命 。遗憾 的是 ,多年来对于 2型糖尿病的治疗
沿袭的还是 “ 先从饮食控制开始 ,继而是单一或联合应 用
细胞功能:使用标准馒头餐试验,试验前 l d晚上 8时后
不再进食 ,次 日早晨抽血查 空腹血糖和 C肽 ,1rn 0 i吃完 a
受体 的损伤作用 ,同时也可让未受损伤 的胰岛细胞和胰 岛 素 受体 充分休息 ,使受 损伤 的胰 岛细胞得以修复并恢复功 能 ,这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 所在 。
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_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DOI:10.16658/ki.1672-4062.2023.04.108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陈静,蒋莹,瞿飞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宜兴市职业病防治院)内分泌肿瘤科,江苏宜兴214221[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应用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有关指标、治疗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更好,不仅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还可以调节患者胰岛素分泌情况,安全可靠。
[关键词] II型糖尿病;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胰岛素;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2(b)-0108-04Clinical Analysis of Metformin and Dagliazine Combined with Intensive In⁃s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HEN Jing, JIANG Ying, QU Fei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Oncology, Yixi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Yixing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ospital), Yixing, Jiangsu Province, 21422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tformin, dagliazine combined with intensive ins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treated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ixing City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dication plans,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 insulin intensive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 dagliazine + insulin intensive therap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blood glucose level, insulin secretion related indexes and treatment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fasting insulin (Fins), islet beta function (HOMA-β) and insulin secretion index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HOMA-IR)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Metformin and dagliazine combined with insulin in the intensiv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is better, which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blood sugar level of patients, but also regulate the insulin secretion of patients, which is safe and reliable.[作者简介]陈静(1985-),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肿瘤方面。
初发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胰岛功能疗效观察

不 足则成为发病 的必要条 件。B细胞功 能随病程进 展逐渐衰竭 ,其 原因是持 续存在 的胰岛素抵抗加 卜 糖毒性 、脂毒性对 B细胞 不断损伤 ,其中高血糖为
诱发 和加重上述变化的最主要 因素 ( 。高血糖 抑制
2 结果
所 有患 者 均 入 院后 予饮 食 控 制 ,次 日清晨 测 FG P 、空腹胰 岛素 (I S、2 P FN ) h G,随即对患者 予胰
岛素强化治疗 ,用微量血糖仪 ( 强生稳步倍加 型) 监
测 三 餐 前 、 餐 后 及 睡前 、 凌 晨 血 糖 , 以 F G< P
胰 岛索强 化治疗 后 ,较治疗 前 血糖 明显 下降 , FN IS稍有升 高 ,H ma B明显_ 升 ,H m —R明显 o — 卜 oaI 下降 ( 见附表) 。
东医药》 20 年第 3 06 期
3 讨 论
・
1 ・ 3
通过 奉实验观 察到 ,具有 明显 高血糖 的初发 2 型糖尿病患者经胰 岛素强化治疗后 ,血糖显著下降 , 得 到了 良好 的控制 ,胰岛 B细胞功能亦得 到 良好的 改 善 ,而 且胰 岛素 抵抗 得 到一定 的缓 解 。本 实 验 H me 在治疗后有 了明显 的提高 ,故揭示 了胰岛 B o —
胰 岛 素分 泌指数 :t m 一 = 0 FN /F G 35,胰 t a [ 2 x IS (P 一 . o 3 ) 岛素抵抗指数 :H na I = ( S F G 2 .。分析 o l R  ̄N x P )/25 — 比 较 胰 岛 素 强 化 治 疗 前 后 患 者 F G、 2P P hG
细 胞的分泌功能得到 了改善 。H m —R在治 疗后有 o eI
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分析

68 ・ 8
中国药物与临床 21 年 6 00 月第 l 卷第 6 Ci s R m d s li 。 n 00 o1, 6 0 期 h ee e ei &Cic J e 1, 10%. n e nsu 2 V . /
新诊 断 2型糖尿 病短期胰 岛素强化 治疗临床 分 析
李喜兰
近年来 , 短期持续皮 下胰 岛素输注 ( SI强化治疗模 拟 测 0 12 4 6 1 i 岛素 、 ( 岛素及 V 、 、 、 、 、0m m胰 C肽 胰
C肽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 。随即对患者进行 C I治疗 , SI 起始 胰岛素用量为 0 . U・g ・~ . 0 k d ,基 础量与负荷量按 11 4 6 : 的
比治 疗 前 [7 5 2 6 和 ( .- .)m lmn L ] 高 ( < ( 1 + 1 ) 5 + 8p o・ i ・ 升 62 P
任何降糖药 物的治疗 , 排除严重 感染 , 无糖尿病 急慢性并 发
症, 无严重的心 、 、 肝 肾等疾病。 1 治疗方法 : . 2 所有患者均收住院 , 予饮食控制 3d后 , 禁食 1 0h次 日清晨 空腹抽取 静脉 血测血糖 、 血脂 、 功能 、 肝 肾功 能、 糖化血红蛋 白。 5 %葡萄糖 5 l 以 0 Om 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
胰 岛 B细胞功能衰竭 和胰 岛素抵 抗是 2型糖尿病发病
的两个最基本 的环节 , 但研究表 明 2型糖尿病 发生发展的关 键 因素与胰 岛 B细胞功能衰竭 的关 系 比胰 岛素抵抗更为 密 切[。胰岛 B细胞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是从胰岛素脉冲分泌 受损发展 到葡萄糖刺激后 的胰 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消失 ( 尿 糖
分泌 曲线均呈现低平 , 无明显胰 岛素分泌尖峰 。强化治疗后 , 部分 患者恢复 了第一时相 的分泌 。根据 I G F计算 的 A C VT UI
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摘要】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新诊断的及处于高血糖急性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CSII治疗后,可迅速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甚至可以恢复典型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尖峰,并在停止CSII治疗后,可获得长时间的血糖缓解。
为更好的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方式。
【关键词】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新诊断 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374-022型糖尿病(T2DM)发病和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是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而高血糖、高血脂的糖脂毒性则是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加重的主要因素,理想的血糖控制是改善糖尿病病情的关键[1]。
1 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治疗方式的提出国际卫生组织于1993年6月公布的北美“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的临床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
即利用胰岛素泵,模拟正常胰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持续24小时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
其输注方式主要分为两部分:基础输注率,可以控制两餐间和夜间血糖的基础胰岛素输注量;餐前负荷量,控制餐后血糖和高血糖校正所需的胰岛素量。
近年来的研究普遍将CSII的强化治疗时间定在2-3周。
CSII作为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新手段,特别适用于新诊断的及处于高血糖急性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对清晨高血糖(包括黎明现象和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措施。
是目前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主要手段。
2003年ADA年会明确提出,采用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对初诊T2DM治疗有长期意义。
2 CSII临床疗效2.1 在新诊断中青年T2DM患者中的应用尽管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但部分患者经皮下3-4次/d注射胰岛素治疗,仍不能迅速获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刘石平教授)

天调整一次,直到血糖达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讨论稿.
|
根据三餐前血糖水平调整三餐前用量示例
晚餐前血糖(mmol/l) < 4.4 4.5-6.1 6.2-7.8 7.9-10.0 > 10.0 午餐前胰岛素剂量调整 -2U 0 +2U +4U +6U
|
代谢记忆:持续高血糖状态在 靶器官细胞中留下代谢“印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作用
记”,即使此后血糖良好控制, 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将大增
胰岛素强化治疗更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可诱导血糖长期缓解 ,而早期控制血糖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强化治疗及强化血糖监测,有利于血糖控制,可减少糖尿病 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
不宜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情况
下述情况不推荐皮下胰岛素泵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 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者
中国胰岛素泵指南.2010版.
|
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
1型糖尿病患者 器官移植后患者 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以下人群使用胰岛素泵获益更多:
noon
6pm
2am
4am
8am
时间
|
www.diabetesclinic.ca
胰岛素泵简介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
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胰岛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持续24h向患者体内输
入微量胰岛素
胰岛素泵两种输注方式
基础输注率 (Basal
rat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浅谈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

用 翻。胰 岛素 泵强化 治疗 用于初 诊 2型糖 尿病 患者 ,可以迅 速 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1 0年 1 月一 2 0 1 2年 1 2月在本院 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
2 型糖 尿病患者 1 0 0例 。根据 2 0 1 0年 A D A糖尿病诊 断标准 :空 腹血糖 F P G≥7 . 0 m mo l / L ,空 腹定义 为至少 8 h内无热 量摄人 ,
【 关键 词 】 胰 岛素泵 ; 强化治疗 ; 2 型糖尿病 ; 护理
中图分 类号 R 7 8 1 .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2 9 — 0 0 9 3 — 0 2
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重要 因素 为胰 岛素抵抗 与胰 岛素分泌 诊 2型糖尿病 患者进 行短期胰 岛素泵强 化治疗 ,探讨相关 的护 缺 陷 】 ,因此 ,胰岛 素治疗 多为 目前基 本 的治 疗措施 ,新 近出 现 的胰 岛素 泵强化 治疗方 案 ,可根据 病员 的血糖变 化规律个 体 化地 设定一 个持续 的基础 输注量及 餐前剂 量 ,模拟 人体生理 性 胰 岛素分泌 ,达到控 制血糖 的 目的。胰岛素泵 作为糖 尿病强 化 治疗 的一种 最先进 和科学 的方法 ,正 在世界 范 围内得 到广泛应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观察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7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磺脲组,分别为40例和30例,观察血糖达标时間及远期疗效。
结果:胰岛素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远期疗效好,P<0.01。
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可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远期疗效好。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磺脲类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均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8~19.6mmol/L。
研究方法:采用美国强生稳步血糖仪监测手指末梢血糖。
强化胰岛素组胰岛素治疗2个月,加或不加二甲双胍,拜糖平;磺脲组全部采用磺脲类药物,加或不加二甲双胍,拜唐苹。
判断标准:空腹血糖4.4~6.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8.0mmol/L为达标。
远期疗效:停用全部药物;停用胰岛素;原口服药物明显减少,为远期疗效好;反之为疗效差。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率的比较用X2检验。
结果强化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远期疗效优于磺脲组,P<0.01,其中12例1年后停用全部降血糖药,饮食及运动治疗控制血糖。
磺脲组有5例3个月后口服降糖药明显减量(见表1)。
讨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约衰竭50%,胰岛β细胞的功能紊乱在其发生和发展的自然病程中都起重要作用。
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自然病程中,高血糖可使β-细胞功能及敏感性受损,致使血糖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显现出了葡萄糖的毒性作用。
在实现打破恶性循环的策略中,β-细胞休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β-细胞休息是指采用抑制β-细胞分泌或减少β-细胞分泌压力的手段使β-细胞休息,从而促使β-细胞的功能恢复,以达到延缓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和稳定糖尿病病程的作用。
由此可见,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减少β-细胞的负担,降低葡萄糖毒性使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β-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机体自身对血糖的调控得到恢复,使血糖达到长期良好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天地(临床) 2014-07-11发表评论(4人参与)分享【编者按】早在2009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所发表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指南中就明确提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仍>9%时,可以直接起始胰岛素治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也提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在高血糖得到控制和症状缓解后可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但对于这部分患者,具体该如何起始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停用后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临床医生可以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中获取更具体的信息。
如果您面对这样一位患者——男性,48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因近三个月体重减轻了5kg来就医。
门诊查空腹血糖13.6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2%。
您准备给予怎样的降糖治疗呢?A. 生活方式干预B.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C. 生活方式干预+胰岛素这是一个关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且血糖很高的病例的降糖治疗选择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1999-2005年,哈尔滨地区新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2007年上海地区研究发现,每年糖尿病新发病率远超过美国同期水平。
虽然目前我国尚缺乏历年的糖尿病发病率数据,但参考美国近年来新诊断患者的发病率,推算出的中国每年新发病例数在680~740万。
而最新的覆盖全国的HbAlc筛查网数据显示,我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bAlc超过9%的患者比例达28.8%。
由此可见,我国新发2型糖尿病人群存在两大临床特点—数量巨大和诊断时血糖水平较高。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可行性近年来,有关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获益的临床证据越来越多。
其实,早在1997年,就有研究发现,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为期两周的胰岛素泵治疗)后,病情缓解率达到70%(即不需要药物治疗,单纯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疗法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此后来自加拿大和中国的多个临床研究证实,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对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加拿大的一项研究选择的是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2~3周的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治疗,治疗后及随访1年时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明显改善。
一项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研究显示,短期强化治疗后12及24个月的糖尿病缓解率分别为47.1%和42.3%,且病情缓解组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明显升高。
不过,这些临床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循证医学证据级别C级),仅提示我们2型糖尿病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会诱导病情缓解。
优于口服降糖药强化2008年,翁建平教授等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短期强化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口服降糖药组相比,胰岛素组血糖1年缓解率更高—胰岛素泵组为51.1%,MDI组为44.9%,口服降糖药组为26.7%。
此外,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在胰岛素治疗组得到显著改善。
这项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使部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缓解(循证医学证据级别B级)。
诱导长期的血糖缓解2013年的一项荟萃分析证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诱导部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较长期的血糖缓解,并改善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体现为HOMA-β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明显改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A级)。
具有较好患者依从性另外的2项研究则显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都远高于治疗前,这说明患者能够很好地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这种治疗方式。
长期应用仍有待研究2012年发表的甘精胰岛素初始干预转归研究(ORIGIN)关注了早期长期使用胰岛素是否会带来远期心血管获益。
结果发现,早期基础胰岛素长期治疗未能减少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长期应用胰岛素的益处尚需更多临床研究的证据。
哪些情况可考虑使用AACE指南认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HbAlc>9%即可给予胰岛素治疗。
在众多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均在7mmoL/L以上,而其中大多数进行了1年或1年以上随访的研究证明,对空腹血糖>11.1mmol/L的患者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带来β细胞功能的改善,部分患者可以达到长期血糖缓解。
因此,《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推荐,对HbAlc>9%或空腹血糖>11.1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由此可见,该病例符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指征,有望通过该治疗获得长期的血糖缓解。
那么具体又该如何操作呢?如何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尽管很多医生已经接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理念,并准备进行实践,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会觉得不知所措。
该选择哪种胰岛素方案?短期治疗的疗程多少?血糖控制在什么水平才算合适?强化治疗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可以参考“共识”给出的建议。
治疗疗程对于短期治疗的疗程,已有的研究中多数研究采用了2~3周的治疗疗程,少数研究延长到3个月。
结合临床,“指南”的推荐是在2周至3个月为宜,治疗目标是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达标,而不以HbAlc达标作为治疗目标。
方案选择综合国内外的多个临床研究可以看到,尽管目前可以用来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案有很多,包括CSII、MDI和预混胰岛素每天2或3次方案,但是比较不同胰岛素强化方案疗效的研究较少。
2008年翁建平教授等的研究报道,CSII与MDI相比,在血糖控制及糖尿病缓解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别。
2010年韩国发表的一个回顾性分析显示,预混胰岛素与MDI 相比,在血糖控制及糖尿病缓解率方面同样没有明显差别。
杨洁教授等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每天3次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强化治疗研究,治疗2周后患者的血清胰岛素及C肽第一时相分泌明显增加,HOMA-IR明显降低。
因此,“共识”认为,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CSII、MDI或预混胰岛素每天注射2或3次的方案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而胰岛素剂量的具体调整方法可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见附表1)。
“共识”还指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方案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重度慢性并发症)时,其胰岛素治疗方案和时间需参照相关的指南。
控制目标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血糖控制目标可遵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控制在3.9~7.2mmol/L(70~130mg/d1),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180mg/d1)。
“共识”还指出,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应同时对患者进行医学营养治疗及运动治疗。
后续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部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获得临床缓解,缓解期为3~59个月。
因此,“共识”推荐:对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未能诱导缓解的患者,是否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或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应由内分泌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治疗达标且临床缓解者,可定期(如3个月)随访监测;当血糖再次升高,对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的患者重新起始药物治疗,用药选择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血糖监测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糖。
强化治疗阶段,血糖监测需每周至少3天,每天监测5~7个时间点的血糖,以指导胰岛素剂量和方案的调整。
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束后,仅需要医学营养治疗及运动锻炼即可以维持血糖水平正常的患者,“共识”推荐在前3个月里每月进行血糖监测,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进而可每3个月进行1次血糖检测。
对于需要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所推荐的方案进行。
患者教育对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应加强糖尿病的患者教育。
有研究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缓解组(血糖缓解时间在1年以上者)与非缓解组(血糖缓解时间不足1年者)相比,其治疗前和随访阶段都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以及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前,临床医生和教育护士应该给患者提供详细充分的糖尿病和胰岛素应用方面的知识,以及方案结束后的监测和后续治疗方案的指导,以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信心和管理能力,以期提高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管理要赢在起跑线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起始治疗方案与其预后密切相关,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部分血糖较高(空腹血糖>11.1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益处。
虽然临床上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不同治疗方案及疗程间是否有差异、影响患者缓解率的因素及如何预测哪些患者可能获得缓解等问题,但现在临床上已经在较广泛的开展,临床医生需要规范相关的临床使用,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此外,近年来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进一步扩大,基于肠降血糖素的糖尿病药物以及手术治疗都在广泛开展。
这些治疗方式不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也从多个角度提示2型糖尿病病情的可逆性。
因此,在面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时,要想制定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我们还要综合考虑血糖达标之外的更多需求,特别是临床缓解的可能性。
(来自:《糖尿病天地(临床)》2014年3月第8卷第3期)关键词:2型糖尿病新诊断胰岛素强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