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合集下载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1、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1、胰岛素的适应证:1)1型糖尿病的替代治疗。

2)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及乳酸酸中毒。

3)控制糖尿病病人手术期、妊娠期及分娩期的血糖。

4)糖尿病病人并发急性感染时。

5)糖尿病病人合并结核。

6)糖尿病病人有肝、肾疾病及功能不全。

7)2型糖尿病病人对口服降糖药无效。

2、胰岛素需要量:在生理性基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大约是1U/h,在进食后高血糖刺激下,约5U/h(包括基础状态的1U。

一般开始胰岛素用量0.2-1.0/kg.d,由于个体间所需胰岛素剂量较大,初始量一般偏于保守,约0.4U/kg左右,3天后根据血糖反应调整剂量,每次加减2-4U。

3:胰岛素剂型的选择:种类发生作用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给药途径超短效15min 1h 3h短效胰岛素0.5-1h 2-3h 4-5h 皮下、静脉中效胰岛素2-3h 4-6h 8-12h 皮下长效胰岛素3-6h 14-20h 24-36h 皮下(注:我院目前多用诺和公司产品)4、用法:胰岛素应皮下注射,一般餐前15-30分钟注射。

1)短效胰岛素:由于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消失也快,刚开始胰岛素注射时,多选用每天3或4次短效胰岛素注射,当血糖控制满意时,再换用混合胰岛素制剂。

短效胰岛素是将全天的用量分成3份,早餐前略多,午餐前略少,晚餐前为全天1/3左右,如30U/d,可分配为早12U、中8U、晚10U。

2)混合胰岛素: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不方便,可改用混合胰岛素,如30R(短效:中效=30:70)和50R(短效:中效=50:50),将全天胰岛素量分为3份,早餐前注射2/3,晚餐前1/3,根据注射后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3)短效换混合算法:30R=R×(0.6-0.8)(早餐前2/3,晚餐前1/3)如短效R早12U、中8U、晚10U换30R:(12+8+10)×0.6=18U(早:18×2/3=12U,晚18×1/3=6U。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中,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对于一些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来说,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联合应用地特胰岛素和利拉鲁肽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地特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可以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有助于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

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缓食物的胃肠道排空速度。

通过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综合利用二者的药理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且会导致多种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

本研究还将对联合治疗方案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途径和对胰岛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的临床试验设计。

研究对象为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招募了100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参与本研究。

2021中国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

2021中国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

2021中国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一、疾病概述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典型的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二、药物治疗原则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一)若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首选二甲双胍治疗;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

不适合二甲双胍者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

(二)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应进行二联治疗,加用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

注:DPP-4 二肽基肽酶-Ⅳ;SGLT2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GLP-1 胰高血糖素样肽-1三、治疗药物(一)二甲双胍1. 药品分类:双胍类。

2. 用药目的: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3. 禁忌证:禁用于10岁以下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可造成组织缺氧的疾病尤其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恶化(如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近期发作的心肌梗死和休克)、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任何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前期、急性酒精中毒、酗酒、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未纠正者、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于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45 ml·min-1·(1.73 m2)-1],如eGFR≥60 ml·min-1·(1.73 m2)-1,无需调整剂量,45~59 ml·min-1·(1.73 m2)-1,可减量使用;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者,应暂停用本品,检查完成至少48 h后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后可继续使用。

糖尿病的合理药物选择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合理药物选择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合理药物选择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治疗糖尿病的目标是达到稳定的血糖控制,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合理的药物选择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糖尿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

目前,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是必需的,因为他们的胰岛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方式有更多的选择,包括口服药物以及胰岛素注射。

首选的口服药物是二甲双胍(metformin),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它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对体重的增加的影响较小,并且几乎不引起低血糖。

二甲双胍的副作用相对较轻,并且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肾功能不全或心脏疾病患者,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受到限制。

如果二甲双胍无法使血糖得到充分控制,其他口服药物可以作为第二线治疗选择。

例如,磺酰脲类药物能刺激胰岛细胞产生更多的胰岛素,但容易引发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并抑制胃肠道的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其他选择还包括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口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可能需要胰岛素注射。

胰岛素注射可以通过替代身体所缺乏的胰岛素来调整血糖。

胰岛素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除了常规胰岛素治疗,还可以使用胰岛素泵来提供连续的胰岛素输注。

这种个体化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胰岛素自然分泌的模式。

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时,还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体重、肾脏功能、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患者的个人喜好和需求。

年轻患者和体重超标或肥胖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地控制血糖。

慎重选择药物,尽量减少低血糖的风险。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还应考虑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是目前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

该方案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与胰岛素自然分泌相似,能够模拟人体生长激素,并有助于调节血糖平衡。

它具有强效的降糖作用,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与长效胰岛素相比,甘精胰岛素在血糖控制上更持久、更稳定,并且更适合于患者的自我管理。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减少葡萄糖的生成,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糖作用外,还能减轻体重、改善血脂和血压,并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血糖: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的联合使用,能够协同作用,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甘精胰岛素能够迅速降低血糖水平,并在12-24小时内持续稳定作用,而二甲双胍则能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性,促进胰岛素的作用。

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更全面、更全面地降低血糖水平。

2. 改善胰岛素抵抗性: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

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性,增加胰岛素靶细胞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这样能够使甘精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降糖效果。

3. 减轻体重:二甲双胍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可以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取,增加脂肪的氧化和糖的利用,从而减少体重。

而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可以减少因为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而导致的体重增加。

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可以更好地控制体重。

4. 减轻并发症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的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压,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这种联合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性、减轻体重和降低并发症风险。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刘石平教授)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刘石平教授)
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 每3-5
天调整一次,直到血糖达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讨论稿.
|
根据三餐前血糖水平调整三餐前用量示例
晚餐前血糖(mmol/l) < 4.4 4.5-6.1 6.2-7.8 7.9-10.0 > 10.0 午餐前胰岛素剂量调整 -2U 0 +2U +4U +6U
|
代谢记忆:持续高血糖状态在 靶器官细胞中留下代谢“印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作用

记”,即使此后血糖良好控制, 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将大增
胰岛素强化治疗更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T2DM可诱导血糖长期缓解 ,而早期控制血糖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强化治疗及强化血糖监测,有利于血糖控制,可减少糖尿病 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
不宜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情况

下述情况不推荐皮下胰岛素泵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 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者
中国胰岛素泵指南.2010版.
|
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

1型糖尿病患者 器官移植后患者 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以下人群使用胰岛素泵获益更多:
noon
6pm
2am
4am
8am
时间
|
www.diabetesclinic.ca
胰岛素泵简介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
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胰岛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持续24h向患者体内输
入微量胰岛素

胰岛素泵两种输注方式
基础输注率 (Basal
rat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一、胰岛素给药方案1、“胰岛素生理性供给”方案即每天3~4次注射(强化治疗方案):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 + 中/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每天共4次注。

速/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午餐前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次。

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晚餐前注射速/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3次。

2、每天1~2次胰岛素注射(非强化治疗方案)BIDO治疗方案: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

早餐前预混胰岛素+ 晚餐前预混胰岛。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晚餐前速/短效胰岛。

早餐前速/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

早餐前中效胰岛素+ 睡前中/长效胰岛素胰岛素给药剂量。

二、起始剂量:从小剂量开始,0.25IU/kg.24h,全天约12~20IU。

1型糖尿病:每超过目标血糖2.8mmol/L左右需增加1IU速/ 短效胰岛素。

2型糖尿病:每超过目标血糖1.7mmol/L左右需增加1IU速/ 短效胰岛素。

每隔1~2天调整剂量。

全天24小时6次指血血糖平均值>12 mmol/L,总剂量应增加10%;血糖平均值<6 mmol/L,总剂量宜降低10%。

注射胰岛素2小时后的指血血糖<4 mmol/L者,相应的餐前胰岛素注射量也应减少10% 三、各类糖尿病胰岛素方案的选择:1型糖尿病:首选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强化治疗方案是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的治疗方案,这是最有效、最易控制血糖达标的方案,而且也最容易进行剂量调节。

有超过50%的患者选择预混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是将不同作用时效的胰岛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预先混合制成,使用便捷,但由于比例固定,不易进行剂量调节,因而疗效降低,影响血糖达标。

1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进行强化治疗并坚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型糖尿病:应早期适当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保护β细胞功能的恢复,延长、甚至逆转β细胞功能衰变的过程,从而改善预后。

2020版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

2020版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

·指南与共识·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按姓氏笔画排序)冉兴无母义明朱大龙刘铭纪立农李小英李启富李焱李强杨文英杨立勇杨涛肖建中邹大进张俊清陆菊明陈莉明陈璐璐周智广单忠艳赵家军洪天配郭立新郭晓蕙姬秋和彭永德童南伟曾龙驿【提要】T2DM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需要胰岛素治疗以达到有效的血糖控制。

基础胰岛素是T2DM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当前我国基础胰岛素治疗存在起始治疗较晚,起始剂量偏低且剂量调整不足等情况。

为规范基础胰岛素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我国专家于2017年发布了《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基于循证证据对基础胰岛素常用临床方案的适用人群、起始方法、剂量调整方法等做出推荐。

本次修订针对基础胰岛素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更新。

【关键词】基础胰岛素;糖尿病,2型doi:10.3969/j.issn.1006⁃6187.2020.10.001Chinese expert recommendations on basal insulin treatment in adult type2diabetes mellitus【Summary】With the progression of type2diabetes and the decline of beta⁃cell function,insulin iseventually required to improve glycemic control.Basal insuli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ype2diabetes mellitus management,but basal insulin usage in current Chinese clinical practiceis suboptimal,including delayedinitiation,inadequate starting dose,and insufficient titration,etc.To improve and standardize basal insulinusage,Chinese experts developed the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on basal insulin treatment in2017,provide advice on applicable population,appropriate starting dose and titration scale for common basal insulinregimens.Current recommendations were updated based on new evidence.【Key words】Basal insulin;Diabetes mellitus,type2一、前言糖尿病是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胰岛素由a、b两个肽链组成。

人胰岛素a链有11种21个氨基酸,b链有15种30个氨基酸,共由16种51个氨基酸组成。

其中a7(cys)-b7(cys)、a20(cys)-b19(cys)四个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形成两个二硫键,使a、b两链连接起来。

此外a链中a6(cys)与a11(cys)
之间也存在一个二硫键。

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使血糖达标的有效方法,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从而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预防、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胰岛素的分类
胰岛素按制剂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和合成胰岛素,按作用快慢和维持时间可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正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类似物。

速效胰岛素包括赖脯胰岛素(insulin lispro )和门冬胰岛素(insulin aspart),赖脯胰岛素是通过将人胰岛素b 链28、29位脯氨酸,赖氨酸的次序颠倒,门冬胰岛素是将28位脯氨酸置换为天冬氨酸,两者均使胰岛素从六聚体变成二聚体或单体的速度加快,加快起效时间。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 ),是通过甘氨酸替换a 链21位的天门冬氨酸,并在b 链30位的苏氨酸后连接2个精氨酸而成,等电位从ph 5.4升至6.7,胰岛素在皮下吸收缓慢、稳定性增加,模拟人体基础状态的胰岛分泌。

为了使用方便,还有短效和中效按不同
比例混合的胰岛素,最常用的预混胰岛素为30r(30%短效胰岛素和70%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

目前也推出了预混的诺和锐30(含30%的门冬胰岛素和70%的鱼精蛋白门冬胰岛素)和优泌乐25(25%的赖脯胰岛素和75%的鱼精蛋白赖脯胰岛素),作用与30r 作用类似,但控制第一餐血糖优于30r,控制第二餐的作用不如30r, 较少出现低血糖。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时机的选择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及口服降糖药原发性或继发性失效,导致临床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对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过敏而又不宜使用双胍类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

当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成功的生活习惯调整及口服降糖药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衰竭的进程,但由于糖尿病自然病程进行性发展及胰岛素分泌功能不断衰竭,最终导致口服降糖药失效,因此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当口服降糖药(oad)加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仍不能使患者的血
糖达标时,就应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当糖化血红蛋白(hba
1c)>7.5%且oda 达最大剂量,就应该启动胰岛素治疗。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口服降糖药加用基础胰岛素治疗:适用于口服降糖药加生活方式治疗的基础上,hba1c9.0%者可直接使用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加基础胰岛素后疗效仍不佳,特别是hba1c>8.5%的患者,应换成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或每日多次胰岛素治疗。

每日多次胰岛素治疗可以采取每日3餐前速效或短效胰岛素注射,睡前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注射,经济条件允许者亦可以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监测fbg、餐前及餐后血糖、hba1c,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

2岁以下幼儿、老年患者、已有晚期严重并发症者,不宜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

诺和灵30r和诺和锐30r 胰岛素预混制剂是国内主要的胰岛素预混制剂,一般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2次预混30或50胰岛素,早晚餐前分配多数患者为1:1左右的比例,甚至空腹血糖较高者晚餐前的用量稍大于早餐前。

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可给予充分的基础胰岛素,同时满足了餐时胰岛素的需求,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比多次胰岛素注射患者也更易接受。

但预混人胰岛素每日2次注射在早餐后或晚餐后血糖达标后,极易伴发午餐前或前半夜的低血糖,速效预混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可以部分克服上述问题,但在单剂量较大时仍有低血糖问题。

胰岛素与胰岛素增敏剂或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在临床上日益成熟,因为合用这两种药物不仅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而且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避免体重增加。

但目前仅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罗格列酮与胰岛素合用,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da)尚未批准上述方案。

另外,噻唑烷二酮类(tzd)与胰岛素合用时,水肿的发生率增加,使用前需谨慎评价心衰或潜在心衰的可能。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程、胰岛功能、体重、依从性、经济状况、并发症等因素,趋利避害选择个
体化方案。

所有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必须接受糖尿病教育,包括合理饮食、运动,掌握胰岛素知识、低血糖辨识及其处理方法,同
时也鼓励所有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参考文献
1 陈璐璐.胰岛素类似物及其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5,25(12):1048-1050.
2 吕床国.胰岛素类型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9(26):
1306-13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