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综合征

合集下载

脑卒中综合征

脑卒中综合征

脑梗塞早期征象(4-6h显示)
• 早期脑梗死CT征象-1 MCA高密度征(30min-6h出现,24h-7d消失) –M1段血管闭塞的标志(血栓形成或栓塞)
• 早期脑梗死CT征象-2 皮质(岛叶外侧缘或豆状核)灰白质界限消失和脑沟 变浅
• 早期脑梗死CT征象-3 MCA圆点征
早期脑梗死CT征象
MCA高密度征 –M1段血管闭”→严重血流量减少使远端管 腔塌陷(造影显示),但TCD可探及
• 症状在闭塞同时或闭塞后出现,慢性低灌流状 态→贫困灌注,但罕有持续。
• 个别出现一过性症状,尤其在血流动力变化时 ,(出现眼动脉的交叉瘫)
• 肢体抖动性TIA的低灌注征象(站立或活动时 对侧屈曲伸直样抖动,坐下躺下停止)
语言在左侧大脑半球后部接受→胼胝体到右额叶 。右半球控制左肢,ACA梗死时,胼胝体和相邻白 质纤维受累,无论左侧还是右侧ACA梗死破坏了 这个传递通路。 • 异手征:一只手对抗另一只手(似乎有意识的干 扰)或不自主的活动。 • 强握征:额叶病灶对侧 • 突发双侧ACA梗死:发育不全或一侧A1缺如,突 发额叶痴呆、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
• 常见TIA症状:①复视;②头晕,但通常没有天 旋地转感;③双下肢无力;④不同肢体发作性无 力
• 部分发病前有显著头痛,常位于枕部,并向头顶扩散 • 主要供血区是脑桥,故常引起双侧脑桥基底部缺
血,而被盖部有丰富的侧枝(来自SCA)。延髓 和小脑通常不受累 • 有认为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即使在发病后24h才开始 治疗,静脉内溶栓和动脉内溶栓均被证明有效
⑷同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 ⑸同侧Horner综合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眼球内陷,
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损)
Wallenberg’s以下情况预后差

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

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

【 关键词】 脑心综合征 ; 卒 中; 发病机制 ; 临床特征 ; 综述
Th aho e ey a d ci ia e t e fc rbr c r icsnd o ea tra u esr ke L e p t g n s n lnc lfaurso e e o a da y r m fe c t to /Zh —Hu , i i WANG in—J n Ja u.
sn rm ( C ) Smea nr lisi lc oad gah ( C ydo e C S .o bomaie nEet cri rp y E G) ad cet e k ae—MB eeao o l as eo一 t r o n ra n i s i n lvt ncud l b 1 i o 3

lO・ 6
医堂 』
Q 堡 Q
箜 鲞箜 塑
aInvtn f h aO t e.01V1 n 9 1noao i ,c br 1。o 8N i oC n 0 2 . 2
[ ]潘立峰 , 9 郑宝军 , 曾亚平 , 抗 VE F抗体及抗 K R抗体对洛书 等. G D
2 0 1 ( )6— . 0 5,1 1 因治 疗 应 用 于 肿 瘤 的 研 究 进 展 . 1 顾 基 国外 医 学 ・ 儿 科 学 分 册 ,05,2 1 :3— 5 2 0 3 ( )5 5 .
[2 1 ]董海东. 细胞凋亡的免疫学 诱导及 其调控 机制. 国外 医学 . 免
2 0 ,8 2 :8 0 6 2 ( ) 2 1—23 8.
[6]熊 玉 宁 . 疫 毒 素 的 研 究 进 展 . 外 医 学 ・肿 瘤 学 分 册 ,0 1 1 免 国 20 ,
2 ( ):4 8 4 2 5—2 7 4.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
2023 WORK SUMMARY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
REPORTING
目录
•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概述 •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治疗 •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预防 •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科研进展
PART 01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是指由于脑卒中 导致的肢体瘫痪、长期卧床、缺乏运 动等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骨质疏松等一系列并发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 硬、骨质疏松等症状,同时可能 出现肢体感觉异常、疼痛等表现 。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 关检查,如肌电图、关节活动度 检查等,可以对脑卒中后废用综 合征进行诊断。
PART 02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治 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 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卒中复发
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通过逐步实现 自我照顾和独立生活,可以增强自信 心,提高应对日常生活的勇气。
预防并发症
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预防脑卒中后的 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降低 长期残疾的风险。
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
对于无法主动活动的患者,可进行被动运 动,如关节屈伸、肌肉按摩等,以防止关 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
,确保康复效果。
坚持康复
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康复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坚持 进行康复训练,不可半途而废 。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 过程,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 共同促进康复进程。

浅谈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

浅谈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

塞旦!坠堕堕鱼筻疸盘查兰Q!Q生!兰旦箜!墨鲞筮!兰塑浅谈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王印青,刘红1911矢口识窗【摘要】从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治疗目的及意义、发生原因、常见症状、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对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进行阐述,提高人们对于废用综合征的认识,减轻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脑卒中;废用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71(2010)12—1911—011治疗目的及意义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致残率也在不断增加。

致残率不仅在于脑卒中本身病变导致的肢体、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还在于脑卒中是一重症,又是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在发病期间由于对各种并发症治疗及护理不当,加重了患者的致残程度。

而废用综合征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继发并发症,医务工作者应该对废用综合征有着重要的认识。

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为其重返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2发生原因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发生,不仅是由于不动或过度静止,也可以因为低运动、低刺激、低活动。

这些原因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与脑卒中疾病本身有关,也与心理因素、年龄、家庭及社会因素有关。

具体原因如下:(1)原发病的性质决定患者短期内不能活动。

(2)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中枢性或周围性运动麻痹。

(3)由于不正确功能练习导致关节疼痛,从而限制了活动。

(4)出现抑郁等精神症状,导致不动或活动减少。

(5)由于感觉障碍,缺少刺激,导致活动减少。

(6)老年人病后不爱活动。

3常见症状废用综合征是一组由同一原因引起的不同症状所组成的症候群。

根据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由局部性废用引起(如:关节挛缩、废用性肌萎缩、褥疮、静脉血栓形成、水肿等);由全身废用引起(如:心肺功能低下、消化功能低下、易疲劳等);由卧位重心低引起(如:直立性低血压、尿频、血液量减少等);由缺乏感知、运动刺激引起(如:抑郁、认知活动减少、自主神经不稳定等)。

脑卒中综合症和定位

脑卒中综合症和定位

脑卒中综合征和定位
后循环--脑干综合征
2. 主要由大脑后动脉的分支闭塞引起,根 据中脑受损部位的不同有多种综合征。如 Weber 综合征,指中脑腹侧部,损害了同 侧动眼神经与位于脚底中部3/5的锥体束, 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红 核受累可出现震颤。
中脑卒中
1.由基底动脉分支闭塞引起 (1)中脑背侧闭塞:核上性向上凝视麻痹,瞳孔对 光反射消失,眼球震颤。 (2) 中脑腹侧闭塞:意识水平下降,双眼向下凝视 麻痹。
脑卒中综合征和定位
前循环--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
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大脑半球缺血表现
大脑半球梗死最常见于大脑中动 脉区域,主要表现为对侧无力(面 部和上肢元无力较下肢明显) , 伴有对侧感觉障碍、失语等。
1.有些严重的颈内动脉狭窄的患 者,可连续几周出现短暂的、反 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 。 2. 可出现短暂的发作性肢体抖动, 被称为肢体抖动性 TIAs。
病灶对倒脸部和手瘫痪及感 觉障碍,传导性失语,失用 症,古茨曼综合征(左侧损 伤) ,结构性失用(右侧损伤)
病灶对倒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凝视麻痹,空间忽视症, Broca 失语(左侧损伤) 病灶对侧偏盲或者上象限 盲, Wernick 失语(左侧损 伤),结构性失用(右侧损 伤)
脑卒中综合征和定位
尿失禁、病灶对侧偏瘫、液 漠,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或运 动、感觉性失语,左侧肢体 失用 病灶对侧腿、髋部、足部、 肩部瘫痪、足部感觉缺失, 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或运动、 感觉性失语,左侧肢体失用
脑卒中综合征和定位 脉络膜前动脉----解剖
前循环--脉络膜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起自颈内动脉, 位于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之间。第一个弯曲称池 段,是进入脉络裂前的一部分;第二弯曲称为丛段,是进入脑室的部分。

什么是脑卒中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的知识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

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脑卒中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

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与脑卒中的关系尤为密切。

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培养良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危险因素的产生;特别是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通过早期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早控制危险因素。

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一般每年检查一次为宜。

了解心脑血管有无异常;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高危个体应进行颅内外血管评估。

发现异常应积极干预。

对于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应及时接受遗传咨询,评估脑卒中风险。

重视脑卒中早期症状,脑卒中早期症状:1、突发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涎;2、突发视力模糊或失明;3、突发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4、突发严重的不明原因头痛、呕吐;5、突发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遗忘或记忆力障碍,尤其是伴有1至4项中任一症状时。

出现脑卒中早期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应及时就医,以缩短院前延误时间。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理疗护理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理疗护理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772020年 第28期解和引导民众心理,促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卢黎歌,岳潇,李英豪.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博弈与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06):75-79.[2]赵玉枝,谢玉进.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9,3(5):44-48.[3]侯天佐.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境遇与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7):106-107.[4]唐金权.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35(003):16-19,46.[5]孙洲.网络空间下意识形态功能发挥面临的挑战与进路[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020(002):148-152.患者在发生脑卒中问题之后,肩手综合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通常情况下,此类问题发生于患者脑卒中发病之后3个月之内,发病率约为30%,在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的情况之下,患者的疾病会进一步严重,除了肩关节畸形的问题之外,患者还会同时出现手关节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的问题。

导致进一步出现肢体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进而增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负担。

一、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问题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肩手综合症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现阶段临床上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论,很多学者都认为,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肩手综合征的问题与他们患肢部位发生损伤的关节结构有关,同时也与患者自身存在的肌肉痉挛以及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不活动等因素有关。

而从患者的发病机制的角度来讲,大脑的传导束以及大脑的皮质在发生损伤之后,血管的运动神经会出现麻痹的情况,进而引发疼痛以及水肿的问题。

也有研究人员认为,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的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手腕部位长期受到压迫,同时处于屈曲的状态之中,导致手关节长时间被过度牵拉,液体在进入到手背之后,肌肉泵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导致发生损伤,且这种损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导至上肢以及交感神经,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104例临床观察

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104例临床观察
观察 , 现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1 4例 均 为 我 院 2 0 - 2 0 年 住 院 的 急 性 0 06 09
积极治疗原发 卒 中, 免 使用 增加 心脏 负担 的药物 , 避 控 制 脱 水 剂 的使 用 及 输 液 量 、 液 速 度 , 于 适 当保 护 心 肌 的 输 给 药 物 注 意 纠 正 水 电 解 质 紊 乱 。 若 出 现 心 功 能 减 退 或 心 肌 梗
心 肌 梗 死 样 改 变 图形 , 及 心 肌 酶 谱 升 高 , 功 能 改 变 。9 . 的患 者 发 病 在 起 病 1周 内 。 结 论 以 心 10
【 关键 词】 脑 卒 中 ; 电 图 ; 肌 酶 ; 功 能 ; 后 心 心 心 预
密 切 , 治 疗脑 部病 变 的 同 时 , 加 强 心 脏 功 能 检 测 , 旦 出现 心 脏 损 害 , 时 调 整 治 疗 方 案 , 改 善 脑 卒 中 患 者 的 预 后 。 在 应 一 及 以 【 图 分 类 号】 R 4 . 中 733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7 —10 2 1 )90 8—2 文 6 35 1 (0 0 0—0 10 15 猝 死 . 14例 观 察 病 人 中 , 6例 发 生 突 然 意 外 死 亡 。 0 有
死 时 , 即按 心 衰 或 心 肌 梗 死 抢 救 。加 强 心 电 监 护 , 时 发 立 及
脑 卒 中患 者 , 经 C 或 MR 确 诊 。 诊 断 符 合 全 国 第 4届 脑 均 T I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制 定 的 诊 断 标 准 。入 院 后 有 1 4例 经 心 ] 0 电 图 检查 或 心 电监 护 发 现 有 心 电 图 异 常 或 在 原 有 心 电 图 异 常 的 基础 上 出 现 新 的 心 电 图 改 变 、 肌 酶 升 高 及 心 功 能 障 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侧ACA供 血区线形梗 死
右侧ACA供血 区旁正中大面积 梗死
紧邻侧脑室前 部、累及胼胝 体和扣带回
双侧ACA供 血区旁正中 大面积梗死
后循环的大血管闭塞 性疾病
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干闭塞或严重 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 单侧上肢发冷、无力或疼痛,常不系统诊治 • 发作性眩晕(椎动脉顺向血流减少或逆向血流),伴天 旋地转,为最常见神经症状 • 少伴复视、视力下降、步态不稳等 • 症状持续时间短,常在缺血上肢运动后出现 • 查体:两侧手腕、肘前脉搏不对称;双上肢血压不同。 前者对诊断更有意义 • 锁骨上区血管杂音—血压计袖带加压可使杂音减小 • 左侧多于右侧,但右侧者症状更严重;常伴其他部位大 动脉粥样硬化; • 棒球和板球运动员易发生,长期使用腋杖及颈肋者可能 出现该处狭窄或动脉瘤样扩张 • 预后相对良性,血管内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导致ICA颈段轻中度狭窄的斑块性 疾病(50%~70%)
• 斑块的自然发生发展过程并未研究透彻,可 能重新内皮化并自愈 • 溃疡斑块可出现于无狭窄的病灶,成为动脉动脉栓塞的病因,但对非严重狭窄者并不常 见 • 目前的检查并不能准确的发现组织学检查中 的溃疡 • 抗血小板药物为主 • 华法林可阻止缓慢血流中形成的红色血栓
Wallenberg’s以下情况预后差
• 合并同侧小脑下部梗死。见于ICVA闭塞 部分很长且堵塞双侧PICA和延髓外侧部 穿支,可出现延髓外侧和小脑梗死。较 大时后颅窝压力增高可压迫延髓致死 • 部分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或自主呼吸中 枢受累,迅速死亡 • 双侧ICVA均有病变,一旦出现症状预后 差
• • • • • 前循环的大动脉闭塞性疾病 后循环的大血管闭塞性疾病 脑栓塞 穿支和分支动脉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脏停搏和心源性脑 病 • 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
前循环的大动脉闭塞性 疾病
颈动脉闭塞性疾病
• • • • • • • • • • ICA颈段粥样硬化 ICA颈段完全闭塞 ICA颈段严重狭窄 导致ICA颈段轻中度狭窄的斑块性疾病 颈动脉血栓 无症状ICA颈段疾病 颅外颈动脉夹层 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性疾病 颈动脉远端闭塞 颅内颈动脉及其分支夹层
MCA主干及上干、下干闭塞或严重狭窄
• 亚洲人多,女性多,伴高血压、糖尿病。但这类 人冠脉及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低 • 动脉粥样硬化性,红色或白色血栓沉积或阻塞远 端分支动脉入口 • 吸烟为重要危险因素 • 常缓慢起病(清晨或小睡后出现),症状波动或 逐渐加重,提示缺血区低血流状态;常有微栓子 起源于MCA的狭窄部位。相反,ICA者常在清醒 时起病,之后病情稳定。(巨大血栓脱落致栓塞 而非单纯低灌注)
脑梗塞早期征象(4-6h显示)
• 早期脑梗死CT征象-1 MCA高密度征(30min-6h出现,24h-7d消失) –M1段血管闭塞的标志(血栓形成或栓塞) • 早期脑梗死CT征象-2 皮质(岛叶外侧缘或豆状核)灰白质界限消失和脑沟 变浅 • 早期脑梗死CT征象-3 MCA圆点征
早期脑梗死CT征象
大脑中动脉(MCA)闭塞
• 完全MCA综合征: 起始段阻塞 ,一定会有神经功能缺损 Willis环远侧,获得侧枝循环机会仅限于脑表面,从同 侧ACA、PCA皮质分支的吻合血流 临床表现: 深部MCA综合征 浅部MCA综合征 优势半球有完全性失语 广泛脑水肿致昏迷、严重颅高压脑疝死亡 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综合征(T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
K线性分水岭梗死
L卵圆形深部分水岭梗死 M小的白质分水岭梗死
ICA颈段完全闭塞
• 注意“假性闭塞”→严重血流量减少使远端管 腔塌陷(造影显示),但TCD可探及 • 症状在闭塞同时或闭塞后出现,慢性低灌流状 态→贫困灌注,但罕有持续。 • 个别出现一过性症状,尤其在血流动力变化时 ,(出现眼动脉的交叉瘫) • 肢体抖动性TIA的低灌注征象(站立或活动时 对侧屈曲伸直样抖动,坐下躺下停止) • 闭塞发生于几分钟或几小时可考虑手术或介入 进行再通;时间窗内无禁忌可溶栓
PICA供血 区大面积 小脑梗死
同侧PICA 供血区和 SCA供血 区梗死
(A)SCA供血区小 脑上部梗死(B) SCA深穿支供血区小 脑蚓部上端梗死
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 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基底动脉近端的几厘米,常合并 其他部位粥样硬化,狭窄也可发生于中段或远端 • 常见TIA症状:①复视;②头晕,但通常没有天 旋地转感;③双下肢无力;④不同肢体发作性无 力 • 部分发病前有显著头痛,常位于枕部,并向头顶扩散 • 主要供血区是脑桥,故常引起双侧脑桥基底部缺 血,而被盖部有丰富的侧枝(来自SCA)。延髓 和小脑通常不受累 • 有认为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即使在发病后24h才开始 治疗,静脉内溶栓和动脉内溶栓均被证明有效
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常见症 状、体征
• 肢体瘫痪:双侧,可能不对称,轻偏瘫较四肢 瘫更常见。(闭锁综合征) • 真性和假性球麻痹:核和纤维 • 感觉丧失或小脑功能异常:少见,靠外侧侧枝多 。 • 眼球运动异常:Ⅵ神经、内侧纵束、脑桥侧视 中枢位于被盖部旁正中→Millard-Gubler'S、 Foville'S • 眼震:前庭神经核及纤维 • 其他眼部体征:睑下垂、瞳孔缩小、斜视 • 昏迷:脑桥被盖部中央
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性疾病
• ICA虹吸段(入颈动脉孔→床突上部离开海绵窦S 形弯曲)狭窄或闭塞,较起始段少见 • 钙化常见,与起始段串联病变占该处病变62%, 眼动脉起源于此,但少出现一过黒朦,因病变常 在眼动脉以远处。 • 该段特点:卒中发病率高,常伴颅外血管病变 • ACA、MCA分布区的孤立梗死常见 • 此处病变单独研究少,治疗无定论(抗凝、抗血 小板、溶栓、血管成形等)
颈段颈内动脉(ICA)闭塞
• 症状出现与否及轻重决定于侧支循环
侧支循环良好: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侧支循环不良:致同侧半球从TIA到大片脑梗塞 • 梗塞灶在同侧额、顶、颞叶或底节区,表现: 从对侧轻单瘫、轻偏瘫、同向偏盲到失语、失认、 完全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 一过性单眼视矇,Horner征 • 先TIA发作,后有MCA闭塞表现,且在ICA起 始部听到高调血管杂音,可能为ICA起始部闭塞
缺血性脑卒中
郧阳区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Ⅰ病区 陈 文
科室简介
郧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2001年11月 。2013年10月分为神经内科Ⅰ病区和神 经内科Ⅱ病区。神经内科Ⅰ病区在内科 医技大楼15楼,现开放病床56 张,职工23 人.其中医生8人,护理15人,拥有主任医师1 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师2名.医生中本科 学历8人.
CTA:ICA起始段严 MRA:左ICA起始段 重狭窄 严重狭窄
DSA:左ICA 起始段局限性 环形狭窄(同 一病人)
前循环梗死最常见的CT分布模式
A楔形MCA梗死
B完全MCA梗死 CMCA上干梗死 DMCA下干梗死 EACA梗死 FACA与MCA交界区梗死 G纹状体内囊梗死 H前分水岭楔形梗死 I后分水岭楔形梗死 J前后分水岭梗死
浅部MCA综合征:
上干闭塞出现中枢性面瘫、舌瘫,上肢重于下肢的偏瘫 ;凝视,优势半球运动性失语 下干闭塞可有感觉性失语,对侧同向偏盲或上象限盲、 空间忽视 MCA发出中央支后的主干闭塞,兼有上下皮质支闭塞症状
大脑前动脉(ACA)严重狭窄或闭塞
ACA梗死临床症状
• 肌无力分布在下肢、足部; • 左肢失用(不能正确用左手完成语言命令):正常 语言在左侧大脑半球后部接受→胼胝体到右额叶 。右半球控制左肢,ACA梗死时,胼胝体和相邻白 质纤维受累,无论左侧还是右侧ACA梗死破坏了 这个传递通路。 • 异手征:一只手对抗另一只手(似乎有意识的干 扰)或不自主的活动。 • 强握征:额叶病灶对侧 • 突发双侧ACA梗死:发育不全或一侧A1缺如,突 发额叶痴呆、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
小脑梗死
• 常见为ICVA严重狭窄或闭塞,通常由栓塞引 起,可为心源性或动脉源性,常难以诊断 • 急性小脑综合征并不典型 • 四脑室形态改变、同侧眼球运动神经受损、延 髓、脑桥受压体征(双眼凝视、病理征+而无 偏瘫)提示病情重需及时处理,强调及时发现 大面积小脑梗死并进行减压治疗的重要性 • ICVA闭塞诊断有难度,常需借助影像学;小 脑、脑干病变合并存在多,其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均有相似
锁骨下动脉盗血
DSA:早期相: 左侧锁骨下动 脉起始段闭塞
DSA:晚期相: 造影剂从右 VA→左VA→左 侧锁骨下动脉 远段
头臂干近端狭窄
• 常见动脉粥样硬化部位为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处 ,向近端蔓延。常为纤维斑块,平滑,很少发 生溃疡。 • 但其发病机制仍为狭窄处白色或红色血栓栓塞 下游动脉 • TIA发作,常见症状为头晕,难与锁骨下动脉 盗血区别 • 该处少引起慢性椎基底动脉严重缺血:因为: 1双侧VA会合成BA;2 ECVA在颈部走行发出肌支 和其它分支,即形成侧枝循环的潜力较ICA大
ICA颈段严重狭窄(70%~99%)
• 均需积极治疗(外科手术、血管成形或 支架置入) • CEA:适合局部不规则溃疡病变,可能出 现高灌注综合征:大量血液流入之前灌 注不足的脑组织,超过脑血管自动调节 范围→头痛、EP、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脑水肿及脑出血 • CAS:病变较长、平滑、高位颈动脉分叉 ,尤伴有冠状动脉疾病者
椎动脉颅外段(ECVA)严重狭窄 或闭塞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s)
• 小脑后下动脉(PICA)闭塞,又称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 现在证实由PICA引起只占10%,约75%由一侧椎动脉闭 塞引起,余由基底动脉闭塞所致 典型临床表现: ⑴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前庭外侧核及内侧纵束 ) ⑵吞咽困难、声嘶、软腭提升不能和咽发射消失(舌咽迷 走神经受损) ⑶同侧面部痛温觉丧失(三叉神经脊髓束及核受累) 对侧躯体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侧束受累) ⑷同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 ⑸同侧Horner综合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眼球内陷, 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