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及其机制

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及其机制
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及其机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https://www.360docs.net/doc/1217598361.htm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12NO.1JAN.2012

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及其机制*

戴维奇徐凌王锋卫巍沈杰黄银实杨丽娟何姗姗郭传勇△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72)

摘要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 )对肝癌细胞LM3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50、

100、150、200μmol/L 浓度的Res 作用LM3肝癌细胞24、48和72h ,CCK-8测定Res 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分别以相同剂量的DMSO 及

无处理的LM3细胞为随机和空白对照,观察150μmol/L Res 作用72小时后对肿瘤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Real time-PCR 及Western blot 分析Res 对LM3细胞中Bak 和Bcl-2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Res 体外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LM3的生长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呈现作用浓度(F=101.183,P <0.001)和时间依赖性(F=192.371,P <0.001);

150μmol/L Res 作用72小时后能显著减缓肝癌细胞LM3的周期转换(P <0.001),并诱导明显的细胞凋亡效应(P <0.001);进一步的检测发现Res 作用LM3细胞后,Bak mRNA (P=0.002,0.007)及蛋白(P =0.004,0.01)表达增强,而Bcl-2mRNA (P=0.027,0.007)及蛋白(P =0.001,0.001)表达

出现显著下降。结论:Res 可能通过对Bak 及Bcl-2表达的调节来抑制肝癌细胞LM3的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凋亡。

关键词:肿瘤;周期;

Bcl-2;Bak 中图分类号:R735.7,R28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73(2012)

01-16-04Effects of Resveratrol o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DAI Wei-qi,XU Ling,WANG Feng,WEI Wei,SHEN Jie,HUANG Yin-shi,YANG Li-juan,HE Shan-shan,GUO Chuan-yong △

(Tong Ji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enth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20007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sveratrol (Res)o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M3cells and the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s.Methods:Cell counting kit-8(CCK-8)assa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n cell prolifer-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M3cells treated by Res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50μmol/L for 24and 72hours;LM3cells were treated by DMSO or no treatment as randomized and blank control,and then were detected.The expression of Bak and Bcl-2mRNA and protein in LM3cells treated by Res were evaluated by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respectively.Results:Res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LM3cells in time-dependent manner (F=101.183,P <0.001)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F=192.371,P <0.001)in vit-ro.It was found that Res could accelerate cells cycle transition and induce apoptosis after treatment by Res at 150μmol/L for 72hours.The expression of Bak mRNA (P=0.002,0.007)and protein (P =0.004,0.01)

were obviously up-regulated on treated LM3cells,while the expression of Bcl-2mRNA (P=0.027,0.007)and protein (P =0.001,0.001)

decreased remarkably.Conclusion:Res can not only in-hibit proliferation of LM3cells but also induce cellular apoptosis through accommodating the expression of Bak and Bcl-2.

Key words:Carcinoma;cycle;Bcl-2;Bak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R735.7,R285.6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3-6273(2012)01-16-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005)。上海市科委基金(0941*******)

作者简介:戴维奇(1985-),男,硕士生;

E-mail :dai_yue@https://www.360docs.net/doc/1217598361.html, △通讯作者:郭传勇,

E-mail :guochuanyong@https://www.360docs.net/doc/1217598361.html, (收稿日期:2011-07-12接受日期:2011-08-06)前言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 )包括肝细胞癌(hep-

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肝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

ma )、肝细胞及胆管混合癌等几种类型,

PLC 是我国高发肿瘤,位于恶性肿瘤病死率第二位,这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

的肝细胞癌为主[1]。因此,

针对能够明显抑制原发性肝细胞肿瘤的药物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 )是1940年首次从毛叶黎芦的

根部分离得到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Res 在新鲜葡萄皮中含

量较高,在中药植物虎杖中含量最为丰富。因Res 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血管、鳌合自由基等作用,长期以来一直广泛用于心血管病的防治中。最近研究表明Res 可显著抑制多种人类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2-6],本研究主要通过白藜芦醇处理肝癌细胞株LM3,观察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检测相关基因及蛋白的变化情况,以期阐明白藜芦醇抗肿瘤的可能机制。1材料与方法1.1细胞和主要试剂人肝细胞癌细胞株LM3(购自美国ATCC 公司);Res(纯度>99.9%)(Sigma)用二甲基亚(DMSO)溶解后配成100mmol /L

16··

如何在组织中检测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

在组织中检测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方法一、检测细胞增殖的方法 (1)直接方法:通过直接测定进行分裂的细胞来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 1、胸腺嘧啶核苷(3H-TdR )渗入法 胸腺嘧啶核苷(TdR )是DNA 特有的碱基,也是DNA 合成的必需物质。用同位素3H 标记TdR 即3H-TdR 作为DNA 合成的前体能掺入DAN 合成代谢过程,通过测定细胞的放射性强度,可以反映细胞DAN 的代谢及细胞增殖情况。但是具有放射性。 2、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 )检测法 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 )是一种可穿透细胞膜的荧光染料,具有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琥珀酰亚胺脂基团和具有非酶促水解作用的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基团,使CFSE 成为一种良好的细胞标记物。CFSE 进入细胞后可以不可逆地与细胞内的氨基结合偶联到细胞蛋白质上。当细胞分裂时,CFsE 标记荧光可平均分配至两个子代细胞中,因此其荧光强度是亲代细胞的一半。这样,在一个增殖的细胞群中,各连续代细胞的荧光强度呈对递减,利用流式细胞仪在488nm 激发光和荧光检测通道可对其进行分析。 3、Brdu 检测法 Brdu 中文全名5-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为胸腺嘧啶的衍生物,可代替胸腺嘧啶在DNA 合成期(S 期),活体注射或细胞培养加入,而后利用抗Brdu 单克隆抗体,ICC 染色,显示增殖细胞。同时结合其它细胞标记物,双重染色,可判断增殖细胞的种类,增殖速度,对研究细胞动力学有重要意义 4、增殖标志检测 有些抗原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而非增值细胞缺乏这些抗原,您也可以通过特异性的

单抗来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例如,在人体细胞中,Ki-67 抗体识别同名蛋白,在细胞周期 S 期、G2 期和M 期表达,而在G0 期和G1 期(非增殖期)不表达。用针对Ki-67 蛋白的单抗就可以检测细胞的增值情况。由于需要组织切片,这种方法无法进行高通量分析。不过这一方法颇受癌症研究者们的青睐,因为它能够用来检测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他普遍使用的细胞增殖或细胞周期调控标志还包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拓扑异构酶IIB 和磷酸化组蛋白H3 。 (2)间接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健康细胞的数目来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 1、MTT 检测法 MTT 检测法主要反映细胞的能量代谢,是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其原理是在活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脱氢酶可将黄色的MTT 分解成兰紫色的甲 (Formazan ),生成的甲量的多少与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的活力成正比。 2、ATP 检测 细胞内的ATP 含量受到了严格调控,检测ATP 也可以得到细胞增殖的信息。死亡细胞或即将死亡的细胞几乎不含ATP ,在细胞溶解物或提取物中测得的ATP 浓度与细胞数之间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 及其底物荧光素luciferin 的ATP 检测以生物发光为基础,能够为您提供非常灵敏的结果。如果有ATP 存在荧光素酶就会发光,而且其发光强度与ATP 浓度成正比,用能读取发光信号的光度计和酶标仪都可以方便的进行检测。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高通量细胞增殖检测和筛选。 二、检测细胞分化的方法 1 、流式鉴定细胞表面标志,以判断细胞是否分化 2、观察细胞形态,与已分化的细胞进行对比 3、分化诱导评估其分化能力

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

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 胞,a —c 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⑤与⑥的基因型相 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B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C .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 →RNA →蛋白质 D .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2.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 .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B .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中,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 .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 .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3.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 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 .b 、c 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 .a 、b 、c 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 .b 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4.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 .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6.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细胞分化由遗传物质控制 B .细胞癌变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 .细胞衰老过程中部分酶活性改变 D .人在胚胎发育后期尾的消失是通过尾部细胞衰老死亡而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2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和死亡这几个阶段 衰老、凋亡 a b b c c ① ② ③ ④ ⑤上皮细胞 ⑥骨骼肌细胞

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有黄曲霉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尤为乙型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国外资料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 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及整合后染色体的重排有关[1]。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是随机的,整合于染色体上的HBV - DNA是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HBV - DNA整合后引起肝癌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HBV - DNA整合后通过激活癌基因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而引起细胞癌变,通过整合基因片段研究封闭HBV X或Pre - s基因对阻断HBV后肝癌发生尤为重要[2]。 1 ItBV感染与HCC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 几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除了极少例外。慢性HBV感染区与HCC发生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1I ,在低HBV感染的区域HCC的发病率也比较低[3]。还有另外一个证据支持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80%HCC患者都伴有HBV 的感染,无论这些患者是否生活在高HBV感染的地区,在他们的血液中检测到了HBsAg 和抗一HBc阳性。此现象说明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4]。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大约有60%左右的人群感染过HBV.其中10%的人群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2亿),l 200万为慢性肝炎患者。每年有80~100万人患急性肝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癌及肝硬化[5]。我国肝细胞癌患者的HBV感染指标阳性率很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有70%~90%的PHC病人HBsAg(+),其中约1/3可以PCR 白血清中检出HBV—DNA,提示仍有低水平病毒复制。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原发性肝癌与HBsAg携带者的发生率相平衡;②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常有HBV感染抗原抗体之一种和数种,其中以HBsAg与抗一HBc双阳性最为常见.近年发现抗一Hbe阳性亦多见;③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亦见于HBV感染聚集的家庭;④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其癌旁组织的细胞内亦可检出HBsAg;⑤组织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可分泌HBsAg和AFP;⑥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内有HBV—DNA整合。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是HBV血清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其组合模式多种多样,各项指标不同阳性与HBV复制及疾病不同阶段有关[6]。本文研究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高达98.6%,表明本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与近期文献报道相似,近年有研究证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 1.61倍,这说明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BV是部分双链的DNA 病毒,含有S、c、P、x。肝细胞癌患者AFP升高与HBV感染关系密切[7]。肝细胞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显示肝癌细胞中,存在HBsAg、AFP,两者都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提示AFP产生与HBV感染直接相关。提示AFP产生与HBV复制无直接关系,可能与HBV - DNA整合有关[8] , HBV - DNA与肝细胞DNA的整合可引起肝细胞遗传特性异常,推测肝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可能会引起AFP调控基因的改变,在其他因素如肝细胞炎症、坏死等影响下,带有AFP调控基因改变的肝细胞再生,AFP合成再次活跃,从而合成大量AFP。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乙型肝炎病毒前C 区变异可发生在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之前、之中或之后, 但前C 区的变异不是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必须条件[2]。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自然病程中, 3岁以前较少出现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 每年仅有2% ; 3 岁以后, 这种自发转换率逐渐增加到每年

BPRP研究思路和方法(有有关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内容)

BPRP在神经系统中作用的研究思路 2004.3.6 一、细胞水平实验 (一)PC12和SH-SY5Y细胞培养 PC12和SH-SY5Y细胞复苏时迅速从液氮中取出,置于37℃水浴中来回晃动使其尽快融化,置于含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10分钟,弃上清,沉淀用完全培养液悬浮并成混匀液,移于培养瓶(密度约5×105个/ml),置37℃、5% CO 培养箱内培养,2天换液一次,约7天传代一次。完全培养液为高糖DMEM13.4 2 3.7 g,青霉素G 钠100 U/ml, 链霉素100 g/L,pH g,配成1000ml,内含NaHCO 3 7.2-7.4 ,加入10% 56℃灭活胎牛血清。待长满培养瓶单层后,用吸管轻轻吹打使其脱落并成混匀液,传代或接种置培养箱内继续培养进行以下实验。或冻存于9份完全培养液+1份DMSO(二甲基亚砜)中,4℃放置0.5小时,-20℃放置2小时,液氮口放置过夜,次日投入-196℃液氮中。(冻存密度>5×106个/ml)(二)实验研究 1.细胞增殖的研究 1.1增殖研究 1.1.1细胞培养于96孔培养板中,接种密度为5×103-2×104个/ml,每孔100ul,连续6天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终止培养前4小时每孔加入5mg/ml的MTT溶液15ul(终浓度为0.5-1mg/ml),置孵箱终继续培养4小时,弃去培养液,在每孔终加入溶解液DMSO或无水乙醇100ul,置37℃振荡孵箱中充分溶解产物,约10分钟,在酶标仪上波长560nm检测每孔的光密度(OD)值。每次实验均应设与实验孔平行的空白对照,即除了不含细胞外其他条件相同的对照孔,最后比色时以对照孔调零。(给药前或给药后均可采用此方法研究) 1.2.2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密度为1×105个/ml,每组设两个组,连续6天计数,采用台盼兰染色法:称0.4g台盼兰,加少量蒸馏水研磨,定量至100ml,0.22um滤膜过滤,4℃保存。加0.9ml细胞悬液和0.1%台盼兰于试管中,充分混匀后静置1-2min,不超过5min,计数后取平均值,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胞数为纵坐标作图。(给药前采用此方法研究) 2凋亡研究 2.1活化的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荧光染色法:细胞凋亡最早的特征性变化之一是Caspase酶的活化,凋亡细胞中32kD的Caspase-3原酶裂解为一个17-21kD的亚单位和一个12kD的亚单位,两个亚单位形成二聚体,即为活化的Caspase-3,因此可采用荧光染料标记抗活化的Caspase-3抗体来检测凋亡细胞并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样本分析。(Caspase-3抑制剂为AC-DEVD-CHO)。具体方法和步骤见《神经细胞培养理论和实践》211页,以及参考文献 2.2细胞凋亡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方法:细胞凋亡时最主要的生化特征时依赖Ca2+ 、Mg2+的内源性核酸酶被激活,将染色质DNA在核小体单位连接处水解而形成180-200bp或其整数倍的寡核苷酸片断,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化乙锭可观察到DNA梯形电泳图谱,称为DNA ladder。具体方法和步骤见《神经细胞培养理论和实践》204-205页。 3.对PC12和SH-SY5Y两种神经细胞系进行细胞免疫组化研究,目的有二:

四种甘草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的比较研究(精)

四种甘草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的比较研究 [ 08-05-16 15:17:00 ] 作者:马淼编辑:studa20 【摘要】目的比较新疆四种野生甘草活性成分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抑制作用,以期筛选出药效最佳的甘草种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样品对BCAP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各样品诱导BCAP37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4种甘草的活性成分对人乳腺癌BCAP37 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与诱导凋亡的作用,且存在显著的种间与产地间差 异。结论抗癌药效最佳的甘草种类为阿拉尔甘草。 【关键词】甘草活性成分人乳腺癌BCAP 37细胞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nti-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ducing Effects of Active Components from Four Glycyrrhiza Species on Human Breast Cancer BCAP-37 Cell Abstract:ObjectiveTo select the optimal glycyrrhiza species for medicinal utilization by comparing the anti-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inducing effects of active components from four wild glycyrrhiza species in Xinjiang on human breast cancer BCAP37 cell. MethodsThe anti-prolifer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samples on BCAP 37 cell were measured by MTT assay. The cell apoptotic rate was detected by Hoechst 33258 stain.ResultsActive components of four Glycyrrhiza species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CAP37 cells and induced apoptosis significantly. What's mor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terspecific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anti-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inducing effects. ConclusionThe optimal Glycyrrhiza species for anticancer utilization is Glycyrrhiza alalensis L. Key words:Glycyrrhiza; Active Component; Human breast cancer BCAP37 Cell 甘草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中药材,素有“十方九草”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对甘草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甘草被广泛用于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 等领域[1],甘草的市场需求量剧增。我国是世界上甘草出口大国,其中 80%为野生甘草,仅有20%为栽培甘草。我国甘草储量锐减,由建国初期 200~250万吨下降到50~70万吨[2]。现存的野生甘草资源已无法满足日益 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人工栽培甘草势在必行,野生优质甘草品种的筛选显

肝癌与肝硬化的关系

肝癌与肝硬化的关系 肝癌伴发肝硬化据各地的报告从60-80%不等,差别悬殊,其原因有二: (1)各作者所收集的肝癌类型不尽相同,有些作者将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放在一起进行统计,我们知道胆管细胞癌很少伴发肝硬锡故将两者混在一起进行统计,必将降低全组的肝硬化伴发率,如单纯以肝细胞肝澎来进行统计可发现各地肝硬化的伴发率都较接近,多在80%以上; (2)各作者采用的肝硬化诊断标准不一,也是造成统计数字差异的另一因素。在各类肝硬化中以大结节性肝硬化(包括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炎肝硬化或混合性肝硬化)最常伴发肝癌,约占40-60%,而小结节性肝硬化较少,仅占10%左右。在肝癌的高、低发区中常见的肝硬化类型有显著的差别,如东南亚地区以大结节性肝硬化为多见,而欧美地区以小结节性肝硬化为多。日本Shikata和北美Gall对肝硬化的统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下表。 鉴于大结节性肝硬化具有更大的癌变危险性,因而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肝细胞肝癌的发病率较欧美为高是有其病理基础的。

大结节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较为密切。据国内某肝癌高发区的调查发现68例肝癌中有77.9%件发肝炎肝硬化,其中98.2%同时有典型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变,血清HBAg检出率达64%,至于癌周肝细胞内HBsAg阳性率在我们的56例肝癌中达74.1%,这些结果反映肝癌常伴发的肝硬化与乙型肝炎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不少是直接从慢性活动性肝炎发展而来的。Blumberg对84例肝硬化病例进行随访,发现其中有些发展为肝癌,其发生率与HBsAg有关,84例肝硬化中有24例为HBsAg阳性,其中6例(2800)发展成肝癌,而抗-HBs阳性的17例中无一例演变为肝癌,HBsAg和抗-HBs两者都是阳性的14例中仅1例发生癌变。 以上随访结果表明HBAg阳性的肝炎后肝硬化容易发展为肝癌,在肝硬化形成的过程中肝细胞反复遭受损害,发生增 生和间变,显然为肝癌的发生提供了基础。 除了肝硬化之外,不少作者均注意到肝癌也常伴发肝纤维化,Shikata等报告17例肝癌伴有肝纤维化,其中10例呈阳性地衣红染色,显然不少肝纤维化是从乙型肝炎发展而来,在这些病例中肝癌与肝炎的关系除了偶然巧合外,也可 考虑是同一病因所致的两种不同的病变。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文章目录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1、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据普查资料证明,肝癌年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居第三位。而肝脏是人体多种重要物质的代谢中心,同时肝脏还有解毒、分泌、排泄等重要功能,一旦肝脏出现癌肿,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 临床上注意到肝癌患者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史,可见肝炎与肝癌关系极为密切。国内对肝癌的研究中还注意到:肝癌高发区人群中肝炎比例高,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显着高于HbsAg阴性者。慢性肝炎还可不经过肝硬变阶段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

2、乙肝怎么检查 ALT及胆红素 反复或持续升高,AST常可升高,部分患者r-谷氨酰转肽酶、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AL)、碱性磷酸酶也升高。胆碱酯酶及胆固醇明显减低时提示肝功严重损害。靛青绿留滞试验及餐后2小时血清胆汁酸测定可较灵敏地反映肝脏病变。 中、重度慢性肝炎 患者清蛋白(A)降低,球蛋白(G)增高,A/G比值倒置,γ球蛋白和IgG亦升高。凝血酶原的半寿期短,可及时反应肝损

害的严重程度,凝血因子V、Ⅶ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及狼疮细胞等阳性。 3、乙肝的用药原则 用药不宜过多过杂很多药物经过肝脏解毒,用药过多过杂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病不利。 根据慢性乙肝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用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的病人用抗病毒药物;有免疫功能紊乱的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有

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用活跃微循环的药物。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精髓在于辩证论治。通过辩证论治,可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他们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促进疾病恢复。 乙肝如何预防 1、阻断血液传播:了解传染途径后,预防传染就要阻断传染途径。像血液传播,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下,如果身体部位流血了,要及时处理。尤其是患有乙肝的朋友们更要注意这点,莫要让自己的血液成为了传染源,从而增加亲朋好友感染病毒的概率。 2、阻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这种传播途径是比较广的,但也是可以阻断的。患有乙肝的女性朋友们,在怀孕前要咨询医生,医生或根据你的情况给你制定方案,比如什么时候怀孕最好、什么时候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孩子出生后多久打乙肝疫苗等等。 3、阻断“性”传播:如果夫妻一方有乙肝的话,那么在过“性”生活的时候就要注意最好防护措施,戴避孕套。

第八章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第八章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一、A型题 1.细胞凋亡的概念是 A.由体内外因素引起的细胞渐进、缓慢的病变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B.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C.由体内外因素诱导的一种生理性、主动的细胞死亡方式 D.由体内外因素引起的细胞急性、严重的改变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E.由体内外因素诱导的一种病理性、被动的细胞死亡方式 [答案] B [题解] 细胞凋亡是指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2.有关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意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确保机体正常发育D.保证机体正常生长 B.维持内环境稳定E.发挥积极的防御功能 C.促进生物进化 [答案] C [题解] 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包括:①确保机体正常发育、生长;②维持内环境稳定;③发挥积极的防御功能;并不包括促进生物进化。 3.有关细胞凋亡的特征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较弱刺激触发,可见于生理或病理情况 B.DNA片段化,电泳时呈“梯”状条带 C.溶酶体相对完整,局部无炎症反应 D.主动过程,耗能,无需新蛋白合成 E.胞膜皱缩内陷,分割胞浆成凋亡小体 [答案] D [题解] 细胞凋亡不仅是一个主动过程,需要耗能,而且还需要有新蛋白质合成。 5.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是 A.Bcl-2 D.c-myc B.Fas E.Bcl-XL C.突变型p53 [答案] B [题解] Bcl-2、突变型p53和Bcl-XL都是抑制凋亡基因,而c-myc是双向调节基因,只有Fas基因是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 6.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是(0.377,0.392,03临床) A.Fas D.Bcl-2 B.野生型p53 E.Bcl-Xs C.c-myc [答案] D [题解] Fas、野生型p53和Bcl-Xs是抑制凋亡基因,而c-myc是双向调节基因,只有Bcl-2是抑制凋亡基因。 10.细胞凋亡时发生的变化下列哪一项出现最早? A.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D.核酸内切酶激活 B.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E.核转录因子激活 C.凋亡蛋白酶激活 [答案] B [题解] 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使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随后才引起凋亡蛋白酶激活、核酸内切酶激活以及核转录因子激活。 11.细胞凋亡的双向调节基因是 A.野生型p53 D.Bcl-2 B.Fas E.Bax C.c-myc [答案] C [题解] 野生型p53、F as和Bax是促进凋亡基因,Bcl-2是抑制凋亡基因,而c-myc才是细胞凋亡的双向调节基因。 13.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是 A.核转录因子和核酸内切酶D.凋亡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移酶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苑金香(潍坊学院生物系山东潍坊261043) 摘要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自主性死亡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改变膜通透性、释放凋亡活性物质等介导细胞凋亡。 关键词 线粒体 细胞凋亡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能量代谢中心已为人熟知,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在细胞的另一重要生理活动 细胞凋亡中还扮演着重要角色。细胞凋亡即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一种由基因编程调控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细胞凋亡在胚胎发育、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细菌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清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失控有关,而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 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改变与细胞凋亡 线粒体起着启动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其主要机制与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 tion pore,mtPTP)开放有关,mtPTP位于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交界处,是一种由多种蛋白组成的复合体。mtPTP参与调节线粒体基质中的Ca2+、pH值电荷等,维持线粒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保持氧化还原通路的畅通。mtPTP平时允许不大于0.15 104的小分子物质通过。当线粒体内Ca2+超载、自由基对线粒体膜造成氧化损伤,或者是能量产生下降时,均可引起mtPTP开放。在细胞凋亡发生早期,线粒体膜mtPTP打开,线粒体内膜电位( m)降低,一方面使得线粒体内的死亡促进因子(deathe-promoting factor,DPF)释放出来,促进凋亡的进行;另一方面,又使得细胞质进入线粒体基质,由此引起膜质子的转运异常,导致线粒体处于高渗状态,线粒体基质扩张,细胞骨架蛋白受压,直接导致细胞凋亡。 2 线粒体释放物与细胞凋亡 研究发现,线粒体内含有许多促死亡因子,包括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胱冬酶原及其他线粒体蛋白等。这些因子从线粒体中释放出来以后,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细胞凋亡的过程,影响细胞凋亡的进程。 2.1 细胞色素C的释放与细胞凋亡 1996年德克萨斯西南医学院研究中心王晓东研究小组发现细胞色素C参与细胞凋亡的过程。当细胞受凋亡信号刺激后,细胞色素C能迅速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中,在细胞色素C含量丰富的细胞中,细胞将进入快速凋亡机制,释放出来的细胞色素C参与激活凋亡的酶通路,细胞内仍有许多未释放的细胞色素C,它们维持电子传递和有氧呼吸,从而产生足够的ATP,为细胞凋亡提供足够的能量。而在细胞色素C含量较少的细胞中,由于细胞色素C的大量释放,使电子传递链受阻,ATP产量骤减,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因而使细胞走向与凋亡完全不同的坏死过程。 72h,凋亡细胞数从6.65%增加到16.42%;若处理96h 后,凋亡细胞数从4.71%增加到21.94%,这说明染料木黄酮可诱导前裂腺癌细胞的凋亡,通过这种办法可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 另外,许多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杂环胺类、多环氮氢化物和糖醛核呋喃等)、外界微生物的侵袭、高温和放射线等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因素是影响癌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的外源性调节因素。还有一些常规使用的肿瘤化疗药物(如顺铂、维甲酸、羟基脲等)和 射线都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 4 结论 在正常机体内,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故癌的发生和细胞的生与死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了癌的发生,一些化学预防剂抑制癌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抑制细胞增殖;另一方面,细胞凋亡过程的失调也是癌发生的另一原因。研究细胞凋亡与癌发生的关系,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对癌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Davis JN et al.Nutr Cancer,1998,32:123 131. 2 Li M et al.Cancer Epidemiol Biom Prev,2000,9(6):545 550. 3 方福德等.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6 174. 4 贾旭东.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和癌的发生和预防.国外 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2):65 68. (B H) 17 2003年第38卷第5期 生 物 学 通 报

如何在组织中检测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

在组织中检测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得方法 一、检测细胞增殖得方法 (1)直接方法:通过直接测定进行分裂得细胞来评价细胞得增殖能力 1、胸腺嘧啶核苷(3H-TdR)渗入法 胸腺嘧啶核苷(TdR)就是DNA特有得碱基,也就是DNA合成得必需物质、用同位素3H 标记TdR即3H—TdR作为DNA合成得前体能掺入DAN合成代谢过程,通过测定细胞得放射性强度,可以反映细胞DAN得代谢及细胞增殖情况。但就是具有放射性、 2、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检测法 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就是一种可穿透细胞膜得荧光染料,具有与细胞特异性结合得琥珀酰亚胺脂基团与具有非酶促水解作用得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基团,使CFSE成为一种良好得细胞标记物。CFSE进入细胞后可以不可逆地与细胞内得氨基结合偶联到细胞蛋白质上。当细胞分裂时,CFsE标记荧光可平均分配至两个子代细胞中,因此其荧光强度就是亲代细胞得一半。这样,在一个增殖得细胞群中,各连续代细胞得荧光强度呈对递减,利用流式细胞仪在488nm激发光与荧光检测通道可对其进行分析、 3、Brdu检测法 Brdu中文全名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为胸腺嘧啶得衍生物,可代替胸腺嘧啶在DNA合成期(S期),活体注射或细胞培养加入,而后利用抗Brdu单克隆抗体,ICC染色,显示增殖细胞。同时结合其它细胞标记物,双重染色,可判断增殖细胞得种类,增殖速度,对研究细胞动力学有重要意义 4、增殖标志检测 有些抗原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而非增值细胞缺乏这些抗原,您也可以通过特异性得单抗来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例如,在人体细胞中,Ki—67抗体识别同名蛋白,在细胞周期S期、G2期与M期表达,而在G0期与G1 期(非增殖期)不表达、用针对Ki-67蛋白得单抗就可以检测细胞得增值情况、由于需要组织切片,这种方法无法进行高通量分析。不过这一方法颇受癌症研究者们得青睐,因为它能够用来检测体内肿瘤细胞得增殖。其她普遍使用得细胞增殖或细胞周期调控标志还包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拓扑异构酶IIB与磷酸化组蛋白H3。 (2)间接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健康细胞得数目来评价细胞得增殖能力 1、MTT检测法 MTT检测法主要反映细胞得能量代谢,就是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得一种简便准确得方法,其原理就是在活细胞生长与增殖过程中,线粒体内得脱氢酶可将黄色得MTT分解成兰紫色得甲(Formazan),生成得甲量得多少与细胞得数量与细胞得活力成正比。 2、ATP检测 细胞内得ATP含量受到了严格调控,检测ATP也可以得到细胞增殖得信息。死亡细胞或即将死亡得细胞几乎不含ATP,在细胞溶解物或提取物中测得得ATP浓度与细胞数之间存在严格得线性关系。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及其底物荧光素luciferin得ATP检测以生物发光为基础,能够为您提供非常灵敏得结果。如果有ATP存在荧光素酶就会发光,而且其发光强度与ATP浓度成正比,用能读取发光信号得光度计与酶标仪都可以方便得进行检测。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高通量细胞增殖检测与筛选。 二、检测细胞分化得方法 1、流式鉴定细胞表面标志,以判断细胞就是否分化 2、观察细胞形态,与已分化得细胞进行对比 3、分化诱导评估其分化能力 三、检测细胞凋亡得方法 (1)形态学检测

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第10卷 第1期中 华 男 科 学 Vol.10 No.1 2004年1月 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 Jan.2004 ?论著? survivin 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 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高吴阳1,胡传义1,易慕华2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1.泌尿外科,2.病理科,湖北宜昌443001) 摘要: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基因survivin 蛋白在前列腺癌(PCa )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法和DNA 原位未端标记T UNE L 法分别测定42例PCa 组织及10正常前列腺(NP )组织中survivin 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结果:survivin 蛋白在PCa 中的阳性表达为80.59%,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05),而NP 中无阳性表达;PCa 组织及NP 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 )分别为3.03±1.33、1.07±0.77,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survivin 蛋白的表达与细胞AI 呈负相关(r =-0.679,P <0.001)。 结论:survivin 蛋白的异常表达而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PCa 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 蛋白和AI ,有助于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作出正确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关键词:survivin 蛋白;凋亡;前列腺癌;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Q255;R73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591(2004)0120012203 Expression of survivin Protein in Prostatic Carcinoma Tissue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G ao Wuyang ,Hu Chuanyi ,Y i Muhua Department o f Urology (Gao WY ,Hu CY ),Department o f Pathology (Yi MH ),Rehe Hospital ,Three Gorges Univer sity ,Yichang ,Hubei 430031,China Correspondence to :Gao Wuyang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protein in the tissues of prostatic carcinom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Methods :Expression of survivin protein and apoptosis index (AI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terminal de 2oxynucleotidyl transterase 2mediated dUTP biotin nich end labeling (T UNE L )technique in the tissues of 42cases of prostatic carcinima (PCa )and 10cases of normal prostate (NP ). Results :Survivin prosteins were expressed in 34of the 42(80.59%)cases of PCa.The positive rate of survivin was strongly ass ociated with pathological grades ,clinical stages and lymphmetastasis in PCa (P <0.05).In contrast ,NP did not express survivin.Survivin protein expressioi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I in PCa (r =-0.679,P <0.001). Conclusions :Apop 2tosis inhibition by survivin may participate in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PCa ,and the detection of survivin protein and AI in PCa may help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cell diferentiation ,decid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estimate prognosis. Natl J Androl ,2004,10(1):12214K ey w ords :survivin protein ;apoptosis ;prostatic 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stry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 ,PCa )是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重要的一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 ?21?收稿日期:2003207215;修回日期:2003210208 作者简介:高吴阳(19622),男,湖北宜昌市人,副主任医师,本科,从事泌尿男科学专业。通讯作者:高吴阳

肝炎和酗酒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

肝炎和酗酒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 安普先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死亡率列第五位。我国普查每十万人口中有15~46人罹患肝癌。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更为常见,每年新发患者40万人以上,死亡人数超过37万。“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如此之高,但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肝癌的预防和早期检查就显得相当重要。”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而对于肝癌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就是预防各种肝癌易感因素。肿瘤专家认为:“虽然肝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已经证实与肝炎病毒感染、长期大量饮酒、环境以及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肝癌的预防就要从规避这些高危因素做起。 1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流行病结果显示,乙肝感染率高的地区也是肝癌高发地区,如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乙肝病毒与肝癌关系更为密切。人感染乙肝病毒之后,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对肝脏造成损害。长期的这种损害导致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癌。 预防乙肝,在某种程度上说也预防了肝癌发生;对于已感染乙肝病毒且处于慢性肝炎者,采用恰当的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癌的发生。

2戒酒或者限量饮酒 长期酗酒也会导致肝癌。因为酒中的乙醇需要通过肝脏来完成体内代谢过程。而乙醇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对肝脏细胞有直接性毒害作用。同时乙醇的代谢还会干扰脂肪代谢、激素代谢等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乙醇代谢不仅破坏肝脏细胞,造成肝脏损害;还会加重肝脏解毒和代谢的负担,导致肝细胞脂肪病变,进而发展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最后发展成肝癌。 3健康饮食 长期食用霉变、含亚硝胺食物,卫生条件差等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多种研究均表明,黄曲霉毒素是最强的化学致癌物,在诱发肝癌的能力上,它比已知的二甲基亚硝胺致癌性强约75倍。其中黄曲霉素B致癌性最强,而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又和肝癌密切相关。 安普先生提醒大家,注重饮食健康,尤其是已霉变食物,坚决不碰。少饮酒,坚决不酗酒,浅尝辄止。按时入睡,少熬夜保持充沛的体力,平衡膳食、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肝癌的预防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备注:部分资料摘自凤凰网

细胞凋亡与肿瘤

细胞凋亡与肿瘤 巴桑卓玛 (西藏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摘 要 细胞凋亡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细胞死亡形式,不仅在正常的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细胞凋亡异常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凋亡调控基因已被看作是一类新的肿瘤发生相关基因。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平衡失调的结果,细胞凋亡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因此研究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影响不大是肿瘤治疗的新思路。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诱导 治疗 肿瘤 多细胞机体,包括人,均存在着细胞增殖与死亡的平衡,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二者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此矛盾的运动发展推动着机体的生、老、病、死。传统的肿瘤研究者关注的首先是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是永生性细胞,如何抑制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是他们首先考虑的问题。然而,机体还存在另一普遍现象,即死亡。细胞的死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它是由于局部缺血、高热、理化因素及微生物的侵袭所致的细胞急速死亡。其重要的特点是细胞肿胀、溶解、释放出裂解产物,使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另一种是生理性死亡———凋亡(apoptosis)。 1 细胞凋亡与一般的死亡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在一定诱导条件下接受指令而发生的程序化事件,是导致最终自我消亡的生命活动。发生时首先是染色质的凝集,嗜碱性染色增强,然后细胞核崩解,此时线粒体保持形态正常,最后细胞体积缩小,一部分细胞质和核碎片进入由膜包被的程序死亡小体,它们从细胞表面出芽脱落,并被组织专职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吞噬。由于细胞内容物不泄漏,因而没有炎症反应。 生化特征:染色质降解,核小体间连接DNA部位被降解,产生寡聚核小体DNA 片段,即180-200bp整数倍的不同长度的DNA片断。 细胞凋亡的化学信号:在细胞程序死亡时出现快速持续的Ca2+浓度上升。如在胞质钙离子载体tributyrin和抗-CD3抗体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中就发现有钙离子浓度升高的现象。研究发现Ca2+增加与A TP一起作用于染色质,使原来折叠的很紧的染色质变松散,露出亲水部分,以便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水解。Danson (1993)发现Ca2+可以参与Ca-calmokulin dependent phospatase作用,产生凋亡。Wornonicz提出Ca2+可以直接作用于核内转录因子引起凋亡。另外Ca2+还可活化

抗肿瘤药物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抗肿瘤药物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摘要】 本实验室自主创新实验。本实验主要有药物对细胞对细胞增长速率的影响,药物对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等三个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理解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了细胞增值与凋亡在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细胞增值与凋亡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药物对细胞对细胞增长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1.细胞生长曲线:一般细胞传代之后,经过短暂的悬浮然后贴壁,随后度过潜伏期进入指数生长期。在细胞到达包和密度后,停止生长,进入平顶期,然后退化衰亡。典型的生长曲线可分为潜伏期,指数增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以存活细胞数对培养时间作图,及得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常用与测定药物等外来因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2.利用MTT比色法测定药物等外来因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黄色的MTT能被活细胞线粒体脱氢酶还原成不溶鱼水的蓝紫色产物——formazan,后者被溶解所呈现的色度反映出活生活细胞的代谢水瓶,死亡细胞则没有脱氢酶活性。Formazan产生的量与活细胞数成正比。 【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制: ①MTT母液 ②裂解液 ③药物与对照组:A(对照),B,C,D 实验步骤: 2.细胞制备: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胰酶消化计数,配制悬液浓度为2.5~3×10 个/ml。

3.细胞的接种(96孔板): 设定调零组,对照组,假药组(8个平衡孔),每孔加入200ul细胞悬液。 4.加药处理:细胞贴壁后,弃培养基,换等体积的药液。 5.对细胞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①配制MTT使用液:无血清的5ml培养基中加入600ulMTT母液避光混匀。②待测细胞孔,弃去培养基,每孔加100ulMTT使用液。没有细胞的孔同样重复上述操作,作为调零孔,继续培养。 6.第二天,每孔加入100ul裂解液,调零孔中也加 7.下午取出孔板,用移液器充分混匀,每孔取出150ul样品,转移到检测板中。用考热的针头挑破孔中的气泡,用酶标仪读取OD值。 8.计算每种药物的生长抑制率(细胞生长抑制率=(1—药物组OD值/细胞对照组OD值)×100%) 二、药物对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实验原理】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是集激 光技术、电子物理技术、光电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细胞荧光化学技术以及单克隆抗体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处于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细胞或亚细胞结构进行多参数、快速的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 2.PI荧光探针的特性: PI(碘化丙啶)为定量细胞化学的荧光染料,能插入双链DNA和RNA的碱基对之间,每隔5个碱基插入一个PI分子。如样品经RNA酶消化后,样品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