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阅读附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②,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①盂:古代的圆口器皿。
②汤:热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2分)(1)两小儿辩日()(2)日始出时去人近()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小题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分)小题4: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2分)参考答案:小题1:(1)争论有关太阳的问题(2)距离小题1:(1)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2)谁说你多智慧呢小题1: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
小题1:略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
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其中“决、孰、知”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
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汉书—杨胡朱梅云传》“朱云,字游,鲁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汉书—杨胡朱梅云传》“朱云,字游,鲁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
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
有荐云者,召入。
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
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
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
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殓,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杨胡朱梅云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世以是高.之高:崇敬B.御史遂将.云去将:带领C.以旌.直臣旌:表彰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仕:做官2.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①摄衣登堂,抗首而请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①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①小生乃欲相吏邪①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云,汉时有名的高士。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一)一、(2021-2022·广东清远·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乙)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①,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②也。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
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
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
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
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
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注]①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及译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计算,查点B. 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冒犯,干犯C. 晓人不当如是邪晓:知道,明白D. 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君王到某地游玩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纳谏而悔过行道者渔父莞尔而笑B.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退论书策以舒其愤C. 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D.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院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单招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单招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每题5分,共20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 请解释文中“政通人和”的含义。
2. “百废俱兴”中的“百废”指的是什么?3. “增其旧制”中的“旧制”指的是什么?4. “迁客骚人”中的“迁客”和“骚人”分别指的是什么?(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题。
(每题5分,共20分)《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忘路之远近”中的“忘”字如何解释?6. “芳草鲜美”中的“鲜美”如何解释?7. “黄发垂髫”中的“黄发”和“垂髫”分别指的是什么?二、文言文翻译(共30分)8.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10分,共20分)(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 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文言文。
(1)我今天很高兴。
(2)他昨天去了图书馆。
三、文言文写作(共30分)10. 根据《岳阳楼记》或《桃花源记》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文中所描绘景象或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政通人和”意为政治清明,人民和睦。
(4)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

(4)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灵王即位,欲为霸,会诸侯,使椒举如晋求诸侯。
晋君欲勿许。
司马侯曰:“不可。
楚王方侈,天其或者欲盈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
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
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能济?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哉?君其许之。
”乃许楚灵王,遂为申之会,与诸侯伐吴,起章华之台,为干溪之役,百姓罢劳怨怼于下,群臣倍畔于上,公子弃疾作乱,灵王亡逃,卒死于野。
故曰:“晋不顿一戟,而楚人自亡。
”司马侯之谋也。
楚平王杀伍子胥之父,子胥出亡,挟弓而干阖闾,为是而欲兴师伐楚。
子胥谏曰:“不可,臣闻之,君子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雠,臣不为也。
”于是止。
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昭公不予,于是拘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
”于是兴兵伐楚,遂败楚人于柏举而成霸道,子胥之谋也。
故春秋美而褒之。
(节选自《新序•善谋》)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B.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C.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D.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灵王,是楚国国君熊围的谥号,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同情。
B.其,表祈使语气,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的“其”含义相同。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2022北部湾经济区黑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出师表(节选)诸葛亮【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万年县法曹①武城孙伏伽上表:“隋以恶闻其过亡天下。
陛下龙飞②晋阳,远近响应,未期年而.登帝位;徒知得之之易,不知隋失之之不难也。
臣谓宜易.其覆辙,务尽下情。
凡人君言动,不可不慎。
窃③见陛下今日即位而明日有献鹞雏④者,此乃少年之事,岂圣主所须哉!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
皇太子、诸王参僚左右,宜谨择其人;其有门风不能雍⑤睦,为人素无行义,专好奢靡,以声色游猎为事者,皆不可使之亲近也。
愿陛下慎之。
”上省表大悦,下诏褒称。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一》,有删改)【注释】①法曹:职官名,掌刑法诉讼,相当于县级司法部门部长。
②龙飞:指帝王的兴起或即位。
③窃:谦辞,指私自,私下。
④鹞(yào)雏:一种像鹰而略小的猛禽。
⑤雍:和谐。
2.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情真意切,于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之中贯穿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以及兴复汉室的决心。
专题09: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苏州专用)原卷版

专题09文言文阅读(原卷版)一、课外阅读(2021春·江苏苏州·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①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
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
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
’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
’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
’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
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
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
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
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
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
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注】①竖:未成年的童仆。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杨子之邻人亡.羊身亡.所寄B.仁义之道若何.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孰.是孰非邪孰.若孤D.若.以为孰是孰非关山度若.飞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①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三人学儒和众人学泅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021春·江苏苏州·七年级星海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1)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迁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秦伐韩,军于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军中候①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人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
"赵奢曰:"请受令。
"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
赵奢曰:"胥②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
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注】①候:哨兵,侦察兵。
②胥:等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军鼓噪勒兵勒:统率,率领、B.秦伐韩,军于阏与军:军队C.赵奢曰:"内之" 内:通"纳" D.秦人不意赵师至此意:料想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又召乐乘而问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有以军事谏者死不赂者以赂者丧D.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奢军纪严明,军中有一个侦察兵建议火速援救武安,违反了赵奢发布的军令,结果被赵奢处死。
B.赵奢率领军队离开国都三十里就不前进,只忙于增筑堡垒,军中有人议论阏与将会被秦国吞并。
C.赵奢深知"兵贵神速",在迷惑秦军获得成功后,就立即下令全军卸去甲衣,快步前进,两天一夜便赶到了前线。
D.由于取得了阏与一战的胜利,赵奢深受赵王信任,从此,与廉颇、蔺相如的地位相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2)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
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
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
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言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
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行之。
”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
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
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
”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
”“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唐曰:“请因孺子而行。
”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
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
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
”“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
”“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
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唐辞曰辞:言辞B、燕者必径于赵径:通“经”,经过C、武安君难之难:责难D、府具币币:钱财;财货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君其试臣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 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C 请因孺子而行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 请为张唐先报赵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甘罗自负自荐,承担重任的一组是()①臣行之;②君其试臣;③自请张卿相燕;④请为张唐先报赵;⑤请归燕太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甘罗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少年,身为秦相的文信侯做不到的事情,十二岁的甘罗胸有成竹,毛遂自荐,完成任务。
B、甘罗不但以寥寥数语说服了张唐,而且自告奋勇,出使赵国,不用兵刃相见,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广河间”的目的。
C、甘罗给张唐进言,以应侯比文信侯,以武安君比张唐,比况对象身份相近,事理类似,因而很有说服力。
D、甘罗见赵王,先谈燕太子入秦等事,说明了秦燕不相欺赵危的事实真相,是真心为赵国着想,因而赵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君其试臣。
奚以遽言叱也?”(2)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
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
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
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
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
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
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
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
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
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
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
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
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
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
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
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
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
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
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
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
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帝贷诸将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者内.诏不敢出内:收起 B.乃彻.民屋为摞石车彻:拆毁C.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乘:趁着 D.希德委.资粮遁走委:放弃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①少从戎,严毅有大略②贼至治之,徒疲吾人③遣裨校出,若送款者④光弼出敢死士搏贼⑤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⑥光弼拒贼,战尤力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光弼刚正不阿,敢作敢为。
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让朝廷使者将其斩首,从而威震三军。
B.李光弼有勇有谋,临危不乱。
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李光弼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C.李光弼一心为公,率先垂范。
当初,史思明叛军刚到,李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D.李光弼治军有方,处变不惊。
围攻安庆绪一战,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幸好皇帝宽恕了诸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
(5分)(2) 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
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