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共沉淀技术
免疫共沉淀技术原理和操作流程

三、纯化与检测 经蛋白质与DNA 解偶联,DNA片段纯化
等处理后,用PCR等方法检测DNA与蛋白质的结合情况.
注意事项
条 超声波破碎条件的选择
件 选
抗体量的选择
择 PCR反应条件的选择
对 Input对照
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 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
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
操作步骤
一、固定 在活细胞状态下,用甲醛固定蛋白质-DNA复
合物,然后用化学(微球菌酶)或者机械(超声波)的手 段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
二、免疫沉淀 利用目的蛋白质的特异抗体通过抗原-抗
,得到相应肽列标签 4.搜索数据库分析目的蛋白相关数据进行后续研究
染色质免疫沉淀 (CHIP)
➢ 研究体内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可以灵敏地检测目标蛋白与特异DNA 片段的结合情况,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与 基因表达的关系。
CHIP原理
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 物
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 质小片段
优点和不足
优点
1.可以分离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 2.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
免人为影响。
缺点和局限性
1.难以检测蛋白质的低亲和力和短暂的相互作用 2.不能够确定第三种蛋白的桥联作用
应用及实例
应用领域:
免疫共沉淀实验用途非常广泛,但一般主要用 于低丰度蛋白的富集和浓缩,为SDS-PAGE和 MS质谱分析鉴定准备样品。
免疫共沉淀技术
• 定义及原理 • 操作流程 • 优点和不足 • 注意事项 • 应用及实例 • 展望
免疫共沉淀串联蛋白质谱coip-ms

免疫共沉淀串联蛋白质谱(CoIP-MS)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技术。
它通过将特定抗体与靶蛋白质结合,然后利用质谱技术鉴定和分析与该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从而揭示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和蛋白质功能。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CoIP-MS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局限性,以及个人对这一技术的理解和看法。
一、CoIP-MS技术原理1. CoIP原理免疫共沉淀(Co-IP)是一种将特定抗体与靶蛋白质结合的技术。
通过免疫沉淀的方式,来极大程度地富集我们需要的蛋白质。
2. 质谱技术原理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离子化和加速来测定分子质量的技术。
在CoIP-MS中,利用质谱技术鉴定和分析与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
二、CoIP-MS技术应用1.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CoIP-M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中。
通过对一种蛋白质进行免疫共沉淀,然后利用质谱技术鉴定与其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可以揭示信号传导、细胞周期、转录调控等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
2. 蛋白质功能验证CoIP-MS技术也可以用于验证蛋白质的功能。
通过鉴定与某一特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质,可以初步推测该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功能和通路位置。
三、CoIP-MS技术局限性1. 验证性由于CoIP-MS技术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鉴定依赖于抗体的质量和特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2. 数据解析CoIP-MS生成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借助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进行数据解析和筛选,因此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技术门槛。
四、个人理解和看法对于CoIP-MS技术,我个人认为它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通过CoIP-MS技术,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和功能,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抗体的选择和数据的解析,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我们对免疫共沉淀串联蛋白质谱(CoIP-MS)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免疫共沉淀(CoIP)概述,原理,优势,局限性及操作流程

免疫共沉淀(CoIP)概述,原理,优势,局限性及操作流程免疫共沉淀(CoIP)概述及原理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是研究蛋⽩-蛋⽩间相互作⽤的经典⽅法,属于免疫沉淀技术的⼀类,常被⽤于鉴定特定蛋⽩复合物的中未知蛋⽩组分。
免疫共沉淀的设计理念是,假设⼀种已知蛋⽩是某个⼤的蛋⽩复合物的组成成员,那么利⽤这种蛋⽩的特异性抗体,就可能将整个蛋⽩复合物从溶液中“拉”下来(常说的“pull-down”),进⽽可以⽤于鉴定这个蛋⽩复合物中的其他未知成员。
免疫共沉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第⼀是天然状态,第⼆是蛋⽩复合物。
免疫共沉淀的优势:与其他研究蛋⽩质相互作⽤技术(如GST-Pull down、酵母双杂交等)相⽐,免疫共沉淀鉴定的相互作⽤蛋⽩是在细胞内与⽬的蛋⽩发⽣的天然结合,避免了⼈为的影响,因此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可信度更⾼。
免疫共沉淀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1. 免疫共沉淀是建⽴在蛋⽩复合物成员间彼此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意味着松散结合的蛋⽩组分很可能检测不到;2. 由于蛋⽩质形成复合物以后,某些表位就会被掩盖,因此可能导致使⽤某⼀种pull-down抗体,⽆论怎么增加抗体浓度,也极少能将不到⼀半的⽬标蛋⽩复合物沉淀出来,如有必要最好使⽤多种不同抗体分别进⾏CoIP;3. 由于检测的是天然状态,因此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处理下,CoIP拉下来的蛋⽩复合物都可能是不同的,当然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得到的蛋⽩复合物成员也会越来越庞⼤;4. 如果使⽤Western Blot的⽅法检测的蛋⽩复合物中的⽬标蛋⽩,则需要在试验前进⾏预测,具有⼀定的冒险性;当然如果将蛋⽩复合物直接进⾏质谱分析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但需要得到较⾼纯度和浓度的蛋⽩复合物样品也⾮易事,并且成本较⾼;5. CoIP鉴定得到的蛋⽩间相互作⽤可能是直接作⽤也可能是间接作⽤,进⼀步区分还需要进⾏GST-Pull down等实验检测;6. 为了保证CoIP实验的可靠性和严谨性,需要使⽤复合物的不同成员分别独⽴进⾏CoIP实验,并且结果应该能够彼此验证,因为原则上使⽤复合物的任⼀成员进⾏CoIP都会得到其他所有成员[1]免疫共沉淀的⼀般操作流程(中英⽂对照):成⼲扰。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详细步骤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详细步骤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简称I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和分离复合物中的特定蛋白质。
它结合了特异性抗体与蛋白质-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利用抗体选择性地沉淀出目标蛋白质,并与其相关的复合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共沉淀实验的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实验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相互结合的特异性,通过该特异性结合,将目标蛋白质及其相关的复合物选择性地沉淀出来。
该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在实验中,需要选择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2.抗体与蛋白质-抗体复合物的沉淀:将抗体结合的蛋白质与复合物从样本中沉淀。
3.洗涤:洗涤沉淀的复合物,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和杂质。
4.释放目标蛋白质:将目标蛋白质从抗体中释放出来,以进行后续的下游分析。
1.细胞预处理:在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之前,需要将细胞或组织进行必要的处理,例如刺激剂的刺激或疾病模型的建立。
可以选择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样本进行适当的裂解,以确保目标蛋白质的充分释放。
2.抗体选择:选择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也可以是特异性抗体。
此外,需要选择适当的免疫沉淀试剂盒,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抗原结合:将适当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一步骤可以在实验前进行或将其加入样本中进行。
为确保抗原-抗体结合的充分性,可以进行一定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
4.免疫沉淀:将抗原-抗体复合物选择性地沉淀出来。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免疫沉淀,例如蛋白A/G琼脂糖,特效筛选柱等。
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式从沉淀中收集复合物。
5.洗涤:洗涤步骤用于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和杂质。
洗涤液的组成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洗涤步骤需要进行多次,确保洗涤得到干净的复合物。
6.释放目标蛋白质:将目标蛋白质从抗体中释放出来,以进行后续的下游分析。
免疫共沉淀(Co-IP)详细步骤教程

免疫共沉淀(Co-IP)详细步骤教程一、原理: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
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
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其优点为:(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处于天然状态;(2)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3)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
缺点为:(1)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2)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3)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二、准备工作:预冷PBS,RIPA Buffer,细胞刮子(用保鲜膜包好后,埋冰下),离心机1. 用预冷的PBS洗涤细胞两次,最后一次吸干PBS;2. 加入预冷的RIPA Buffer(1ml/107个细胞、10cm培养皿或150cm2培养瓶,0.5ml/5×106个细胞、6cm培养皿、75cm2培养瓶)3. 用预冷的细胞刮子将细胞从培养皿或培养瓶上刮下,把悬液转到1.5EP管中,4℃,缓慢晃动15min(EP管插冰上,置水平摇床上)4. 4℃,14000g离心15min,立即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5. 准备Protein A agarose,用PBS 洗两遍珠子,然后用PBS配制成50%浓度,建议减掉枪尖部分,避免在涉及琼脂糖珠的操作中破坏琼脂糖珠6. 每1ml总蛋白中加入100μl Protein A琼脂糖珠(50%),4℃摇晃10min(EP 管插冰上,置水平摇床上),以去除非特异性杂蛋白,降低背景7. 4℃,14000g离心15min,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去除Protein A 珠子8. (Bradford 法)做蛋白标准曲线,测定蛋白浓度,测前将总蛋白至少稀释1:10倍以上,以减少细胞裂解液中去垢剂的影响(定量,分装后,可以在-20℃保存一个月)9. 用PBS将总蛋白稀释到约1 μg/μl,以降低裂解液中去垢剂的浓度,如果兴趣蛋白在细胞中含量较低,则总蛋白浓度应该稍高(如10 μg/μl)10. 加入一定体积的兔抗到500μl总蛋白中,抗体的稀释比例因兴趣蛋白在不同细胞系中的多少而异11. 4℃缓慢摇动抗原抗体混合物过夜或室温2h,激酶或磷酸酯酶活性分析建议用2 h室温孵育12. 加入100μl Protein A琼脂糖珠来捕捉抗原抗体复合物,4℃缓慢摇动抗原抗体混合物过夜或室温1h,如果所用抗体为鼠抗或鸡抗,建议加2 μl"过渡抗体"(兔抗鼠IgG,兔抗鸡IgG)13. 14000rpm瞬时离心5s,收集琼脂糖珠-抗原抗体复合物,去上清,用预冷的RIPA buffer洗3遍,800μl/遍,RIPA buffer有时候会破坏琼脂糖珠-抗原抗体复合物内部的结合,可以使用PBS14. 用60μl 2×上样缓冲液将琼脂糖珠-抗原抗体复合物悬起,轻轻混匀,缓冲液的量依据上样多少的需要而定(60 μl足够上三道)15. 将上样样品煮5min,以游离抗原,抗体,珠子,离心,将上清电泳,收集剩余琼脂糖珠,上清也可以暂时冻-20℃,留待以后电泳,电泳前应再次煮5min 变性。
coip免疫共沉淀的原理

coip免疫共沉淀的原理
coip免疫共沉淀(coip)是将抗体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样
品中的特定目标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用一抗或二抗将此复合物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凝胶上形成
一条带,此带即为可移动的沉淀物。
与沉淀物结合的抗体可被洗脱,而未结合的抗原或抗体则可以被固定。
因此,coip免疫共
沉淀可用于分离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鉴定蛋白质及其亚基。
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序列和空间结构的学科,研究对象主要
是蛋白质本身,而不是其所结合的其他分子。
通过分析和鉴定所
需的蛋白,可以了解这些蛋白与哪些分子相结合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方式,进而为蛋白质功能与结构、翻译后修饰、信号转
导以及蛋白质与其配体和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的研究
提供有力工具。
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中,coip技术已
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调控、免疫活性调节及疾病发生机制研究
等方面。
—— 1 —1 —。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免疫共沉淀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结合目标蛋白质,将其与抗体一起沉淀下来,从而富集目标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这种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定位、亚细胞定位、蛋白质复合物的组成以及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共沉淀实验的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实验的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抗体结合:首先,选择特异性抗体,该抗体能够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其选择应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
将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2. 免疫复合物的富集:将免疫复合物与磁珠或琼脂糖等固相载体结合,形成免疫磁珠或免疫琼脂糖。
这些固相载体具有良好的亲和力,能够高效地捕获免疫复合物。
3.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含有免疫磁珠或免疫琼脂糖的溶液中,使样品中的目标蛋白质与免疫复合物结合。
同时,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细胞裂解、蛋白质交联等,以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并增加结合效率。
4. 免疫共沉淀:将含有样品和免疫复合物的溶液进行充分混合,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孵育,使目标蛋白质与免疫磁珠或免疫琼脂糖结合。
通过外加磁场或离心的方式,将免疫磁珠沉淀下来,从而富集目标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5. 洗涤:对沉淀下来的免疫磁珠或免疫琼脂糖进行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和其他杂质。
洗涤的条件需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优化,通常包括洗涤缓冲液的浓度、洗涤次数和洗涤时间等。
6. 析出:将洗涤后的免疫磁珠或免疫琼脂糖进行脱盐或去除洗涤缓冲液,最终得到含有富集的目标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沉淀物。
7. 分析:对沉淀物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Western blotting、质谱分析、原位杂交等,以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关系、定位及功能等。
总结起来,免疫共沉淀实验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结合目标蛋白质,将其与抗体一起沉淀下来,从而富集目标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实验方法。
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法

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法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通过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寻找与目标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一:制备样品首先需要制备含有目标蛋白的样品,可以是细胞提取物、组织提取物或纯化的蛋白。
样品需要在低温下保存,并在实验前加入适量的蛋白酶抑制剂和磷酸酯酶抑制剂以保持蛋白的完整性。
步骤二:制备抗体制备抗体需要选择与目标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抗体需要在低温下保存,并在实验前进行免疫球蛋白纯化和浓度调整。
步骤三:免疫共沉淀实验1. 将制备好的样品加入到含有抗体的蛋白A/G琼脂糖中,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2小时或过夜。
2. 将混合物加入到预先平衡好的蛋白A/G琼脂糖中,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2小时或过夜。
3. 将琼脂糖用离心管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洗涤缓冲液,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10分钟。
4. 重复步骤3,洗涤3次。
5. 加入洗涤缓冲液,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10分钟。
6. 将琼脂糖用离心管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洗涤缓冲液,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10分钟。
7. 将琼脂糖用离心管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洗涤缓冲液,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10分钟。
8. 将琼脂糖用离心管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洗涤缓冲液,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10分钟。
9. 将琼脂糖用离心管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洗涤缓冲液,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10分钟。
10. 将琼脂糖用离心管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洗涤缓冲液,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10分钟。
11. 将琼脂糖用离心管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洗涤缓冲液,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10分钟。
12. 将琼脂糖用离心管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洗涤缓冲液,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10分钟。
13. 将琼脂糖用离心管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洗涤缓冲液,轻轻摇晃混合,放置在4℃下静置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吸虫抱雌沟蛋白与幼虫巨大致死基因作用
? 构建p3 和质粒 ? 两质粒共转染 293T 细胞 ? 分离免疫沉淀复合物 ? 用抗体共沉淀 蛋白,用抗体验证。
家蚕微孢子虫胞壁蛋白单克隆抗体 靶蛋白的分离与质谱鉴定分析
? 利用微孢子虫胞壁蛋白制备2株单抗,鉴定分别 G10 识别虫体蛋白的三种成分, B10识别55左右一 种成分。
1
免疫沉淀原理图解
2 免疫共沉淀定义
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 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 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 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2
免疫共沉淀原理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 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 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 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 沉淀下来。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 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 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3 与质谱分析
原理:以细胞内源性靶蛋白为诱饵,用 抗靶蛋白抗体与细胞总蛋白进行免疫共 沉淀纯化靶蛋白免疫复合物,凝胶电泳 分离后,质谱鉴定靶蛋白的结合蛋白。
3 与质谱分析流程
4: 应 用
34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 7 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 4为人P21活化激酶4,构建其34真核质 粒
? 转染7细胞。 ? 裂解细胞后用抗体免疫沉淀细胞裂解液
? 裂解虫体提取总蛋白利用制备的单抗进行免疫共 沉淀
? 切取结合蛋白条带,酶解后进行电喷雾串联质谱 ()分析,得到相应的肽序列标签
? 鉴定得出结论G10识别的70左右条带为热休克蛋白 70,B10识别的是一种未曾报到的蛋白,分析得到 其相关信息
THE END
Thank you
1. 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
2. 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 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
3. 如用 检验,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 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若预测 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实验本身具 有冒险性。
实验的关键
1. 实验最需要注意点就是抗体的性质。抗体不同和 抗原结合能力也不同,免染能结合未必能用在反应。 建议仔细检查抗体的说明书。特别是多抗的特异性 是问题。
2 免疫共沉淀原理图解
IP CO-IP
2
CA
C A+B
D
蛋白A , 蛋白B 抗A抗体C进行洗脱 抗B抗体D进行验证
优点
1.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 处于天然状态;
2. 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 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
3. 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 合物。
缺点
实验室讨论
免疫共沉淀技术
1: 2: 3: 与质谱分析 4: 用
1
免疫沉淀定义
免疫沉淀( )是利用抗体特异性反应 纯化富集目的蛋白的一种方法。利用抗体 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抗原(常 为靶蛋白)从混合体系沉淀下来。
1
免疫沉淀步骤
抗体与细胞裂解液或表达上清中相应的 蛋白结合后,再与蛋白(),通过离心得到 珠子- 蛋白或二抗- 抗体- 目的蛋白复合物, 沉淀经过洗涤后,重悬于电泳上样缓冲液, 煮沸5-10,在高温及还原剂的作用下,抗原 与抗体解离,离心收集上清,上清中包括抗 体、目的蛋白和少量的杂蛋白。
2. 为防止蛋白的分解,修饰,溶解抗原的缓冲液必 须加蛋白酶抑制剂,低温下进行实验。
3. 考虑抗体 /缓冲液的比例。抗体过少就不能检出 抗原,过多则就不能沉降在上,残存在上清。缓冲 剂太少则不能溶解抗原,过多则抗原被稀释。
3与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
质谱法( , ) ,即用电场和磁场将 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 子碎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 测的方法。测出了离子的准确质量,就 可以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
,沉降4蛋白。 ? 鉴定被沉降的目的的蛋白表达。
研究鼻咽癌细胞系中的p53相互作用蛋白
? P53 基因为一种人体抑癌基因人体癌症发生约 一半由于该的基因突变失活。
? 抗p53 抗体与1和2总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 ? 分离免疫沉淀复合物 ? 切取p53 结合蛋白条带,酶解后进行电喷雾串
联质谱()分析,得到相应的肽序列标签 ? 搜索数据库 分析目的蛋白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