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卷说明:1.本卷共有五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___①的原野上,千万棵萤草擎着黄花兴高采烈地绽放。

它们开得泼泼洒洒,却香得羞涩而含蓄,微风吹拂,碧绿的叶伴着金黄的花婆娑起舞。

近年来,各种新品花卉层出不穷,可大部分种类都是开不了几日.就狼___②(jí)遍地。

萱草有这些花卉所达不到的境界:它在盛开的同时,也在竭力为人们奉献,成为佳肴,成为良药。

鲎草作为母亲形象的独特代表,在世界母爱精神的百花园里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1.(2分)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字和加点字“娑”的读音正确的是()A.籍shuōB.籍shāC.藉suōD.藉sā2.(2分)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沟壑纵横B.坦荡如砥C.畅通无阻D.重峦叠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_________,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比如,当你因忙碌而憔悴时,能静下来,品清茗的芬芳,听微风的轻吟,疲惫的心神就会有所慰藉,甚至收获绽放的心花;当你感到思想干瘪()言辞匮乏的时候,能坐下来,读古人的智慧,阅今人的风流,深邃思想的胚芽就会在心中茁壮成长。

能否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是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关键。

3.(1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能否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就是能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关键。

B.能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是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关键。

C.能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是在尘世能否获得幸福的关键。

D.能否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是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关键条件。

4.(1分)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B.:C.、D.……5.(2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A.人的心灵就像浩瀚的大海B.人的心灵就像洁白的云朵C.人的心灵就像蔚蓝的天空D.人的心灵就像黝黑的泥土6.(2分)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学校将于11月2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班主任刘老师让班长把这件事转达给本班其他同学,并动员大家尽可能参加此次活动。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乱花渐欲迷人眼(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2.(9分)(1)(3分)①盏②靡③契(2)(3分)C(3)(3分)随着社交平台的进一步破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品味茶文化。

3.(6分)示例:内容上,《昆虫记》向我们展示了丰富有趣的昆虫世界,对昆虫的进食、交配、养育后代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描绘。

他把大自然当成了真正的研究场,对生命充满了尊重和敬意,让人读来受益匪浅。

(3分)语言上,在法布尔的眼中,蛆虫是“胖娃娃”,苍蝇“身腰秀美”,他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表现昆虫世界,富有趣味。

(3分)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67分)(一)(7分)4.(3分)敌军攻城的气势如黑云翻涌而来,城墙仿佛将要坍塌;守城将士的铠甲迎着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评分说明:“攻城气势”与“黑云”对举,1分;“铠甲”与“金鳞”对举,1分;句意对1分。

5.(4分)颔联写战场伤亡惨烈,(1分)颈联写战斗的艰难,(1分)尾联借用黄金台的典故,(1分)表现将士们英勇无畏、舍身报国的精神。

(1分)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二)(16分)附:参考译文吏部尚书唐俭与唐太宗李世民下围棋,因抢先占据有利位置而发生争执。

唐太宗大怒,把他贬到潭州去当官。

但仍然怒气未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视我,我想杀他,你为我去找一些别人对他的埋怨或指责的话(作为借口)。

”敬德恭敬地(含糊)应答了。

第二天对话的时候,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到(您的要求)。

”唐太宗再三问他,他仍旧不改口。

唐太宗生气了,把上朝用的玉板砸碎在地上,一挥衣袖走了。

过了许久唐太宗请大臣吃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唐太宗说:“敬德今天这样做的利处和益处各有三项:唐俭免于受冤而死,我免于错杀大臣,敬德免于委屈顺从,这是三大利处;我有怒气消除的美德,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声誉,这是三大益处。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7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āi)粗糙(cāo)洗涤(dí)秉息敛声(bǐng)B.仲裁(cái)窒息(zhì)序幕(mù)抑扬顿挫(cuò)C.咆哮(páo)琐屑(xiè)曼延(màn)张目结舌(jiē)D.周济(jì)倔强(juè)瞻仰(zhān)烙绎不绝(luò)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ㅤㅤ人生路上,目的地_______重要,所谓实现目标是通向幸福的道路。

_______赶路途中的风景亦不可错过,有时不妨放缓脚步,冷静就难,淡定受喜,说不准能在欣赏到平日________的风景、捕捉到生活的美好细节之余,还能更利于________目标呢。

A.显然但漫不经心完成B.显然因熟视无睹达到C.固然但熟视无睹达到D.固然因漫不经心完成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ㅤㅤ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出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诗经》中的“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

A.“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

”这句话主干是“艺术根植土壤之上。

”B.“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用符号分析句子成分为: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C.“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

”“早在三千多年前”和“就”都是状语。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10.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11.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连用六个历史名人事例,论述人需要经历磨难才能担当大任。

B.甲文孟子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篇末得出中心论点。

C.甲文第一段运用了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用来论述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

D.乙文认为大勇者应处变不惊,能忍常人之不能忍。

12.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成就大业者所应具备的条件,请结合文章分析两者在论证思路上有何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22分)班刊创编小组在挑选适合诵读的美文时,找到如下文学类文本,请协助小组完成相应任务。

张佳玮①以前的夏天,吃完了饭,洗净碗筷,外婆便喝一声:“去乘风凉!”②——无锡话,似乎说不好“乘凉”二字,一定得“乘风凉”三个字,出口才顺。

③于是全家提了竹凳,拿了蒲扇,扶老携幼,出了门去,一路过邻居门前——夏天,大家都开着门吃晚饭——顺便呼朋引伴:“乘风凉!乘风凉!”④各家提了竹凳出来,各分一片坐了。

小孩子总是先嚷热,毕竟家里还有电风扇,乍离了风,出来一坐,觉出闷热来,立刻不高兴。

我那会儿还跟外婆抗议,什么乘凉,明明是乘热!⑤我外婆便道:“心静自然凉……”⑥我:“不懂不懂!”⑦外婆:“你数星星吧!数到一百颗,就凉了。

”⑧我那会儿数星星有个笨法子:先找到最熟悉的几颗星,以其为圆心,数周围的;左边几颗,数齐了;右边几颗,数齐了;掰着手指扒拉着,数着数着,好,一百颗了。

果然有效。

数到一百颗星星时,果然凉下来了。

⑨——现在想来,是因为心静了,是看久了幽蓝夜空,体感舒服了,是因为时候慢慢过去了,夏夜如凉水,慢慢浸下来了。

当然还有手上,轻慢摇摆的蒲扇。

14.为帮助同学们理解文章,小渝想在文段中加一些批注,请按要求帮他完成。

(1)也挺好,更舒适,只是比当年少了些风致。

(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地阅读,这是电子书最大的优势。

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D.最后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9.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大夫①日:“文学言:‘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玉之忧也。’故王者之于天下,犹一室之中②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则谓之不乐。故民流溺③而弗救,非惠君也。国家有难而不忧,非忠臣也。夫守节死难者,人臣之职也;衣食饥寒者,慈父之道也。今子弟远劳于外,人主为之夙夜不宁,群臣尽力毕议④,册⑤滋国用。故少府丞令请建酒榷⑥,以赡边,给战士,拯民于难也。内省衣食以恤在外者,犹未足,今又欲罢诸用,减奉边之用,未可为慈父贤兄也。”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晏殊《浣溪沙》)
(3)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4)芳草长堤,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5)争渡,争渡,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6)杜甫《春望》一诗中,表现在战乱频发的时局,亲人的消息特别珍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选自《盐铁论》,有删改)
【注释】①大夫:指西汉时期大臣桑弘羊。②中:正。指正主。③流溺:受水淹,此喻处于困境。④毕议:大家都来出谋划策。⑤册:同“策”,计策,计谋。⑥酒榷:古代政府所行的酒类专卖制度。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玉之忧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②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两小儿辩日》《穿井得一人》也出自《列子》。
D.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起到了提示层次和角度的作用。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一.知识积累(16分)散文犹如文字的宝石,是心灵的花朵,是从灵魂的泉眼中涌出的汩.汩清泉。

在朱自清笔下,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爬上爬下,看到.那臃肿的背景、蹒.跚动作,这时“我”才觉察到,父亲悄悄变老了:在茅盾笔下,白杨精神以高尚、正义为魂魄,以伟岸、峻拔为外形,以粗犷豁达,不折不挠.的为风骨,它是西北大地生机的象征:在汪曾祺笔下,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浓绿,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内心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的情结,让汪老在年近时,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汩.汩(gǔ)蹒.跚(pán)不折不挠.(náo)千里迢.迢(tiáo)B.汩.汩(gū)蹒.跚(mán)不折不挠.(ráo)千里迢.迢(zhāo)C.汩.汩(gǔ)蹒.跚(mán)不折不挠.(náo)千里迢.迢(zhāo)D.汩.汩(gū)蹒.跚(pán)不折不挠.(ráo)千里迢.迢(tiáo)2.上面语段横线处填写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气概篷勃魂牵梦萦古希B.气概蓬勃魂牵梦萦古稀C.气慨蓬勃魂牵梦莹古希D.气慨篷勃魂牵梦莹古稀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秋日里,来趵突泉欣赏菊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公园外的车辆摩肩接踵....。

B.面对浩如烟海....的商品,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C.小明在图书馆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了心仪已久的小说,可谓妙手偶得....。

D.在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殚精竭虑....,勇攀高峰,逐渐将梦想化作现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B.纵观古今,每一个实现梦想的人,都会经历追梦、筑梦、圆梦三个阶段。

C.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是因为油盐聂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3.(本题2分)C(海春轩塔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4.(本题7分)(1)示例:高大的战马腾空跃起,新四军战士手握盒子枪,策马飞驰,冲锋陷阵,锐不可当。(3分,未使用成语扣1分,表达方式不正确另外酌情扣分)(2)示例:你用嘀嘀嗒嗒的马蹄声谱曲,豪迈东进是最激越的一章。(2分,句式、修辞须跟例句一致,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内容不契合雕塑图片及介绍文字不得分)(3)示例:吴先生,您创作的《新四军东进》雕塑有什么深刻内涵?这尊雕塑对新时期的东台有何特别意义?(2分)
(三)(9分)
12.(本题2分)(1)北京冬奥场馆建设融合科技与艺术,场馆内的科技元素引人关注;(1分)(2)绿色冬奥成色十足,实施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1分)
13.(本题3分)举例子。(1分)列举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例子,(1分)具体说明了在设计与建筑过程中,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实现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完美融合。(1分)
14.(本题4分)(1)“仅”是只的意思,(1分)说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屋面相比于传统屋面用钢量之少,突出其采用技术之先进。(1分)(2)“所有”指一切,全部,(1分)说明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了绿电供应的全覆盖,无一例外,突出其在奥运史上的首创地位。(1分)
(四)(16分)
15.(本题4分)(1)淡泊名利,清正自律。(2)礼贤下士,尊重人才。(3)非凡的卓识、视野和胸襟。(4)高尚而谦逊的人格。(每点1分)
16.(本题5分)“不像”:梅贻琦帮助夫人在清华大学附近摆摊,贴补家用;(1分)每次教授开会,梅贻琦像茶役一样为教授续茶,不发表看法,服从教授意见。(1分) “像”:被清华师生拥护、爱戴;(1分)以自己的“做”“实干”奠定了清华大学的格局;(1分)使清华大学发展成大师林立、闪耀而强大的大学,跻身国内名牌大学之列。(1分)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济南市八年级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401注意事项:本试题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打开课本,我们看到了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锐不可当;目睹了北宋汴京街上行人摩肩接(zhǒng)的繁华景象;体会到我国科研人员面对封锁(dān)精竭虑搞科研的不易;感受到朱德对慈爱且一生劳(lù)的母亲的殷殷情怀;结识汉文帝口中(kè)尽职守的“真将军”——周亚夫:欣赏苏州园林中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镂空的花墙廊子;还瞻仰了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以说,优秀的作品,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

这些优秀作品,激励着我们一代代青年人不断前行。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dāngB.睹dǔC.镂lóuD.瞻zhān2.文段拼音处依次应填写的汉字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踵B.殚C.禄D.恪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期末临近,为了让学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地为他们辅导。

B.“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济南市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打造齐鲁样板村。

C.博物馆里陈列的各种精美木雕作品,展现了工匠们入木三分的雕刻技艺。

D.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的原因,是由于用眼过度和不注意写字姿式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下期八年级期考试题语文说明:1.本试卷共10页(试题6页,答题卡4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3.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基础(24分)1. 按要求默写古诗词。

(每空1分,共10分)(1)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

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孟子》二章)(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4)《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隐居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将杜甫的《春望》补充默写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根据拼音写词语。

(4分)(1)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màn yán()()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jǐng kuàng()()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3)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guǎng mào wú yín()()()()的宇宙。

(4)街上,行人mó jiān jiē zhǒng()()()(),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把“一个人”后面的“能”改为“能否”)B.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

(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C. 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

(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D. 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把“不管”改成“尽管”)5. “语文主题学习”的开展,一定让你收获颇多,请你仿照划线语句,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并使之构成排比。

(4分)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串门儿,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46分)(一)愚公移山(10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杂然相许.()(2)吾与汝毕力平险.()(3)惧其不已.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下列对《愚公移山》一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B. 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于他对人和自然关系上的正确认识。

C.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说明愚公目光长远,对山能被移走坚信不疑。

D. 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

愚公眼光长远却名之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名之为“智”,这样不仅增加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二)(9分)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

③谑弄:开玩笑,嘲弄。

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正色.责之/征于色.,发于声B.每来见过案.上纸/拍案.而起C.虽.谑弄皆有义味/虽.我之死D.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困于心,衡.于虑1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

11. 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青春别被“颜值”裹挟(10分)①时下,似乎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②在如今的社会评价体系中,“颜值”俨然成为排在权力、财富、社会地位之后的“第四指标”,并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似乎是,只要“颜值”高,其他什么缺点都是浮云;如果“颜值”低,其他什么优点都是浮云。

③正因如此,年轻人不惜重金购买高档化妆品、漂亮的服饰,甚至在媒体披露的毁容案例不在少数、整容黑幕曝光时常见诸报端的情况下,依然不惜在自己的脸蛋、身体上刀斧相加来追求美貌。

④美貌,果真决定一切吗?美,当然是好的,拥有美丽的外貌,既能给自己增加自信,也能让旁人赏心悦目。

在日常生活、工作场所和社交场合中,注重仪表、服饰考究,以及对面容进行适当的装扮,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颜值”高的人容易从人堆里脱颖而出,但并不直接等同于“颜值”高的人就一定更具吸引力的特质。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如果放眼望去尽是帅哥美女时,漂亮就会失去了强大竞争力,这时候我们都需要思考,到底还有什么能让你出类拔萃。

⑤人要想成为一个仪态万方的“万人迷”,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让自己充满活力,让自己生动起来。

20世纪30年代,北京东城北总布胡同有个“太太的客厅”,是“京派”文学和贵族文化的殿堂,这也是林徽因的家。

当时林徽因虽然已经身染重病,但她仍保持着开朗和明丽。

费正清的夫人曾经回忆说:“梁太太总是聚会的中心人物。

当她侃侃而谈时,她的那些爱慕者们总是为她那天马行空般的灵感中所迸发出来的精辟警语而倾倒。

⑥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高尔基也曾说过,“学问改变气质“.青春的美丽,不是街头的名牌时装;青春的潇洒,不是臂臂摇摆的忸怩作态。

如果一天到晚只是忙于外在的装扮,你是永远不可能做到气质高雅、充满魅力的。

换言之,青春在哪里?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种精神,一种修为,它就在我们的心里。

心灵充沛,青春长驻;精神丰富,永葆青春。

青春的魅力在于勇敢地抛弃外在的虚伪,在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生动、智慧和气质。

⑦实际上,芸芸众生之中,容貌出众者有之,资质平平者也有,并且后者恐怕占据绝对多数。

我们不应该因为“颜值”而自卑,反而应该因为我们的修为而自信。

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里,镇守本心,修身韫德,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性的人,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⑧在这方面,美国女孩丽兹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丽兹因为患有罕见病而外表怪异,被媒体粗暴地评为“世界最丑的女人”。

她在经历了噩梦般的精神崩溃之后,最终战胜自我,勇敢地站了出来,举办演讲、建立个人网站和摄制纪录片,以此来与偏见斗争,对舆论的霸凌说不。

她找到了勇气和自信,也赢得了尊重和尊严。

⑨面对“颜值“的裹挟,很多人可能都无力抵抗。

但是,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伴随着年华的逝去,再怎么精心装扮的容颜都会老去,时间唯一带不走的是你曾经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是你多少年来的修为,这才是让青春永驻、人生精彩的根本。

12. 下面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认为,受“只要‘颜值’高,其他什么缺点都是浮云”的标准影响,不少人花费巨资去改变自己的容颜,追求美貌。

B. 文中,林徽因虽然身患重病但是凭着开朗和明丽、充满灵感的谈吐为众人所倾倒,这是其内在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

C. 全文首先点明中心论点,阐明追求外在美的不足,然后围绕“美和气质”的关系展开论述,最后号召读者做出类拔萃的人。

D. 作者选择关于“颜值”的话题,运用典型的事例材料和名人名言进行说理,立场鲜明,为青年读者提供明确的人生指引。

13. 下列不能作为证明“学问改变气质”的一项是()。

(3分)A. 希腊人德莫森,因为口吃而生性羞怯,故苦练学说技艺改变自己而得到世人的尊重。

B. 鲁迅用脊梁顶着自己的头颅为后人照路,在漫漫长夜孤身绝响,彰显着孤独的气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