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质量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韩福荣主编-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转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学期末复习 知识点总结

质量管理学期末复习 知识点总结

(黑色:重点红色:比黑色重要绿色:最重要蓝色:了解)1.质量的术语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性能、适用性和满意程度。

3.质量概念的演变(1)质量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是从单纯的产品性能扩展到考虑顾客要求的“实用性”。

(2)质量概念的第二次扩展是从单纯的产品质量扩展到包括过程在内的“工作质量”4.产品质量是如何形成和实现的?生产、设计、调研、材料采购、检验、售后5.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简单的说,就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管理的定义引用了以下概念a)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总宗旨和方向。

在形式上的要求:由最高管理者制定、必须形成文件并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进行审查、批准、发布、实施。

注:要与组织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b)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注:通常对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c)质量策划: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

d)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e)质量保证: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f)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g)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关系:质量目标要和质量方针一致6.质量管理的范畴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7. 质量管理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操作工质量检验阶段、专职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QC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休哈特:统计质量控制之父(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保证阶段、质量战略管理阶段)(TQM阶段即质量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费根堡姆:全面质量控制之父ISO9000标准: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会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p1)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者必须履行的需求或者期望。

:a.质量检验阶段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重要特点:全员参及、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公司的管理、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全面综合运用。

)(p5)4.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全面质量管理把管理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详细内容见第三章)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及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的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火伴或者社会等相关方收益而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p9)8. :股东,顾客,员工,供应方及合作火伴,社会9. 1.现代管理之父:戴明(PDCA 循环又称戴明环)2.朱兰:质量螺旋( 13 个步骤),质量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3.零缺陷之父:克劳士比(质量及符合要求、质量的系统是预防、工作标准是零缺陷)4.费根堡母: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第一,现代质量技术,组织承诺)5.石川馨(因果图,鱼刺图):揭示了质量特性波动及潜在原因的关系: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11. :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分为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基本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 :1.预防、鉴定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2.故障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3.总质量成本是一条弯曲向上的二次曲线,有一个最低点,其对应的质量水平为最适宜质量水平。

现代质量管理学,第四版,韩福荣,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课件。第九章,质量管理体系。

现代质量管理学,第四版,韩福荣,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课件。第九章,质量管理体系。

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概念和质量管理原则
(一)基本概念 GB/T 19000—2016/ISO9000:2015标准中提出的基本概念包括:质
量、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环境、相关方及支持。 1.质量 2.质量管理体系 3.组织环境 4.相关方 5 .支持 (二)质量管理原则
GB/T 19000—2016/ISO9000:2015标准中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为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奠定了基础。质量管理原则是世界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 保证的经验的高度概括,渗透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思想和意识,用七项 原则表述了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性规律。对于组织来说,应 将质量管理原则融入组织,形成组织的质量文化。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的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中,全面遵循质量管理原则,从而达到质量管理 体系的预期绩效。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管理的首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 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创造全员积极参与实现组织 的质量目标的条件。 3.全员积极参与 整个组织内各级胜任、经授权并积极参与的人员,是提高组织创 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4.过程方法 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功能连贯的过程组成的体系来理解和管理 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地得到一致的、可预知的结果。 5.改进 成功的组织持续关注改进。 6.循证决策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7.关系管理 为了持续成功,组织需要管理与有关相关方(如供方)的关系。
第九章 质量管理体系
本章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特点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理 论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和ISO9004: 2009 《追求组织持续成功 质量管理方法》的内容。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设计;质 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评价和改进。 质量认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我国的质量认证制度。 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方法和步骤。

现代质量管理学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韩福荣 第八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

现代质量管理学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韩福荣 第八章 可靠性工程基础
8-2
研究可靠性的必要性
⑴ 设备和系统的复杂化
设备和系统越来越复杂,导致“系统相关的任一部分 失效而导致整个系统失效的机会增多”。
⑵ 使用环境的日益恶劣
产品所处的环境愈来愈恶劣,高低温、冲击、震动和 辐射等条件,使产品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⑶ 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 传统的产品生产经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交付用
维修保障只是综合保障工程中的一个方面。 表征保障性的指标是平均延误时间MDT。
维修延误的总时间
MDT
故障次数
DT n
显然,MDT愈小愈好。它反映了产品使用者的管 理水平,以及提供资源的能力。
8-9
测测试试性性((tteessttaabbiilliittyy))
产品能及时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
第八章 可靠性分析基础
7.1 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7.2 可靠性基本概念 7.3 可靠性特征量 7.4 几种常见的失效分布 7.5 系统可靠性计算 7.6 可靠性分析 7.7 可靠性过程管理
8-1
8.1 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产品质量
性可安适经时 用全应济间
能性性性性性
可维保 靠修障 性性性
t
ns(t)
8-15
例例子子
某电子器件110只的失效时间经分组整理后如下表,试 估计它的可靠度函数。
某电子器件失效时间分布
i 失效时间 失效数量 累计失效 未失效 可靠度
范围(小时) (个) 数量(个)数量(个) 估计值
1 0-400
6
6
104 0.945
2 400-800 28
34Biblioteka 76 0.691即可靠度是产品寿命T超过规定时间t的概率。
0 R( t ) 1 R( 0 ) 1 R( ) 0

质量管理期末复习2

质量管理期末复习2

一、题型;1.单选(10题) 10分2.多选(7题)14分3.名词解释(4题)12分4.简答(4题)24分5.计算(3题)40分二、核心概念:笔记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术语)就是适用性—朱兰(基本定义)2.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方位质量管理,多种多样的质量管理工具)3.质量环:从识别需要到评价这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个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4.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plan(计划)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循环的科学程序5.8020原则:就是重要的少数和普通的多数,即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6.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7.“36”原则:如果x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在正负36范围内包含了99.73%的质量特性值(在正负36范围内几乎100%地描述了质量特性值得总体分布)8. 产品:即过程的结束,(服从的软件,硬件和流程性,材料是四种通用的产品9. 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指数越大,说明工序能力越能满足技术要求,甚至有一定的能力储备,产品质量越有保证。

三、简答:1、ISO9000-2000的核心标准答:四个核心标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通常可以将过程变异分为哪两类?如何区分?答:6M所导致的变异有两类:1).随机性变异(偶然性原因,正常原因):变异出现是随机的,不易识别,不可避免2).系统性变异(或称系统性原因、异常原因):失控状态,可以追溯变异的原因,容易识别,可以避免3、新七种工具?老七种工具?一、调查表调查表也称为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是系统地收集资料和整理质量原始数据,确认事实,并对质量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过程:就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2、质量成本:又称为质量费用,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合格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合格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3、服务:为满足顾客的需,供方和各科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所产生的结果。

4、质量检验:是指对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

5、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产品,进而判断产品批或过程是否接收的活动。

6、过程能力:以往被称为工序能力,是指过程的加工水平满足技术标准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标准。

过程能力指数:表示过程能力满足技术标准(产品规格、公差)的程度,一般记为PCI或,跟成反比.7、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存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简写为M。

8、保障性:是指产品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能力,简写为S。

9、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并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10、稳定性:又称为漂移,指随着时间的变化,用相同测量系统对同一产品进行测量所得到的偏移的变化.11、重复性:又称为设备变差,指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的精度。

12、潜在先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是按照一定得格式有步骤地分析每一个部件、单元(或每一种功能)可能产生的失效(故障)模式以及每一种失效模式对系统(设备)的影响及失效后的严重程度,是一种失效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

13、全面生产维护:是以5S活动为基础,以自主保养、计划保养、前期管理、个别改善、教育训练、质量保全、间接部门效率化、安全与卫生八大支柱为主体,追求零故障、零灾害、零不良、零损失,以全员参与、预防为主为核心,最终实现企业的全员效率化管理。

14、可靠度:在规定的时间和给定的条件下,无故障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15、可用性:是产品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三种固有属性的综合反映,是指产品处于可工作状态或可使用状态的能力.16、测量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17、测量的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测量结果的再现性.简答题1、质量成本由哪些部分构成?一般分为四大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新版)全面质量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新版)全面质量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篇基本概念和原理 (1)第1章质量 (1)第2章质量管理 (2)第3章质量文化 (3)第4章质量管理系统 (4)第5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5)第二篇实施与推进 (6)第6章方针目标管理 (6)第7章现场管理改善方法 (7)第8章 QC小组活动 (9)第9章精益管理 (10)第10章六西格玛管理 (11)第三篇工具方法 (12)第ll章质量工具概述 (12)第12章统计技术基础 (13)第13章过程分析与数据收集 (15)第14章数据整理和分析 (16)第15章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19)第16章统计过程控制 (19)第一篇基本概念和原理第1章质量一、填空题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ISO 9000标准把质量特性定义为: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4.服务质量特性一般包括: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六个方面。

5.产品的自然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总时间。

6.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费用,是制造费用和使用费用的总和。

8.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1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二、判断题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 ×)2.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满足使用目的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 ×)3.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适用性”观点。

他指出,“适用性”就是产品符合规范或需求的程度。

《质量管理学》习题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质量管理学》习题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学习情境一质量管理认知1・质量的含义是什么?其有什么特征?答:人们通常所说的质量,往往是指物品的好坏,即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也就是指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即产品适合一定用途,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所具备的自然属性或特性。

广义的质量概念是指产品质量、工程(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总和,又称全面质量。

它是比产品质量更深刻、更全面的含义。

2.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原则是什么?答:(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与企业的具体目标、产品、过程及生产实践相结合,因而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会完全一致。

但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方面,不同企业都会满足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1)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成功发展的保证。

(2)质量管理体系要满足顾客和企业双方的需要与期望。

(3)质量管理体系应在考虑顾客和企业双方利益、成本和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质量最优化。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地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会关系企业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

虽然不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各不相同,但是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作用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3)过程方法4)全员参与5)管理的系统方法6.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7)持续改进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3.IS09000族系列标准的结构是怎样的?答:ISO 9000族标准的结构类别内容核心标准ISO 9000: 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 9001: 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4: 2009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 19011: 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其他标准ISO 10012: 2003测量管理体系ISO 10019:2005质量管理体系咨询师选择和使用指南技术报告或技术规范或技术协议ISO/TS 10005质量计划指南ISO/TS 10006项目质量管理指南ISO/TS 10007技术状态管理指南ISO/TR 1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ISO/TR 100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ISO/TR 10017ISO 9001: 2000 中统计技术指南ISO/TR 10018顾客投诉技术协议(1) 2002医疗机构应用ISO 9000指南技术协议(2)教育机构应用ISO 9000指南小册子ISO/TC176根据实施ISO 9000族标准的实际需要,将陆续编写一此盲传小册子形式的出版物作为指导性文件,包括《质量管理原则》《选择和使用指南》《小型组织实施指南》等,《小型组织实施指南》已于2002年正式发布4.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答: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使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质量改进的障碍p124
(1)对质量水平的错误认识。
(2)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
(3)对权力下放的错误理解。
35.p126排列图
36.过程质量是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满足产品制造质量的优劣程度。过程质量的好坏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过程质量是否稳定;二是稳定的过程能力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其中,过程质量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控制图进行测定和监控,而过程能力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可以通过工序能力指数来测定。
16.OC曲线的概念(不完整):如果用横坐标表示自变量p的值,纵坐标表示相应的接收概率L(p),则p和L(p)构成的一系列点子连成的曲线就是抽样检验特性曲线,简称OC曲线。P195
17.调整型抽样检验,是指根据已检验过的批质量信息,随时按一套规则“调整”检验的严格程度的抽样检验过程。
18.接收质量限(AQL)是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也即在抽样检验中,认为满意的连续提交批的过程平均的上限值。
32.品牌理论p37(看看阅读)
33.从先后逻辑关系看,质量策划是根据内外部条件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和计划,同时,为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规定相关资源的配置;质量控制是促使符合计划和目标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当控制对象脱离规定要求时采取措施,使其回到规定范围或方向上来。换句话说,质量控制就是保证控制对象的持续稳定,而质量改进是在稳定的基础上提高质量的问题。
12.过程能程控制的实施是指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质量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的过程管理活动。过程控制的实施实际上是对过程的分析、控制和改进。
14.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产品,进而判断产品批或过程是否接收的活动。
15.接收概率的定义:接收概率是根据规定的抽样方案,把具有给定质量水平的检验批判断为接收的概率。
26.20世纪质量管理三个阶段p14看课本
①质量检验阶段
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案例资料)P15
27.20世纪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的质的区别是:质量检验阶段主要依靠事后把关,是一种防守型的质量管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主要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控制,通过控制原因而实现预期的目标,是一种预防型的质量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则保留了这两者的长处,以满足顾客的要求为目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质量环)实施管理,是一种“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28.21世纪的质量管理P16(资料)
29.质量保证理论p27(资料阅读)
30.质量监督理论p29(资料阅读)
31.监督的方式和途径
(1)建立和完善买方市场机制。
(2)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
(3)法制监督。
(4)技术监督。
(5)质量认证制度。
(6)生产许可证制度。
(7)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监督。
22.可靠度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时间的函数,记为R(t)。
23.质量认证是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对组织的产品质量及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证实的活动。
二简答
24.质量概念的演变P2
①符合性质量
②适合性质量
③顾客及相关方满意的质量
④这种质量观是一个广义的质量观,是追求卓越、可持续发展的质量。
一名词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名)
2.质量环是指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个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3.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名)
4.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9.质量成本也称质量费用,其定义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20.所谓产品质量的经济性,就是追求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给生产者、消费者(或用户)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总损失最小。
21.我国军标GJB-1990把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简称R。
8.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9.朱兰三部曲: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管理三部曲为广大质量管理人员所熟知,他将质量管理概括为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三个阶段,称为质量管理三部曲。
10.统计过程控制是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并对过程出现的异常进行预警,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
理解要点:
(1)有时把“全面质量管理”(TQM)称为“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CWQC)、“TQC”等。
(2)全面质量管理是对一个组织进行管理的途径之一。除了这种途径之外,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还有其他途径进行管理。
(3)所谓全面质量(TQ),是指除了产品质量外还包括过程质量、体系质量。
(4)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以全面质量为中心、全员(即组织中包括最高管理者在内的所有成员)参加为基础,通过对质量环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即“三全管理”,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5)全面质量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得到组织最高管理者强有力的支持,对全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以及全员的积极参与。
5.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6.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7.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1.两类错误
第一类错误是将正常的过程判为异常,即生产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但由于偶然性原因的影响,使得点子超出控制界限,虚发警报而将生产误判为出现了异常。出现这类错误的概率称为第Ⅰ类风险,记做α。
第二类错误是将异常的过程判为正常,即生产已经处于非统计控制状态,但点子没有超出控制界限,而将生产误判为正常,这是漏发警报。把出现这类错误的概率称为第Ⅱ类风险,记做β。
25.质量概念演化的的四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生产主导型的质量,是符合性质量(优劣),重视证明,是标准化的概念。
第二个方向是达到顾客的要求,是消费者主导型的适用性质量,是变化的概念,重视改进。
第三个方向是重视相关方利益的平衡的质量,重视协调。
第四个方向是战略导向下,企业在超越中,追求卓越的经营型质量,注视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