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学对经络实质的启示_陈锦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针灸杂志2010年4月第29卷第4期 ·251·文章编号:1005-0957(2010)04-0251-04 ·经络腧穴·胚胎学对经络实质的启示

陈锦明,黄泳,王升旭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

【摘要】 随着针灸的国际化推进,国内外对经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经络的实质研究尚没有重大突破。该文尝试从胚胎学角度,阐述经络的实质及存在形态,提出经络实质是从机化体演变而来的网络,并从这角度,解释经络的各种现象。【关键词】 经络学说;经络实质;胚胎;机化体;形态原;凤汉管

【中图分类号】 R224.1 【文献标志码】 A

经络学说是指导中医临床的一个重要理论,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经脉和腧穴作了大量研究[1,2],认为经脉的组织结构与神经递质[3,4]、肥大细胞[5,6]、结缔组织[7]及钙离子活动[8]等有关,并根据针刺效应提出了多种模式的经络实质假说。然而,经络一直缺乏解剖学方面的支持,其存在形式和治疗机理,仍是研究的焦点。

1 经络实质研究的困惑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研究人员纷纷对传统经络进行了各方面的探讨。神经递质(Neurohumo- ral,NH)论,曾占了主导地位。最近又以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CT)学说为盛。然而,这些假说只着眼于个别经络现象,当中存在不少盲点。如基于CT 的学说,作用路径含糊,标靶关系不详。

以NH主导的学说,极其量只能体现受者的针感,况临床上不求受者针感而收效的案例颇多。此外,传统医学基于经络治病可通过针刺、艾灸、推拿、导电、激光、注射等不同媒介,均对经络产生调节作用;从NH 和CT机制角度,效应均基于机械动力。如此看来,经络实质应包括NH和CT以外更多的网络,或是一个能接受多种媒介激动的系统。

古人是如何总结出经络路线,现在已无从稽考,但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只记载了经络而没有腧穴,可以推断经络是以线的存在为先,排除了经络是经验穴集结而成的假想路线的说法。近年,经络的研究已步向生物科技方面。笔者研读了近年的文献,认为从胚胎发展去探讨经络实质,对上述问题极具启发。

2 胚胎形成过程

就胚胎发育过程而言,自卵子授精成为合子(zygote)开始,从单细胞开始分裂,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如此类推,逐渐以倍数递增;在细胞分裂初期,所谓的分化系统尚未出现,所有分裂出来的细胞都要彼此整合,充分沟通,才能结合成为胚体。现代医学已知,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能分化为不同的器官组织,然而,是什么促成干细胞的有序分化呢?

2.1 “机化体”统整功能

良好的沟通是整合的必要条件。胚胎学认为促成细胞有序分化,是由“机化体”(organizer)专责处理[9,10],通过一些称为“形态原”(morphogens)的分子,在胚胎内产生一个形态原梯度(morphogen gradients)的现象[11],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识别浓度梯度,确定分化(differentiation)的位置。在成形过程中,胚胎存在着极向的电流[11],并具备高密度“间隙连接”(gap junctions)的区域[12-15],这些是指导胚体生长的关键,令细胞在高速分裂过程中,仍有序地分化,不致紊乱。

2.2 “机化网络”形成和演变

从现代解剖生理学角度,机体统整的功能,可由各个分化系统共同完成,例如免疫、神经、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系统,各司其职,共同为机体的存活发挥作用。

在胚胎成形过程中,“机化体”比各个生理系统更早出现[13,14]。合子细胞不断分裂,“机化体”夹杂其中,并随着胚胎成长而变得复杂,同时逐渐演变成一个原始网络。当细胞分裂急剧增加到一定数量时,这个原始网络系统也再无法应付庞大的整合需求,取而代之,必需衍生更高效能的分化系统,以应付更高层次的整合效能,及继承原始网络的沟通功能。结果,胚胎干细胞开始分化成多个生理系统,其形成、维持和调节,均由“机化体”组成的网络负责[15],笔者称之为“机化网络”(见图1)。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0.04.009

·252· Shanghai J Acu-mox, Apr 2010, V ol 29, No 4

图1 “机化网络”示意图

往后,随着胚胎不断演变和发育,虽然分化系统已经出现,原始的“机化网络”的功能并没有因而消失,反而渐趋成熟,最终形成经络网络,与分化系统相辅相承。直到胎儿成形,经络网络和分化系统的繁衍也大致完成,两者共同组成既周密又有效能的生理网络,并具备对复杂多变环璄的适应能力。因而,原始“机化网络”不单成为经络和各个生理系统的根源,更借经络网络形式,继续指导和监察着各系统的功能活动。

2.3 “机化网络”的形态

“机化网络”含“机化体”和“形态原”,且具高密度的“间隙连接”,是干细胞高度集中之处。多项研究表明,形态原与生物电流产生互动,最终决定机体的形态和外观[16,17]。

在胚胎发展过程中,藉形态原浓度梯度,督导干细胞分化。在外观上,这些形态原梯度,便形成所谓“奇点”(singular point)。奇点显示从某一状态至另一状态的急促转变,亦即是形态隆起或凹陷处[18,19]。经络网络便是胚胎成长过程中,由奇点串连而成的众多分界线(separatrices),共同组合而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上的奇点只需很微量的扰动(perturbance),便能在机体内产生全身性影响[18-21]。换言之,机体内各个组织的形态,均是原始“机化网络”所衍生的经络,统整干细胞进行有序分化的结果。

3 机化网络的实质存在

倘若机化网络是经络的原始形态,而奇点便是腧穴所在之处,在体内应找到机化网络的迹象,于机化网络分布处,应找到经络的存在,而在经络上的腧穴,也应具备起码部分奇点的特性。

我们可从腧穴存在的体表形态证实,大部分传统腧穴,均分布在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位置上[19],正符合奇点的定义。

在骨骼、肌肉、或组织之间的凹陷处的腧穴,有翳风、太冲、尺泽、迎香、解溪、委中、内关、神阙、极泉、缺盆、鱼际、合谷和梁丘等;在骨骼、肌肉、或组织隆起或变异处的腧穴,如扶突、乳中、十宣、血海、中冲、素髎、耳穴等。

机化网络位于形体结构的分界线上,而不同领域的分界线处,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正是结缔组织所在。结缔组织在体内形成一个紧密的网络,任何对结缔组织的改变,均有可能对体内的各个系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虽然腧穴所处的解剖位置各异,但大部分均存在于“机化网络”的结缔组织层面。近代有关腧穴的研究已指出了穴位是以结缔组织为基础,当中附带着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共同交织成一个复杂体系[20-24]。《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谢浩然[21]通过观察肺经循行线认为:“肉之大会为谷”是皮肤与肌肉和骨骼之间的筋膜间隙,“肉之小会为溪”是肌束与肌束之间的肌膜间隙。党瑞山等[22]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说法,他们发现大部分腧穴均与骨膜、筋膜、神经鞘膜、动脉壁及关节囊等相关。更有研究[23,24]进一步指出,经脉应是存在于结缔组织的“筋膜类”,在每个器官外层和间隙,兼负着整合和统筹各组织内不同细胞的功能[25]。徐朝霞等[26]认为,经脉的功能是通过刺激神经、血管、淋巴管上的结缔组织后产生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及肥大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和钙离子的作用来实现的。

最近,一批韩国研究人员,以特别的技术[27,28],重新展现了40多年前北朝鲜生物学家金凤汉(Kim Bonghan)博士报道为经络实质的凤汉管(Bonghan Ducts,BD)。BD乃一细长半透明结构,广泛存在于血管[29,30]和淋巴管内[31]及覆盖内脏器官(包括脑和脊髓)外层,在机体内形成一个紧扣的网络[32,33],联接机体内外。其分布与现代经络研究结果不谋而合。BD具备管状构造[34],管内注满了丰富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液及一些包含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颗粒[35],称凤汉小体(Bonghan Granule/Corpuscle),在管内呈单向流动[36,37];分化成为胚叶(germ layer),因此可被视为多能的成体干细胞的来源,只需少量扰动,有潜质发育为机体任何细胞,有助组织重生。其特性与“机化网络”类似,被认为是胚胎发育期的残留器官[38],应是机化网络实质存在的依据,是联系分化系统的经络,在机体内贯穿其中。多项研究表明,“机化体”和“形态原”在成体后依然存在及运作[39-43],因此可以推断这些物质,在胚体成形后仍以某种结构形式,维持部分统整功能,并有效率地传递和协调机体的有关信息,启动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调整体内平衡及处理细胞修复更新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