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
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2.截竿入城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3.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欢迎阅读。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守是守候、等候的意思,“株”是指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程门立雪、别开生面、白头如新、不遗余力、髀肉复生、三人成虎、不贪为宝、一丘之貉、天经地义、为虎作伥、雕虫小技等。
扩展资料词语解释:1、狐假虎威: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战国时期《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翻译: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2、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白话翻译: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精选汇总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精选汇总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方便大家学习。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1唇亡齿寒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
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
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
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
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
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
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
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
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写出五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写出五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写出五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五个,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螳螂捕蝉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
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
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摇头摆尾有一对表兄弟相处感情很好,表兄叫临济,表弟叫元安,两人年龄只相差1岁,是很要好的朋友。
这表兄弟两人的性格很不一样,临济遇事冷静,不爱虚夸张扬,性格内向、稳重;元安却好说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性格外向、轻率。
这一天,元安到临济家做客,临济设酒席款待他。
表兄弟两个边喝边聊,兴致很高。
不知不觉,酒至半酣,元安十分得意地对临济说:“表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一定会替小弟高兴的。
”临济关切地问:“表弟有什么喜事,快说来愚兄听听。
”元安说:“小弟前日已得县令赏赐,就要被提升了。
”看着元安那副高兴的样子,临济并没有一丝笑意,也没有一句表示祝贺或恭维的话。
元安原本以为会得到表兄的赞赏,可是临济的表现却使他很失望。
看看天色已晚,元安这才想起应该回家了。
他起身告辞时,临济却一把拉住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弟,听我告诉你一件事吧。
有一条赤尾鲤鱼,样子十分好看,它自己也甚是得意。
这一天,鲤鱼摇着头,摆着红色的尾鳍,向着南方游去了。
可是它这一去,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会游到那儿。
如果游到宽阔的河里,那还算幸运;如果是游到了别人家腌鱼肉的缸里,那岂不是死路一条吗?”临济一番话,元安立刻深感惭愧,自觉不如临济。
所以说,人们在顺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得意忘形,现出一副摇头摆尾的轻狂相。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见利反目有一个读书人出外游历。
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群儿童在拾柴禾。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许多成语源自于寓言故事,以下是一些例子:
1.杞人忧天:源自《列子·天瑞》寓言故事,讲述杞国人惧怕天空会塌下来,但实际上没有发生,因此这个成语形容过分担忧自己不必要的事情。
2.鸟语花香:源自《庄子·人间世》寓言故事,形容自然的美好景象。
3.画饼充饥:源自《庄子·逍遥游》寓言故事,讲述一个人在饥饿时画了一块面饼来欺骗自己,因此这个成语形容做不切实际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狐假虎威:源自《庄子·齐物论》寓言故事,讲述一只狐狸在老虎的威胁下吓唬其他动物,从而获得了他们的财物,因此这个成语形容借助别人的威势来欺骗和威胁别人。
5.草船借箭:源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述诸葛亮借用周瑜的箭来对抗曹操,因此这个成语形容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6.狗急跳墙:源自《淮南子》寓言故事,讲述一只狗在被追逐时跳上了围墙,因此这个成语形容走投无路时采取激烈的行动。
这些寓言故事和成语经常被引用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我们表达意思和描述场景的有力工具。
1/ 1。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寓言故事成语是指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这些成语皆有关寓言故事或源于寓言故事。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
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3【农夫献曝】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从来不曾出过远门。
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
好不容易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
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
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
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好处。
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
你看怎么样?”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
于是夫妻俩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出⾃寓⾔故事的成语⼤全。
欢迎阅读参考!出⾃寓⾔故事的成语【篇⼀】 1.掩⽿盗铃 出⾃《吕⽒春秋》原为“掩⽿盗钟”,范⽒灭亡了,有⼈趁机偷了⼀⼝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背不动,于是⽤锤⼦把钟砸碎,刚⼀砸,钟就发出了很⼤的声响,他⽣怕别⼈听到钟声,把钟抢⾛了,就急忙把⾃⼰的⽿朵捂住。
他以为捂住⾃⼰的⽿朵,别⼈就听不到了。
最终也被别⼈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其果。
2.杞⼈忧天 出⾃《列⼦天瑞》刻画了⼀个“杞国⼈”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地,却整天担⼼蓝天会崩塌下来,⼤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天上的太阳、⽉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
在别⼈的劝导之下,他⼜放下⼼,开⼼极了。
⼀个栩栩如⽣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另外⼀个⼈物,开导杞⼈的热⼼⼈,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他⼈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该故事⾟辣的讽刺了那些胸⽆⼤志,患得患失的⼈。
⽐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
“天下本⽆事,庸⼈⾃扰之”。
3.夜郎⾃⼤ 出⾃《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哪个更⼤?”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以为⾃⼰是⼀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
寓意:⽐喻骄傲⽆知的肤浅⾃负或⾃⼤的⾏为。
4.揠苗助长 出⾃《孟⼦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嫌⽲苗长得太慢,就⼀棵⼀棵的往上拔⼀点,回家还夸⼝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
他⼉⼦听说后,到地⾥⼀看,⽲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5.邯郸学步 出⾃《庄⼦秋⽔》战国时期,⼀个燕国⼈听说赵国邯郸⼈⾛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路。
没有学会,反⽽忘记了⾃⼰是怎么⾛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刻舟求剑鹏程万里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抱薪救火
二十六、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暗渡陈仓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
二十七、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神乎其神天外有天痛定思痛数不胜数举不胜举人外有人防不胜防忍无可忍闻所未闻
二十八、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挥金如土铁证如山爱财如命稳如泰山门庭若市骨瘦如柴冷若冰霜如雷贯耳守口如瓶浩如烟海高手如林
二十九、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寥寥无几寥若晨星宁缺毋滥前所未有屈指可数三三两两铁树开花微乎其微一麟半爪一丝一毫百里挑一沧海一粟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