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历年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节水抗旱稻旱优73是我国水稻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其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备受关注。

湖南省是我国的水稻主产区之一,而且该地区气候湿热,降水充沛,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种植节水抗旱稻旱优73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以及高产栽培技术。

我们来了解一下节水抗旱稻旱优73的品种特点。

节水抗旱稻旱优73是由湖南省农作物研究所自主培育的一种优质水稻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旱能力突出、产量高、食味好等优点。

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中,节水抗旱稻旱优73表现出了很好的适应性,不仅适合湖南省的气候环境,而且在干旱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和优质的外观品质。

我们来了解一下高产栽培技术。

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对于节水抗旱稻旱优73来说,高产栽培技术更是至关重要。

在湖南省,种植节水抗旱稻旱优73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1.土壤改良: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苛,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和调理。

在湖南省,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施肥和翻耕,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稻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合理灌溉:虽然湖南省降水充沛,但在干旱季节仍然需要进行合理的灌溉,确保稻谷的正常生长。

在灌溉方面,应充分考虑土壤的含水量和作物的需水量,科学施行田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3.科学施肥:合理的施肥方案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在湖南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推荐使用有机肥和矿质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以确保稻谷的充分营养供应。

4.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在湖南省,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药剂和防治时机,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

5.田间管理: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技术外,田间管理也十分重要。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常规早稻品种湘早143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中鉴100湘早籼42号杂交早稻品种金优974株两优02金优402株两优819陆两优996株两优505陆两优28陆两优611杂交一季稻品种两优培九两优293准两优527湘华优7号Ⅱ优93Ⅱ优58陆两优106Ⅱ优416Y两优1号丰源优326常规晚稻品种湘晚籼13号天龙香103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湘晚籼9号杂交晚稻品种金优207金优284新香优315中优218H28优9113三香优786岳优9113岳优360K优451丰源优272T优207丰源优299九优207培两优981中优117T优259T优180常规早稻品种湘早143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75-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6-27.1克。

2002、2003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31.86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日产量4.02-3.97公斤。

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

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

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5-6公斤,秧龄30天以内,4.5-5.0叶时移栽。

插植规格为4-5×6寸,每蔸4-5苗,每苗基本苗8-10万。

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湘早籼31号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比湘早籼19号短3天。

湖南省水稻诱变育种的成就

湖南省水稻诱变育种的成就
早 籼 4号 、 晚 籼 2号 和 常 晚 籼 1 ( 南 省 农 科 院 原 子 能 农 业 应 用 研 究 所 选 育 ) 长 号 湖 。
收 稿 日期 : 0 0 1- 1 2 0 - 03
基 金 项 目 : 家 重 点 科 技 攻 关 计 划 (6B 2O - L L 内 容 国 9- L-2O - ) O 作 者 简 介 : 校 奇 (9 1 , , 南 平 江 人 , 南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副 研 究 员 , 主要 从 事 农 业 科 技 管 理 工 作 朱 16 一) 男 湖 湖 现
湖 南 省 水 稻 诱 变 育 种 的 成 就
朱 校 奇 邓 钢 桥 庞 伯 良
( 南省农 业科 学院 , 南 长 沙 湖 湖 4 02 ) 115

要: 南省 水稻 诱 变 育 种 工 作 始 于 6 湖 0年 代 初 期 , 4 近 0年 来取 得 了 可 喜 的 成 就 。
至 20 0 0年 通 过 省 级 审 定 的 水稻 突 变品 种 有 2 1个 。 并 育成 了一 批 通 过 地 ( ) 审 定 市 级 的品种 , 同时 获 得 了一 批 优 质 、 病 、 秆 、 熟及 具 有 恢 复 能 力 的 新 种 质 资 源 。 突 变 抗 矮 早
除 所 述 2 个 品 种 外 , 有 不 少 品 种 是 实 施 品 种 审 定 办 法 以前 育 成 并 在 生 产 上 发 挥 了 作 用 1 还
的 品 种 , 括 19 包 9 5年 出版 的 《 南 省农 作 物 品 种 志 》 收 录 的 水 稻 突 变 品 种 1 湖 所 7个 。 即 湘 辐 稻 、
种( 合) , 1 组 中 有 2个 已获 得 国家 或 省级 科 技 进 步 奖 。 如 湘 早 糯 1号 集 高 产 优 质 抗 病 于 一 体 ,

湖南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水稻为主要分析对象

湖南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水稻为主要分析对象



湖 南 粮食 产 业发 展 现 状
到 2 0 年耕地 的基本情况 ’ 09 由图 1 观可见各州市耕 直
然资源禀赋 和强大 的农业科技支撑力量等优势, 但是湖南大米也存在生产 效益较低 、 竞争力不强等 问题 。基于存在 的诸多问题,
提 出了严格耕地管理 、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 提高水稻 的产量 、 增加大米 的产值,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提高粮食加工能力等措施
建议 。
关键词 : 湖南 ; 粮食产业 ; 现状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 2 . ; 361 376 F 2 .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172 1)3 0 3 0 0 8 2 0 (0 2 — 1 — 9 0
Sau oo o dI d sr v lp n n na d tt sQu f o n u tyDe eo me ti Hu a n F n
Ab t a t n t e b c g o n fgo a o d c ss C i a, g a n p o u t n a d ta e b c me r n r mp r n . sr c :I a k r u d o l b lfo r i, h n s r i r d ci n d e o smo e a d mo e i o t t As a h i o r a
d v lp n . h o g h n y i ft e d v lp n fHu a c e o r e n o e eo me t T r u h t e a a ss o e e o me to n n r e r s u c s e d wme t we c n s e i e e o i g te d a d i l h i n , a e t d v lp n rn , n t s s g o a u a e o r e e d w n n h o r l u p  ̄ o g iu t r ls in e a d t c n lg t n t n t e d a tg s b t o d n t r r s u c n o me ta d t e p wef p o s fra rc l a ce c n e h oo y sr g h a d oh ra v n a e , u l u s u e t g t e i h r be fl w p o u t i , a o e i v n s . a e n t e e it g p o lms tp t fr r a u e u h o eh rw t t e p o l ms o o r d ci t we k c mp t ie e s B s d o x si r b e ,i u s o wa d me s r s s c h vy t h n a t c a d ma a e n ,r i a mes e t u is t ln r i s n r a e t e y ed o a d ie n r a e rc r d c in s sr t l n n g me t as fr r nh sa m o p a t g an ,i c e s h il f p d y rc ,i ce s i e p o u t , i e o a v n e a r u t r l n u t a i t n a d r i r i r c s i g c p c t. d a c g i l a d sr l a i , n a s g an p o e s a a i c u i i z o e n y Ke r s Hu a o n u t ; u r n i a o ; o n e e s r y wo d : n n f d i d s y c re ts u f n c u t r a u

2004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水稻)审定全文

2004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水稻)审定全文

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公布2004年审定和登记的农作物新品种的通知各市州农业局:2004年2月16日,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对各有关专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水稻、油菜、玉米、大豆、棉花、辣椒和西瓜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进行了审核,现将审定通过的45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组合)和登记的20个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予以公告(品种简介见附件3)。

附件:1、2004年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名称2、2004年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名称3、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简介二00四年二月二十四日2004年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名称2004年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名称审定编号:湘审稻2004001作物种类:水稻品种名称:湘早143(早优143)选育引进单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龚品6-29/95早鉴109以往审定情况:无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常规早籼稻。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

株高75厘米~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

湖南省区试结果: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3万穗~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8克~27.1克。

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白叶枯病7级。

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

产量表现:2002年湖南省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437斤,2003年续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427公斤,2年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432公斤,较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

日产量4.02-3.97公斤。

栽培要点: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

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种量35公斤~40公斤、大田用种量5公斤~6公斤,秧龄期30天以内,4.5叶~5.0叶时移栽。

插植规格为(13.3厘米~16.5厘米)×20厘米,每蔸4苗~5苗,每667平方米插基本苗8万苗~10万苗。

湖南省历年来审定的水稻常规种

湖南省历年来审定的水稻常规种

湖南省历年来审定的水序号品种名称亲本来源("×"前为母本)类型1创香5号IAPAR9×明恢63/湘晚籼13号籼型常规稻2星2号好茉莉105×湘晚籼13号籼型常规稻3农香18农香16×三合占籼型常规稻4玉柱香湘晚籼13号×爱华5号籼型常规稻5玉针香天龙香103×R4015籼型常规稻6湘早籼46号嘉早324×早50籼型常规稻7浙207Z9512×K青籼型常规稻8湘晚籼17号农香19×三合占籼型常规稻9辐296Z96-03×广昌占籼型常规稻10丰华占丰八占×华丝占籼型常规稻11湘晚籼16号优丰179×97早品120籼型常规稻12黄华占黄新占×丰华占籼型常规稻13中嘉早3201D1-1/G95-40×01D1-1籼型常规稻14浙106Z9512×浙733籼型常规稻15湘早籼45号舟优903×浙辐504籼型常规稻16湘早籼44号264-7大豆DNA浸糙米籼型常规稻17香糯24湘早籼24号籼型常规稻18嘉育21G96-29×YD95-1籼型常规稻19湘早籼43号湘早籼21号×超甜玉米DNA籼型常规稻20湘早籼42号冯9×丰优早11号籼型常规稻21天龙香103农香16×优丰162籼型常规稻22创丰1号塘丝占×红突31籼型常规稻23硕丰2号优ⅠB×油菜总DNA籼型常规稻24嘉早211嘉早935×Z91-17/嘉早43籼型常规稻25爱华5号优丰105×农香16籼型常规稻2699早677湘早籼19号×湘早籼24号籼型常规稻27湘早143龚品6-29×95早鉴109籼型常规稻28中86-76?籼型常规稻29中健2号Starbonnet×IR841籼型常规稻30湘丰早119中鉴100×湘早籼3号/泸红早1籼型常规稻31湘辐994湘辐87-12×湘早籼20号籼型常规稻32中鉴99-38中早4号/舟903×浙8010籼型常规稻33嘉早935Z91-105×优905/嘉育293//Z91-籼型常规稻34中98-15嘉育948×台早94-48籼型常规稻35湘峰早1号中86-44×娄早籼4号籼型常规稻36长早籼10号湘早籼18号籼型常规稻37中98-19嘉育948×嘉兴39籼型常规稻38湘晚籼13号湘晚籼5号×湘晚籼6号籼型常规稻39湘晚籼12号92W93×克ER-3籼型常规稻40湘早籼33号怀5882-5×超丰早1号籼型常规稻41湘早籼32号湘早籼11号×湘早籼17号籼型常规稻42湘晚糯1号?籼型常规稻43湘中糯1号?籼型常规稻44湘中籼4号91491×铁三矮2号籼型常规稻45湘早籼31号85-183×舟903籼型常规稻46湘晚籼11号E179-F3-2-2-1-2籼型常规稻47农香16亲16选×80-66籼型常规稻48湘早籼30号湘早籼3号×二九丰305籼型常规稻湘早籼29号50湘早籼28号浙733籼型常规稻51中鉴100舟优903×红突5号/84-240籼型常规稻52湘晚籼9号圭巴×湘早籼5号籼型常规稻53湘晚籼8号四喜粘×湘早籼1号籼型常规稻54湘早籼27号847-5籼型常规稻55湘早籼26号湘早籼15号籼型常规稻56中优早5号A345×84-17籼型常规稻57湘早籼25号浙733×辐26籼型常规稻58湘早籼24号湘早籼11号×湘早籼7号籼型常规稻59湘早籼23号湘早籼7号×浙辐9号籼型常规稻60湘粳2号79-103/宇红1号×H129粳型常规稻61湘晚籼7号Caimojizoz×红突5号籼型常规稻62湘早籼22号矮梅早3号/HA80968×浙辐802籼型常规稻63湘早籼21号湘矮早7号籼型常规稻64湘晚籼6号明恢63×特青2号籼型常规稻65湘早籼20号84-173×IR8179-47籼型常规稻66湘早籼19号湘早籼3号×浙辐802籼型常规稻67湘早籼18号湘早籼10号籼型常规稻68湘早籼17号85-20×竹系26/红410//74-105籼型常规稻69湘早籼16号湘早籼3号×浙辐802籼型常规稻70湘晚籼5号80-66×矮黑粘籼型常规稻71余水糯水源290×余赤231-8籼型常规稻72湘早籼15号IR19274-26-2-30102籼型常规稻73湘早籼14号怀早3号×测64-7籼型常规稻74湘早籼13号2279×湘早籼3号籼型常规稻75湘粳1号79-103/宇红1号×79-66粳型常规稻76湘晚籼4号湘晚籼1号×华矮1号籼型常规稻77湘晚籼3号IR56/E3-15×8232籼型常规稻78湘中籼3号湘早籼1号×湘中籼2号籼型常规稻79湘早籼12号湘早籼1号籼型常规稻80中86-44浙辐802/广陆矮4号×HA79317-籼型常规稻81湘晚籼2号IR19274-26-2-3-1-2籼型常规稻82浙733禾珍早×赤块矮选籼型常规稻83中156浙辐802×湘早籼1号籼型常规稻84湘早籼11号浙辐802×湘早籼1号籼型常规稻85湘早籼10号湘早籼3号籼型常规稻86湘早籼9号红突5号籼型常规稻87鄂荆糯6号桂朝2号籼型常规稻88湘中籼2号矮包×双36籼型常规稻89中83-49四丰43×竹科2号籼型常规稻90湘早籼8号湘矮早9号籼型常规稻91湘早籼7号81-280×HA79317-4籼型常规稻92湘早籼6号湘矮早9号×莲塘早籼型常规稻93泸红早1号1277×红410籼型常规稻94湘早籼5号岳早籼1号籼型常规稻95桂武糯78-14×桂糯80粳型常规稻96湘晚籼1号IR22//红米冬占/广秋矮×ASD7籼型常规稻97湘早籼4号湘矮早9号/竹莲矮×竹系26籼型常规稻98湘中籼1号Tetep×珍龙13籼型常规稻99浙辐802四梅2号籼型常规稻100湘早糯1号IR29×温选青籼型常规稻湘早籼3号102湘早籼2号湘矮早9号×温选10号籼型常规稻湘早籼1号定的水稻常规种原产地/选育单位审定编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湘审稻2011023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湘审稻2011021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审稻2010038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湘审稻2009039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湘审稻2009038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湘审稻2009002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湘审稻2009001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审稻2008035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湘审稻2008001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湘审稻2007041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审稻20070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湘审稻2007018中国水稻研究所等湘审稻2007004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湘审稻2007003湖南省益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审稻2007002湖南农业大学湘审稻2007001湖南省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审稻2006004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湘审稻2006003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审稻2006002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湘审稻2006001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湘审稻2005028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审稻2005003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审稻2005002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院湘审稻2005001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湘审稻2004012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审稻2004002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湘审稻2004001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XS015-2003中国水稻研究所等XS009-2003湖南省水稻研究所XS002-2003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XS001-2003中国水稻研究所等XS044-2002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XS043-2002中国水稻研究所XS042-2002湖南省双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XS041-2002湖南省宁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XS040-2002中国水稻研究所湘审稻第333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湘品审第308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307号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306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305号吴耕湘品审第270号湖南省慈利县农业局湘品审第268号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湘品审第267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265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248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247号湖南省娄底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246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245号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244号中国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243号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湘品审第224号湖南农业大学稻科所湘品审第223号湖南省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219号湖南省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218号中国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198号湖南省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197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196号湖南省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湘品审第195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175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173号湖南省怀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171号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湘品审第170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156号湖南省原子能应用研究所湘品审第155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湘品审第154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153号湖南省农业大学湘品审第152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141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140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湘品审第118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117号湖南省怀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116号湖南省怀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115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98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97号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96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95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93号中国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92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76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湘品审第73号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72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71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70号湖南省郴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60号湖北省荆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59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58号中国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57号湖南农学院湘品审第56号湖南省怀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55号湖南省沅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54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湘品审第33号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湘品审第32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22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21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19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湘品审第6号浙江农业大学等湘品审第5号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湘品审第4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品审第3号湖南省农学院湘品审第2号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湘品审第1号。

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节水抗旱稻旱优73是一种在湖南省种植表现优异的水稻品种,它不仅耐旱抗涝,而且产量高、品质好,备受农民青睐。

本文将重点介绍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以及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可以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些种植经验和技术指导。

1. 抗旱能力强湖南省气候多变,旱情频发,因此选用抗旱稻种对于当地农民来说非常重要。

旱优73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即使在干旱的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这使得它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首选品种。

2. 产量稳定旱优73的产量表现十分稳定,不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通常每亩产量都能够达到600公斤以上,有些地区甚至可以达到800公斤以上。

这为农民朋友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当地的粮食生产能力。

3. 品质优良旱优73的米质优良,米粒饱满、色泽自然,口感好,非常受消费者喜爱。

而且其加工米的出糙率高、品质优异,非常适合作为商业化的水稻种植品种。

二、节水抗旱稻旱优73的高产栽培技术1. 积极改良土壤选用肥沃、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必要时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含量。

在水稻种植前,可以开展深翻、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2. 合理施肥在播种前期施入基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入适量的氮、磷、钾肥,保证水稻的营养需求。

在生长期间,可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追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 良好排水旱优73在生长期间需要足够的水分,但过度积水容易导致根系缺氧,影响生长发育。

农民朋友在种植期间需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因积水导致水稻生长不良。

4. 合理灌溉科学合理的灌溉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非常重要。

在旱季节,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水量进行合理的灌溉,以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

5. 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治各种病虫害,避免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手段,保证水稻的生长健康。

湖南水稻优质栽培及发展史

湖南水稻优质栽培及发展史

湖南水稻优质栽培及发展史
祁惠;胡雪晴;周雁
【期刊名称】《河北农机》
【年(卷),期】2024()6
【摘要】水稻属于禾本科,是一种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通常在水田中种植。

在我国,稻米也是人们主要的主食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文化传统。

其中,湖南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其水稻优质栽培技术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湖南水稻以丰产、抗性强、品质优良而闻名,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热门产品。

湖南水稻的高产、优质主要得益于湖南省多年来在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近年来,湖南省不断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注重田间管理,采用现代化栽培技术,致力提高水稻的产量。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祁惠;胡雪晴;周雁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论超级杂交水稻优质高产兼容发展的机理及栽培对策Ⅱ.超级杂交水稻优质高产的栽培对策
2.水稻无公害低成本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Ⅲ.自然农法水稻优质高
产栽培技术的研究3.湖南省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4.湖南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2012年湖南省水稻生产面积、产量、单产变化表
时间
稻谷播种面积(千公顷)
早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中稻和一季晚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双季晚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稻谷产量(万吨)
早稻产量(万吨)
中稻和一季晚稻产量(万吨)
双季晚稻产量(万吨)
稻谷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
早稻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
1958年
3,
1,
1,
2,
2,
1959年
3,
1,
2,
2,
1960年
3,
1,
302
1,
2,
1961年
3,
1,
2,
1962年
3,
2,
2,
1963年
3,
2,
2,
1964年
3,
948
2,
2,
1965年
3,
1,
920
2,
2,
1966年
3,
1,
1,
2,
3,
1967年
3,
1,
1,
2,
3,
1968年
3,
1,
1,
3,
4,
1,
1,
1,
2,
890
6,
5,
6,
6,
2011年
4,
1,
1,
1,
2,
6,
5,
7,
6,
2012年
4,
2,
6,
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5,
1991年
4,
1,
1,
2,
1,
5,
5,
6,
6,
1992年
4,
1,
1,
2,
305
1,
5,
5,
6,
6,
1993年
4,
1,
1,
2,
1,
5,
5,
6,
6,
1994年
4,
1,
1,
2,
1,
5,
5,
6,
6,
1995年
4,
1,
1,
2,
1,
5,
5,
6,
6,
1996年
4,
1,
1,
2,
1,
6,
5,
6,
6,
1997年
4,
3,
1969年
3,
1,
1,
460
2,
3,
1970年
4,
1,
1,
596
3,
3,
1971年
4,
1,
1,
3,
3,
1972年
4,
2,
1,
3,
3,
1973年
4,
2,
1,
800
3,
3,
1974年
4,
2,
1,
3,
4,
1975年
4,
2,
1,
881
3,
4,
1976年
4,
2,
1,
864
3,
4,
1977年
4,
2,
1,
3,
1,
5,
5,
5,
5,
1985年
4,
1,
1,
2,
1,
5,
5,
4,
5,
1986年
4,
1,
1,
2,
1,
1,
5,
5,
5,
5,
1987年
4,
1,
1,
2,
1,
5,
5,
6,
5,
1988年
4,
1,
1,
2,
1,
5,
5,
5,
5,
1989年
4,
1,
2,
2,
1,
5,
5,
6,
5,
1990年
4,
1,
2,
2,
1,
1,
5,
5,
6,
3,
1978年
4,
2,
1,
4,
4,
1979年
4,
1,
2,
4,
4,
1980年
4,
1,
2,
1,
935
220
4,
4,
4,
3,
1981年
4,
1,
2,
1,
228
788
4,
5,
4,
3,
1982年
4,
1,
1,
2,
1,
4,
5,
5,
4,
1983年
4,
1,
2,
2,
1,
1,
5,
5,
5,
5,
1984年
4,
1,
2,
2,
1,
281
中稻和一季晚稻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
双季晚稻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
1949年
2,
2,
1,
1950年
2,
35
2,
2,
1951年
2,
2,
2,
1952年
3,
2,
2,
1953年
3,
2,
2,
1954年
3,
2,
1,
1955年
3,
370
990
2,
2,
1956年
3,
2,
2,
1957年
3,
742
208
2,
2,
5,
2004年
3,
1,
1,
1,
2,
720
6,
5,
6,
6,
2005年
3,
1,
1,
1,
2,
838
6,
5,
6,
5,
2006年
3,
1,
1,
1,
2,
782
6,
5,
6,
6,
2007年
3,
1,
1,
1,
2,
6,
5,
6,
6,
2008年
3,
1,
1,
1,
2,
6,
5,
7,
6,
2009年
4,
1,
1,
1,
2,
6,
5,
7,
6,
2010年
1,
1,
2,
1,
6,
5,
6,
6,
1998年
3,
1,
1,
2,
357
1,
5,
5,
6,
6,
1999年
3,
1,
1,
2,
1,
5,
5,
6,
6,
2000年
3,
1,
1,
2,
1,
6,
5,
6,
6,
2001年
3,
1,
1,
2,
1,
6,
5,
6,
6,
2002年
3,
1,
1,
2,
5,
5,
7,
5,
2003年
3,
1,
1,
2,
6,
5,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