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项目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项目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项目管理产生迄今,经历了传统的项目管理和现代的项目管理两大阶段。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已渗透到各个领域,PMP资格考试进入中国,已建立了国

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这标志着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本文对项目管理发展历史及我国项目管理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项目管理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项目管理;发展;现状

有项目,就有项目如何管理的问题,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时产生,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成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指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项目管理是一种弹性的管理方式,运作时将专家召集到团队, 任务完成后再回到各自的职能部门。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项目不是通过等级命令体系来运作,而是通过所谓“平面化”的结构来实施[1]。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将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即80年代前为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主要采用职能管理方法;80年代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主要采

用过程管理方法。所谓过程,是指能够带来结果的系列活动,更明确地说,就是利用资源和方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列活动。一个大过程中可以包含若干个小过程,即过程网络。一个过程的输出可以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即过程之间有相互影响和作用。系统地识别和管理这些过程,特别是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所谓的过程管理方法[2]。

项目管理不断升温,现已成为全球管理的新热点,目前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电子、通讯、计算机、金融、投资、制造、咨询、服务以及国防等诸多行业,90 年代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和医院管理领域,用财富杂志的话说,21世纪是项目管理的世纪[1]。

二、我国项目管理现状

在中国,近年来项目管理也逐渐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大专院校纷纷设立项目管理院、系,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举办项目管理研修班等。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PMP)资格考试,授予PMP资格,已进人中国,PMP与MBA、MPA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三大热门专业。

我国的项目管理已从工程建设领域扩展到IT、金融等行业,并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项目管理的应用面还不够广,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尽管许多项目名义上实施了项目管理,但存在着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甚至有一些认识误区的现象,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对项目管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一)重形式轻实质

据调查,国内大多数工程公司,设计院,目前对项目管理基本上是形式上重视了,实质上忽视了。或者重视的程度或力度不够。

(二)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

它反映在工程公司抓项目管理,有的过程和内容还没有管,或管得粗浅,未成体系。如一个设计项目的成员中,不配备某个专业的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公司经理肯定会认为项目无法运作,但一个项目没有配备进度计划工程师,或没有配备费用控制工程师,项目经理或公司经理却可能认为可以运行。这说明项目管理实质上是被忽视了。

(三)项目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工程公司,设计院的状况是,创造项目产品过程的技术水平不低,经验丰富,公司为之投入也多。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几家公司真正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赢得值原理进行费用、进度综合控制的。有外国公司评论,目前中国还很难找到有能力独立管理现代大型工程项目的工程公司。

三、促进我国项目管理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思考

《幸福》杂志刊登文章说:“项目管理将成为未来的浪潮。在下一个10年中,项目经理的队伍将迅速壮大,成为我们所创建的核心人物。”我国的企业应该充分认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机制。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项目管理事业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如下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全面推广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

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行业的项目表现为不同的类型、规模和复杂程度,而且不同的项目对类似的过程也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常规的项目管理方法体系需结合各行业项目的特色不断充实与完善,如工程项目管理、国防项目管理、IT项目管理、研发项目管理[4]。

(二)强化政府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中尚有许多工作仍需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如尽快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和制定行业标准以及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评审和考核制度[4]。

(三)完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我们应在吸收国外相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项目管理的具体发展情况,不断充实完善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4]。

(四)改进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规范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4]。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沟通与协作

曾有机构调查得出,90% 的项目失败不是由于技术原因,而是沟通失败。畅通无阻的信息沟通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项目沟通包括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和企业内部沟通。与客户的沟通是项目沟通中的重点[5]。

(六)项目要进行风险预测和管理

风险管理规划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可能出现的环境条件,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在市场经济下,特别是我国已经加人了WTO,企业面临着许多风险,具有风险观念是非常必要的[5]。

(七)创新思维

有一种观念认为任何工作都可以当作项目来做,此话听起来有些极端,其实

反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工作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作业”,看重的是它的

重复性,按现有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处理就可以,一切都可“循规蹈矩”。如果

我们强调的是这项工作的独特性和一次性,它就是项目,独特性是项目的风险所在,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往往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需要因事因时因

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以创新思维是项目思维的显著特点。把所有工作都当作

项目来做,实质上是强调了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能够在现

有水平上有所提高[6]。

(八)瞄准全球化,与国际接轨

我国项目管理公司要参与国际竞争,就需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

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国

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大型项目不断上马。很多正在进行的或已完成

的重大工程,如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北京2008奥运会工程建设、上海交通运输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东北工业结构调整

和技术改造等均蕴涵了巨大的项目管理市场商机。所有这些无不说明我国项目管

理新时代的到来,未来几十年将是项目管理人才施展才华的年代[4]。

参考文献

[1] 郑碧莲.以项目为抓手的项目管理法.中国医院院长.2007年1期.41-42.

[2] 袁经勇.谈工程项目过程管理与程序.化工设计.2001.11(3):31-33.

[3] 胡德银.重视项目管理.化工设计2002.12(2):12-17.

[4] 骆殉、马红霞.项目管理发展综述.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第5期:28-29.

[5] 赵晓玲、杨春晖.项目管理的应用与发展.化工技术经

济.2002,20(6):41-44.

[6] 缪燕燕.项目管理精髓何在.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0):124-126.

作者简介:

史永广男(1973-),现为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1.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工程项目建设是利用投资完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的过程,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具体化,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具体形式。它通过项目的建成投产使垫付出去的资金回收并获得增值。 2.工程管理现状 2.1理论与实践新进展作为传统的实行项目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域,近几年来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建立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行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制度; 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创新:Partnering模式、动态联盟模式、伙伴关系模式。 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项目风险管理技术、项目集成化和结构化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可视化技术、项目过程测评技术、项目回顾和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思想与方法、大型项目管理和多项目管理方法。 精选word范本,供参考!

2.2现阶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法制不健全 2)在项目的获取上还缺乏营销的概念 3)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范围有待扩展 4)竞争中过分重视价格的作用 5)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6)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 精选word范本,供参考!

工程项目管理-名词解释

项目:是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建设项目:需要一定量的投资,按照一定程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应符合质量要求的,以形成固定资产为明确目标的特定任务。 工程施工项目:施工企业自施工承包投标开始到保修期满为止全过程中完成的项目。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为了使项目取得成功(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 工程项目范围管理:是指工程项目各过程的活动总和,或指组织为了成功完成工程项目并实现工程项目各项目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各项活动。 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组织职能而进行的组织系统的设计、建立、运行和调整。 工程项目监理: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建设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目标控制:是指实现计划目标的过程中,行为主体通过检查,收集实施状态的信息,将它与原计划比较,发现偏差,采取措施纠正这些偏差,从而保证计划的正常实施,达到预定目标。 目标管理:指集体中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在实施中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行为科学,借助人们的事业感、能力、自信、自尊等,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目标。 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施工项目经理:是承包人的法定代表人在施工项目上的委托授权代理人,是对施工项目管理实施阶段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在项目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流水施工:建立在分工协作和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其实质就是联系作业,组织均衡施工。它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有效方法。 工艺参数:是指一组流水中施工过程的个数。 空间参数:指单体工程划分的施工段或群体工程划分的施工区的个数。 流水节拍:指某个专业队在一个施工段上的施工作业时间。 流水步距:指相邻的工作队进入流水作业的最小时间间隔。 工期:是指从第一专业投入流水作业开始,到最后一个专业队完成最后一个施工过程的最后一段工作退出流水作业为止的整个持续时间。 横道图:是以横向线条结合时间坐标表示各项工作施工的起始点和先后顺序的,整个计划是由一系列的横道组成。 总时差:是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自由时差:是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网络计划优化:是在编制阶段,在满足既定约束条件下,按照一定目标,通过不断改进网络计划的可行方案,寻求满意结果,从而编制可供实施的网络计划过程。 质量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检验批: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检验: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见证取样检测: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所进行的检测。 交接检验: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经双方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确认的活动。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 IT 和 IP 技术的发展,以及电信,IT,媒体和消费电子等行业之间的 融合,电信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未来 3-5 年是电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业务转型的需要,宽带化,分组化,融合(包括 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和移动化成为电信网络的主流趋势.All IP 架构,FMC 是未来网 络发展的目标,而 IMS,IP 电信化,无缝移动性和 NG-SDP 等技术,是支撑未来运营商完成转型的 核心技术.
业务发展趋势
在新的产业融合背景下,运营商以带宽出租(如批发和专线业务等)和语音服务为主的业务已 不能适应未来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运营商需要开展新的业 务,即面向消费者用户的 Multi-play 业务和面向商业用户的 ICT 服务.其中,IPTV 是面向家庭用户 和消费者用户最重要的业务切入点和关键点.而以网络为依托,为方案设计,业务托管,业务外包, 业务咨询乃至商业流程外包等提供高水准的综合解决方案,是满足未来商业用户需求的关键.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将从"Bit Pipe"向"Service"转变.这表现在,面对消费者市场,其商业 模式从"分享用户的通讯消费(Share of communication minutes) "向"分享用户的所有消费行为 (Share of total consumer spending) "转变;面向商业用户市场,其商业模式从"提供租用线路" 向"帮助用户优化商业流程"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开放合作和价值链的整合能力成为运营 商致胜的关键.

工程管理未来发展展望【最新版】

工程管理未来发展展望 工程管理未来发展展望 大家知道,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已呈现出了既规范又多样化的发展态势。除CM、PM等通用的管理模式外,又派生出EPC(工程总承包)、BT(建设-移交)和BOT(建设-运营-移交)方式,还有专业化公司代业主进行项目管理的“代建制”等新模式。但不管什么样的模式,总体上讲我国新时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可用“两个竞争”、“三个提升”、“四个走向”、“五个内容”来描述。 (一)两个竞争 1、以降低消耗为主的费用竞争转向技术领先、管理创新的竞争。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对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改革,施工图设计将逐步位移到施工企业,以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招标的总承包运作模式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新阶段的典型体现 2、市场准入以企业资质高低的竞争趋向于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高低与自主品牌能力的竞争。 新时期建筑市场竞争最终趋向于企业创建自主品牌能力的竞争。

这一竞争过程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从创建“名牌产品”的质量竞争,发展到质量加成本加人才的竞争,再到让有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具有高端管理人才的企业中标,甚至通过BT、BOT等模式,以定向议标的方式,把工程交给自己中意的承包商。国内外建筑市场的需求证明,我国建筑业多年来倡导的以项目管理为核心,提升企业总承包能力、资本运营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高品质管理,低成本竞争”理念,是完全正确的 (二)三个提升 1、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提升项目团队建设。 项目生产力的组织形式是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成本核算制。当前两制建设已成为广大企业经营决策和项目管理主线的内部结合点,和普通采用的基本生产管理形式。它为企业优化配置社会生产要素,发展项目生产力,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拓宽了广阔的空间。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深化升级的重点仍然是要把健全完善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的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作为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第一要务。坚持用“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质量为基、绩效为佳、创新为魂”的项目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团队、激励人心,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打造团队品牌效益。同时还要重视外围建设。要与相关合

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性途径方法(CPM)和项目评估和反思(PERT)技术,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其中CPM是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它假设每项活动的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出现是在1958年,由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在规划和研究在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先提出。与CPM不同的是,PERT中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是用概率的方法进行估计的估算值,另外它也并不十分关心项目费用和成本,重点在于时间控制,被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大规模开发研究项目。 随后两者有发展一致的趋势,常常被结合使用,以求得时间和费用的最佳控制。 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开始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其一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另外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项目管理发展史研究专家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是美国最早的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后由华罗庚教授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统筹法和优选法)。现在的台湾省叫项目专案。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由来,引出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目的及任务,进而阐述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并找出与国际化管理水平相比的几点不足之处,通过不足之处引发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未来向国际化迈进的几点趋势,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管理现状未来趋势 引言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项目管理模式存在两个大的研究体制,即欧洲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和美国体系(美国项目管理体系)。而我国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较晚,最早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是“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的世行贷款项目,从此,揭开了我国工程向项目管理模式的序幕。国家计委在1987年推行相关文件,文件要求我国建设单位借鉴“鲁布革”经验,实行工程建设管理模式。92年建设部正式成立了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标志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又一进步。99年交通部的《公路施工项目管理手册》一书正式出版,为我国的建设工程社工提供了可靠地依据。2002年5月1日,由国家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出版的《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实施,该规范将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推向了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和系统化[1]。 1、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目的和任务 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类,其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建设工程。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和协调。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

未来十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分析P

世界已被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未来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1.互联网全球普及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 到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 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 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 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 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 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10.虚拟世界脱胎换骨 作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林登实验室于2003年推出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Second Lif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2011年美国虚拟社区Second Life年收入达1亿美元。 第二人生在一个巨大的Debian服务器阵列上模拟了一个平面的,类似地球的世界,被称为Grid。平台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人自己决定,网民可以像建主页一样建设自己的“世界”,并能与其他人的“世界”相连,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全世界各 地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未来10年,虚拟世界将会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大行其道、SoLoMo占主导、虚拟世界脱胎换骨的十年。除了以上的变化,未来还有三网合一、网络电视、富媒体应用、电商社区化、带宽提速、实时搜索、3D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趋势和突破。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管理的历史及发展

项目管理的历史及发展 项目管理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1、古代。其代表作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供水渠这样不朽的伟大工程。我国汴梁古城的复建也可称为成功项目管理的典型例子。 2、近代项目管理的萌芽。20世纪40年代,美国把研制颗原子弹的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命名“曼哈顿计划”。美国退伍将军L.R.GROVES后来写了一本会议录“现在可以说了”(Nowitcanbetold:ThestoryoftheManhattanProject),详细记载了这个项目的经过。但是的项目管理着重计划和协调 3、近代项目管理的成熟。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60年代这类方法在由42万人参加,耗资400亿美元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中应用,取得巨大成功。此时,项目管理有了科学的系统方法。现在,CPM和PERT常被称作项目管理的常规“武器”和经典手段。当时主要运用在军事工业和建筑业,项目管理的任务主要使项目的执行。 4、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70-80年代项目管理迅速传遍世界其他各国,当时我国称CPM为统筹法(这是华罗庚教授首先将其介绍到国内时,根据其核心思想为它取的名称)。项目管理从美国初的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很快扩展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其特点是面向市场、迎接竞争;项目管理除了计划和协调外,对采购、合同、进度、费用、质量、风险等给予了更多重视,初步形成了现代项目管理的框架。 5、现代项目管理的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又跨越了世纪之交,项目管理有了新的进展。为了在迅猛变化、急剧竞争的市场中迎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挑战,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力求在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论坛?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袁经勇 (东华工程公司,合肥 230024) 摘 要 通过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之综述,为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教育与培训作者为东华工程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时代。而项目管理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最新分支,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正在迅速发展。为使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了解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特综合编写此文,以供大家参考。1 何为项目与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是指为创造唯一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活动。这里的“临时”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始点和终点,而“唯一”是指其产品或服务在一些识别方法上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不同。 而项目和管理则是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项目是由过程构成的,项目管理属于典型的过程管理,可以通过过程,如启始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结束过程来完成项目管理。 2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与阶段划分 项目管理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由此而风靡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美国白宫的行政办公室、世界银行、I BM 、ABB 、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核心部门都采用项目管理。 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通过13套大化肥的引进,我们对西方公司的项目管理,特别是设计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80年代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到90年代初开始倡导创建国 际型工程公司,直到后来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制等对项目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比如: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等等。 随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项目管理本身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成果,项目管理专家们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以后称之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3 项目管理主要研究机构 目前,国际上研究项目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他们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现代化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 ociation ,缩写为IPMA )于1965年在瑞士注册,属非 盈利性组织。1967年由其主持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国际会议,项目管理从那时起即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断发展。其主要成员是各国的项目管理协会,目前,有28个国家组织为其正式成员,代表着世界2万多名会 员,正式成员组织中的个人成员可自动地成为该协会的个人会员。IPMA 负责协调国际间具有共性的项目管理的需求,并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研究与发展、培训和教育、标准和认证以及举办各种研讨会。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缩 写为PMI ),成立于1969年,是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非盈利性专业协会。负责建立项目管理标准、提供学术交流、教育程序和专业认证等服务。它的成员主要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现有会员已超过7万。 ?8?化工建设工程 2001年第23卷第3期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分析

[摘要]通过“鲁布革”工程,建筑业进行了企业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但并没有把科学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作为“鲁布革”经验的重点。提出进一步提升施工生产方式,就要发展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消耗量、确保高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工程总承包。“LG”工程经验是继“鲁布革”工程之后的第二次冲击,冲击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工程总承包需要的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鲁布革”工程“LG”工程工程总承包 Abstract:According to 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ried out large reform ofenterprises production relations,but it didn't take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cheme as the emphasis of LubugeHydro-electrical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9084472.html,/PMP/Project's experience.The paper put forward to develop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for the core ofreducing quantity,decreasing consumption and ensuring quality.LG Project expe rience is the second shock afterLubuge Project.Its target is to build up new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appli-cant to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LG Project;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以下简称为项目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1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1.1建筑业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历史回顾 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从1984年我国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以及“鲁布革”工程实施开始,为引进学习阶段;从1987年五部委联合发文推广“鲁布革”经验,到1993年呼和浩特项目管理工作会议,论文网为研究试点阶段;从1994年九江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到1997年西安项目管理工作会议,为全面总结推广阶段;从1997年西安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到2000年,为完善和深化规范项目管理阶段;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为创新发展阶段。 1.2建筑业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基本经验(1)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施工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市场经济、操作性强、比较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 (2)明确了建筑业的结构调整思路,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施工队伍为骨干、劳务作业队伍为依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结构。 (3)进行了企业内部两层分离实践,创造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多种经营、实行多元化战略的经验。 (4)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加速了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5)促进了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为建筑业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加快与国际惯例接

展望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到来也许并不像电,不像火那样让人顿时感到光亮,但它的影响却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很多人把互联网单纯等同于网上冲浪,如果你问他,没有互联网的话他会怎样,他也许会拍拍胸脯说,大不了我不斗地主,不聊QQ,不去淘宝,不逛论坛……云云,而实际上,互联网的应用绝不仅仅止于此,如果某一天你不能从银行转账,不能预订机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能随时随地Google一下……你会不会觉得非常不习惯?所以我们知道,互联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无法缺少的一环,既然如此,我们就来做个预言家,看看互联网在未来会有哪些看得见想得出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将进入全民时代 在未来,使用互联网的人一定越来越多,虽然这看上去是废话一般,但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也许以前因为经济、文化等因素致使很多像我们父母那一代的人无法接受互联网,但如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让文盲越来越少,而且电脑以及宽带费用也都个顶个地往下跌,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全民互联网时代自然也就来了,就像国家科学基金会所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 电子计算机将不再“一家独大” 现如今电脑仍然是人们互联网应用的主体设备,而未来,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城市基础设备,据国家科学基

金会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安装在楼宇桥梁等设施内部的传感器将会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人们将使用这些传感器来监控电力运行和安保状况等,据估计,这数量要远远超过用户数量,何况计算机乎。 无线化是必然趋势 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圈子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今天这里明天那里,所以无线网络大受青睐,而在未来,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所以说无线化是必然趋势毫不为过。 互联网的网络管理将更加自动化 除了安全方面的漏洞之外,目前的互联网技术最大的不足便是缺乏一套内建的网络管理技术。国家科学基金会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开发出可以自动管理互联网的技术,比如自诊断协议,自动重启系统技术,更精细的网络数据采集,网络事件跟踪技术等等。 互联网技术对网络信号质量的要求将降低 随着越来越多无线网用户和偏远地区用户的加入,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也将发生变化,将不再采取用户必须随时与网络保持连接状态的设定。相反,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允许网络延迟较大或可以利用其它用户将数据传输到某位用户那里的互联网技术,这种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尤其重大。部分研究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研究可用于在行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 项目:project "项目"一词最早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汉语中出现(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援外项目).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发展历史 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 传统项目管理发展阶段 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项目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工业/民用工程建设方面。此时采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借用的一些一般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当时的项目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项给定的任务或工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建立的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立的项目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中,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门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创造的许多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由美国空军最早开发的项目计划评审方法(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推广的项目工期与造价管理规范(Cost / Schedule Control Systems Criteria--C/SCSC)等一大批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现在仍然在广泛地使用。 2. 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项目团队规模的不断扩

项目管理的未来

项目管理的未来 摘要: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行业,可用于描述在公开市场上销售项目管理产品、服务和技术的公司。预测项目管理的未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主要从项目管理定义溯源,从多重应用情境和不同发展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试图寻找影响项目管理未来走势的关键因素。还讨论了项目管理在全球经济中的应用,以及项目管理模型、理论、方法和工具等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项目管理、发展、趋向、预测 项目管理的定义: 根据维基百科全书,“项目管理是指一种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结果的商业过程。项目是一种为创造可量化的交付结果而进行的有限活动,有具体的起始和完成日期。项目按照流程和可预测的进度逐步向前推进,而这个过程与项目的基准、进度点和完工日期紧密相关。项目的这种有限特性与流程或运营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是永久或半永久的功能性工作,用于重复生产相同的产品或服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对这两种体系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两种管理需要截然不同的技巧和管理理念。” 项目管理发展趋向: 1. 项目管理领域的整体增长:如果综合考虑航空航天、建筑、国防、能源、石化以及运输工业,项目管理行业的全球市场价值可达1000亿美元。PPM软件行业的市场为100亿美元。近5年来,仅伊拉克的项目管理服务市场总值就高达约50亿美元。近几年,中国已培训了十万多项目管理人员。 2. 项目管理在信息技术(IT)部门持续快速增长:近10年来,IT领域的组织比任何其他领域(行业)更快更严肃地接受现代专业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在IT领域快速增长的7大理由是:(1)全球对IT行业进行巨额投资;(2)IT本身具有面向项目的特性;(3)IT计划和项目的复杂性越来越大;(4)各种技术快速更新;(5)IT项目失败;(6)信息时代——第三次浪潮已到来;(7)IT横跨所有行业、机构和项目。 3. 项目管理软件服务领域的快速增长和扩张:近三年来,通过因特网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进入成本很低,这导致项目管理软件服务公司不断增多,特别是在北美。因为基于网络的营业活动可在任何地方进行。 4. 项目管理成为建设行业的特定服务——如今,房地产开发商和大型商业建设项目的业主更频繁地将项目管理列入承包服务范畴。这一趋势在石油和天然气、石化、运输和公用设施等重工业领域尤为突出。

未来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未来互联网 关键字:未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应用为王 摘要:它是商业、通信、娱乐和教育的共同平台,您可以通过若干不同的设备与这个庞大的网络相连。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应用及内容将成为未来互联网的主旋律。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辈有才人出”。纵观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曾经潮起潮落、夏日寒冬。互联网面世不过几十年的光景,但是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已经经历了巨大变化。它的前身是众多独立网络的“大杂烩”,随后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统一体。它是商业、通信、娱乐和教育的共同平台,您可以通过若干不同的设备与这个庞大的网络相连。 那么将来呢未来的互联网又是怎样的呢透过巫师的水晶球,我们又将看到互联网怎样的未来怎样的星空 “为SoLoMo而战”。 我想“移动互联网”必是那灿烂星空中最璀璨的一颗。在近年来的互联网大会上,各种议题、演讲过半都谈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论是国外的大佬还是国内的大佬早就骚动起来了“互联网将迎来第四次变革,下一个主战场,将会是在移动互联网。” 今后的“战争”将围绕一个词——“SoLoMo”。“SoLoMo”是三种概念混合的产物,即:Social(社交的)、Local(本

地的)、Mobile(移动的),即社交加本地化加移动。它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马化腾和曹国伟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不会做手机,但会做应用软件,提供第三方的服务;马云通过短信隔空撂下狠话:不要破坏性的建设,而要建设性的破坏,并表示对阿里云手机感兴趣;雷军从金山离职后,用小米的平台,迅速做了一款手机;李开复也是扔下狠话力“推SoLoMo”……我认为无线互联网不仅仅包括手机,也包括平板电脑,包括各种移动设备,甚至包括家里的电视,这里面也会变成Andriod,或者iPhone 为主体。所以我觉得,以后笔记本会被Pad取代,PC会弱化,手机会非常重要。互联网五年到十年就会洗一次牌,原来的霸主可能没有跟上潮流,所以就会被洗掉。 网络安全是重点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正在重新思索从IP地址到DNS、路由表等关于的所有事情。想象一下,没有延时、没有、没有,整个社会充满诚信。想象一下所有的人都能够在线。这一乌托邦式的网络架构正是如今互联网工程师们所梦想的。从IP 地址到DNS,再到路由表单和互联网安全的所有事情。他们正在思索着,在没有目前和网络所具有的一些最基础特征的情况下,未来互联网将如何工作。他们的目标极具创新精神,那就是创建一个没有那么多安全漏洞,具有更高的信任度,内建身体管理的互联网。

项目管理历史发展

项目管理历史发展 概要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性途径方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甘特图(Ganttchart)的提出,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甘特图(Ganttchart)又叫横道图、条状图(Barchart)。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明的,以亨利·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他制定了一个完整地用条形图表进度的标志系统。 其中CPM是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它假设每项活动的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出现是在1958年,由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在规划和研究在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先提出。与CPM不同的是,PERT中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是用概率的方法进行估计的估算值,另外它也并不十分关心项目费用和成本,重点在于时间控制,被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大规模开发研究项目。 随后两者有发展一致的趋势,常常被结合使用,以求得时间和费用的最佳控制。 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开始对项目管理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其一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另外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项目管理发展史研究专家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pm)是美国最早的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后由华罗庚教授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统筹法和优选法)。台湾省叫项目专案。 发展 在冷战的史普托尼克危机(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前,项目管理还没有用做一个独立的概念。在危机之后,美国国防部需要加速军事项目的进展以及发明完成这个目标的新的工具(模型)。在1958年,美国发明了计划评估和审查技术(PERT),作为的北极星导弹潜艇项目。与此同时,杜邦公司发明了一个类似的模型成为关键路径方法(CPM)。PERT后来被工作分解结构(WBS)所扩展。军事任务的这种过程流和结构很快传播到许多私人企业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指导方法被发明出来,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形式上精确地说明项目是如何被管理的。这些方法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个体软件过程(PSP),团队软件过程(TSP),IBM全球项目管理方法(WWPMM),PRINCE2.这些技术试图把开发小组的活动标准化,使其更容易地预测,管理和跟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