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土壤对铜的吸附(环境化学实验)

合集下载

污染土壤中铜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污染土壤中铜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污染土壤中铜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近几年来,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

其中,污染土壤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铜离子,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污染土壤中铜离子的吸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制定科学的环境治理措施。

1. 什么是铜离子的吸附?铜离子的吸附是指铜离子与土壤中的微粒子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固定在土壤颗粒上的过程。

常见的土壤吸附剂有矿物质、有机物质、氧化物等。

铜离子与土壤吸附剂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吸附的关键因素。

2. 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在实际操作中,铜离子的吸附行为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

其中,土壤pH 值、土壤粒径、土壤结构、铜离子浓度等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铜离子的吸附过程。

(1)土壤pH值:土壤pH值决定了离子在土壤中的电性,从而影响离子与土壤颗粒之间的电化学吸附作用。

一般来说,当土壤pH值低于6.5时,铜离子的吸附能力会增强。

但当pH值过低或过高时,吸附能力会下降。

(2)土壤粒径:土壤颗粒的大小也会影响铜离子的吸附。

一般来说,当土壤颗粒越小,吸附能力也越强。

(3)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会影响铜离子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

当土壤结构不稳定时,铜离子会更容易溶解在水中并发生迁移。

(4)铜离子浓度:铜离子浓度越高,越容易与土壤颗粒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但高浓度铜离子会阻碍土壤颗粒的吸附功能,导致铜离子进一步污染。

3. 如何控制铜离子的吸附?对于铜离子的吸附控制,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

(1)改变土壤pH值:在实战中可以采用如添加钙粉、石灰等方式,改变土壤pH值,从而调整铜离子的吸附能力。

(2)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土壤有机质的加入可以增加铜离子的吸附速率,从而达到降低铜离子污染的作用。

(3)选择适合的吸附剂:根据不同种类的污染物,选用合适的土壤吸附剂,可以更好地控制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

4. 结语铜离子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土壤吸附实验 实验方案

土壤吸附实验 实验方案

土壤吸附实验步骤(前处理):
1、实验所用四种金属的化学试剂分别为Cd(NO3)·4H2O (分子量:308.49。

相对原子质量:112.4)
2、112.4/308.49=0.3644 镉的浓度为0.05、0.1、0.5、1、2、5mg/L相对应的硝酸镉浓度分别为0.137mg/L、0.2744mg/L、1.3721mg/L、2.744mg/L、5.4885mg/L、13.721mg/L。

3、称量,(标准筛、塑封袋)
4、称取土样七组(包括空白样)每组10g,分别放入长颈瓶内,分别加入硝酸镉溶液至100ml定容。

5、震荡24h
6、离心10min(调平,离心管+同样数量的对称离心管)
7、过滤0.45μm。

(注射器、过滤头)
8、加入硝酸(1+1),(PH计、滴管)
9、ICP检测
土壤解吸实验步骤(前处理):
1、用250 ml浓度为100 mg/L的镉溶液污染25 g土壤样品24 h。

2、用超纯水润洗并离心得到被污染的土壤样品(1000 mg镉/kg土)
3、向25 g污染的土壤中加入250 ml超纯水搅拌均匀,调节并保持溶液的pH为5.0。

4、不同时间从反应容器中取出搅拌均匀的土壤悬浊液样品离心,测定上清液中镉的含量。

5、考察pH值对镉解吸的影响,所用土壤样品以及土水比与上面的相同。

设置7个解吸体系,实验中分别调节每个烧杯中溶液的pH值为2.0、3.0、4.0、5.0、6.0、7.0、8.0。

解吸48 h后,测定并记录溶液的pH值,离心分离,测定上清液中铅和镉的含量。

不同配比水泥土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不同配比水泥土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2.1试验材料
部清液离心,并用 0.22m 滤膜过滤,滤
水泥土自行制备,取水泥若干,按照 液稀释 100倍后,测定清液中的浓度,的
水泥量占土样的 5%,9%,12%与土样、 浓度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重
水掺和,并将它们用拌棒在容器中充分 点实验室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搅拌,混合均匀,制备成不同配比的水泥 仪测得。
(g)。
3 水泥土吸附效果分析
3.1不同配比水泥土对吸附的动力学特 征
5%、9%和 12% 水泥土各测定 7个 吸附时间点溶液中的浓度,百分吸附率 一时间曲线见图 1。由图可知:这三种水 泥土对的吸附过程是很快的,在 0-3h 内溶液中浓度降低较快,分别达 35.19% (5% 水 泥 土),39.67%(9% 水 泥 土), 50.28%(12%水泥土),此后速度减慢, 72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状态。随着水 泥掺量的增多,水泥土对的吸附能力也 相应增加,9%和 12%的水泥土对的吸 附能力相当,平衡吸附率为 94.88%和 99.65%,较大于 5%水泥土,其平衡吸附 率为 76.73%。
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建筑材 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
料水泥土 (水泥掺量占土样 5%、9%、 2.3动态吸附试验方法
12%)对铜吸附的动力学特征、吸附等温 线型式,探讨复合型材料水泥土对铜的
使 用 CuSO4 配 制 了 浓,5%、9%、12% 配比
吸附能力,与之前国内外研究较单一的 水泥土分别称重 0.5g,各 7份置于 7个
型模拟实验分析了水泥土墙屏障厚度和 在表 1中。
水泥掺量对重金属离子隔离效果的影 2.2试剂和仪器
响,同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求解了锌离
主要试剂:无水硫酸铜(CuSO4),分

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是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重金属离子如铜、铅、锌、镉等在环境中含量过高时,会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土壤作为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重要“过滤器”和“储存库”,对其吸附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重金属离子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

首先,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取决于土壤的理化性质。

土壤的有机质、pH值、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等都是影响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关键因素。

有机质可以通过配位作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增强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

pH 值则通过影响土壤表面的电负性来影响吸附,而CEC则反映了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能力。

其次,重金属离子的性质如离子半径、电荷数和极化率等也对其在土壤中的吸附有影响。

一般来说,离子半径小、电荷数高、极化率低的重金属离子更易被土壤吸附。

此外,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也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关于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制,主要有离子交换、专性吸附和表面络合等。

离子交换是土壤表面离子与重金属离子在静电作用下的交换,专性吸附则是土壤表面的特定基团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吸附。

表面络合则是土壤表面的配位基团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的吸附。

在实际的环境中,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还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会影响土壤表面的湿润程度,从而影响其吸附能力。

土壤中的氧化还原状态会影响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和化学形态,从而影响其吸附行为。

此外,土壤中的生物活动和微生物群落也会影响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反应过程,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方面。

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前述的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离子性质和环境因素等。

对这一过程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行为,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也很多。

实验六土壤对铜的吸附

实验六土壤对铜的吸附

实验六土壤对铜的吸附实验六土壤对铜的吸附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制作土壤对铜的吸附等温线,并求得Freundlich 方程中的K 、n 值。

2. 了解pH 对土壤对铜吸附作用的有关因素。

二.实验原理铜是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含量过多也会使植物中毒。

因此,研究土壤对铜的吸附特性,有助于了解铜进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合理施用铜肥及处理土壤的铜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不同,同一种土壤在不同条件下对铜的吸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而对吸附影响比较大的是pH.。

为此,本实验通过向土壤中调节待吸附铜溶液的pH ,分别测定不同pH 条件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土壤对铜的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来描述。

即:X =K*C 1/n (1)式中:X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 ;C ——吸附达平衡时溶液中铜的浓度,mg/L ;K ,n ——经验常数,其数值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有关。

将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两边取对数,可得:1g X = lgK +n 1lgC (2)以1gX 对1gC 作图可求得常数K 和n ,将K 、n 代人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便可确定该条件下的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方程,由此可确定吸附量(X )和平衡浓度(C)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仪器和试剂1. 仪器(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恒温振荡器。

(3) 离心机。

(4) 酸度计。

(5) 复合电极。

(6) 容量瓶:50 mL ,250 mL ,500 mL 。

(7) 聚乙烯塑料瓶:50 mL 。

2. 试剂(1) 二氯化钙溶液(0.01 mol/L):称取1.5 g CaC12 · 2H 2O 溶于1L 水中。

(2) 铜标准溶液(1000 mg/L ):将0.5000 g 金属铜(99.9%)溶解于30 mLl:1HNO 3中,用水定容至500 mL 。

(3) 50 mg/L 铜标准溶液:吸取25 mL 1000 mg/L 铜标准溶液于500 mL 容量瓶中,加水定至刻度。

土壤对铜的吸附剖析

土壤对铜的吸附剖析

土壤对铜的吸附XXX指导老师:XXXX摘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包括吸附作用、配合作用、沉淀溶解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

其中又以吸附作用最为重要。

铜是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含量过多也会使植物中毒。

土壤的铜污染主要是来自于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

进人到土壤中的铜会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微粒和有机质所吸附,其吸附能力的大小将影响铜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因此,研究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就土壤对铜的吸附做了标准曲线的绘制、吸附平衡时间的测定以及土壤对铜吸附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土壤对铜的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来描述。

即: Q =Kρ1/n 式中:Q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 ; ρ——吸附达平衡时溶液中铜的浓度,mg/L ;K ,n ——经验常数,其数值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有关。

将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1g Q = lgK +n1lg ρ 以1gQ 对1g ρ作图可求得常数K 和n ,将K 、n 代人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便可确定该条件下的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方程,由此可确定吸附量(Q )和平衡浓度(ρ)之间的函数关系。

仪器与试剂1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离心机;酸度计;50mL 容量瓶;聚乙烯塑料瓶。

2试剂(1) 0.01mol/L 的NaNO 3溶液。

(2) 铜标准溶液(1000 mg/L ):将0.5000 g 金属铜(99.9%)溶解于30 mL l:1HNO 3中,用水定容至500 mL 。

(3) 50 mg/L铜标准溶液:吸取25 mL 1000 mg/L铜标准溶液于5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至刻度。

(4) 硫酸溶液:0.5 mol/L。

(5) 氢氧化钠溶液:1 mol/L。

(6) 铜标准系列溶液(pH=2.5):分别吸取10.00、15.00、20.00、25.00、30.00 mL 的铜标准溶液于250 mL烧杯中,加0.01 mol/L CaCl2溶液,稀释至240 mL,先用0.5 mol/L H2SO4调节pH=2,再以1 mol/L NaOH溶液调节pH=2.5,将此溶液移入250 mL容量瓶中,用0.01 mol/L CaCl2溶液定容。

土壤对铜的吸附

土壤对铜的吸附

土壤对铜的吸附XXX指导老师:XXXX摘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包括吸附作用、配合作用、沉淀溶解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

其中又以吸附作用最为重要。

铜是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含量过多也会使植物中毒。

土壤的铜污染主要是来自于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

进人到土壤中的铜会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微粒和有机质所吸附,其吸附能力的大小将影响铜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因此,研究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就土壤对铜的吸附做了标准曲线的绘制、吸附平衡时间的测定以及土壤对铜吸附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土壤对铜的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来描述。

即: Q =Kρ1/n式中:Q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 ; ρ——吸附达平衡时溶液中铜的浓度,mg/L ;K ,n ——经验常数,其数值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有关。

将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1g Q = lgK +n1lg ρ 以1gQ 对1g ρ作图可求得常数K 和n ,将K 、n 代人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便可确定该条件下的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方程,由此可确定吸附量(Q )和平衡浓度(ρ)之间的函数关系。

仪器与试剂1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离心机;酸度计;50mL 容量瓶;聚乙烯塑料瓶。

2试剂(1) 0.01mol/L 的NaNO 3溶液。

(2) 铜标准溶液(1000 mg/L ):将0.5000 g 金属铜(99.9%)溶解于30 mL l:1HNO 3中,用水定容至500 mL 。

(3) 50 mg/L铜标准溶液:吸取25 mL 1000 mg/L铜标准溶液于5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至刻度。

(4) 硫酸溶液:0.5 mol/L。

(5) 氢氧化钠溶液:1 mol/L。

(6) 铜标准系列溶液(pH=2.5):分别吸取10.00、15.00、20.00、25.00、30.00 mL 的铜标准溶液于250 mL烧杯中,加0.01 mol/L CaCl2溶液,稀释至240 mL,先用0.5 mol/L H2SO4调节pH=2,再以1 mol/L NaOH溶液调节pH=2.5,将此溶液移入250 mL容量瓶中,用0.01 mol/L CaCl2溶液定容。

土壤吸附铜实验报告

土壤吸附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 探究不同土壤类型、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3. 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采集于某地区农田、林地、草地等不同土壤类型。

- 铜离子溶液:浓度为0.1mol/L。

- 腐殖质:市售天然腐殖质。

- pH调节剂:NaOH、HCl。

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pH计- 烧杯- 移液管- 恒温水浴锅- 滴定管- 离心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三、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自然风干,过筛(筛孔直径为2mm),备用。

2. 吸附实验:1)将不同土壤样品分别称取5.0g,置于烧杯中。

2)加入50mL 0.1mol/L铜离子溶液,充分混合。

3)调节溶液pH值至不同水平(如pH 3、5、7、9、11)。

4)将烧杯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在25℃下恒温吸附2小时。

5)用离心机离心分离土壤与溶液,取上层清液测定铜离子浓度。

6)重复上述步骤,研究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3. 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条件下土壤对铜的吸附量。

2)分析不同土壤类型、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对铜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

农田土壤对铜的吸附量最大,林地土壤次之,草地土壤吸附量最小。

2. pH值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H值的增加,土壤对铜的吸附量逐渐降低。

当pH值为3时,土壤对铜的吸附量最大;当pH值为11时,吸附量最小。

3. 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对铜的吸附量越大。

当有机质含量为2%时,土壤对铜的吸附量最大。

五、结论1. 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受土壤类型、pH值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2. 农田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最强,林地土壤次之,草地土壤吸附能力最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土壤对铜的吸附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药、污泥和大气降尘等。

过量的载金属可引起植物的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

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土壤中的微主物所降解,因此可在土壤中不断地积累,也可为植物所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气体健康。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包括吸附作用、配合作用、沉淀溶解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

其中又以吸附作用最为重要。

铜是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含量过多也会使植物中毒。

土壤的铜污染主要是来自于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

进人到土壤中的铜会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微粒和有机质所吸附,其吸附能力的大小将影响铜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因此,研究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影响土壤对铜吸附作用的有关因素。

2. 学会建立吸附等温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不同,同一种土壤在不同条件下对铜的吸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而对吸附影响比较大的两种因素是土壤的组成和pH.。

为此,本实验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腐殖质和调节待吸附铜溶液的pH ,分别测定上述两种因素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土壤对铜的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来描述。

即:
Q =K ρ1/n
式中:Q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 ;
ρ——吸附达平衡时溶液中铜的浓度,mg/L ;
K ,n ——经验常数,其数值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有关。

将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1g Q = lgK + n
1lg ρ 以1gQ 对1g ρ作图可求得常数K 和n ,将K 、n 代人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便可确定该条件下的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方程,由此可确定吸附量(Q )和平衡
浓度(ρ)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恒温振荡器。

(3) 离心机。

(4) 酸度计。

(5) 复合电极。

(6) 容量瓶:50 mL,250 mL,500 mL。

(7) 聚乙烯塑料瓶:50 mL。

2. 试剂
(1) 二氯化钙溶液(0.01 mol/L):称取1.5 g CaC12 · 2H2O溶于1L水中。

(2) 铜标准储备溶液(1000mg/L):准确称取1.000g金属铜(99.9%)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1+1) 硝酸20mL.加热溶解后,加入(1+1)硫酸10mL并加热置冒白烟。

冷却后,加水溶解并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溶至标线,此溶液1.00mL含1.00mg铜。

(3) 5 mg/L(5.00μg/mL)铜标准使用溶液:取上述铜标准储备溶液5.00mL,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溶至标线。

(4) 硫酸溶液:0.5 mol/L。

(5) 氢氧化钠溶液:1 mol/L。

(6) 铜标准系列溶液(pH=2.5):分别吸取10.00、15.00、20.00、25.00、30.00 mL 1000mg/L的铜标准溶液于250 mL烧杯中,加0.01 mol/L CaCl2溶液,稀释至240 mL,先用0.5 mol/L H2SO4调节pH=2,再以1 mol/L NaOH溶液调节pH=2.5,将此溶液移入250 mL容量瓶中,用0.01 mol/L CaCl2溶液定容。

该标准系列溶液浓度为40.00、60.00、80.00、100.00、120.00 mg/L。

按同样方法,配制pH= 5.5的铜标准系列溶液。

(7) 腐殖酸(生化试剂)。

(8) 1号土壤样品:将新采集的土壤样品经过风干、磨碎,过0.15 mm (100目)筛后装瓶备用。

(9) 2号土壤样品:取1号土壤样品300g,加人腐殖酸30g,磨碎,过0.15mm(100目)筛后装瓶备用。

(10)10%(m/v)盐酸羟胺溶液:将50g盐酸羟胺溶于水并稀释至500mL;
(11) 0.2%(m/v)新亚铜灵溶液:称取0.2g新亚铜灵溶于100mL甲醇中;
(12)37.5% (m/v )柠檬酸钠溶液:将150g柠檬酸钠溶于400mL水中,加入10%(m/v) 盐酸羟胺溶液5mL和新亚铜灵溶液l0mL,用50mL氯仿萃取除去其中杂质铜,弃去有机层;
(13)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将100g三水合乙酸钠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6mol/L的乙酸溶液13mL,定容至500mL,混匀。

此溶液的pH值约为5.7。

四、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5.00μg/mL铜标使用准液0.00,0.50,1.00,2.00,3.00,5.00mL,于25mL比色管中,加水至15.0mL,依次加入盐酸羟胺溶液1.5mL,柠檬酸钠溶液3mL,乙酸-乙酸钠缓冲液3mL,新亚铜灵溶液1.5mL,混匀,加水至标线,充分混匀,静置5min。

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50mm比色皿于457nm处测定吸光度,每个实验点重复3次,以铜液浓度作为横坐标,吸光度A平均值作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土壤对铜的吸附平衡时间的测定
(1) 分别称取1、2号土壤样品各8份,每份1g于50 mL聚乙烯塑料瓶中。

(2) 向每份样品中各加人50 mg/L铜标准溶液50 mL。

(3)将上述样品在室温下进行振荡,分别在振荡0.5、1、1.5、2、2.5和3h后,离心分离,迅速吸取上层清液10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2滴0.5 mol/L的H2SO4溶液,用水定容后,取水样15ml按照标准曲线绘制的方法的测定吸光度。

以上内容分别用pH为2.5和5.5的100 mg/L的铜标准溶液平行操作。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溶液中铜浓度对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以确定吸附平衡所需时间。

3.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的测定
(1) 分别称取1、2号土壤样品各10份,每份1g,分别置于50mL聚乙烯塑料瓶中。

(2) 依次加入50 ml pH为2.5和5.5、浓度为40.00、60.00、80.00、100.00、120.00 mg /L 铜标准系列溶液,盖上瓶塞后置于恒温振荡器上。

(3) 振荡达平衡后,取15 mL土壤浑浊液于离心管中,离心10 min,吸取上层清液10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2滴0.5 mol/L的H2SO4溶液,用水定容后,取
水样15ml 按照标准曲线绘制的方法。

(4) 剩余土壤浑浊液用酸度计测定pH 。

五、数据处理
1.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Q = W V 1000)(0ρρ-
式中:Q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 ;
ρ0——溶液中铜的起始浓度,mg /L ;
ρ——溶液中铜的平衡浓度,mg/L ;
V ——溶液的体积,mL ;
W ——烘干土样重量,g 。

由此方程可计算出不同平衡浓度下土壤对铜的吸附量。

2. 建立土壤对铜的吸附等温线
以吸附量(Q)对浓度(ρ)作图即可制得室温下不同pH 条件下土壤对铜的吸附等温线。

3. 建立Freundlich 方程
以1g Q 对1g ρ作图,根据所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两个常数K 和n ,由此可确定室温时不同pH 条件下不同土壤样品对铜吸附的Freundlich 方程。

六、思考题
1. 土壤的组成和溶液的pH 值对铜的吸附量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1)、1#、2#土样相比,2#土样增加了10%的腐殖酸,实验结果表明2#土样对铜的吸附量明显大于1#土样。

说明土壤有机质能增加土壤对Cu 2+的吸附。

这是因为有机质对重金属元素具有络合作用。

有机质含量越高,对重金属络合作用越强,吸附的重金属也越多。

pH 值的影响:随着pH 增加,铜的吸附量增加,且溶液pH 均有部分下降。

其中2#土样pH 下降更大。

2. 本实验得到的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应为表观吸附量,它应当包括铜在土壤表面上哪些作用的结果?
答:(2)、主要是土壤胶体表面电荷、表面空穴、表面羟基、表面有机官能团等
与铜发生配位作用。

备课:
1、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方面需要提醒的:
(1)、因为PE瓶为50ml,而所加溶液是50ml,所以在放液到尾部时,应小心,时刻注意液体的流出情况,以免液体被移液管下部的尖嘴部分倒吸;
(2)、振荡时,PE瓶横躺放在振荡器中,这样振荡更为均匀,但要时刻注意是否有漏液现象。

(3)、原子吸收测定之前,样品要充分摇匀。

(4)、测定原子吸收的样品不能有细小颗粒,否则易堵塞原子吸收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