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生单招考试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生单招考试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生单招考试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本文档旨在为高中生单招考试提供高中历史文化常识的全面概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历史文化知识点,供学生参考:
1. 古代文化知识
- 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等内容。

- 西方文化:涵盖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等西方文化历史。

2.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
- 中国古代史纲:主要包括黄帝、夏、商、周等古代朝代的兴
衰变迁。

- 中国古代思想家:介绍古代思想家及其代表性思想,如孔子、老子等。

- 重要历史事件:包括战国时期的变革、秦始皇统一六国、汉
朝文化繁荣等。

3. 世界古代历史知识
-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的起源、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 中世纪欧洲: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黑死病等重要
事件。

4. 近现代历史知识
- 近现代中国:介绍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
四运动、抗日战争等。

-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世界经济发展等
国际历史事件。

5. 文化知识
- 文化遗产:介绍中国和世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埃及金字
塔等。

- 世界文化交流: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方式和历史。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历史文化知识点,希望对高中生单招考试
有所帮助。

学生们可以根据需要深入了解或参考其他相关内容,加
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注意:文中的知识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内容为准。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归纳总结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1. 中国古代文化概述- 古代文化定义:包括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风俗惯、艺术、建筑、科技等方面的遗产。

- 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重要意义。

2. 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 礼:符合规范的行为,对待他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

- 忠:对国家、社会、家庭、朋友等有义务和责任感。

3. 古代文化的风俗惯- 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师重道、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

- 茶文化: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代表了中国人的礼仪和待客之道。

- 婚礼俗:红妆、七巧板、喜糖等传统的婚礼风俗俗。

4. 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强调墨痕、笔法和结构美。

- 绘画:中国画以写意和意境为主,常表现自然景物。

- 音乐:传统音乐以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为主,注重曲调和节奏的和谐。

5. 古代文化的建筑风格- 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宏伟壮观,注重对称和规矩。

- 园林建筑:如苏州古典园林,注重布局和景观的独特设计。

- 地下宫殿: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表现。

6. 古代文化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项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

- 指南针:中国发明,用于导航和航海。

- 造纸术:中国发明,使书写和传播信息更加便捷。

本文档涵盖了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对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精讲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精讲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精讲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而历史学科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领域。

其中,历史文化常识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古代政治制度1、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需要向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如进贡、述职、出兵等。

这一制度在初期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2、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宗法制在西周时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对后世的家族观念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政务。

这一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4、行省制行省制始于元朝,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行省是中央派出的机构,长官由中央任命。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古代经济1、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此外,古代还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郑国渠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生产不计成本,但产品主要供官府使用;民营手工业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则是农业的补充。

3、商业古代商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程度不同。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大商人;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柜坊和飞钱;宋元时期,商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纸币;明清时期,商业继续发展,出现了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知识点
1. 五行理论:古代中国认为宇宙由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分别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相互作用,影响人和自然的运行。

2. 阴阳学说: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体都由阴阳两种相对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原则构成。

3. 封建礼制:古代中国的一种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以家族与社会等级为基础,通过各种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4. 儒家思想: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观念,崇尚“君子”风范和人伦关系。

5. 道家思想:古代中国的哲学学派之一,主张追求自然之道,强调无为而治,提倡个体的内在修养和与自然的和谐。

6. 佛教传入:古代中国接受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和宗教信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传统。

7. 中国古代音乐: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非常丰富,有雅乐、宫廷乐、民间音乐等多种形式,注重音律和节奏美。

8.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为主要形式,追求创作出富有意境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9. 中国古代建筑: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以宫殿、庙宇、园林等为代表,注重布局和比例的平衡美,提倡自然与人的和谐相融。

10. 中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有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以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

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

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

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高考作为我国选拔高中毕业生的重要考试,对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养有着相对高的要求。

其中,文化常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本文将针对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展开介绍和讨论。

一、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点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之一,强调仁爱、孝道、礼法等。

例如,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追求宇宙自然的真理,主张无为而治。

例如,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 佛家思想:佛家思想强调超脱红尘,追求解脱和涅槃。

例如,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

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些发明在科技、文化和社会进步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帝王:如夏、商、周等朝代,以及秦始皇、汉武帝等重要帝王。

2. 中国古代的古代科技和制度:如农业、纺织、建筑、科举等。

3. 中国古代的战争和外交:如楚汉战争、三国鼎立、唐朝的丝绸之路等。

4. 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如诗经、古乐、绘画、戏曲等。

三、中国现代历史知识点1. 近现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等。

2. 近现代中国的重要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

3. 近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如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建交、一带一路倡议等。

4.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如中国的航天事业、电视剧、电影等。

四、世界历史知识点1. 世界各大文明古国的历史知识: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2. 世界各大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等。

3. 世界重大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4. 世界人文、科技和艺术:如莎士比亚、达芬奇、爱因斯坦等。

五、其他文化知识点1. 世界各地的节日和民俗:如春节、圣诞节、万圣节等。

2. 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

3. 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如意大利的披萨、法国的红酒等。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中历史考试中的重要一环。

在准备高考历史科目时,熟悉和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几个古代文化常识的高考知识点。

一、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被誉为"四大发明"的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使文化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了航海和贸易的发展;火药的发现使战争手段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战略较量;而印刷术的发明则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快速进步。

二、古代文化常识: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唐代的诗人杜牧曰:"诗以言志,歌以咏志"。

通过阅读古代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情感、思想和生活。

例如,《木兰诗》是一首描写女子挺身而出,以男子身份代父从军的英勇事迹的诗,体现了古代女性独立坚强的精神。

这些诗词不仅美妙动人,更是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礼仪制度古代礼仪制度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古代社会风俗和人际交往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至亲不可媚外"的思想在古代礼仪制度中得到体现,人们对于亲属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

此外,古代人们还注意礼仪的动作和言语,以示尊重和敬意。

通过研究古代礼仪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四、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建筑艺术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高考中的一个考点。

中国的古代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如被誉为"世界奇观"的长城、中华文明的象征----紫禁城、与天安门广场相邻的天安门。

这些建筑物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和技艺,也是古代文化的载体。

通过了解古代建筑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历史名人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他们有着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解析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解析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解析在高考历史中,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古代的政治制度、礼仪习俗、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等等。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文化常识不仅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一、政治制度1、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这种制度在西周时期极为盛行,对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2、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向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如进贡、朝觐、派兵随周王作战等。

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3、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形成的中央官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事务。

这种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4、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普通士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礼仪习俗1、吉礼吉礼是古代五礼之一,主要是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的礼仪活动。

如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

这些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维护国家稳定和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2、嘉礼嘉礼包括冠礼、婚礼、乡饮酒礼等,主要是喜庆的礼仪活动。

冠礼是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仪式,标志着其具备了成人的资格和责任;婚礼则是人生中的重要礼仪,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矩。

3、宾礼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诸侯和使臣的礼仪。

高中必知古代历史常识

高中必知古代历史常识

高中必知古代历史常识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中国古代历史可分为三大时期: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

-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伟大的先秦思想家和文化传承。

- 秦汉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较为频繁的时段,也是中央集权强化的阶段。

- 隋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 元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朝代更迭和马、洪、文三次入侵。

2.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 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其中包括有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曲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有《诗经》、《论语》、《红楼梦》等。

-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理念。

- 中国古代音乐以宫韵、雅乐和曲乐为主要类型,体现了中国人对音乐的独特追求和审美观念。

3. 中国古代科技和发明- 在古代科技领域,中国人在农业、冶金、纺织、航海等方面有很多重要发明和贡献。

- 造纸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传播和学术发展,后来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 火药不仅用作军事武器,还在医学、矿业和烟花爆竹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指南针的出现对于海上航行的改善和推动世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

4.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 中国古代历史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和科学家。

-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万世师表。

- 刘备、关羽和张飞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人物,被誉为“桃园三结义”。

-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两位杰出的诗人,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

以上是高中必知的古代历史常识的完整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一)文史典籍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
1.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2.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3.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古代地理
1.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4.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5.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6.四海:指天下、全国。

7.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8.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9.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0.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11.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12.南京:古代别称有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年龄称谓
1.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

2.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少年。

3.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

4.束发:男子十五岁。

5.弱冠: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

6.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之志)
7.不惑:男子四十岁。

8.知命: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
9.花甲:指六十岁。

10.古稀:指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指一百岁。

(五)古代节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人日:正月初七,传说此日女娲开始造人。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5.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高中古代科举类常识知识点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史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

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

后合称“孝廉”。

科举从隋唐到清代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
举行。

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年举行
一次。

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的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
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宋代诗人文天祥都是状元。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

因列榜有甲乙次第,故名。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中试的名单。

因殿试揭晓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
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

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

太学古代的大学。

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

隋初置国子寺,隋炀
帝改为国子监。

唐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隶属国子监。

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
设太学: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庠序古代的乡学。

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

泛指学校。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
学问的场所。

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博士学官名。

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斑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等,后世沿置。

教授学官名。

教授之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高三怎样学好语文
1.有针对性地阅读报纸、杂志、书刊,多看新闻、多读作文,这对于储备写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必要。

2.要“勤查”,就是遇到不会的就立马查字典、词典。

3.要“勤记”,在聆听语文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要学会整理重点,记下来,不知不
觉中,重要的知识便刻在脑海中了。

4.阅读理解是个很重要的板块,在阅读时,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根
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作为答题
时的有效得分点。

遇到重要生词时,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
等方法探究大致意思。

5.作文和阅读分不开,多做一些阅读,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好的句子可以直接运用
于作文之中,还有就是要坚持写日记、写随笔,文字功底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来源于
生活的文章往往能打动考官。

6.关于字的识别、错句病句的识别、文学常识、诗词古文名句等,这些就需要反复
熟悉。

7.做好复习、预习工作,学会利用点滴时间学习语文,如上下学路上,就可以默背
一些篇目。

8.适当多接触一些拓展类题目,能够有效开拓答题思路,同时牢记“文史不分家”,选择性地读一些历史读物会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

语文学习的五大原则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

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
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
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
眼到、口到。

“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
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

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想要学好语文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