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期中数学试卷讲评课学案(DOC)

七年级期中数学试卷讲评课学案(DOC)

七年级期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金碧中学张艳教学目标:能以错悟理,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强化基本方法的运用,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要求:认真细致进行错例分析,用心思考,积极交流,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体会数学方法和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总体评价(试卷分析)(一)成绩分布表:(二) 错点公布:第一4、5、6、8、10题:第二11、14、16、18题:第三20、22、23、24 (2)、25题:. 、错例分析:(一) 不会做的题目:题25,题24 (2)题25:考查整体思想即从问题的整体出发,把一组数或一个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变式 1 已知:a= 19992- 2X 19994- 3, b= 19993- 2X 19995- 3,c=(—1999) 2-2X(- 1999) 4- 3, d=(- 1999) 3-2X(- 1999) 5-3。

求:a _ c |b d变式 2:已知:y 1 = x 2— 2x 4 — 3, y 2= x 3 —2x 5— 3,当 x = 9999 时,y 1= a , y 2= b ,当 x =— 9999 时,y i = c , y 2= d 。

求:变式3:阅读与思考思想求解?小明的解法: 解:因为a 比b 多3, b 比c 多4,所以a 比c 多7, 即卩a — c = 7 所以 原式=32+ 42+ 72= 74 小亮的解法: 解:把两个等式相加得: (a — b ) + ( b — c )= 3+ 4a — c = 7所以 原式=32+ 42+ 72= 74题24 (2):考查观察能力和数的运算规律。

变式1:先观察与验证,再回答问题:2 3 2 3' 3 53 5'(1 [①、②、③行算式有何规律?(U)1 44 77 10 10 13 13 16以下是二位同学对一道整式求值题的解答, 阅读后思考他们解法的不同之处, 谁使用了整体题目:已知:a — b = 3, b — c = 4,求: (a — b )(b — c )2+( a — c ) 2 的值。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7篇)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篇1)这节课讲的是自行车里的数学,齐老师的引入简洁明了,直接告诉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自行车里的数学,然后紧接着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非常简洁,这正好符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

可能有的课题需要激起学生兴趣的情景设置,可就这节课来说,学生的兴趣已经很高了,而且教师也准备了实物教具,所以我认为直接引入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

不过后来高老师说我们可以插入一个小情境,先让学生开放性的找找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然后老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这样可能对于本届的重难点并没有多少帮助,甚至会占用一些宝贵的时间,但是这样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特质。

犹太人堪称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了,他们教育孩子每天都要质疑,父母每天必须问孩子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天你提问了吗?所以,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提问,这远比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要珍贵的多。

齐老师对于“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放在了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这是很不错的。

学生回答也很好,教师直接板书了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脚蹬——链条——后齿轮(个人认为应该在最后加上一个“后车轮”,根据初中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抽象性还是有些欠缺的,可能由后齿轮转动直接联系到自行车的滚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开始的模糊就会给学生后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

下课后,听见后面几个孩子在议论说听了一节课也没听懂,大概原因就在这里),也就是说,可能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学生还了解的不够。

可能是由于有个孩子思维稍微灵活一些,把问题直接引入到了前后齿轮之间的关系。

这时候学生可能还不明白自行车走多远跟齿轮比有什么关系,齐老师已经带领大家在研究前齿轮转动一圈后齿轮转动几圈了。

其实我觉得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这样一个思路:首先要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脚蹬一圈,带动前齿轮转动一圈。

初一数学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初一数学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初一数学期中试卷讲评教案初一数学期中试卷讲评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期中试卷讲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数学期中试卷讲评教案1教学目标1、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

2、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订正的良好习惯,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正试卷中的错误题型。

通过分析错题,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常见题型的答题策略。

教学过程一、考试情况分析:1、班级情况分析整体来说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书写比以前认真了;做题格式更规范了;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表扬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通过这次考试,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同学和进步大的同学,他们分别是……在这里,我们要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

其他同学也不要灰心,因为只要你稍加努力,下一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3、分析错题原因从试卷中不仅要看到优点,更重要的是找到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这次的考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习习惯还有待提高,比如个别同学书写不认真,出现抄错数的现象,书写格式不规范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尤其表现在填空题和计算能力上解题策略问题知识缺乏问题二、学生自主订正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试卷中一些题出现了错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份试卷,看看如何利用试卷中的错误,找到解决它们的策略。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纠正: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记录: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三、小组合作,交流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交流,把刚才自己解决的问题说给小组内同学听,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小组同学帮忙,最后小组长把你们小组出题较多的题记下来。

学生合作交流四、典型题型分析:课前老师也对错题进行了统计,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有些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些题:(一)、填空:第4题一头牛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kg第8(2)题地球赤道的周长是四万零七十五点六九千米。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设计教案【篇1】“此刻的学生越来越懒了,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在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常谈论的话题,这也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共识。

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明白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

应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潜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就应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刻,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

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刻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

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能够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探索规律》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给出日历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件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却安排了比较充实的实践、探究和交流的活动。

七年级期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期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期中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一、试卷反映的共性问题1、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应用的不灵活2、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应用的不到位。

3、无理数的定义掌握的不扎实,不能够准确的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与坐标的关系掌握的不透彻。

5、不注意审题,导致计算的错误。

6、计算不认真,定义不扎实。

二、典型错例分析 三、典型错题对比练习 (一)审题不认真 1、 的平方根为_________2、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3、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为a+3和 2a-6,则这个正数为_________,两个根为_________(二)无理数的定义,准确的估计无理数的取值范围 1、在-1.732,,π, , 2+, 3.14、3.212212221…,这些数中,无理数的个数为———2、5— 的整数部分为 ——- 小数部分为 ————(三)、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的性质1、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2、若a 、b 、c 满足,则 a-b+c 的值为———。

3、若a 、 b 为实数, 则a+b 的值为———(四)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与坐标的关系1、已知点A 在x 轴上方,到x 轴的距离是3,到y 轴的距离是4,那么点A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点P (-3,4)和Q (-3,6),则经过P 、Q 两点的直线与x 轴______ , 与y 轴______。

3、已知AB ∥y 轴,点A 的坐标为(2,-1)并且AB=3,则B 点坐标为______ (五)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1、已知如图AB//CD 试解决下列问题:22813643275c b c b a a ---++201)5(32=-+++-c b a 471122++-+-=a a a b o(1)∠1+∠2=______; (2)∠1+∠2+∠3=_____;(3)∠1+∠2+∠3+∠4=_____;(4)试探究∠1+∠2+∠3+∠4+…+∠n____。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精选7篇)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精选7篇)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精选7篇)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精选篇1)数学组共有八位教师,既有经验丰富的张殿荣老师,又有区学科带头人郑素梅老师,有年富力强的郭振红、周业智、李箕贵、曹艳老师,还有充满生机活力的张翼飞、黄谨老师。

全组老师精诚团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人际关系和谐。

以下介绍本组的一些具体做法:一、依靠集体智慧,营造良好的教研气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仅一个班成绩的突出,不能代表整体水平,只有整体水平高了,才能真正打得出去。

我们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备课组的八位老师荣辱与共,相互支持和鼓励,备课课组活动有声有色、保质保量。

我们每周坚持一次集体备课,每学期坚持不少于10次的集体听课和评课,老教师的示范课和青年老师的研究课给我们提供了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

集体备课时,大家毫无保留,广泛地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研讨,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有效保证了教研的质量。

我们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也强调个人的工作责任制,避免吃“大锅饭”,根据各人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订出了相应的奋斗目标。

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打团体战的概念,没有单独冒进的念头。

二、抓住学生心理,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高考竞争的残酷,带来中考形势的严峻。

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

不管优生和学困生,他们的学习大都是被动型的。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教师的工作怎样努力也没用,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学生的心理,找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

通过连续的观察和调研,我们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确定我们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措施:优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学困生---辅导。

优生有较好的思维习惯,上课前我们先把问题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已先研究,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让他们充分舒展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化、类比和提高,从高、严、难三个方面要求他们。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期中考试试卷,找出自己在各章节中的薄弱环节,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2. 巩固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试卷分析:对期中考试试卷进行整体分析,了解试卷的难度、题型及分值分布。

2. 章节讲解:针对试卷中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点。

3. 错题整理: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 应试技巧分享:分享应试技巧,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并分析期中考试试卷,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本次试卷讲评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试卷分析:教师对试卷进行整体分析,指出试卷的难度、题型及分值分布。

4. 章节讲解:针对试卷中的错误,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础。

5. 错题整理: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6. 应试技巧分享:教师分享应试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8.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次讲评内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次讲评的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3. 整理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制定改进计划。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疑问,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解题过程和应试技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错题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期中考试试卷中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问题。

2. 引导学生通过试卷讲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期中考试试卷进行整体分析,总结试卷的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等。

2. 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对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4. 针对试卷中的易错题和难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和整理期中考试试卷,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讲解要点。

2. 试卷分析:教师对试卷进行整体分析,总结试卷的特点和考查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简要介绍。

3. 题目讲解:教师针对试卷中的重点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解答和解释。

4. 错误分析:教师对试卷中的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避免重复犯错误。

5.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试卷中的易错题和难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6. 总结提升:教师对讲评过程进行总结,强调试卷中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解答情况,判断学生对试卷讲评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试卷讲评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期中考试试卷:教师收集和整理的期中考试试卷。

2. 教学材料:教师准备的相关教学材料,包括解题方法、技巧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试卷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跟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试卷讲评,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
2.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8、9、17、21①④、22、23(5)、25题的错因剖析与矫正.
教学难点:找出错因,改正错误,拓展提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通过期中考试,发现很多同学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改正错误,巩固知识,掌握方法。

要达到三个目标,请看大屏幕.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请同学们默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首先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改正试卷.
要求:
1.独立改错,写出每一个错题的原因.
2.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投入,下面咱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请同学们迅速完成学案“自学检测”!
1.计算:
(1))315141(601+-÷⎪⎭⎫ ⎝⎛- (2)()41315.01110-÷⎪⎭
⎫ ⎝⎛-⨯+-- (三)质疑问难
1.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疑难问题班内共同解决.
2.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惑.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一 数学中的多解问题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且AB=6cm ,BC=4cm ,那么线段MN
的长等于
学法指导: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来做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探究二 材料阅读问题
)210321(3121⨯⨯-⨯⨯=⨯,)321432(3132⨯⨯-⨯⨯=⨯,)432543(3
143⨯⨯-⨯⨯=⨯ 由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可得:=⨯+⨯+⨯433221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1110433221 (写出过程)
(2)=+⨯++⨯+⨯+⨯)1(433221n n
(3)根据以上学习经验,猜想=⨯⨯++⨯⨯+⨯⨯1098432321
学法指导: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到做题的规律,然后完成后边的问题,对于(3)要结合你的学习大胆猜想.
(二)教师点拨,拓展延伸
点拨语:
探究一:画图时分两种情况,点C 在A 、B 之间和点C 在A 、B 外
探究二:对于这种问题,同学们要学会阅读,根据题目给出的内容,仿照材料来解决后面的问题,主要考查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非常棒,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请独立完成当堂训练.完成后小组互评及时做好评价.
要求: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两两交换检查,统一答案,成绩计入小组量化.
;)3(18)5
2()5(223--÷--⨯- 100×(0.7–103–254+ 0.03) 10-1÷(3161-)÷121
2
2)7(])6()61121197(50[-÷-⨯+--
-4- [-5+(0.2×31-1)÷(-152)]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试卷讲评,了解了自己的问题,同学们掌握的不错.
附:板书设计
试卷讲评课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