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化分析
戴琳
(08级市场1班 2008220987)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章 出口商品构成分析
2.1.1出口商品构成
2.1.2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分析
2.1.3引起此变动的原因推究
第三章 进口商品构成分析
3.1.1进口商品构成变动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
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
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
本文通过对中国外贸商品数据的查阅,从出口和进口两方面比较中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化。并与此结构变化与国内产业发展情况相结合思考,从而推究引起此变化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外贸商品结构;进口及出口;国内产业结构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仅从对外贸易方面来看,中国进口总额从1978年的109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0059.2亿美元,出口总额从97.5亿美元到12016.1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显著增长。
与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相对应的即为中国对外贸易商品数量及各大类商品在进出口贸易商品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数据,1980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出口总额为91.14亿美元,2009年增加到631.12亿美元。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总额在1980年时仅90.05亿美元,而2009年为11384.83亿美元,其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迅速。
图1 1978-2009年中国进口和出口总额

资料来源:《2010中国统计年鉴》
图2 1978-2009年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走势


资料来源:《2010中国统计年鉴》
1.1.2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因此,对进出口商品的构成以及各商品在进出口总贸易中所占比重以及其比重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将其发展与变化与本国国内产业结构变化等想结合思考,可以更清楚的探究引起外贸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从而给进出口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简单的参考。
1.1.3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中国外贸结构的问题,近几年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进出口双向研究与单方面如进口或出口的研究上。
1、进出口双向分析
黄锦明(2006)通过对中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分析提出我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关键技术设备、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高以及战略资源进口依赖度显著提高的观点。廖道

军、杨丽华(2010)利用入产出模型分析了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并提出近十年来我国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的合理性都呈先扬后抑趋势.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有待完善。何家乐(2010)从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并指出了这一现状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单方向分析
李旭鹏、蒋丽华(2005)通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国初级产品出口比例显著下降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明显提升。蒋茂军(2005)按结构划分的中国出口产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出中国应扩大出口,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李萍(2006)提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及出口产品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特点,并提出我国应发展知识性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郭成(2007)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二位数数据,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出口商品从1980 年至2004 年的比较优势变化。最后提出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第二章 出口商品构成分析
2.1.1出口商品构成
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分为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其中初级产品包括: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X1 ;饮料及烟类X2;非食用原料X3 ;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X4; 动、植物油脂及蜡X5。工业制成品包括: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X6;轻纺织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X7;机械及运输设备X8; 杂项制品9;未分类的其他商品X10。
2.1.2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分析
1980年时,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占大半的比重。然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初级产品比重明显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则稳步上升。在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上升幅度最大,2009年为1980年的620多倍;动、植物油脂及蜡,非食用原料以及饮料及烟类上升幅度也很大,分别为30多倍、50多倍以及30多倍。在初级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出口额上升幅度最小,仅为5倍多 。而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比重上升幅度最大。
表1 1980年-2003年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及所占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初级产品出口额 初级产品占总出口额的比重%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 工业制成品占总出口额的比重%
1980 91.1 50.3 90.1 49.7
1981 102.5 46.7 117.6 53.3
1982 100.5 45.0 122.7 55.0
1983 98.2 43.3 126.1 56.8
1984 119.3 45.6 142.1 54.3
1985 138.3 50.6 135.2 49.5
1986 112.7 36.8 196.7 63.8
1987 132.3 31.5 262.1 66.4
1988 144.1 30.4 331.1 69.7
1989 150.8 28.7 374.6 71.3
1990 158.9 25.6 461.8 74.4
1

991 161.5 22.5 556.9 77.5
1992 170.0 20.0 679.4 80.0
1993 166.7 18.2 750.9 81.8
1994 197.1 16.3 1013.3 83.7
1995 214.9 14.4 1272.8 85.6
1996 219.3 14.5 1291.4 85.5
1997 239.3 13.1 1587.7 86.9
1998 206.0 11.2 1631.6 88.8
1999 199.3 10.2 1750.0 89.8
2000 254.6 10.2 2237.5 89.8
2001 263.5 9.9 2398.0 90.1
2002 285.7 8.8 2970.0 91.2
2003 348.1 7.9 4035.6 92.1
资料来源:1980一1989年数据来自外经贸部统计数据,1990一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4年
表2 1980年-2009年初级产品中各类产品占出口额比重
年份 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 饮料及烟类 非食用原料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动、植物油脂及蜡
1980 32.75% 0.86% 18.77% 46.96% 0.66%
1985 27.50% 0.76% 19.19% 51.58% 0.98%
1990 41.60% 2.15% 22.26% 32.97% 1.01%
1995 46.33% 6.38% 20.36% 24.82% 2.11%
2000 48.24% 2.93% 17.53% 30.85% 0.46%
2005 45.84% 2.41% 15.26% 35.94% 0.55%
2007 49.98% 2.27% 14.82% 32.44% 0.49%
2008 42.03% 1.96% 14.52% 40.76% 0.74%
2009 51.70% 2.60% 12.92% 32.28% 0.50%
资料来源:《2010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表2可以看出在初级产品出口中,矿物及润滑油等轻度加工的产品出口比重大幅上升,饮料及烟酒类商品的出口比重与1980年基本持平。食品等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
2.1.3引起此变动的原因推究
一国出口贸易的变动与其本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都有显著发展。在总额上显著提高,从比重上来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持平,但第三产业比重有大额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至2007年,中国人口则从1980年的9.87亿增长到现在近14亿 ,粮食产量增加19683万吨。从国内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动来说,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比第一产业发展迅速,因此第一产业生产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度下降情有可原。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

在工业制成品方面,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粗钢产量猛增,机械设备等产业发展迅速,因此有充分盈余供往外国。由下图及表可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在工业制成品中比例有大幅下降而机械设备等重工业产品出口显著上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
表3 中国1980-2009年间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各产品所占比重
年份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机械及运输设备 杂项制品 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1980 12.45% 44.41% 9.36% 31.49% 2.30%
1985 10.04% 33.23% 5.71% 25.78% 25.24%
1990 8.07% 27.22% 12.09% 27.46% 25.16%
1995 7.14% 25.33% 24.67% 42.85% 0.0047%
2000 5.41% 19.02% 36.92% 38.56% 0.10%
2005 5.02% 18.11% 49.41% 27.24% 0.23%
2007 5.22% 19.02% 49.91% 25.67% 0.19%
2008 5.87% 19.40% 49.78% 24.84% 0.13%
2009 5.45% 16.23% 51.85% 26.33% 0.14%
第三章 进口商品构成分析
3.1.1进

口商品构成变动分析
1、初级产品变动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进口商品总额上涨幅度没有出口商品总额上涨幅度大。这也证明中国近几年外贸顺差的事实。在中国进口商品中食品等初级产品的进口量大幅减少,这也是国内供给充足的一个侧面反映。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所占比重大幅上升。这与中国近几年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矿物资源的需求量增加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表4 中国1980-2009年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变动表
年份 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动物 饮料及烟类 非食用原料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动、植物油脂及蜡
1980 43.07% 0.52% 51.07% 2.92% 3.43%
1985 29.36% 3.89% 61.18% 3.25% 2.31%
1990 33.85% 1.59% 41.68% 12.97% 9.97%
1995 25.11 1.61% 41.61% 21.00% 10.67%
2000 10.18% 0.78% 42.30% 44.15% 2.09%
2005 6.32% 0.53% 47.54% 43.29% 2.28%
2007 4.73% 0.58% 48.51% 43.17% 3.02%
2008 3.88% 0.53% 46.00% 46.70% 2.89%
2009 5.12% 0.67% 48.77% 42.89% 2.64%
2、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变动分析
在中国工业制成品进口产品中,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比重下降,从1980年的31.81%到2009年的15.04%。而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重则上升,1980年其占进口总额比重为39.20%,而2009年比重增长到56.95%。中国轻纺织业与轻型制造业发展迅速。对于机械设备等重工业方面,进出口比重都明显增大。

资料来源: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数据中心整理(2000/10/24)
第四章 结论
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分析发现,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工业制成品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出口商品中,虽然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但我国出口商品仍然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商品上。
参考文献:[1]黄锦明、“关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问题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6(11)
[2] 廖道军、杨丽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商场现代化》、2010(27)
[3] 何家乐、“中国外贸商品结构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与市场》、2010(11)
[4] 李旭鹏、蒋丽华、“我国出口留易结构问题研究”、《改革与战略》、2005(15)
[5] 蒋茂军、“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主成分分析”、《 经济与管理》、2005(10)
[6] 李萍、“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新思路”、《改革与战略》、2006(04)
[7] 郭成、“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变化的实证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