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管理方法探讨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了解ICU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A)耐药谱的变化,提出干预措施,指导合理用药。
方法对2010年1月至 2011年12月6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不同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26例,标本以痰为主,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占首位,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
结论实施多种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了多重耐药菌传播,防止了因交叉感染而引起的院内感染发生。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耐药性干预措施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已成为国内外倍受关注的问题,多重耐药菌感染现已遍布全球,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
给临床医生用药带来很大困难。
为此,我们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月—2011年12月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实施干预措施,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6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不同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
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标本培养,其中同一患者连续两次同样的标本分离出同一种菌株者不重复计入。
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2~86)岁,平均年龄68.6岁。
1.2 标本处理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分离;仪器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分析仪[2]。
1.3 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按当年度CLSI的标准对结果进行判读。
1.4数据处理用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2.1 标本来源与构成比见表12.2 菌株分布与构成比见表22.3 科室分布与构成比见表32.4病原菌与耐药率见表4表4主要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3 讨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的糖类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具有以下特点:①生存能力强,无需特殊营养,易在潮湿环境下生存。
②抵抗力强:干燥表面可存活25天。
icu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

经验交流170ICU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罗晓菊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6150ICU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场所,在ICU患者治疗中,每个患者病情不同,治疗及护理措施就有较大的差别。
ICU内出现患者感染问题是极为常见的,并且,其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这是因为ICU病人多神智不清,营养状况多不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袭性导管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患感染的风险。
当发生ICU感染时,不仅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量,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ICU多重耐药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是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的病原菌,如泛耐不动杆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等具有耐药性。
泛耐菌株几乎对所有种类的抗菌素都会产生耐药性。
ICU患者病情严重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再加上部分患者因为疾病必须要进行手术,手术会对患者造成创伤,也会使其抵抗力下降,患者就容易受致病菌影响引发感染。
这些致病菌种类丰富,除一般细菌外,还有病毒、真菌,ICU常见致病菌有孢幔不懂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等,临床中会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而致病菌会对药物作用产生影响导致耐药性的发生。
二、加强对ICU医护人员的管理1、医院要定期对ICU医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尽可能的完全掌握感染的相关知识;另外医院在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时,尤其要加强对ICU 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方法,医护人员对感染患者具体的操作手法、感染患者隔离的相关技术及医护人员自身防止感染的相关操作等。
这样能使ICU医护人员熟知控制及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从根本上杜绝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2、医院对ICU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其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尽量让同一个护理人员对其实施护理,避免随意更换而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几率。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重症监护室(ICU)是专门用于治疗危重患者的特殊医疗单元,同时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
其侵入性操作多、抗菌药物暴露量大、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高,病情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碍、自身免疫力低下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和高发对象。
目前ICU常见的耐药菌有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
ICU患者感染具有高发生率、高耐药性、高传播性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一旦患者在ICU内感染了多重耐药菌,将使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控制ICU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显得尤为关键。
下面从五方面梳理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
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管理(1)严格落实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根据操作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套、防护面屏。
(2)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进行翻身等大面积接触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原体的患者之间,应更换隔离衣。
(3)如进行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等喷溅的有创操作时,还应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时刻牢记“戴手套≠洗手”,无论何时何地,摘除手套后一定记得进行手卫生。
(4)实施序贯诊疗护理操作,除紧急操作外,把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查房、治疗和护理相对安排在其他患者之后进行,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在ICU内传播的风险。
2.外来人员管理外来人员包括非ICU医护人员、康复治疗师、放射以及超声诊断技师等,其防控理念和防控意识较ICU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这些人员也应该做好感控提醒,包括规范着装、手卫生、标准预防等内容。
同时,ICU应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外来人员实施感控行为监管。
3.探视人员管理(1)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2)探视者进入ICU宜穿专用探视服。
ICU细菌耐药与对策

ICU细菌耐药与对策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内治疗危重病人和重症患者的专门区域,这些患者通常存在着严重的健康风险和感染风险。
细菌耐药性已经成为ICU患者感染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挑战。
在ICU环境中,尤其是重症监护患者,由于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患者免疫力低下、手术创口、呼吸机使用等因素,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使得感染更难以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ICU细菌耐药问题的原因,常见细菌和其耐药情况,以及如何制定预防和管理对策来有效控制ICU细菌耐药问题。
一、ICU细菌耐药的原因1.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ICU患者常因为患有严重疾病或手术后并发感染而需要长时间接受抗生素治疗,在这个过程中,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产生。
2.患者免疫功能低下:ICU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差,易受感染的危险更高,而这些感染一旦发生,细菌很容易在患者体内滋生繁殖,产生耐药性。
3.医护操作不规范:ICU患者通常需要多次手术或治疗,医护人员如果操作不规范,容易引入外源性细菌,造成院内感染。
4.患者使用呼吸机:ICU患者中很多需要使用呼吸机,这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感染提供了条件,再加上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5.病人群聚:ICU病房内人员密集,患者之间接触频繁,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也难以避免接触,这种高密度的人员群体容易造成耐药细菌的传播。
二、ICU常见细菌及其耐药情况1. 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最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逐渐增多,对治疗造成一定困扰。
2. 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等属于这一类,由于长期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这些菌株产生多重耐药,难以根除。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管理方法探讨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管理方法探讨作者:蔺海芳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方法。
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质量年,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作为对照年,统计分析2014年度和2015年度ICU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及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
结果:(1)2014年与2015年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9.92%、12.54%,结果比较有差异(P【关键词】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们拟从多个方面对多重耐药菌医院进行管理,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收集中,我们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质量年,首先分析以往我院ICU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办法,以预防与控制ICU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同时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作为对照年(2014年度不进行管理)。
1.2 存在的问题1.2.1 抗菌药物滥用 ICU患者抵抗力低,易合并感染,且患者住院时间长,会有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史。
头孢类、碳青霉烯、氟喹诺酮等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会造成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增加,出现多耐药,甚至全耐药的菌株出现。
因此广谱抗菌药物的泛用是造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1.2.2 管理制度不落实我院虽然有明确的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但是在临床的执行中缺乏考核,没有相关职能科室监管,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后,缺乏各级各岗位的执行力。
1.3 解决方法1.3.1 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南》,根据我院细菌感染谱,由多位专家共同制定《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原则》,以规范临床医生抗菌药物的使用。
同时设立院感科,成员由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控制小组及ICU人员组成,定期对ICU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
对16例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探讨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 的患者管理 , 干预医护人员及护 T、 保洁 员的手卫生 的落实 , 加强 消毒管理落实 有效的消毒 隔离措施 , 有 效 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在科 内的暴 发流行 。 保障 了患者及 医护人
员的安全。
3讨 论
医院感染常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 的接触患者和污染 物 品而成为医院感染 的主要传播媒介 。因此 , 保持 手卫生成为防止 医 院感染最基本也 是最重要 的环 节。制定 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 , 提 高 基本感染控 制措施 的执行 力, 才是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 医院感 染 暴 发 的关 键 所 在 。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3月第 2 6卷第 3 期( 下半月) Me d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 Ma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3
对1 6 例I C U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的护理探讨
杨 芳
f 福 建 医科 大 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重 症 学科 ,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1 1
法。
2结 果
1 . 2 . 1 宿主因素 I C U常集 中了全 院各科不 同病种 、不 同部位与程度 的感染患者 , 成为发生感 染的基础 因素 , 而且感 染菌株 常为多重耐
药菌株 , 是引起多系统器官衰竭及死亡率增高 的重要 因素。长期 以 来 ,耐 甲氧 西林 金 黄色 葡萄 球 菌 ( M R S A) 、耐 万古 霉素 肠球 菌
下 的 患者 。
1 . 1一般资料 多重 耐药是指一种 细菌对两类 或两类 以上 的抗菌药 物产生耐药 。总结我科 1 a以来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 , 共1 6例 , 其 中 男1 1例 , 女 5例 。 本组患者年龄 3 5 ~ 6 5岁 , 均为长期卧床患者 , 原诊 断有重 型颅脑损伤 、 重症胰腺炎 、 全身多处 ( 开放性 ) 骨折等。 1 . 2 I C U发 生 感 染 的原 因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摘要】分析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控制的护理策略,减少多重耐药菌在监护病房内的暴发流行。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58-02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
近年来,ICU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逐年递增,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不仅增加了ICU患者的治疗时间和费用,而且与患者的死亡率关系密切[1]。
因此了解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其预防控制的策略显得尤为关键。
现就我院ICU患者细菌感染两年多的前瞻性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并其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8月ICU住院病例989例,男性578例,女性411例,其中气管插管613例,伴机械通气499例,基础疾病:颅脑外伤301例;脑血管意外256例;COPD129例;重症肺炎98例;心肌梗塞伴心衰93例;CPR术后32例;多发创伤80例。
住院时间14~165天,平均17.5天。
2 方法与结果2.1 方法前瞻性监测该期ICU患者细菌感染情况。
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液、中心静脉导管前端、脓液等,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进行鉴定。
将接受常用抗生素治疗72小时后有培养结果的菌株纳入统计。
2.2 结果共调查989例,使用抗生素989例,抗生素使用率100%,感染率29.1%;其中尿路感染15%,动静脉血路感染10%;肺部感染50%;呼吸机相关感染19%;导管相关感染5%。
2.3 病原菌菌株分布(表1)表1 病原菌菌株分布3 感染因素3.1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①ICU患者基础疾病重,机体处于高代谢负氮平衡状态,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易致感染病原菌。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方法探讨

(0 2):9 4-9 9 .
建 立 本 院 菌 株 的 药 谱 ,严 格 掌 握 各 种 侵 入 性 诊 断 、治 疗 指 征 ,尽 可 [4]胡 雪 梅 .我 院 医 院 获 得 性 嗜 麦 芽 窄 食 单 胞 菌 的 临 床 耐 药 分 析
能减 少 各 种 侵 入 性 操 作 ,避 免 降 低 机 体 的 防 御 能 力 。 对 可 疑 标 本
诺酮等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会造成大 肠 埃 希 菌、肺 炎 克 雷 伯 菌、铜
选 择 现 况 调 查 法 ,统 计 2 0 1 4 年 度 和 2 0 1 5 年 度 ICU 送 检 标 本
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增 加,出 现 多 耐 药,甚 至 全 耐 药 的 菌 株 出 现。 因 总 数 ,整 理 细 菌 微 生 物 室 的 检 验 标 本 ,分 析 各 年 细 菌 检 出 率 。 然 后
医院管理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方法探讨
蔺海芳
河 南 省 郑 州 人 民 医 院 ,河 南 郑 州 4 5 0 0 0 0
【摘 要】目 的 :探 讨 ICU 多 重 耐 药 菌 感 染 患 者 的 管 理 方 法 。方 法 :以 2 0 1 5 年 1 月 至 2 0 1 5 年 1 2 月 作 为 多 重 耐 药 菌 感 染 质 量 年 ,以 2 0 1 4 年 1 月 至 2 0 1 4 年 1 2 月 作 为 对 照 年 ,统 计 分 析 2 0 1 4 年 度 和 2 0 1 5 年 度 ICU 送 检 标 本 细 菌 检 出 率 及 住 院 患 者 的 多 重 耐 药 菌 检 出 情 况 。 结 果 :(1 )2 0 1 4 年 与 2 0 1 5 年 送 检 标 本 细 菌 检 出 率 分 别 为 1 9 .9 2 % 、1 2 .5 4 % ,结 果 比 较 有 差 异(P <0 .0 5 )。(2)2 0 1 4 年 与 2 0 1 5 年 ICU 多 重 耐 药 菌 检 出 率 分 别 为 1 9 .7 0 % 、1 3 .3 9 % ,差 异 比 较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0 .0 5 )。 结 论 :本 次 研 究 认 为 通 过 优 质 的 管 理 能 明 显 降 低 ICU 多 重 耐 药 菌 感 染 的 发 生 ,对 提 高 医 院 感 染 管 理 水 平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关 键 词】ICU;多 重 耐 药 菌 ;感 染 ;管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管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方法。
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质量年,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作为对照年,统计分析2014年度和2015年度ICU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及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
结果:(1)2014年与2015年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9.92%、12.54%,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2)2014年与2015年ICU 多重耐藥菌检出率分别为19.70%、13.3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通过优质的管理能明显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们拟从多个方面对多重耐药菌医院进行管理,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收集中,我们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质量年,首先分析以往我院ICU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办法,以预防与控制ICU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同时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作为对照年(2014年度不进行管理)。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抗菌药物滥用ICU患者抵抗力低,易合并感染,且患者住院时间长,会有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史。
头孢类、碳青霉烯、氟喹诺酮等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会造成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增加,出现多耐药,甚至全耐药的菌株出现。
因此广谱抗菌药物的泛用是造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1.2.2 管理制度不落实我院虽然有明确的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但是在临床的执行中缺乏考核,没有相关职能科室监管,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后,缺乏各级各岗位的执行力。
1.3 解决方法
1.3.1 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南》,根据我院细菌感染谱,由多位专家共同制定《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原则》,以规范临床医生抗菌药物的使用。
同时设立院感科,成员由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控制小组及ICU 人员组成,定期对ICU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
1.3.2 完善考核制定《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条例》,对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后,必须有明确的责任人进行承担责任。
同时将业绩考核与感染管理挂钩,实行奖罚制度。
感染管理科定时指导、追踪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
1.3.3 培训对于新入院的护士,院感科负责进行统一培训,负责培训的医务人员由高年制感控员和ICU护士长组成。
培训内容主要有:1)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途径;2)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3)隔离管理方法;4)手卫生制度;5)病房环境卫生管理;6)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1.3.4 加强管理1)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后,首先单间隔离患者,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床边接触隔离。
2)为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组成固定医疗成员负责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工作,同时将体温计、血压计也做到专人专用。
3)护理操作中使用手套,穿隔离衣,完成操作后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消毒剂消毒双手。
4)患者手部、躯干接触到的物品需要擦拭消毒。
5)患者的体液、医疗废物放在专用防渗漏密闭容器中,统一焚烧处理,标本用密闭容器运送检验。
6)患者需要去医院其他科室接受特殊检查时,需提前与相关部门通知,有工作人员陪同,用后的设备、器械需清洁消毒。
1.4 观察指标
选择现况调查法,统计2014年度和2015年度ICU送检标本总数,整理细菌微生物室的检验标本,分析各年细菌检出率。
然后随机选取2014年度934例住院患者与2015年度971例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SPSS 18.0分析系统,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4年与2015年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对比
2014年与2015年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9.92%、12.54%,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014年与2015年ICU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9.70%、13.39%,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上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的耐药菌。
ICU患者疾病复杂,抵抗力低,长期反复住院,尤其容易感染多重耐药菌[1]。
有数据
显示近几年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逐年提高,给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困扰,同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23]。
本次研究中在2015年度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结果发现2015年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优于2014年度。
因此本次研究认为通过优质的管理能明显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素萍,裴树华,赵志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J].护理研究,2011,25(05):454.
[2]黄丽玉,赵丽霞,戴小明,等.品管圈活动在ICU多重耐药菌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1):39163918.
[3]常洪美,凌冬,张丕,等.ICU患者多重耐药定植菌与感染菌基因同源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6):2137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