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从教育部2021年确定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以来,我国各类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业教育,取得了部分成果。2021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并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将进入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产生背景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而产生,体现出显著的外力推动型发展特点。

1.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创业型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外延式发展,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外资拉动。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经验告诉我们,经济的深入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内涵式的内循环发展道路,以创业活动为内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创业型人才。

要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自主创新人才不足,这需要我们用新的目标、新的视野、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来办好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

2.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迫切需要创业型人才

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开展了近10年,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5%。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20%-30%。并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5年内仅有5%能够生存下去。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应试教育是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其核心是“学术化”的知识传授模式。这种模

式具有“统一化”、“程序化”、“学术化”特征,不利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就沿用了这种传统上的“知识传授”模式,创业教育还处于意识的“教学化”,技能的“学术化”,实践的“理论化”层面,培养过程缺乏“实真的环境”,“切实的体验”,还没有形成高校毕业生创业培养的有效模式。因此,如何构建实践性强的大学生创业培养模式仍然是国家、高校,都必须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温家宝、刘延东等中央领导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要求把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内容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并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央多次强调: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在于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了大学生面向21世纪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之后的第三种能力(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所以在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能力;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

3.就业形势迫切需要创业型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上呈现好的势头,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将延续。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共有1130多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是今天毕业的大学生既是过去毕业大学生创造的岗位的求职者,同时也有可能是未来毕业大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所获得的社会岗位的创造者。随着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毕业生将越来越不仅仅是求职者,也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高校培养出的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毕业生,将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高校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之有能力现在或将来实现创业,可以更好地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迫切要求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二、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如何选择适合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任务。在新的发展时期,认真查找我国高校与国际上创业型大学的区别,探索和开创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强校之路,是摆在我国每个高校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合美国文化和经济体制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欧盟则从21世纪初开始大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形成了政府主导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对比美国、欧盟教育模式,不难发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观念。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性创业教育观念。因为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的成熟度不高,社会上常用经济价值来衡量创业教育的成功,高校能够办出多少个成功的企业则是衡量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且在高校中,很多教育工作者也认为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很难真正理解其培养价值,因而不能在学校发展的角度实施创业教育,不能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2.制度。尚未建立创业教育进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在高校,创业教育大都远离第一课堂和专业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一般都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其中。

3.资源。缺乏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教材、资金和场地等基本条件。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足,知识结构未能满足创业教育多学科结构的要求,而且缺乏教材,尤其是缺乏本土化的优质教材,创业课程的教材选用较为随意,明显缺乏系统性,和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三、构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基于高校的内源性发展。对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创业教育应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专业设置的特点,找准内源性的生长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一)构建科学的目标体系

1.注重点面相结合

对“全体学生”实施“全过程”创新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创业型人才。全面的创新教育,是通过广泛的创业教育和宣传工作,促使学生对创业产生认同感,为培养未来具有岗位竞争力的人才做好准备工作。重点的创业教育,是在普遍创业教育层次上重点对创业兴趣浓厚,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培养指导,使之成为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创业者。

2.注重创业与专业相结合

目前,高校正在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创新思想,形成创新思维,树立创业意识。为了强化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教育,需要构建了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倡导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实践。这有利于弥补学生掌握社会资源的匮乏所造成的创业劣势,有利于规避风险,达到创业成功率的最大化,使创业与学业相得益彰。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是根据其所学专业进行针对性的知识传授,在课程安排上受到专业限制。大学生掌握的理论多是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进行创业显然在拟创业领域的知识储备不够充足。因此,高校可以利用师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业有关知识的理论讲解,通过课堂内外、校园网络等多渠道传授创业的必需知识,对自主创业提供理论帮助。大学生创业教育既要重视创业理论的传授,更要注重创业实践能力的习得。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