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专题二热学原子物理

合集下载

(高考必背)原子物理和热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必背)原子物理和热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一、波粒二象性1、热辐射:一切物体均在向外辐射电磁波。

这种辐射与温度有关。

故叫热辐射。

特点:1)物体所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情况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即同时辐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但某些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较强,某些较弱,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

2)温度一定时,不同物体所辐射的光谱成分不同。

2、黑体:一切物体在热辐射同时,还会吸收并反射一部分外界的电磁波。

若某种物体,在热辐射的同时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叫做黑体(或绝对黑体)。

在自然界中,绝对黑体实际是并不存在的,但有些物体可近似看成黑体,例如,空腔壁上的小孔。

注意,黑体并不一定是黑色的。

热辐射特点 吸收反射特点一般物体 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既吸收,又反射,其能力与材料的种类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完全吸收各种入射电磁波,不反射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1)温度一定时,黑体辐射的强度,随波长分布有一个极大值。

2)温度升高时,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均增加。

3)温度升高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4、能量子:上述图像在用经典物理学解释时与该图像存在严重的不符(维恩、瑞利的解释)。

普朗克认为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νεh = )1063.6(34叫普朗克常量s J h ⋅⨯=−。

由量子理论得出的结果与黑体的辐射强度图像吻合的非常完美,这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5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

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

光电效应由赫兹首先发现。

爱因斯坦指出:① 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 ν,其中h=6.63×10-34 J ·s 叫普朗克常量,ν是光的频率;②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个光子会被一个电子吸收,吸收的过程是瞬间的(不超过10-9s )。

广东高考物理 热学、原子物理基本知识点

广东高考物理 热学、原子物理基本知识点

液体表面张力的日常实例:吹泡泡,小昆虫在水面,荷叶上的水珠、不粘锅等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基本区别是是否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和规则的外形特征。

晶体有:石英、食盐、萘,冰,各种金属、石墨,金刚石非晶体:玻璃、沥青、石蜡、橡胶、松香近代物理光电效应现象, 实验装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总结出四个规律: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光强度由光子数目决定)七色光的频率高低关系:红光频率低,紫光频率高原子结构(三个模型)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

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三条假设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hν =E m-E n)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即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选修1热学基础及原子物理(讲义)(教师版)

高中物理选修1热学基础及原子物理(讲义)(教师版)

1. 分子动理论
思考: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吗?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如何解释颗粒大小、温度等因素对布朗运 动的影响?
(教师可见内容) 问题: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吗?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如何解释颗粒大小、温度等因素对布朗运动的影 响? 参考答案:被液体分子撞击的悬浮微粒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布朗运动。所以,布朗运动不是微观分 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处于不停顿无规则热运动的宏观表现,其特点是: ①无规则 ②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颗粒越小,颗粒的表面积越小,同一瞬间,撞击颗粒的液体分子数越少,据统计规律,少量分子同时作 用于小颗粒时,它们的合力是不可能平衡的。而且,同一瞬间撞击的分子数越少,其合力越不平衡,又 颗粒越小,其质量越小,因而颗粒的加速度越大,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故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 显。 ③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思考:物体的内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内能、温度和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教师可见内容) 问题:物体的内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内能、温度和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物体的内能与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有关。其中内能是分子热运动能量的总 和,热量是当两个物体发生内能交换时,传递能量的多少。同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答案 BCD
解析 A.若气体的摩尔体积为 ,每个分子的体积为 ,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的直 径所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不能表示为 ,气体此式不成立,故A错误; B.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它可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 确;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C正确;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若理想气体对外做功,同时吸收热量,其内能可 能增大,故D正确; E.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E错误. 故选BCD.

热学 光学 原子物理专题

热学 光学  原子物理专题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专题1.(2008年全国卷Ⅱ)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温度就越高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1.解析:因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远大于气体分子的大小,故气体的体积并不等于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而是等于容器的容积,A错;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气体的温度有关,气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正确;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作用而产生的,C正确;气体的内能是气体分子的动能与势能总和,当气体膨胀时,由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气体分子的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D错。

答案:B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B.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C.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变换频道的2.解析: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薄膜干涉原理,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发出红外线脉冲信号来变换频道的。

3.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原子的中心有一个核,称为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D.带负电的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3.解析: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其理论要点就是:原子的中心有一个核,称为原子核;原子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

所以选项ABD正确。

答案:ABD点拨: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知识的形成线索;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论;理解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4.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中分子热运动加剧,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都一定增大B.对气体加热,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物质内部分子间吸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排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增大D.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换悬浮颗粒碰撞作用不平衡而造成的4.解析:温度升高是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大量分子做的是无规则热运动,无法实现所有的分子动能都一定增大。

热学与原子物理常考知识点整理

热学与原子物理常考知识点整理

热学分子动理论三个观点的理解(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第一,分子很“小”,其直径数量级为10-10m ;第二,分子很“轻”,其质量的数量级为10-27kg ~10-26kg ;第三,分子很“多”,任何1mol 的物质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2)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的成因是理解布朗运动和分子热运动区别的切入点,处于液体中的微小颗粒(比如花粉颗粒)之所以会做无规则运动,是因周围液体分子对小颗粒无规则的、不平衡的撞击所导致的,因此,布朗运动并不是分子运动。

布朗运动间接地证明了液体分子处于无规则的运动之中。

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间接证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被称为热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斥力和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

当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只有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才会出现物体被压缩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物体被拉伸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通常以固体、液体难以被压缩,固体以被拉伸为例,说明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内能及热力学第一定律1.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物体的内能微观上由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分子个数共同决定,宏观上由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摩尔数)共同决定。

内能是微观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微观热运动相对应;而机械能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宏观机械运动相对应。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①做功: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了多少功,物体内能就减少多少。

②热传递:当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内能就减少多少。

高考物理复习原子物理_和_热学_专题复习有答案

高考物理复习原子物理_和_热学_专题复习有答案

高考 物理 原子物理和 热学 专题复习一、 热学部分:考查内容:分子运动理论、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共21题。

1.现将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进行等温压缩。

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气体在压缩过程中的压强p 和体积的倒数V 1的关系的是( B )2.如图所示,电源与一绝热密闭气缸相连,Ra 为电阻丝,气缸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原来开关S处于断开状态,当闭合开关S后( A )A .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大B .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小C .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减小D .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的撞击次数减少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压强随体积变化的关系如下图,这个过程( AC )A .气体的密度一直变小B .气体的温度一直降低C .气体一直对外界做功D .气体一直向外界放热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温度升高,物体的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B .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和排斥产生的C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 0(平衡位置)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D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所以布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 A .用活塞压缩气缸里的气体,对气体做了200J 的功,若气体向外界放出50J 的热量,则气体内能增加了150JB .在一个大气压下,1kg100℃的水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的过程中,其内能不变C .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 .物体温度越高,每个分子的动能也越大B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可能不变D .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 .知道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分子的质量可求出阿伏伽德罗常数B .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可能相同C .没有漏气、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其效率也不可能是100%D .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的各向同性8.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赢在高考全书

赢在高考全书

目录第一部分必考部分专题一直线运动专题二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三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专题四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专题五功和能专题六带点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七直流、交流电路专题八带电粒子在磁场和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九电磁感应及综合应用专题十实验基础与创新设计专题十一中学物理思想方法第二部分选考部分专题十二热学专题十三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专题十四光学、电磁波与相对论初步专题十五动量专题十六原子物理参考答案专题一直线运动【考试说明】【考情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v-t图像是高考的热点知识.本专题是学习动力学的基础,高考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高考中单独考查本专题知识不多,而往往以生活、生产和科技实际为背景,结合电场知识、声波、电磁波传播等知识,组成情景复杂的综合题(如运动形式变化或运动方向变化或两物体相向运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运用函数、图像、极值处理问题的能力).【知识网络】【基础整合】12(1)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即 ,推广为x m —x n = ; (2)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t/2= = 。

思想方法3、灵活运用平均速度公式会给解题带来方便。

4、解运动学问题要充分发挥运动示意图和运动的速度图像的作用。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要注意灵活使用各种比例关系。

6、灵活运用反演法、对称法等特殊方法解题。

7、追及、相遇问题要特别注意临界问题的出现以及临界条件的分析。

基础自测 1、(08高考宁夏卷)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 1时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 的组合可能是 ( )A. t′=t 1 ,d=SB. t′=111,24t d S =C. t′111,22t d S ==D. t′=113,24t d S =2、(08扬州调研卷)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 .s-t 图象中t 1时刻v 1>v 2C .v-t 图象中0至t 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两图象中,t 2、t 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3、(08苏北四市调研卷)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像.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专题02 热学(讲练)(解析版)-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02  热学(讲练)(解析版)-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02 热学(讲练)(解析版)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一、重点梳理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

3.熔化:(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凝固:(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

(2)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4)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5.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3.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14.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也容易被压缩。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15.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

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热学液体表面张力的日常实例:吹泡泡,小昆虫在水面,荷叶上的水珠、不粘锅等M N 4图铅柱钩码3图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基本区别是是否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和规则的外形特征。

晶体有:石英、食盐、萘,冰,各种金属、石墨,金刚石 非晶体:玻璃、沥青、石蜡、橡胶、松香 【高考真题】1、(10年广东)如图是密闭的气缸,外力推动活塞P 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J ,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J ,缸内气体的A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JB .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JC .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JD .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J 2、(11年广东)如图3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3、(11年广东)图4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 、N 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 可沿N 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 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4、(12年广东)清晨 ,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德水珠 ,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A 引力消失 ,斥力增大B 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 引力、斥力都减小D 引力、斥力都增大 5、(12年广东).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1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艾绒。

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对同内封闭的气体,再次压缩过程中 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其体内能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 6、(13年广东 双选)图6为某同学设计的喷水装置,内部装有2L 水,上部密封1atm 的空气0.5L ,保持阀门关闭,再充入1atm 的空气0.1L ,设在所有过程中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充气后,密封气体压强增加B.充气后,密封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加C.打开阀门后,密封气体对外界做正功D.打开阀门后,不再充气也能把水喷光 7、(10年广东)如图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

设温度不变,洗衣缸内水位升高,则细管中被封闭的空气A .体积不变,压强变小B .体积变小,压强变大C .体积不变,压强变大D .体积变小,压强变小 【14年一模二模试题】1.(广一模 双选)如图为某压力锅的结构简图.将压力阀套在出气孔上,给压力锅加热,在气体把压力阀顶起之前,锅内气体 A .压强增大 B .内能不变 C .对外界做正功 D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2.(汕头一模 双选)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B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C .外界对气体做正功D .气体分子撞击器壁的作用力增大 3.(茂名一模 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都具有确定的熔点B .布朗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增大,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减小D .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的缘故 4.(深圳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出热量的物体温度一定降低 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C.热机能够把全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冰箱中的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5.(深圳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B.水温越高分子的排列越有序C.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D.气体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碰撞而产生的 6.(江门一模 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昆虫水黾能在水面上自由来往而不陷入水中靠的是液体表面张力在起作用B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C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一定向外界放出热量D .温度升高1 ℃也即升高1K 7.(揭阳一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物体温度越高,内能增加,每个分子的动能也越大B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1V P O 1V P O 1V P O 1V压力传感器测温泡 C .空气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 D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8.如图所示,容积一定的测温泡,上端有感知气体压强的压 力传感器。

待测物体温度升高时,泡内封闭气体 A .内能不变,压强变大 B .体积不变,压强变大 C .温度不变,压强变小 D .温度降低,压强变小9.(茂名二模 双选)在恒温的水池中,有一气泡缓慢上升,在此过程中,气泡的体积逐渐增大,不考虑气泡内气体/分子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泡对外界做功B .气泡的内能减少C .气泡'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D .气泡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 10.(深圳二模)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在这一过 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体积变小B .气体温度降低C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D .气体的内能不变 11. (深圳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多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B .小露珠呈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有张力C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不明显D 、分子的距离减小斥力和引力都变小12.(肇庆二模)现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空气的压强P 和体积V 关系的是13.(潮州二模)在给自行车轮胎快速打入空气(可看成理想气体)的过程中,对于轮胎内的气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强不变B.内能增加C.分子平均动能不变D.分子势能增加14、(佛山二模)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图线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在此过程中气体A .体积减小B .内能减小C .从外界吸收热量D .平均动能减小15. (广州二模)如图a 、b 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做水球实验时形成的气泡,a 、OO OOP O PTabb温度相同且a的体积大,则A. a内气体的内能比b的小B一内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比b的大C.气泡表面水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D.水球外表面水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16.(揭阳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密封气体膨胀过程中,对外界做功,这些气体的内能可能增加B.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一定增大C.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增大,体积一定减小D.俗话说“破镜难从圆”,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原因17.(湛江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尔氢原子理论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高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D、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94Be +42He →126C+10n【例题1】(双选)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即时应用(单选)下列有关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B.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没有本质的区别C.扩散现象突出说明了物质的迁移规律,布朗运动突出说明了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规律D.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例题2】如图所示,用F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E p表示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在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由10r0变为r0的过程中()A.F不断增大,E p不断减小B.F先增大后减小,E p不断减小C.F不断增大,E p先增大后减小D.F、E p都是先增大后减小【例题3】如图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

设温度不变,洗衣缸内水位升高,则细管中被封闭的空气A、体积不变,压强变小B、体积变小,压强变大C、体积不变,压强变大D、体积变小,压强变小即时应用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沿直线变化到状态b,在此过程中,其压强()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始终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例题4】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A.温度和体积B.体积和压强C.温度和压强D.压强和温度【例题5】(双选)下列有关物体内能改变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B.外界对物体传递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D.物体向外界放热,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即时应用1内燃机做功冲程使高温高压气体在极短时间内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若把气体看作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则A.气体温度上升B.气体分子动能不变C.气体内能增加D.气体内能减少即时应用22011·高考广东卷)如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例题6】(双选)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自然界进行的一切宏观过程都是可逆的B.自然界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C.热量不可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是可能的,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完全变成功也是可能的专题二近代物理光电效应现象, 实验装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总结出四个规律: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光强度由光子数目决定)七色光的频率高低关系:红光频率低,紫光频率高原子结构(三个模型)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

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