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住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村住房建设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农村住房建设逐渐得到了优化和改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首先,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存在一定的互差。
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住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房屋质量也较高,居住条件相对较好。
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住房建设的水平相对较低,多数农民仍然居住在简陋、狭小的土木结构房屋中。
这种低水平的农村住房建设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农村住房建设的发展趋势随着农村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有所变化。
首先,满足农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将成为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需求也不再局限于住宅,而是逐渐向精装修、小区配套设施完善等方向发展。
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建设经济适用房、农民合作社等住房形式,以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
三、农村住房建设的现代化改造为了改善农村住房建设的状况,农村住房的现代化改造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的投入,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农村住房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同时,还需要引入专业化的规划和设计团队,提高农村住房建设的质量和设计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督,严格执行建筑标准和规范,确保建筑质量。
四、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为了保障农村住房建设的有序发展,还需要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的管理。
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业主、开发商等各方责任,加强住房市场监管,遏制低质低价产品的泛滥。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
五、发展农村住房租赁市场同时,农村住房建设的发展也需要与农村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相结合。
随着农民流动性的增加和城乡融合的加深,农民对住房租赁的需求逐渐增加。
北方农村住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北方农村住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李永琴摘 要:介绍了我国北方农村的住宅现状,探讨了我国农村住宅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两种开发模式,包括参照发达国家模式和参照农民新村模式,以促进农民新村的建设和发展,营造中国建设市场的繁荣。
关键词:农村,住宅,现状,未来,发展中图分类号:T U241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随着 城市农村一体化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以往片面强调城市建设和孤立对待农村发展的弊端,城市和农村进入统筹发展的健康轨道。
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政府提出了 三集中方针,即 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并结合城市开发和中心村建设,较早地建设了一批新型农村。
在其号召下,全国各地各种名目的 农民新村纷纷投入建设,这种如火如荼的建设状况与近年来城市房地产持续升温形成对比,共同营造了中国建设市场的繁荣。
农民新村是新型的农村居民聚居点,是在城市化进程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农民聚居形态。
但是,建设新农村首要解决的就是农民的栖身场所与生活居住环境。
1 北方农村住宅现状1.1 建筑布局中国北方农村的传统住宅多为平房,平面多采用对称布置,以房间组成 四合院或 三合院的形式。
新建的住宅平面多采用非对称布置,或以正房(北房)配以东(或西)房,或只建一排正房的形式。
宅基多为矩形,院落一般可分为前院、后院或前、后两院兼有。
1.2 造型和装饰北方天高气爽、寒冷干燥、环境开阔。
住宅布局严紧规整,造型浑厚庄重,建筑物线角平直,多在屋檐、门窗局部加以装饰,色彩常以材料的原色为主,少加或不加装饰。
1.3 材料和构造农村住宅的建造主要以就地取材为主,采用传统的构造方法。
主要形式有:1)木结构。
分布面广,易于加工、运输和安装,既可做承重构件,又可做围护构件。
北方农村常见的是梁、柱(梁架式)构造。
2)土结构。
分布较广,施工方便,造价低廉,有利于隔热保温。
有天然土拱(窑洞)、土坯叠拱、土坯墙和夯土墙等。
3)混合结构。
材料以黏土砖和混凝土制品为主。
2023年农村住宅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农村住宅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住宅建设逐渐得到了更多关注。
农村住宅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因为它事关着农村人民的居住素质、乡村环境的改善、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工业的兴起,是关系到农村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从政策、市场、发展情况等方面分析农村住宅行业市场前景。
一、政策扶持优势明显农村住宅的建设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如200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村危房改造的意见》、2006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标准》,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善的若干意见》,都为农村住宅行业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对农村住宅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市场需求强劲农村的总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农村住宅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目前,我国农村住房的结构存在居住面积小、安全性差、公共设施匮乏等问题,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乡村生产力和居民生活水平是一个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乡村旅游兴起、农家乐、民宿等业态的快速发展,也对农村住宅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农村住宅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发展态势良好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住宅行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之一。
农村住宅建设不再是简单的房屋建设,而是需要同步考虑人居环境因素、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等方面的整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居住和旅游环境。
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住宅建设也逐步从以单一农户住宅为主转变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集中建设,逐渐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
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农村住宅行业将会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技术、绿色、人居环境等方面将更加注重。
综上所述,农村住宅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之一,具备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未来5年农村房子的趋势

未来5年农村房子的趋势未来五年农村房子的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也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
未来五年,农村房子的趋势将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农村房子的建设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当前,农村人口流失到城市的速度越来越快,而留在农村的老年人也逐渐增多。
为了满足老年人、返乡创业者和旅游者的住房需求,农村房子的建设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很多农村地区将会建设更多的老年公寓、返乡创业基地和农家乐客栈等。
其次,农村房子的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舒适性。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地区在建设房屋时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舒适性。
未来五年,农村房子的设计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同时,房屋的空间布局也将更加合理,注重室内采光和通风。
居住在农村的人们将享受到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再次,农村房子的价值将会得到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也将逐渐活跃起来。
未来五年,农村房子的价值将会得到提升。
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农村地区的房屋需求将会增加,从而带动房价上涨。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将会提高,他们对于房屋的要求也会更高,这将进一步推动农村房子的价值提升。
最后,农村房子的商业化运营将更加常见。
当前,农村房屋多属于个别农户自建,大多只起居住功能,商业化运营较少。
但在未来五年,随着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的兴趣不断增加,农村房子将会更加重视商业化运营。
各种特色农家乐、农产品体验馆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村地区,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未来五年农村房子的趋势将会有不少的变化。
建设规模扩大、设计更环保舒适、价值提升和商业化运营将成为未来农村房子发展的主要趋势。
这将进一步推动城乡发展的融合,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北京农村宅基地现状与政策调研的结论与建议要点

北京农村宅基地现状与政策调研的结论与建议要点北京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的住宅用地,是农村居民基本住所的土地,具有重要的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保障功能。
为了解北京农村宅基地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政策调控建议,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一、现状分析1.宅基地规划混乱。
部分地区存在宅基地规划不合理、超标建房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农村宅基地闲置严重。
由于农村人口外流,宅基地往往呈现出大量空置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
3.宅基地使用权缺乏保障。
由于宅基地的农户面临人口流动、退休、与世无亲等问题,使得使用权面临很大争议。
二、政策建议1.宅基地规划与管理的整合。
加强宅基地规划与管理,建立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确保宅基地合理规划和土地使用。
2.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的利用。
通过加强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管理,鼓励农民利用宅基地进行农业生产、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保障。
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与保护机制,明确宅基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对于已经使用宅基地且符合规定的农户,应予以确权保障。
4.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社会管理。
完善农村宅基地规划和社会管理,避免规划混乱和宅基地超标建房的情况,加强宅基地的统一管理和日常维护。
5.宅基地流转与交易市场的建立。
鼓励宅基地流转与交易市场的建立,推动宅基地的规范流转与交易,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北京农村宅基地的现状存在规划混乱、闲置严重和使用权保障不足等问题。
为此,需要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推动宅基地的合理利用与流转,建立健全的宅基地确权保障机制,发挥宅基地的多功能作用。
只有通过这些政策调控措施,才能实现农村宅基地的规范发展,促进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未来房子的趋势

农村未来房子的趋势
农村未来房子的趋势可能会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未来的农村房子可能会更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可能会采用更多环保材料和技术,建造能源高效的房屋,并利用可再生能源。
2. 宜居和舒适:未来的农村房子可能会更加注重舒适性和宜居性,包括更好的隔热、隔音、通风和采光设施,以及更舒适的室内装饰和家具。
3. 智能化和科技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农村房子可能会更多地应用智能家居技术,包括智能家居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智能家电,使居住更加便利和舒适。
4. 多样化和个性化:未来的农村房子可能会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可能会有更多选择和定制化的房屋设计和建造服务。
5. 农业生产和生活融合:未来的农村房子可能会更多地融合农业生产和居住生活,包括建造更多农业设施和生活设施,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024年农村住宅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农村住宅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推进,农村住宅市场也出现了不少变化。
本文将对农村住宅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2. 农村住宅市场的发展2.1 市场规模农村住宅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购买和投资住宅。
据统计,农村住宅市场的年均交易量在过去五年内增长了30%以上。
2.2 市场结构农村住宅市场的结构逐渐趋于多样化。
过去,农村住宅主要以传统的农民自建房为主,但现在不少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规模化住宅开发商和住宅项目。
此外,一些城市居民也开始在农村购买住宅作为度假别墅或退休居所。
2.3 市场需求农村住宅市场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一方面,一些农民有了更多的购房需求,他们希望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居民也对农村住宅市场产生了兴趣,他们希望在农村获得更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
3. 农村住宅市场存在的问题3.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一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影响住宅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缺乏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限制了住宅开发的可能性,也限制了购买住宅的农民的选择空间。
3.2 市场监管不到位农村住宅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一些违规操作。
一些开发商未经许可就擅自开发住宅项目,给购买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此外,一些中介机构也存在不规范操作的问题。
3.3 融资难题对于一些农民来说,购买住宅的融资问题是一个难题。
由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银行贷款审批较严格,造成了农民购买住房的难度。
4. 农村住宅市场的发展趋势4.1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促进农村住宅市场的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满足住宅市场的需求。
4.2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政府应加强对农村住宅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住宅项目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确保购房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东北民居发展现状

东北民居发展现状
东北民居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首先,在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传统的东北民居逐渐受到了现代化建筑方式的影响,现代高层建筑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平房和四合院。
尤其是在省会城市和重要经济中心,高楼大厦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虽然这些现代建筑给东北地区城市的形象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传统的东北民居远离了现代公众视野。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需求量不断攀升,房地产业在东北地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大量的高档住宅楼盘、别墅群、公寓等新型居住建筑涌现,在某些区域甚至形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新区。
这些新型居住建筑注重布局、景观和配套设施,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对传统东北民居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进行了冲击。
再者,农村地区的民居发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传统的东北民居在良莠不齐的村庄中逐渐受到蚕食,随着农村的工商业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一部分农民开始改建房屋,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设计理念,使农村民居更加舒适、实用。
然而,受制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差距,农村地区的民居改建通常相对较慢,依然存在着房屋简陋、空间局促等问题。
总体来说,东北民居的发展现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发展不平衡。
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居逐渐被现代化建筑所取代,尤
其是在大城市中。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民居也在逐渐改善,但距离现代化的差距依然较大。
对于东北地区而言,保持传统民居的特色与文化气息,同时吸收现代建筑技术和理念,将是一个有挑战也有机遇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农村住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李永琴摘 要:介绍了我国北方农村的住宅现状,探讨了我国农村住宅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两种开发模式,包括参照发达国家模式和参照农民新村模式,以促进农民新村的建设和发展,营造中国建设市场的繁荣。
关键词:农村,住宅,现状,未来,发展中图分类号:T U241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随着 城市农村一体化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以往片面强调城市建设和孤立对待农村发展的弊端,城市和农村进入统筹发展的健康轨道。
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政府提出了 三集中方针,即 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并结合城市开发和中心村建设,较早地建设了一批新型农村。
在其号召下,全国各地各种名目的 农民新村纷纷投入建设,这种如火如荼的建设状况与近年来城市房地产持续升温形成对比,共同营造了中国建设市场的繁荣。
农民新村是新型的农村居民聚居点,是在城市化进程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农民聚居形态。
但是,建设新农村首要解决的就是农民的栖身场所与生活居住环境。
1 北方农村住宅现状1.1 建筑布局中国北方农村的传统住宅多为平房,平面多采用对称布置,以房间组成 四合院或 三合院的形式。
新建的住宅平面多采用非对称布置,或以正房(北房)配以东(或西)房,或只建一排正房的形式。
宅基多为矩形,院落一般可分为前院、后院或前、后两院兼有。
1.2 造型和装饰北方天高气爽、寒冷干燥、环境开阔。
住宅布局严紧规整,造型浑厚庄重,建筑物线角平直,多在屋檐、门窗局部加以装饰,色彩常以材料的原色为主,少加或不加装饰。
1.3 材料和构造农村住宅的建造主要以就地取材为主,采用传统的构造方法。
主要形式有:1)木结构。
分布面广,易于加工、运输和安装,既可做承重构件,又可做围护构件。
北方农村常见的是梁、柱(梁架式)构造。
2)土结构。
分布较广,施工方便,造价低廉,有利于隔热保温。
有天然土拱(窑洞)、土坯叠拱、土坯墙和夯土墙等。
3)混合结构。
材料以黏土砖和混凝土制品为主。
目前,北方农村的住宅建设受小农经济的制约,呈现分散零乱一户一宅的面貌。
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随意性大。
目前农村建房95%以上无正规施工图,建房时东抄西仿,仅凭经验动工,在建造过程中随意拆改,建筑质量无保障,抗灾能力低。
2)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质量得不到保证。
农村建房都是一家一户,建筑规模小,大的施工队不愿承揽,施工队伍大多由个体瓦工、木匠工等杂牌队伍拼凑而成,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缺乏基本的建筑施工知识,技术工艺落后,施工不得要领,最终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
3)材料以次充好或因材料不足而影响质量。
目前社会上的建材市场相当混乱,不合格、不标准、低质量的产品,冲击整个建材市场。
2 农村住宅未来发展趋势重视农村房地产业发展,从根本上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要求,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1)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有益于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产业。
房地产业具有先导性和带动性的基本特征,发展房地产业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建筑业需要直接消耗工业产品,还可以带动其他商品销售。
另外,住宅行业还可以增加就业。
因此,重视农村房地产发展可以改善农村第三产业不发达的现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问题,从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生活差异。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改变农民的居住方式,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变小农意识,树立起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法制意识、开放意识。
发展农村房地产业,建立相应的农贸市场和商品集散地,有利于农村产品的销售,也有利于农民购买较为现代的日常用品、家用电器、通信设备等,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信息,把握时机,掌握市场行情,并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生活水平。
3)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有助于集约利用农村土地形成农业集约型生产。
重视农村房地产发展,依据保护耕地、集约用地原则,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鼓励农村居民建设多层式住宅、建立 节能省地型农村住宅。
在农村发展房地产业应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从而将分散的自然村改造为人口和房屋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和耕地相对集中的生产区,这对于土地的有效保护以及农业集约型、规模型生产有积极作用。
4)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有利于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发展农村房地产,改变农民原有一村一族的居住方式,有利于改变农民的小农意识,树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法制意识、开放意识,养成讲卫生、爱清洁、讲公德的良好风尚。
另外,发展农村房地产,建立和完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服务等设施,有利于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5)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统一。
重视农村房地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村住宅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农民住宅质量,同时将村庄建成社区,农村建成城镇。
发展农村房地产,综合利用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共建共享公共设施,合理安排居住房、农具及车辆房、牲畜置放处、垃圾堆放处等场所,并对住宅的朝向、采光给水排水及房内布局进行科学处理,将减少农村不良的环境卫生,使农村居民居住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中,实现人与萨迦雪建筑及其特点储 旭摘 要:从藏式民居的一般特点开始叙述,结合西藏萨迦县特殊的教派文化,着力从结构、材料、制造工艺和装饰方法等多方面介绍萨迦地方特有的民居,从历史的角度推演萨迦民居与寺庙的关系,为研究萨迦民居提供相对完整的资料。
关键词:建筑,民居,建筑特点中图分类号:T U 86文献标识码:A1 藏式民居建筑概述1.1 藏式民居建筑理念不同于大部分靠近水源的民族建筑习惯,藏族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带上了显著的高山民族痕迹,在建筑传统上选址喜欢倾向于高坡或是要地,即使远离水源也在所不惜。
这些习惯都是与西藏地区多战乱以及特有的高山崇拜有关。
直到吐蕃松赞干布时期,为了促进藏区农业发展, 将山上居民迁到河谷平地,使农民在田地边盖房定居,开垦平地为良田,并引水浇灌。
在此之前吐蕃人在山头上石头城堡中居住,从这时起迁到平川,建起村庄。
(∀贤者喜宴#译文)但是择高择险而居的习俗还是被保留自然的和谐发展。
3 浅谈房地产开发模式的两种思路3.1 参照发达国家的模式3.1.1 以色列农村乡村服务中心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大批移民定居以色列,移民来自不同国家,摩擦频生,难以统一领导及组建村镇机构进行管理,为适应当时的农业生产力形式,保持住宅与耕地的关系,保证乡村服务系统的效率,同时兼顾移民群体的独立居住,以色列创造了一个等级服务中心的村落布局。
3.1.2 美国郊区新社区或新村美国郊区新社区的特点是土地混合利用,具有步行可达范围,布局紧凑,由于成功的将开发项目和空间利用相结合,人们的居住、工作、购物、娱乐集中在一起,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这里交通便利,乡村住宅建设达到了 七通一平,有完善的政权机构、医院、中小学、商业和其他服务业网点,有综合性的物业管理,还有垃圾处理、树林维护等,以保证居住区的环境、卫生、健康、安全、便利,基本上住宅建设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思想。
3.1.3 英国农村中心村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英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发展规划,其政策核心是加强乡村地区人口的集中,建设中心村。
为了提高乡村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发挥规模效应,政府出台了一套综合性政策,促进住房、就业、服务和基础设施向中心村集中,以加大对中心村地区的投资,促进其成长,支持中心村腹地的发展。
3.2 参照目前国内已有的农民新村模式结合地方特色,建设节约化的集中公寓式住宅。
农民新村是一种新型的农村居民聚居点,它是在城市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农村聚居形态。
农民新村的外部依托环境也是农民新村建设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周边地区的建设现状,目前已有新村存在以下布点类型。
3.2.1 靠近交通沿线布置在交通沿线或路口自然聚居并自然发展是传统集镇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的一些农民新村建设,在选址上也有许多是沿交通线或靠近交通线布置的,这样沿交通线两旁自然形成许多商业网点。
交通的便捷也利于迁入农民的多种经营。
3.2.2 靠产业题材地区许多地区的农民新村建设往往是依托于当地产业开发,如旅游开发区。
另外,还有依托于大型企业、学校及其他产业区的农民新村。
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新村的选址与其所依托的产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3.2.3 靠近城市近郊的农民新村城市土地的对外扩张是农民新村形成的原动力,最早期的农民新村便是在城市近郊形成的,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被纳入城区的范围,或完全被城市同化、或形成与城市肌理格格不入的 城中村。
近年来,各级城市近郊的农民新村建设势头仍有增无减,相应的建设标准也不断提高,成为城市建成区向周边扩张的有机过渡区域。
3.2.4 孤立建设的农民新村除了以上三种类型农民新村布点方式外,还有一些新建农村既不沿交通线,也不靠主题产业区,还不靠近城区,成为孤立建设的一种独立建设的农民新村,往往受外在影响较少,其土地成本及建筑造价相应也要低一些。
参考文献:[1] 周拥军.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4):33 34.The residence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northern ChinaLI Yong qinAbstract:T he residence status of nor thern China w as introduced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was discussed.T wo developing modes were proposed,including r eferenced developed countries mode and refer enced farmer new rur al mode,so as to promot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build flourish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mar ket.Key words:rural,residence,status,future,dev 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