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记录

合集下载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原始记录表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原始记录表
初凝(min)
终凝(min)
安定性
密度(g/cm3)
抗弯拉强度(MPa)
抗压强度(MPa)
3天
28天
3天
28天
2、细集料
细集料技术指标
表观密度(g/cm3)
含泥量(%)
泥块含量(%)
吸水率(%)
细度模数
坚固性(%)
云母、有机物及三氧化硫含量(%)
名称
规格
细集料筛分各筛孔尺寸及累计筛余百分率
复核:记录:试验:
试拌试件尺寸(mm)
拌制方法
养护条件
试配号
水灰比
水质量(kg)
砂率(%)
试配1
试配2
试配3
试配号
水灰比
龄期(天)
强度(MPa)
平均强度(MPa)
28天强度(MPa)
28天强度平均值(MPa)
试配1
试配2
试配3
回归方程: R7= r=
R28= r=
方案选择
体积法
质量法
选定水灰比
选定水灰比
用水量(kg)
用水量(kg)
砂率(%)
砂率(%)
混凝土含气量的百分比(%)
假定混凝土拌和物湿表观密度(kg/m³)
实测湿表观密度(kg/m³)
实测湿表观密度(kg/m³)
复核:记录:试验:
3、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稠度试验
试配号
坍落度(mm)
保水性
粘聚性
含砂情况
棍度
表观密度
1
2
平均
容量筒质量(kg)
容量筒容积(L)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原始记录表
样品编号
试验设备
搅拌机(SB-023),振动台(SB-025);坍落度(SB-024),磅秤(SB-028),压力试验机(SB-00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表3.0.6
环境条件
干燥环境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 的环境 潮湿且含有氯离子 的环境、盐渍土环 境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用 量的质量百分比) 钢砼 预应力砼 素砼 0.30 0.06 1.00 0.20 0.10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 质的腐蚀环境
0.06
3 基本规定(最小含气量)
3.0.7 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 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引气剂掺 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掺用引 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3.0.7的规定, 最大不宜超过7.0%。 掺加适量引气剂有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尤其对 于有较高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掺加引气剂可以明 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引气剂掺量要适当, 引气量太少作用不够,引气量太多混凝土强度损 失较大。
2 术语、符号
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 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 合料用量之和。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 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 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 质量比。(代替水灰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 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 量的质量百分比。 (11~15是新组建的术语和定义)
强度
满足混凝土工程结构设计或工程进度的强度要求。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1)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 : 水泥强度越高,则混凝土强度越高。 当混凝土水灰比值在0.40~0.80之间时越大,则混 凝土的强度越低; 水灰比定律:在材料相同的条件下,砼强度值随水 灰比的增大而减小,其变化规律呈近似双曲线形状。

混凝土调整配合比方案

混凝土调整配合比方案

混凝土调整配合比方案(一)明确目标1.混凝土硬化前的目标混凝土在硬化前要保证入模时的混凝土工作性良好、不离析、不泌水,工作性与施工工艺相匹配、施工过程顺利,入模后不泌水、少浮浆。

2.混凝土硬化后的目标混凝土硬化后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结构无严重缺陷。

(二)弄清原因1.材料因素材料对混凝土硬化前性能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1)需水量变化材料的需水量增加时,不做出调整就会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

例如:骨料含泥量、粉尘含量增加、粉煤灰烧失量增加、使用热水泥、减水剂有效成份降低等因素都会使混凝土需水量增加(不局限于以上因素),与之相反的情况则会使混凝土需水量降低,不做出调整混凝土可能会出现离析、泌水等问题。

(2)含气量变化粉煤灰烧失量增加、砂含泥量增加会导致混凝土含气量降低,如果含气量降低过多,就会使混凝土粘度增加或浆体不饱满、离析等情况,有时粉煤灰等材料的变化会使混凝土含气量大幅度增加,可能有损混凝土强度。

(3)骨料级配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变化主要是因为粗、细骨料颗粒的变化。

例如:粗骨料中较小的颗粒增加、细骨料变粗可能使混凝土的包裹性变差,细骨料太细可能会使混凝土更加粘稠。

2.环境因素(1)温度气温变化对混凝土硬化前性能表现在:一是混凝土流动性损失的速度变化;二是引气混凝土中对含气量影响较大。

(2)混凝土运输时间一个拌合站往往会向多个工点供应混凝土,而不同工点所需要的运输时间必然不同,有时差距还很大。

如果都是按照同一个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而不经过调整的话,混凝土在到达各个工点时的流动性可能会差距很大。

3.影响硬化后性能的因素(1)配合比不能实现预期效果上文中所叙述的影响混凝土硬化前的因素,都有可能使配合比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混凝土入模前的工作性不好就难以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那么硬化后的性能就无法保证。

如果施工现场向混凝土中加水,就会使水胶比增加,从而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降低。

(2)混凝土实体不能均匀密实混凝土不能够均匀、密实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管理原因,没能按要求布料、振捣;二是由于混凝土本身不是均匀的,这与配合比不能实现和施工现场的操作关系很大。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稳定性,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控制规定。

本文将从配合比的制定、调整与管理的要点、配合比试验及结果分析、配合比的控制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内容。

一、配合比的制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是指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计算和经验等方法,确定适宜的水泥用量、骨料用量、矿粉用量和掺合料用量的比例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制定配合比应考虑以下因素:1. 工程要求: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级及抗渗性要求等。

2. 施工条件:考虑施工工艺、施工期限、温度、湿度等因素,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材料品质: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实际情况,确定水泥、骨料、矿粉、掺合料的选用和使用量。

4. 施工工艺:考虑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等工艺要求,制定配合比中材料用量的控制范围。

举例:例如,在某个混凝土工程中,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了C30的混凝土等级,要求达到抗渗等级为P20。

施工条件为夏季高温,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抗裂性和防止过早脱模。

根据已有经验和试验结果,在水泥使用量、骨料配合比、矿粉掺量和掺合料使用比例上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终得到了适合该工程施工的配合比。

二、配合比的调整与管理要点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管理,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稳定。

以下是配合比调整与管理的要点:1. 配合比调整:在初次制定配合比之后,根据实际试验结果和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发展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微调和优化,以适应工程实际需求。

2. 配合比管理:建立配合比调整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配合比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包括材料的验收与管理、配合比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配合比的修订与审查等。

3. 配合比调整记录与每次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时,要及时记录原配合比和调整后的结果,并编写调整报告,留存备查。

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

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

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一、概述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是对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各项性能指标的检验和评估,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内容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材料的用量,以及比例关系。

2、原材料检验: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等,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3、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包括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泌水率等指标,以评估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和稳定性。

4、混凝土强度: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保证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

5、耐久性指标: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等指标,以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

6、其他指标:如混凝土收缩率、碳化深度等,以全面了解混凝土的性能。

三、方法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采用以下方法:1、抽样检测: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试验检测: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试验检测,包括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泌水率等指标。

3、强度检测: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保证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

可以采用回弹法、钻芯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4、耐久性检测:对混凝土进行耐久性检测,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等指标。

可以采用相关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5、其他指标检测:如混凝土收缩率、碳化深度等指标可以采用相关仪器进行检测。

四、注意事项在混凝土开盘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检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情况。

3、对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处理,保证工程质量。

混凝土开盘鉴定表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和基础设施的重要材料。

它的质量和性能对于建筑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混凝土的开盘鉴定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活动,旨在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C30混凝土配合比(2011年规范)

C30混凝土配合比(2011年规范)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唐山迁安市东西区第三通道工程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坍落度设计要求为120~160mm。

水泥采用唐山冀东水泥厂生产的强度等级为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采用迁安山江生产的最大粒径为31.5mm的碎石,混凝土用砂采用中砂,外加剂采用唐山丰南区荣飞建材厂生产的RF-7萘系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2.5%减水率为25%。

一、初步计算配合比:设计要求混凝土立方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

k=30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取δ=5.0则:f cu。

0=f CU。

k+1.645δ=30+1.645Χ5=38.2MPa2、水胶比W/Ba、计算水胶比W/B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r)1、fce=r c f CU。

g =32.5Х1.12=36.4粉煤灰影响系数r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rf b= r f r c fce=1*1*36.4=36.4b 、因为本单位没有混凝土回归系数统计资料,其回归系数按表查取式中αа,α b — 回归系数,查下表:αа,αb 回 归 系 数 表查表回归系数为a a =0.53 a b =0.2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水胶比易按下式计算: W/B=(a a 。

f b )/(f cu 。

0+a a 。

a b 。

f b )=0.53Х36.4/(38.2+0.53Х0.20Х36.4)=0.46C 、为了保证混凝土必要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满足施工时拌和物的和易性,采用水灰比W/C=0.431、确定单位用水量m wo 和外加剂用量m wo=m /wo (1-β) D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干硬性混凝土用水量(Kg/m3)塑性混凝土用水量(Kg/m3)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记录一、任务背景混凝土是建造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生产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记录内容和要求。

二、记录内容1. 生产基本信息记录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记录以下基本信息:- 日期和时间:记录混凝土生产的具体日期和时间;- 施工单位:记录进行混凝土生产的施工单位名称;- 施工地点:记录混凝土生产的具体施工地点;- 生产人员:记录参预混凝土生产的人员姓名和职务。

2. 原材料检验记录混凝土的质量受原材料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记录以下内容:- 水泥检验:记录水泥的品牌、批号、生产日期、试验结果等信息;- 骨料检验:记录骨料的种类、来源、试验结果等信息;- 混凝土掺合料检验:记录掺合料的种类、来源、试验结果等信息;- 水检验:记录用于混凝土生产的水源、水质检验结果等信息。

3. 配合比记录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

记录以下内容:- 配合比设计:记录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案;- 配合比调整:记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配合比调整情况;- 配合比试验:记录进行的配合比试验结果。

4. 搅拌过程记录混凝土的搅拌过程对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

记录以下内容:- 搅拌设备:记录使用的搅拌设备型号、编号等信息;- 搅拌时间:记录混凝土的搅拌时间;- 搅拌速度:记录混凝土的搅拌速度;- 搅拌温度:记录混凝土的搅拌温度;- 搅拌均匀性检验:记录进行的混凝土均匀性检验结果。

5. 浇注过程记录混凝土的浇注过程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有重要影响。

记录以下内容:- 浇注方式:记录混凝土的浇注方式;- 浇注时间:记录混凝土的浇注开始和结束时间;- 浇注温度:记录混凝土的浇注温度;- 浇注工艺:记录混凝土的浇注工艺和注意事项;- 浇注质量检验:记录进行的混凝土浇注质量检验结果。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调整(建筑材料)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调整(建筑材料)

8.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后,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
①按上述方法确定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
混凝土的体积密度计算值ρc,c:
ρc,c=mc+mf+mg+ms+mw 式中:ρc,c——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 mf——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 m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 m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3); m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m3);
• (二)拌制仪器设备
强制搅拌机——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搅 拌机》JG 244的规定
搅拌方法:搅拌方式、投料方式和搅拌时间与工程实 际相同。
拌合物的用量:试配的最小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公 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
试验环境:符合混凝土拌合物试验和力学性能、耐久 性检验的要求。(17~25℃,相对湿度不低于50%)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
拌合物数量(L)
≤31.5
20
40.0
25
(二)确定混凝土试拌配合比
1.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试拌。计算水胶比宜保持不 变,并应通过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 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 比。
2.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依据 测定拌合物稠度(坍落度、扩展度、维勃稠度),并检查 其粘聚性和保水性能 (1)如实测坍落度小于或大于设计要求,可保持水胶比 不变,增加或减少适量浆料数量 (2)如出现粘聚性和保水性抗离析性不良,可适当提高 砂率或者外加剂;每次调整后再试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
试验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中铁x局兴泉铁路宁泉段XQNQ-x标项目经理部x#计砼强度等级 配比编号 材料名称 材料产地批号 理论配合比 (kg/m3) 调整前施工配 合比(kg/m3) 调整后施工配 合比(kg/m3) 水泥P· 粉煤灰 O42.5 矿粉 S95 砂子 中砂
结构部位 拌合站名称 调整日期 水 外加剂1 饮用水 5-10mm 10-20mm20-31.5mm 碎 石 外加剂2
一、配 合 比 调 整 原 因 及 方 法 过 程
二、混 凝 土 调 整 后 性 能 测 试
备注: 一、施工配合比调整原因及过程包括以下几点: 1、施工配合比调整原因:①砂子细度模数明显变化引起性能变化;②、不是一批胶凝材料引起混凝 性能变化;③、外加剂与胶凝材料适应性引起混凝土性能变化;④、不是一批减水剂引起的混凝土性能变 化;⑤、温度影响,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坍落度发生变化。⑥碎石级配、颗粒形状产生变化⑦其他原因引 起的混凝土性能发生变化。 2、过程及原则:配合比调整应当在现场试验监理见证的情况下,按如下方法进行调整:①砂率按± 1%进行调整,②外加剂掺量允许±0.1%进行调整,③碎石掺配比例允许按实际进场材料最佳掺配比例调 整,④调整后按实际材料用量计算并填写施工配料单,⑤混凝土罐车到达现场后若入模坍落度比设计值偏 小时,可在现场准备一定量外加剂进行混凝土坍落度调整,不允许加水调整混凝土入模坍落度,⑥调整的 原则是保证混凝土工作性和满足规范要求。 二、混凝土调整后混凝土性能测试包括以下几点: 1、坍落度及坍落度经时损失;2、扩展度;3、含气量;4、泌水率;5、容重;6、和易性;7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