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植物的生殖导学案
植物的生殖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二生物导学案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编制人:姜秀英复核人:使用日期:2012—3.1 编号:01【授课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教材能够理解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重点与难点】有性生殖的概念及过程;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应用。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学习导航】详读教材,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关键是,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如嫁接、扦插等理解无性生殖。
【自主学习】:1.你知道花的结构吗?请你说出种子的形成过程。
2.什么叫做有性生殖?3.有性生殖有什么特点?这种生殖方式有哪些优点?4.阅读教材P3观察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②这种生殖方式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5.什么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有什么特点?6.常见的无性生殖有哪几种?7.无性生殖有哪些应用?8.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P4—5)。
【当堂检测】:1.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A、花蕊B、花托C、花冠D、花萼2.被子植物种子中的胚是由下列哪一项发育来的()A、胚乳B、受精卵C、子房壁D、花粉管3.一个成熟的西瓜内有多少个种子,主要取决于()A、一朵花中有多少个雌蕊B、一个胚珠中有多少个卵细胞C、一个雌蕊中有多少个子房D、一个子房中有多少个胚珠4. 植物种子中的胚是由生殖细胞结合成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发育成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5.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分别是()A、子房和花药B、子房壁和胚珠C、子房和胚珠D、子房壁和花丝6.下列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柳的扦插B、石榴的压条C、苹果的嫁接D、小麦依靠种子繁殖后代7.椒草在繁殖后代是最常用的部位是()A、根B、叶片C、花冠D、花粉8.有一株优质的葡萄,要进行扩大种植,选择哪一种繁殖(生殖)方式更合适()A、扦插B、嫁接C、压条D、用种子繁殖9.果农想尽快改良果园里桃树的品质,最适宜的做法是()A、扦插B、嫁接C、压条D、用种子繁殖10.葡萄、月季、菊花等常用的繁殖方式为()A、扦插B、嫁接C、压条D、播种11.一株仙人掌具有多种形态,开多种颜色的花朵,这是采用下列哪种技术培育的结果()12.教材P5练习1、2、3.【课后反思】。
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4篇)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4.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能力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三、情感教育目标:1.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教学难点:一、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生物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初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凡事都想知道个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
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年龄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五张图片(海带、苔藓、桫椤、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结种子?提问:这些植物的种子结构是相同的吗?通过下面的观察实验,你会找到答案。
提示:在动手观察之前先阅读P83—P84实验内容。
提醒注意:观察种子结构的基本步骤是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板书:菜豆种子的结构强调:菜豆种子的子叶是2片,且肥厚,储存营养物质。
板书:玉米种子的结构强调:玉米的子叶只有l片,瘦小,不储存营养物质小结:种子的大小、形状千差万别,但它们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有种皮和胚。
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主要讲述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其应用。
同时也是对七年级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进行延伸和概括,是生命的延续的具体表现,能帮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认识生命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2、区分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3、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分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难点: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题驱动法、讲练结合法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讲解两个和尚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设计意图用老故事新说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
为了的方式导人新课,借让枯燥乏味的生活更具挑战性,老和尚交给XXX助学生急于探知故故事设疑引入课题尚一个义务,他想让小和尚利用山里唯一的一棵事成效的欲望,顺势桃树,然后把一亩空隙所有栽满桃树。
小和尚很导向新知。
这不仅可疑心,自己又不会七十二变,怎么能将一棵桃树提高学生研究兴趣,变成数千棵呢?同学们,你能帮小和尚想一想办法调动其积极思考,还吗?小和尚吗?教师由此引出课题——《动物的能营造轻松的课堂生殖方式》。
回顾:种子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展示桃花的潜伏训练】回顾旧知氛围。
设计意图通过结构,重点复与生殖有关的最重要的结构——图片和动画复学雄蕊和雌蕊,并结合绿色植物传粉和受精的动生已学知识,为新知画,并简要叙述全过程。
识奠定基础。
教师通过复和归纳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图解),总结有性生殖的概念: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用旧知识联系【精讲释疑】新知识,实现无缝衔过渡:前面我们说到要帮小和尚解决困惑。
接,激发学生的探知一、有性生殖那你思考一下:桃树肯定能够通过有性生殖来繁欲。
体。
其后代会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殖后代,但这种方式耗时较长,有无其他更优的方法呢?动物是不是只能通过种子繁育后代?从而引出无性生殖。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

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导学1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学习目标】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重点)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难点)3.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采取的方法是()A.嫁接 B.分根 C.扦插 D.杂交2.嫁接的方式可以获得()A.与砧木相同的植物体的性状B.与接穗相同的植物体的性状C.与砧木、接穗相近的植物体的性状D.砧木和接穗相结合的性状3.下列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是()。
A.向日葵B.椒草C.小麦D.高粱4.梨、桃等的栽培通常用()来繁育优良品种。
A.嫁接B.种子C.扦插D.压条5.园艺师将一株单色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种花形的“塔花”,采用的繁殖方式是()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杂交二.合作探究6.春季,在用杨树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时,把枝条上所有的芽去掉,这样是否影响成活?为什么?**7.马铃薯通常是用它的块茎来繁殖的,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先把块茎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请想一下农民这样做的道理。
三.反馈检测8.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9.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0.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_________,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1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等无性生殖的方式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12.下列几组植物的繁殖,哪组属于无性繁殖()①鼠尾草靠丸花蜂传粉繁殖后代;②玉米种子种下去长出玉米植株;③小麦靠风力传播花粉进行繁殖;④马铃薯块茎上的芽眼里会发出芽来;⑤竹鞭节上的芽可以形成竹笋,进而长成新竹子;⑥秋海棠的叶子发出芽和根,进而长出新的秋海棠植株。
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的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植物生殖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如玫瑰、月季、苹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生长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第二课时:有性生殖1.讲解概念:介绍有性生殖的定义,即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新的个体。
2.展示实例:以桃花为例,讲解花的结构和生殖过程。
3.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桃花的雌雄蕊,了解传粉和受精过程。
4.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有性生殖的优点,如遗传多样性、适应环境等。
第三课时:无性生殖1.讲解概念:介绍无性生殖的定义,即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的个体。
2.展示实例:以土豆、草莓为例,讲解无性生殖的方式。
3.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土豆的切块繁殖和草莓的匍匐茎繁殖。
4.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无性生殖的优点,如繁殖速度快、保持母本性状等。
第四课时: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联系与区别1.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3.实践应用:举例说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嫁接、扦插等。
第五课时: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植物生殖的理解。
2.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植物生殖的实验方案,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结合实际生产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殖的意义。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有性生殖教学重点:理解有性生殖的过程和意义。
《植物的生殖》导学案

《植物的生殖》导学案一、目标导学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及特点。
2、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分类。
3、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4、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梳理1、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和。
其中,是植物界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生殖方式。
2、有性生殖是通过和的结合,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无性生殖是通过、和等方式,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影响植物的,从而产生抗逆性、增产效果等。
5、通过和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有性生殖对植物界具有重要意义?答:有性生殖能够,并在一定程度上,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2、为什么说无性生殖具有简便、快速和经济等优点?答: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和,能够迅速,并且节省。
3、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各有什么主要用途?答: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包括等类型。
其中,赤霉素的主要用途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用途是促进,延缓叶片衰老;脱落酸的主要用途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用途是促进果实成熟。
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诱导种子发芽、打破种子和块茎休眠、促进花芽形成、防止落花落果、控制性别分化、促进器官脱落等。
4、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答:在小麦、水稻上喷洒赤霉素,可以使其茎秆伸长、籽粒增多;在蔬菜幼苗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在西瓜幼苗期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用青鲜素处理洋葱可以抑制发芽;用矮壮素处理棉花可以防止落花落果、获得棉花高产;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葡萄可以获得无子葡萄等。
描述植物的生殖过程,解释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培养对生命科学的探究精神,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爱护生物的观念。
学习难点:不同植物生殖方式的适应性和特点。
知识回顾:复习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为学习植物的生殖打下基础。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节植物的生殖导学案

植物的生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能力目标: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的应用。
【学习重点】1.概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学习难点】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20分钟做完导学案,标记出疑点交由小组长汇总,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并完成本节知识框架构建,理清本节知识脉络,强化知识间的联系。
二、自主预习(一)知识点一:生殖的类型1.根据两性生殖细胞是否结合,把生殖分为_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
(二)知识点二:有性生殖1.回顾花的结构填写下表:①是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①②合称为________。
③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_,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_。
⑦是________,⑧是___________,⑨是__________⑦⑧⑨合称为___________。
⑩是________。
其中,①中含有________细胞,⑩中含有______细胞,这两种细胞结合形成________并发育成胚。
(三)知识点三:无性生殖1.无性生殖:不需要___________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_________的生殖方式.2.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属于植物的无性繁殖,它是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常见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压条和分根。
(1)扦插:概念: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常用扦插的方式繁殖。
(2)嫁接:概念:即把一种植物的________或________,嫁接到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第七节植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导学案-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植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植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1.教材与学情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是济南出版社,初二生物,第四单元,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第七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植物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现代无性生殖科技——组织培养。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花的结构和类型”“传粉与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的萌发”等内容的基础上,来认识植物的无性生殖,了解无性生殖的本质、特点,并区别有性生殖。
与前六节内容有区别又有联系,更为后续八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克隆技术”的学习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同时本节内容也联系到了七年级上册中单细胞或低等动植物、细菌、病毒、部分真菌等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通过学习常见的植物无性繁殖的例子和方法,总结出无性繁殖的特点。
结合无性生殖在植物农业生产中的利用和现代高科技组织培养,总结出无性生殖的优势,理解无性生殖也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重要生殖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种植物的无性繁殖的具体实例,以便学生深入的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
生物的生殖方式一般按照有没有经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前者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后代有双亲的遗传物质;后者未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具有母体个体遗传物质。
在本节之前的学习内容中,已经接触到很多生物的生殖,但是没有详细分辨。
通过本节课对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学生可以扩展之前的其他生物的生殖方式中,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和发展发散思维。
本节涉及到诸多新名词及概念,但有些概念是与之前学习的概念联系密切或者是对立的,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逐个认知并且加以区分。
如营养器官和营养繁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也有些是学生听说过但是生活中没有细细注意的,如嫁接。
还有的可能是学生从未听说过的,如扦插、压条、组织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1)蝗虫的发育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属于__________发育 。
(2)图中①~⑤示蝗虫的__________阶段,这个阶段的蝗虫被称作__________,经过 5 次__________,身体逐渐长大,发育成能飞的成虫。
_____ ,图二所指的方式是 _____。(2)两种嫁接方式的不同在于接穗不同,图一是用 ________ 做接 穗,图二是用__ ________做接穗。
1
7.1.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学习目标 1.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 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内容的重点是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 和过程;难点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知识闯关
1.生物个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生理功能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称为: A.生长; B.生殖; C.遗传; D.发育。 答〔 〕 2.和家蚕相同,蜜蜂的发育过程经过的四个时期也是: A.卵→幼虫→若虫→成虫; C.卵→蛹→幼虫→成虫; B.卵→幼虫→蛹→成虫; D.卵→若虫→幼虫→成虫。 3.蝗虫的幼虫叫: A.孑孓; B.蛆; C.跳蝻; D.蛹。 4.下列昆虫中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是: A.蚂蚁; B.苍蝇; C.菜粉蝶; D.蜻蜓。 答〔 〕 5.“蝉蜕”是一味中药,是蝉在生长发育中蜕去的: A.外表皮; B.外壳; C.外骨骼; D.表膜。 答〔 〕 6.防治蝗虫等农作物的害虫,一般应将害虫消灭在: A.卵期; B.幼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 8.我国养蚕的历史悠久,你可能也养过蚕,请在下图序号后,填上家蚕各个发育阶段 的名称:
八年级生物导学案 课题:7.1 植物的生殖
四.当堂达标 8.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 合,由母
体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9.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
下,通过细胞的________ ____ 和 __________ ,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0.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 _________,世代相续,
生生不息。 11.在生产实践中 ,人们经常利用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等无性生殖
的方式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12 .下列几组植物的繁殖,哪组属于无性繁殖( ) ①鼠尾草靠丸花蜂传粉繁殖后代; ②玉米种子种下去长出玉米植株; ③小麦靠风力传播花粉进行繁殖; ④马 铃薯块茎上的芽眼里会发出芽 来; ⑤竹鞭节上的芽可以形成竹笋,进而长成新 竹子; ⑥秋海棠 的叶子发出芽和根,进而长出新的秋海棠植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3.看图填空 根据图一和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1)嫁接包括两种方式,图一所指的方式是
本节学习内容的重点是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难点是理解环境的变 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从而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知识闯关 1.春末夏初,池塘里常听见青蛙的鸣叫声,这是: A.雌蛙在求偶,召唤雄蛙; B.雄蛙在求偶,召唤雌蛙; C.蝌蚪正在变成成蛙; D.雌蛙在产卵。 答〔 〕 2.青蛙能在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A.有鳃,能用鳃呼吸; B.能同时用鳃和皮肤呼吸; C.有肺,能用肺呼吸; D.能用皮肤呼吸。 答〔 〕 3.青蛙能生活在陆地上,有时必须跳入水中,原因是: A.喜欢在水中游泳; B.保护皮肤,不被阳光晒坏; C.在水中繁殖后代; D.必须在水中呼吸。 答〔 〕 4.青蛙的发育过程是: A.受精卵→蝌蚪→有四肢的蝌蚪→有尾的蝌蚪→幼蛙→成蛙; B.受精卵→蝌蚪→有后肢的蝌蚪→有前肢的蝌蚪→幼蛙→成蛙; C.受精卵→蝌蚪→有前肢的蝌蚪→有后肢的蝌蚪→幼蛙→成蛙; D.受精卵→有四肢的蝌蚪→有尾的蝌蚪→幼蛙→成蛙。 答〔 〕 5.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娃娃鱼; B.乌龟; C.蟾蜍; D.蝾螈。 答〔 〕 6.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幼体植食性,成体肉食性; B.幼体和成体都是营水陆两栖生活的; C.幼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 答〔 〕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青蛙的受精作用是在体外进行的。雌蛙将卵细胞排到水中,雄蛙排出精子与卵细 胞结合。( ) (2)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 ( ) (3)蝌蚪是以植食性为主的动物,青蛙、蟾蜍主要以昆虫或其他小动物为食。( ) (4)两栖动物的卵没有外壳,如果水中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将会导致卵细胞死亡 或幼体畸变。( ) (5)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少的重要原因是两栖动物只能生活在气候温暖的地区。 ( )
家蚕的__________在温暖的条件(20~27°C)下孵化成__________。我们将 家蚕的__________叫做蚕。蚕是吃__________长大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每经过 7~8 天, 蚕就蜕一次皮。在蜕皮期间,蚕不食不动,叫做眠。蚕一般要经过 4 次蜕皮之后,才逐渐 停止取食,吐丝结茧。经过 14~18 天,蚕在茧内先变成__________,再羽化成成虫。人们 将成虫叫做__________。它们破茧出来后,既不吃东西也不飞行,进行__________,随后 产卵。2~3 天后它们死亡。
(3)从图中可以发现,蝗虫将卵产于__________,如果雨水多,将会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写完成下列有关昆虫发育图。
3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 理解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