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与节律 小儿代谢旺盛,而肺容量小,潮气量绝对值 也小,只能依靠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年龄越小, 呼吸频率愈快。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出现呼 吸节律不齐,以早产儿最为明显。 2.呼吸形态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且因肋骨嵴与脊柱垂直, 肋间肌收缩时胸廓活动范围小,主要依靠膈肌活动,呈腹膈式呼 吸。随年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胸廓增大,肋骨由水平位逐 渐倾斜,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的特点 (1)肺活量(VC):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 小儿为50~70ml/kg。 (2)潮气量(VT):指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 量。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每分钟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4)气体弥散量:二氧化碳的排出主要靠弥散作用,二 氧化碳弥散速率比氧气大,即比氧气易于弥散。
需要时可加地塞米松。 2.吸入气体的温度保持在32~40℃之间。 3.每次雾化吸入不宜超过20min。 4.在吸入后应协助排痰或吸痰,在严重缺氧时应间断吸氧,
或边吸雾化气体边吸氧气。
(三)胸部疾病物理治疗方法 1. 意义及治疗方式 (1)意义:可有效的帮助痰,改善呼吸功能并避免肺部其他合并症。 (2)治疗方式:①体位引流;②叩击;③震颤。 2. 禁忌证 如肺气肿、咯血、多发性骨折、过度疼痛 (1)体位引流法 通过改变体位和轻叩胸部使远端支气管的痰液, 借着重力的作用,流到近端的支气管,再进入较大的气道,经吸痰或 咳嗽排出体外。
体位引流注意事项: ①无论采取何种体位,均应注意保持患儿膝盖稍弯曲,以 减少肌紧张,使患儿尽早采取舒适轻松的体位,保证治疗 效果; ②体位引流常引起剧烈的咳嗽,若要持续给患儿作引流, 应允许患儿在治疗期间可坐起来休息; ③禁忌在饱餐后立即做体位引流,至少要间隔1h才能做体 位引流。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点及作用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点及作用

呼吸功能特点
1. 肺活量小, 呼吸功能储备低 2. 潮气量低, 死腔/潮气量大 3. 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与成 人相近
4. 气道阻力大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呼吸道免疫特点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1. 咳嗽反射及纤毛功能差 2. 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 3. 辅助性T细胞功能暂时低下 4. 分泌性IgA、IgG低 5. 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量及 活性不足
1.血氧分压(PO2):婴幼儿平均为 9.3kPa(70mmHg),7岁后渐达成人水平, 即10.6~13.3kPa(80~100mmHg)。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2.二氧化碳分压(PCO2)
小儿正常偏低,婴幼儿更低。婴儿 4.6kPa (35mmHg),18岁后达正常成人 水平,即5.3 kPa(40mmHg)。PCO2增高表示 养不良 • 缺乏锻炼或过度疲劳 • 亚临床维生素A、锌、铁缺乏 • 消化不良、佝偻病以及有原发性免疫缺陷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2.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它不但可引起肺炎, 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3.细菌
原发性仅占10%左右,多为继发感染。 β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球菌 嗜血流感杆菌 葡萄球菌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二)诱发因素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一、病因
(一)病原体 主要是病毒,占原发上感 的90%以上。支原体和细菌较少见。细菌常 为继发感染所致。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解剖特 点和作用
1.病毒
鼻病毒(rhinovirus)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柯萨奇病毒(Coxsacki)埃可(ECHO)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腺病毒(adenovirus)

呼吸系统疾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呼吸系统疾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26
4、鼻咽部和咽部: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
5、喉: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粘 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 巴组织。
6、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 力组织,粘 膜血管丰富,粘液腺分泌不足。
7、肺:血管丰富,肺泡小且数量少。
8、肺门: 9、胸膜及纵隔
10、胸部:婴幼儿胸廓较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部,不 利于呼吸。
(3)疗程: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消失 后3天。支炎体肺炎至少用药2~3W,以免 复发。金葡菌肺炎用至体温正常后继续用 药2W。
呼吸系统疾病专题知识培训
21
2、抗病毒治疗:三氮唑核苷。
(三)对症治疗 1、氧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祛痰剂、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保
证液体供给。 3、心力衰竭的治疗:镇静、吸氧、强心、利尿。 (1)强心剂:
腺病毒
6m~2y
频咳、中毒重 3~5天才有 早、 大片
金葡菌 疱
1~3y
中毒重,皮疹 早、弥漫 脓肿、肺大
G—杆菌 <1m(抵抗力差) 中毒重、预后差 罗音、实变
多样性
支原体
儿童
频干咳,血丝痰 不明显
单侧斑片影
过敏性
儿童
多轻
不明显
絮状、游走
呼吸系统疾病专题知识培训
15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检查 (1)白细胞检查:
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占儿 科疾病的首位。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大多由病毒(占90%以上)。
二、 临床表现:年长儿症状较轻,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婴幼 儿症状较重,以全身症状为主。
三、并发症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原则:以一般疗法和对症疗法为主。注意饮水、多休息、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儿科学课件)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儿科学课件)

三、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非 咳嗽反射差
免 疫
气道平滑肌收缩力差

御 纤毛运动差
异物吸入
免疫球蛋白低(sIgA) 特 异 巨噬细胞功能不足 免 疫 补体等数量、活性不足
呼吸道感染
特异免疫特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未发育成熟
四、检查方法
㈠呼吸系统体格检查时的重要体征
呼吸频率改变
呼吸系统疾病
概述
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以肺炎最多见 一般年龄愈小,病情愈重,并发症愈多,病死率愈高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 第一节 ㈠上呼吸道
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喉 ㈡下呼吸道
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 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㈠上呼吸道
⒈鼻与鼻窦 鼻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鼻塞、呼吸困难 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结膜炎 鼻窦口大——鼻窦炎
发绀
吸气时胸廓凹陷
特殊的呼吸形式
异常呼吸音
杵状指(趾)
呼吸频率改变 呼吸困难的第一征象为呼吸频率增快,年龄越小越明显 呼吸急促是指:婴幼儿<2月龄,呼吸≥60次/分;2-12 月龄,呼吸≥50次/分;-5岁,呼吸≥40次/分 呼吸频率减慢或节律不规则也是危险征象
发绀 是血氧下降的重要表现,末梢性发绀指血流缓慢、动静 脉氧差较大部位(如肢端)的发绀 中心性发绀指血流较快、动静脉氧差较小部位(如舌、 黏膜)的发绀 中心性发绀较末梢性发绀发生晚,但更有意义
各年龄阶段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次/min)
年龄 新生儿 1岁以下 2-3岁 4-7岁 8-14岁
呼吸 40-50 30~40 25-30 20-25 18-20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额护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额护理

第一节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肺部炎症●通气、换气功能障碍2.清理呼吸道无效●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无力排痰3.体温过高●肺部感染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1.【最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2.婴儿很少发生鼻出血,6~7岁后鼻出血觉较为多见。

【原因】:黏膜下层的海绵组织未发育完全。

3.婴幼儿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眼结膜引起炎症。

4.【婴儿咽鼓管的特点】1短2宽3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导致中耳炎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0~15岁时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幼儿则少见。

6.【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严重的腺样体肥大7.由于右支气管短而粗,故异物较易进入右主支气管。

8.【儿童肺组织的特点】:含血多,含气少,易发生肺部感染。

【具体】:儿童肺泡数量较少,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9.【儿童呼吸频率的特点】:儿童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10.小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最为明显。

11.【婴幼儿的呼吸类型】:腹式呼吸;7岁以后以混合呼吸为主。

12.儿童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第五节肺炎1.【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①发热②咳嗽③气促④呼吸困难⑤肺部固定湿罗音2.按病理类型分类,【儿童最常见的肺炎】:支气管肺炎3.【迁延性肺炎的病程】:1~3个月4.重症肺炎时,全身中毒症状明显;5.【支气管肺炎】的定义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6.【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7.【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8.【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9.【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①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频率>60次/分,不能用肺炎/其他并发症解释②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呼吸困难解释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发灰,指甲微循环再充盈时间延长④肝脏迅速增大(达肋下3cm以上)⑤心音低钝、出现奔马律,但因为婴幼儿颈短、局部脂肪丰厚,所以颈静脉怒张往往不明显⑥尿少/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婴幼儿阶段是生命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和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婴幼儿的各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进行分析。

一、消化系统1.胃容积小:婴幼儿的胃容积较小,无法容纳大量的食物。

这就需要婴幼儿进行多次喂养,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2.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婴幼儿的消化酶分泌不足,特别是脾气虚弱的婴儿,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较弱。

因此,婴幼儿需要经过消化酶的帮助,才能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体内。

二、呼吸系统1.通气量小:婴幼儿的肺容量较小,通气量相对较小。

这使得婴幼儿对氧气的需求量较高,呼吸频率也相对较快。

2.呼吸控制中枢不成熟:婴幼儿的呼吸控制中枢不成熟,呼吸调节能力较差。

因此,婴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易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需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三、循环系统1.心脏较小:婴幼儿的心脏较小,心脏的负荷能力较低。

这就需要保证婴幼儿的休息和活动的合理安排,防止过度劳累。

2.血液量较少:婴幼儿的体积较小,血液量相对较少。

这就使得婴幼儿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快,血管的分布相对较密集。

这也是婴幼儿易感染和出血的原因之一四、泌尿系统1.肾功能不完善:婴幼儿的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排泄功能较差。

尤其是早产儿,肾功不全的风险更高。

因此,婴幼儿需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促进尿液的排出,防止尿液过浓。

五、神经系统1.先天反射多:婴幼儿在出生时具备多种先天反射,如吸吮反射、摸索反射等,这些反射对婴幼儿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神经发育不完善: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神经细胞的连接和传导能力较弱。

这也是婴幼儿易出现抽搐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婴幼儿的各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需要我们在照顾和护理婴幼儿时予以重视。

通过合理的喂养、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能够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保证其身体健康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2020年儿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笔试考点讲解及答案解析 (8):呼吸系统疾病

2020年儿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笔试考点讲解及答案解析 (8):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喉软骨软化症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胸膜炎、脓胸及脓气胸支气管扩张气管,支气管异物特发性肺纤维化反复呼吸道感染上气道梗阻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①上呼吸道:②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薄弱;气道较干燥。

纤毛运动较差,易于感染且易致呼吸道阻塞。

左支气管细长,右支气管短粗,异物易坠入右支气管,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③胸廓: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心脏呈横位;呼吸肌不发达,胸廓活动范围小,易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青紫。

纵隔相对较大,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呼吸频率与节奏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早产儿、新生儿易出现呼吸节奏不齐呼吸类型腹式呼吸随年龄增长出现胸腹式呼吸呼吸功能特点肺活量:50~70ml/kg,呼吸潜在力较差潮气量: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快,体表面积与成人相近功能残气量:受肺脏体积与肺弹性回缩力影响气体弥散量:气体弥散量小,单位肺容积与成人相近气道阻力:大于成人,随年龄增大而递减三、呼吸道免疫特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难以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尘埃及异物颗粒SIgA、IgG亚类含量均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易患呼吸道感染四、肺部疾患常用检查方法肺功能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最大通气量,呼吸死腔和肺泡通气量换气功能:肺内分流量、肺泡动脉氧分压、生理死腔支气管镜检查用于气道、部分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液气体分析氧饱和度水平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概述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小儿最常见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二、病因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约90%以上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三、临床表现和常见临床类型一般类型上感·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炎粘 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称为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继发于上呼吸带 感染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是儿 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多见。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
❖ 婴幼儿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也可忽然 出现频繁而较深。多有发热,体温可达39~ 40摄氏度,热程2~3天至1周左右不等。可出 现烦躁不安、鼻塞、流涕、轻咳、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等。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婴 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吞下。年长儿再诉 头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 延2~3周,或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 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 有继发细菌感染。
精品课件
治疗
❖ 1. 一般治疗 经常变换体位,多饮水,使呼吸道分 泌物易于咳出。
❖ 2. 控制感染 由于病原体多为病毒,一般不采用 抗生素,怀疑有细菌感染者可用青霉素类,如有支 原体感染,则应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3. 对症治疗 应使痰易于咳出,故不用镇咳剂 。1 化痰止咳:如复方甘草合剂、急支糖浆或沐舒 坦等,痰液粘稠者可用10%氯化铵,高渗盐水雾化吸 入有助于排痰。2止喘; 对喘憋严重着,可雾化吸入 全乐宁等或用氨茶碱口服或静脉给药。喘息严重者 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高,较大
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头
部湿敷或用温水擦澡,但幼儿不宜
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精品课件
护理要点
❖保持病室良好环境 患儿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 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 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 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 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各年龄阶段其呼吸系统具有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而这些特点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预后及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目前临床上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将呼吸系统分为上、下呼吸道两个部分。

上呼吸道指鼻旁窦、鼻腔、咽及耳咽管、喉等部位;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
(一)上呼吸道
1.鼻和鼻窦婴幼儿时期,由于头面部颅骨发育不成熟,鼻和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故易受感染。

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堵塞,引起呼吸困难及吮吸困难。

婴儿时期鼻粘膜下层缺乏海绵组织,至性成熟时期才发育完善,故婴儿极少发生鼻衄,6~7岁后鼻出血才多见。

此外,小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犯眼结膜,引起结膜炎症。

婴幼儿鼻窦发育未成熟,上颌窦及筛窦出生时虽已形成,但极小,2岁后才开始发育,至12岁才发育充分。

额窦在1岁以前尚未发育,2岁时开始出现。

蝶窦出生即存在,5~6岁时才增宽。

婴儿可患鼻窦炎,但以筛窦及上颌窦最易感染。

2.咽和咽鼓管小儿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鼻咽部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其中包括鼻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前者在4个月即发育,如增殖过大,称为增殖体肥大;后者在1岁末逐渐退化。

因此,扁桃体炎多发生在年长儿,而婴幼儿则较少见到。

扁桃体具有一定防御及免疫功能,对其单纯肥大者不宜手术切除,但当细菌藏于腺窝深处,形成慢性感染病灶,长期不能控制,则可手术摘除。

小儿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有颗粒型的淋巴滤泡,1岁内最明显,以后逐渐萎缩,故婴儿期发生咽后壁脓肿最多。

婴幼儿咽鼓管较宽,短而直,呈水平位,故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并发中耳炎。

3.喉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声带及粘膜柔嫩,富于血管及淋巴组织,容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患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
1.气管和支气管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

支气管以下分为叶间支气管、节段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无软骨,平滑肌发育不完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发育不良,分泌粘液不足而较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作用不足。

因此,不仅易感染,而且易引起呼吸道狭窄与阻塞。

儿童气管位置较成人高,由于右侧
支气管较直,似由气管直接延伸,左侧支气管则自气管侧方分出,故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右侧,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2.肺脏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少,气体交换面积不足,但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

炎症时也易蔓延,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

由于肺弹力纤维组织发育差,肺膨胀不够充分,易发生肺不张和肺气肿。

3.肺门肺门包括支气管、血管和几组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支气管分叉部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与肺部其他部位淋巴结相互联系,当肺部各种炎症时,肺门淋巴结易引起炎症反应。

(三)胸廓与纵隔小儿胸廓较短小,其前后径约与横径相等,呈圆桶状。

肋骨处于水平位,与脊柱几乎成直角。

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狭小,但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充满胸廓;加上胸部呼吸肌不发达,主要靠膈肌呼吸,易受腹胀等因素影响,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使小儿的呼吸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

小儿纵隔相对较成人大,占胸腔的空间较大,故肺的活动受到一定限制。

纵隔周围组织柔软而疏松,富于弹性,当胸腔大量积液、气胸、肺不张时,易引起纵隔器官(气管、心脏及大血管)的移位。

二、生理特点
(一)呼吸频率和节律由于小儿胸廓解剖特点,肺容量相对较小,使呼吸受到一定限制,而小儿代谢旺盛,需氧量接近成人,为满足机体代谢和生长需要,只有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

故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因此在应付额外负担时的储备能力较成人差。

婴幼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运动调节功能较差,迷走神经兴奋占优势,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间歇呼吸及呼吸暂停等,尤以新生儿明显。

不同年龄小儿的每分钟呼吸、脉搏次数
不同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敷的平均值(次/分)
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
~1月 45~50 120~140 1:3
1岁以内 30~40 110~130 1:3~4
1~3岁 25~30 100~120 1:3~4
4~7岁 20~25 80~100 1:4
8~14岁 18~20 70~90 1:4
(二)呼吸型式婴幼儿胸廓活动范围受限,呼吸辅助肌发育不全,故呼吸时肺向横膈方向移动,呈腹(膈)式呼吸。

随年龄增长,肋骨由水平位逐渐成斜位,呼吸肌也逐渐发达,胸廓前后径和横径增大,膈肌和腹腔器官下降,至7岁以后大多数改变为胸腹式呼吸,少数9岁以上的女孩可表现为胸式呼吸。

(三)呼吸功能的特点
1.肺活量指一次深吸气后作尽力呼气时的最大呼气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及补呼气量的总和。

它表示肺最大扩张和最大收缩的呼吸幅度,小儿正常值为50~70ml/kg。

在安静时儿童仅用肺活量的1
2.5%来呼吸,而婴儿则需用30%左右,说明婴儿的呼吸潜力较差。

凡可使呼吸运动受限制的疾病以及肺组织受损的疾病均可使肺活量明显减少。

2.潮气量即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小儿约6ml/kg,仅为成人的1/2量,年龄愈小,潮气量愈小,其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不同年龄小儿的潮气量数值
年龄潮气量值(m1)
新生儿 15~20
1岁 30~50
2岁 86
4岁 120
6岁 150
8岁 170
10~12岁 230~260
14~16岁 300~400
成人 400-500
3.每分钟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通气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和呼吸深浅幅度有关,足够的通气量是维持正常血液气体组成的重要保证。

正常婴幼儿由于呼吸频率快,每分钟通气量为3500~4000ml/m^2,与成人相似。

C02排出量亦与成人相似。

4.气体的弥散指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过程。

气体弥散的多少,取决于该气体弥散系数和分压差,与弥散面积距离也有关系。

小儿肺脏小,肺泡毛细血管总面积和总容量均比成人小,故气体总弥散量也小,但以单位肺容量计算则与成人近似。

因CO2在体液的溶解度远远超过O2,其弥散能力远比O2大,因此,临床上所指的气体弥散障碍是指O2而言。

5.气道阻力气道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管径大小和气体流速等。

管道气流与管腔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气道管径随发育而增大,阻力随年龄而递减。

婴幼儿肺炎时,气道管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痉挛等,易使管腔极为狭窄,气道阻力增大,此为小儿肺炎易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

(四)血液气体分析婴幼儿时期肺功能的检查较难进行,临床上较少应用。

目前通过血液气体分析观察呼吸功能更为准确实用,为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1.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是指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故以百分数表示,其反映肺脏情况和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正常值0.91~0.977.缺氧时血氧饱和度降低,当动脉血氧饱和度降至0.85以下时,临床即出现青紫。

2.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指动脉血中溶解的氧所产生的压力或张力,它是反映肺脏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为10.64~1
3.3kPa(80~100mmHg),血氧分压下降说明有缺氧。

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指动脉血中溶解状态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或张力。

2岁以内小儿PaC02为3.99~
4.67kPa(30~
35mmHg),成人为 4.67~6.00kPa(35~45mmHg),二氧化碳分压是衡量肺泡通气量的重要指标。

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表示通气量不足,有呼吸道阻塞或呼吸中枢受抑制,当升高达到6.67kPa(50mmHg)以上时,即为高碳酸血症。

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表示通气过度,说明有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

4.动脉血pH值是指动脉血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血液的酸碱度。

正常值为7.35~7.4
5.pH值高于正常值提示碱中毒,低于正常值提示酸中毒。

若肺通气功能障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所致的严重酸中毒,pH值下降至7.2以下,可干扰细胞代谢和心脏功能。

三、免疫特点
小儿机体免疫机能尚未健全,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IgA,生后3个月开始逐渐合成,1岁以后逐渐增加,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分泌型IgA是呼吸道粘膜抵抗感染的重要因素,但新生儿及婴幼儿呼吸道粘膜分泌型IgA水平较低,尤其是那些不能从母乳得到分泌型IgA的人工喂养儿更低,加之其他免疫球蛋白如IgG,IgM在生后5-6个月时亦不足,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数量不足,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故婴幼儿期易患呼吸道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