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工作总结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工作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医生经常接触到的一类疾病,它们对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同行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往往在儿童早期就会出现症状。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及时发现并干预这些疾病,以减少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此外,我们需要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空气污染、病原微生物等。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以及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儿童带来健康和快乐。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与节律 小儿代谢旺盛,而肺容量小,潮气量绝对值 也小,只能依靠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年龄越小, 呼吸频率愈快。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出现呼 吸节律不齐,以早产儿最为明显。 2.呼吸形态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且因肋骨嵴与脊柱垂直, 肋间肌收缩时胸廓活动范围小,主要依靠膈肌活动,呈腹膈式呼 吸。随年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胸廓增大,肋骨由水平位逐 渐倾斜,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的特点 (1)肺活量(VC):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 小儿为50~70ml/kg。 (2)潮气量(VT):指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 量。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每分钟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4)气体弥散量:二氧化碳的排出主要靠弥散作用,二 氧化碳弥散速率比氧气大,即比氧气易于弥散。
需要时可加地塞米松。 2.吸入气体的温度保持在32~40℃之间。 3.每次雾化吸入不宜超过20min。 4.在吸入后应协助排痰或吸痰,在严重缺氧时应间断吸氧,
或边吸雾化气体边吸氧气。
(三)胸部疾病物理治疗方法 1. 意义及治疗方式 (1)意义:可有效的帮助痰,改善呼吸功能并避免肺部其他合并症。 (2)治疗方式:①体位引流;②叩击;③震颤。 2. 禁忌证 如肺气肿、咯血、多发性骨折、过度疼痛 (1)体位引流法 通过改变体位和轻叩胸部使远端支气管的痰液, 借着重力的作用,流到近端的支气管,再进入较大的气道,经吸痰或 咳嗽排出体外。
体位引流注意事项: ①无论采取何种体位,均应注意保持患儿膝盖稍弯曲,以 减少肌紧张,使患儿尽早采取舒适轻松的体位,保证治疗 效果; ②体位引流常引起剧烈的咳嗽,若要持续给患儿作引流, 应允许患儿在治疗期间可坐起来休息; ③禁忌在饱餐后立即做体位引流,至少要间隔1h才能做体 位引流。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点整理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概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 胸膜疾病, 呼吸道异物, 先天畸形和肿瘤等,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1.解剖特点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前者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喉, 后者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这里注意几个点:①婴幼儿期很少发生鼻出血;②小儿易发生鼻窦炎;③婴幼儿患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④扁桃体炎常见于学龄儿童, 婴儿少见;注: 扁桃体的发育时间有时考到。
腺样体(咽扁桃体)6个月时已发育, 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腭扁桃体1岁末才逐渐增大, 4~10岁时发育达高峰, 14~15岁时逐渐退化。
⑤右支气管短粗, 异物容易进入;⑥小儿肺血管丰富, 间质发育旺盛。
2.生理特点小儿呼吸频率高于成人:新生儿: 40~44次/分;<1岁: 30次/分;1~3岁: 24次/分;3~7岁: 22次/分;7~14岁: 20次/分;14~18岁: 16~18次/分。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 膈肌相对较发达, 呈腹膈式呼吸(人卫第9版:腹式呼吸)。
随年龄增长, 呼吸肌逐渐发育成熟, 膈肌和腹腔脏器逐渐下降, 出现胸腹式呼吸。
几个与呼吸功能有关的参数了解其定义即可。
注意小儿肺活量50~70ml/kg, 潮气量6~10ml/kg。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俗称“感冒”,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为喉部以上, 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临床表现无殊, 脑补一下自己感冒时的样子就行。
相比之下, 年长儿症状较轻, 婴幼儿则较重, 以全身症状为主。
这里主要有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①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
特征性体征是在咽腭弓、悬雍垂、软腭及其附近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 大小灰白色疱疹, 周围有红晕。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肺部肿瘤等。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防治密切相关。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一)上呼吸道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发炎时后鼻腔易堵塞而发生呼吸与吮奶困难。
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
婴儿出生后6个月便可患急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与筛窦最易感染。
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4.患儿,男,1岁半。
因发热,咳嗽3天,1天来诉右耳痛,五官科诊断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其发病机理为A小儿喉部呈漏斗型,感染不容易向下,故向周围蔓延B血行播散C淋巴管播散D咽鼓管较宽、直而短、呈水平位E上呼吸道IgA分泌答案:D咽部亦较狭窄而垂直。
咽扁桃体6个月内已发育,腭扁桃体至l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较少见。
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嘶和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历年考试的重点: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不力,粘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薄弱,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
左支气管细长,位置弯斜,右支气管粗短,为气管直接延伸,异物易坠人右支气管内。
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
小儿呼吸知识点总结

小儿呼吸知识点总结一、小儿呼吸系统概述小儿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部、气管、肺、支气管等器官。
在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因此小儿呼吸系统比成人更为脆弱,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由于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因此在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二、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及防治1. 儿童哮喘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
哮喘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过敏、气候变化、气味刺激等。
防治方面,首先需要及时发现患儿的症状,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也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和生活环境。
2.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疼痛、呼吸急促等。
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防治方面,家长需要注意给孩子保暖、避免受凉着凉,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 肺炎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其症状包括高烧、咳嗽、呼吸急促等。
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防治方面,家长需要及时给患儿就医,同时注意给孩子保持室内空气通畅,保持室内卫生。
4. 呼吸道感染小儿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咽、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受到感染所引起的一组症状。
根据病原体不同,呼吸道感染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和混合感染。
防治方面,家长需要注意给孩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多的接触异物,保持个人卫生。
5. 胸膜炎小儿胸膜炎是指肺部感染有时可扩散至胸腔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其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等。
防治方面,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避免受凉着凉,及时给患儿就医。
三、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预防1. 强调个人卫生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与孩子的个人卫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家长需要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健康饮食、合理作息等。
2. 室内空气清新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小儿呼吸系统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家长需要定期清洁室内环境、确保通风透气,避免一些有害气体对孩子的影响。
儿科学 第七版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检查方法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免疫特点与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解剖特点】1.上呼吸道(1)鼻: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
婴幼儿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黏膜肿胀,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2)鼻窦:新生儿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 岁以后迅速增大,至12 岁才充分发育。
额窦2~3 岁开始出现,12~13 岁时才发育。
蝶窦3 岁时才与鼻腔相通,6 岁时很快增大。
由于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3)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且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
婴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4)咽部:咽部较狭窄且垂直。
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及咽扁桃体,腭扁桃体1 岁末才逐渐增大,4~10 岁发育达高峰,14~15 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
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6 个月已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5)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
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2.下呼吸道(1)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黏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因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能力差。
故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一旦感染则易于发生充血、水肿导致呼吸道不畅。
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故异物较易进入右支气管。
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课件

儿童常见呼吸道感染症状
咳嗽
咳嗽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症状,可伴有痰 黄色或绿色。
喘息
呼气时出现的鸣响声,是哮鸣音的一种表 现。
发热
体温升高,是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
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分类
支气管哮喘
呼吸困难疾病。 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炎症,导致咳嗽 和气促等症状。
肺炎
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可导致发 热、咳嗽和呼吸急促。
鼻炎
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鼻塞、鼻痒和鼻涕等 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
注重儿童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2
治疗
针对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
3
呼吸训练
常见疾病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肺炎和鼻炎等。
儿童呼吸系统发育特点
1 未完全发育
儿童的呼吸系统还未完 全发育,因此更容易受 到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2 敏感性高
3 较小的气道
儿童的呼吸系统对刺激 和过敏反应的敏感性更 高,易出现呼吸道症状。
儿童的气道较小,容易 被病毒和细菌感染,引 发呼吸道疾病。
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课 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帮助您了解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支气 管哮喘和肺炎等常见疾病的症状、分类、预防和治疗。
什么是呼吸系统疾病?
定义
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儿 童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疾 病,包括感染、炎症和过 敏等。
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呼 吸困难、咳嗽、气促等症 状,对儿童的健康和生活 质量造成影响。
通过呼吸训练和锻炼,提升儿童的肺活量和呼吸系统的健康。
《小儿呼吸疾病》课件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减少病菌滋生。
合理饮食
鼓励孩子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避 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增强免疫力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状况,如出现咳 嗽、气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避免接触病原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观察
观察患儿是否有咳嗽、呼吸困 难、喘息等症状,以及症状的
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体格检查
检查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 体温、肺部听诊等,以初步判 断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痰液检查等实验 室检查,以确定病原菌或炎症 程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肺部病变情况,有助于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外出 时佩戴口罩。
保持个人卫生
定期健康检查
教育孩子勤洗手,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病 从口入。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 疾病。
注意事项
01
避免滥用抗生素
如无必要,不要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以免产生耐药性。
及时就医
如孩子病情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 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感染性原因
01
02
03
病毒感染
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病毒等,可引起上呼吸道 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 疾病。
细菌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 等,可引起肺炎、支气管 炎等感染。
结核菌感染
结核菌可引起肺结核等呼 吸系统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树萍
包医二附院儿科学教研室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生理特点; 呼吸道免疫特点; 检查方法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 上呼吸道 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 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一)上呼吸道:
部淋巴环) 咽扁桃体 6个月已发育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腭扁桃体 1岁末才逐渐增大 ,4~10岁高峰, 14~15岁退化,故扁桃腺炎常见于年长儿。
5.喉:
窄、粘膜柔嫩、血管↑淋巴组织 ↑→炎症
(二)下呼吸道
水肿 声音 嘶哑 R困难
1.气管、支气管
<1>腔窄、粘膜柔嫩、软骨柔软、血管 、弹力 组织 、腺体 、干燥、纤毛运动 感染、R 困难;
2)吸气喘鸣和呼气喘鸣 :
①吸气喘鸣:吸气时出现喘鸣音同时伴吸 气延长,是上呼吸道梗阻的表现;
②呼气喘鸣:呼气时出现喘鸣音同时伴呼 气延长,是下呼吸道梗阻的表现;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3) 肺部听诊:
①喘鸣音常于呼气相明显,提示细小支气 管梗阻
②不固定的中粗湿啰音常来自小支气管的 分泌物
③于吸气相,特别是深吸气末,听到固定 不变的细湿啰音,提示肺泡内存在分泌物, 常见于肺泡炎。
2右支气管异物多见(短,粗,直接延伸)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肺
含血多含气少
感染
①肺泡小数量少
间质性炎症,
②弹力纤维 血管 间质发育 肺气肿,肺不张等
>6岁结构接近成人.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三 ) 胸廓
婴幼儿较短,桶状,肋骨水平,膈肌高,胸腔 小肺相对大,呼吸肌发育差 活动度小
通气换气不够 PaO2 PaCO2 发绀
表 各年龄小儿脉搏,呼吸次数平均值
年龄
新生儿 <1岁 2-3岁 4-7岁 8-14岁
心律 次/分 呼吸 次/分
120-140 40-44
110-130 30-40
100-120 25-30
80-100 20-25
70-90
18-20
脉搏;呼吸 3:1 3-4:1 3-4:1 4:1 4:1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呼吸型 婴幼儿呈腹膈式R(R肌↓,胸廓活动↓,膈肌升降 完成) 胸腹式R(R肌发育,膈肌腹腔器官↓,肋骨斜位) (三)呼吸功能特点 1.肺活量:(一次深吸气后最大呼气量) 小儿约50-70ml/kg,(潜在力差) 呼吸功能储备较低(代偿是正常<2.5倍,成人达10 倍→易呼衰)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目的要求(purpose and requirement)
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熟悉两种特殊类型上感的病因、临床
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URI)
Overview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
下呼吸道(Respiratory system was divided into upper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from ring gristle)
【呼吸道免疫特点】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 ①咳嗽反射、气道平滑肌收缩功能、纤毛运动 功能、肺泡吞噬功能↓ ②婴幼儿SIgA、SIgG和SIgG2亚类含量低微; ③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等数量和 活力不足, 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检查方法】
1. 体格检查: 1) 望诊: ①呼吸频率改变 ②发绀 ③吸气时胸廓软组织凹陷(三凹征)
柯
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亦可继发细菌感染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URI)
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病原体 coxsackie A
纵隔相对较大,周围组织松软 胸腔积液或气胸 时 纵隔移位.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生理特点]
(一)呼吸频率与节律
影响因素:生理-激动,哭闹,活动 病理-热,贫血,呼吸循环系统病
年龄愈小频率愈快. 测量时;保持安静或睡眠时进行
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婴儿期呼吸中枢调节能力差,易节律不整.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URI)
Etiology
病毒所致AURI者占90%以上
主要病原为:
合胞病毒(Syncytial virus)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副
流感病毒(Para influenza virus )
腺
病毒 (Adenovirus)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85%时为呼吸 衰竭。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呼吸衰竭的概念: 血气标准PaO2 <50㎜Hg,不伴或伴有PaCO2>50
㎜Hg ↓↓
Ⅰ型呼吸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
3. 肺脏影像学 4.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URI)
2.潮气量(系指安静R时吸入或呼出的量) 年龄愈小潮气量愈小,死腔/潮气量比值大于
成人. 3.每分钟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
每分钟通气量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 气体弥散量按单位肺容积计算与成人相近.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4、气道阻力
(大小取决于管径大小和气体流速等) • 由于气道管径细小,
气道阻力>成人, • 随年龄↑气道管径↑而阻毛、粘膜嫩、血管丰富 感染)
伤、
鼻纽(婴幼儿 ,>7岁海绵组织发育完全)
2.鼻窦:
发育较差 婴幼儿鼻窦炎少见;但由于鼻窦粘 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 鼻炎 常累及鼻窦 鼻窦炎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3.鼻泪管及咽鼓管: 婴幼儿鼻泪管 短、瓣膜发育不全 感染 鼻 泪管炎、眼结膜炎; 婴儿咽鼓管较宽、短而直、水平位 中耳炎 4.咽部: 扁桃体(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 咽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血气分析:
是准确可靠的呼吸功能测定标准
反映气体交换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为诊断 和治疗提供依据。
小儿血气分析正常值见表12-1 P304
当动脉血氧分压( PaO2)<50㎜Hg (6.67kPa)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Hg (6.67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