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教案:课题:《大禹治水》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

2. 理解大禹治水的重要意义和精神。

3.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大禹治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

2. 理解大禹治水的重要意义和精神。

3.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大禹治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对大禹的认识和兴趣。

教师可以问一下学生们是否知道大禹是谁,以及大禹做了什么事情。

Step 2:首先听故事(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播放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先听一遍故事。

教师在播放过程中可以适时停下来,向学生提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和主要内容。

Step 3:二次听故事(10分钟)教师再次播放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听一遍。

教师在播放过程中可以停下来,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Step 4:讨论故事(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治水的目的是什么?2. 大禹是怎么治水的?主要做了哪些工作?3. 大禹治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4. 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Step 5:学习整理故事(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故事整理成简洁的语言。

学生可以将故事写成几句话,或者绘制简单的图画来表达。

Step 6:展示学习成果(10分钟)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整理的故事。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意见。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大禹治水的重要意义和精神。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确认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欢迎下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
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5。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禹和鲧治水的方法以及结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难点: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插图描绘的是什么场景?找出中的主人公——禹。

(板书课题)2.课题中的“水”指的是什么水?3.“洪水”,你了解吗?指导认识、书写“洪”:观察字形,组词,形声字。

4.“洪水”是怎样的呢?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以课本上的插图导入,紧扣课文,还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同时,课件的播放,变抽象为形象、直观,让学生对“洪水”有初步的感知。

课题中的生词采用观察字形结构等方式及时指导认识和书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大禹是怎么治水的?治水的结果如何?2.出示生词,识记生字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仍然被消退继续认为教训恢复生产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指导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被”:“披”、“坡”的偏旁换成“衤”就是“被”。

“灾”:家里失火了就是“灾”。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如换偏旁、解释字义、看结构等集中识字。

2.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语句。

请生读(“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设计意图】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读。

师范读时提出要求,让学生在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事可做,边听边思考。

生自读课文,反复读,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任务要完成。

3.“大禹治水”的办法叫什么?(“疏导”)猜一猜:“疏”是什么意思?再读一读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句子。

4.禹为什么能想到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追问:失败的是教训,成功的应该是什么呢?(经验)5.找一找文中鲧是什么治水的?(“筑坝挡水”)解释“筑坝”;请生猜一猜“挡”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随文识字。

(精品教案)《大禹治水》讲课稿(精选5篇)

(精品教案)《大禹治水》讲课稿(精选5篇)

(精品教案)《大禹治水》讲课稿(精选5篇)为大伙儿整理的《大禹治水》讲课稿(精选5篇),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具古代传奇。

说的是大禹为了管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别入,终于征服了洪水的事迹。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按照情况的进展顺序,着力塑造了一具别畏艰辛,坚韧治水,一心为民的英雄形象。

这一英雄形象别是平面的、脸谱化的,而是生动可感的,是在课文展现的几个场景中一步步深化,逐步丰满立体起来的。

洪水肆虐,百姓遭难,大禹决心治水,初现英雄形象;治水过程异常艰辛,大禹别畏艰苦,吃尽辛苦,英雄的坚韧意志使人震撼,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为了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别入,这种献身精神让人感动,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形象;治水成功,百姓讴歌,此刻大禹的形象差不多别再不过停留于纸上,而是立体的呈如今学生眼前,根植于学生心底。

并且本文还具有一定的情节,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些都给了学生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和语言进展空间。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认识,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我为本课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文10个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没倒),认识一具偏旁(衣字旁)。

过程与办法:1、抓住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体味治水的艰辛,感觉大禹的英雄形象。

2、创设整体情境,并且进展想象,在情境中明理悟情,提升语文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觉大禹治水的坚韧意志和献身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展开品读、想象,从而明白课文内容,感觉大禹这一人物形象,领悟大禹征服洪水的坚韧意志和献身精神。

本课我计划分三课时举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生字词,懂大禹是我国古代传奇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创设情境,感觉大禹治水的艰辛,体味大禹的献身精神;第三课时,复习巩固,指导背诵,指导书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禹陵、禹庙】同学们,浙江绍兴有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那是纪念谁的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大禹的古代英雄。

同学们,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的父亲是鲧。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他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后人世世代代所传颂,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吧!【课件出示课题:15 大禹治水】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想要了解些什么预设: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始,引导学生质疑,抛出两个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同学们,请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段落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带音节生字】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拼读拼读。

提示:“洪、伤、耕”是后鼻音;“难”是前鼻音;“蛇、兽、伤”是翘舌音;“灾”是平舌音;“难”在本课中读nàn。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拼读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等更精彩同学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重点: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

指名读。

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4)齐读课文。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15《大禹治水》教案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15《大禹治水》教案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15《大禹治水》教案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15《大禹治水》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15《大禹治水》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15《大禹治水》教案1教学内容:《大禹治水》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

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

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画面理解词语。

3.通过观看多媒体、品词析句、反复朗读、想象说话,知道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文的二、三小节,了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这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生齐读题。

2看洪水视频。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学习一自然段生自读文。

圈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词语。

2生回答,相机解释词语。

3指导朗读本段。

4齐读本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一个叫禹的人,他看在了眼里急在心上,他下决心治理洪水。

禹下了决心后又是怎样做呢?学生自读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禹为了治理洪水做了哪些事情?谁读读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2学生回答,师相机解释“水流”和“地形”。

3把握关键词语,感悟人物品质。

相机指导朗读。

4师生共读本段。

学习三自然段自读文,2指生讲故事。

3通过几个数字感悟人物品质。

学习四自然段看图感受老百姓的新生活。

2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3齐读本段。

三、拓展延伸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传说中,像大禹这样为人类造福的大英雄还有许多,射日的后羿、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5课《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课题
大禹治水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读15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大禹治水时的顽强意志。
能力目标
1.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使得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
(4)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人们的田地、房屋被洪水淹没,无家可归,而且还要面对野兽的威胁,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
课文是怎样说的呢?
“极”字说明了什么?
(5)同学们,看到人们这样悲惨的生活,此时你们是怎样想的呢?
要治水,驱赶猛兽。
4.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人们是怎样对抗洪水的。(演示第16-21张幻灯片)
5.禹的治水方法成功了吗?(演示第22-27张幻灯片)
(1)治水成功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终于:表示下文是最终出现的情况。
“终于”说明了什么?
(2)人们的生活怎么样了呢?
文章是怎样描写的?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二、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演示第10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一个叫(鲧)的人带领人们(筑坝挡水),洪水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带领人们(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了大海。洪水退了,人们又得以(安居乐业)。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8、29张幻灯片)
1.《大禹治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治水要疏堵结合,光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引导水流走向正确的方向。在学习、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要一味地想着强硬处理,要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思路,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说说鲧和禹的治水方法和治水前后发生的变化?
(2)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
毒蛇猛兽:指对人们生命有威胁的动物。
牲畜:一般指由人类饲养使之繁殖而利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畜类,可理解为家畜、家禽的统称。
(3)泛滥的洪水造成了什么后果?
(3)同学们,你们觉得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
(4)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吗?(按照下边的顺序讲一讲吧!)
①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③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④禹用开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示例:传说在很久以前,洪水到处泛滥。为了制止泛滥的洪水,大家推选鲧为领袖,让他带领大家治水。鲧只是简单地采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治理了九年,仍没有治理好泛滥的洪水。这时候,人们又推选他的儿子禹为领袖。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为了很快地把洪水治理好,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四处查看,最后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带领人们治理好了洪水,使得人们能够重新安居乐业。
要想办法治理。比如修建大坝,建水库等。
读课题《大禹治水》。
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切入主题。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9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灾”的偏旁是“宀”
“被”的偏旁是“衤”
“道”的偏旁是“辶”
问题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都做过哪些好事和坏事吗?(演示第2、3张幻灯片)
好事:水力发电,水上运输等。
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等。
那我们怎样才能让水不再做坏事了呢?
2.古时候,有个人也为了不让水做坏事而对水进行治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演示第4张幻灯片)
鲧禹
治水前洪水泛滥洪水泛滥
方法筑坝挡水疏通河道
治水后仍然泛滥洪水消退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0、31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2.我会读词语。
洪水防(fánɡ)洪毒蛇毒害
(1)开始带领人们治水的人是谁?
(2)他采取什么办法治水?
这说明了什么?
(3)他的方法有效果吗?
(4)从哪可以看出来?
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仍然:还是、照样、依旧。
“九年”说明了什么?
(5)鲧治水没有效果,后来又是谁带领大家治水的?
(6)禹是怎样做的?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难”的偏旁是“又”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被”、“道”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3.我会查字。
伤害:
部首:亻(2画)
笔顺演示
字义:损害。
4.我会读:
泛滥淹没毒蛇猛兽牲畜
筑坝奔走驱赶安居乐业
知识目标
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及正确读法,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大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学法
2.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说的是什么?(演示第11张幻灯片)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洪水泛滥,人民的生活非常痛苦。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鲧、禹带领人民治水。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洪水消退,人民安居乐业。
3.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吧!(演示第12-15张幻灯片)
(1)故事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一去就是十三年”说明了什么?
“到处奔走”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想一下,他十三年都没有回过家,三次经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这说明了什么?
(7)“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你们知道说的是谁吗?
(8)那么禹采取了什么样的治水办法?
疏导:使淤塞的水流或阻塞的道路畅通。
(9)他是怎样做的呢?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