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系统优化

生产过程系统优化
生产过程系统优化

系统优化最佳方案

WindowsXP终极优化设置(精心整理篇) 声明:以下资料均是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而来,在进行优化设置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备份!!! ◆一、系统优化设置 ◆1、系统常规优化 1)关闭系统属性中的特效,这可是简单有效的提速良方。点击开始→控制面板→系统→高级→性能→设置→在视觉效果中,设置为调整为最佳性能→确定即可。 2)“我的电脑”-“属性”-“高级”-“错误报告”-选择“禁用错误汇报”。 3)再点“启动和故障恢复”-“设置”,将“将事件写入系统日志”、“发送管理警报”、“自动重新启动”这三项的勾去掉。再将下面的“写入调试信息”设置为“无”。 4)“我的电脑”-“属性”-“高级”-“性能”-“设置”-“高级”,将虚拟内存值设为物理内存的2.5倍,将初始大小和最大值值设为一样(比如你的内存是256M,你可以设置为640M),并将虚拟内存设置在系统盘外(注意:当移动好后要将原来的文件删除)。 5)将“我的文档”文件夹转到其他分区:右击“我的文档”-“属性“-“移动”,设置 到系统盘以外的分区即可。 6)将IE临时文件夹转到其他分区:打开IE浏览器,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常规”-“设置”-“移动文件夹”,设置设置到系统盘以外的分区即可。 ◆2、加速XP的开、关机 1)首先,打开“系统属性”点“高级”选项卡,在“启动和故障恢复”区里打开“设置”,去掉“系统启动”区里的两个√,如果是多系统的用户保留“显示操作系统列表的时间”的√。再点“编辑”确定启动项的附加属性为/fastdetect而不要改为/nodetect,先不要加/noguiboot属性,因为后面还要用到guiboot。 2)接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在“系统属性”里打开“硬件”选项卡,打开“设备管理器”,展开“IDE ATA/ATAPI控制器”,双击打开“次要IDE通道”属性,点“高级设置”选 项卡,把设备1和2的传送模式改为“DMA(若可用)”,设备类型如果可以选择“无”就选为“无”,点确定完成设置。同样的方法设置“主要IDE通道”。

生产系统的优化:柔性生产与合理布局.

生产系统的优化:柔性生产与合理布局 编者案:并不是每个生产经理都能得到高速、灵活和功能强大的先进生产设备,他们往往只能在有限的预算和简单的设备条件下设法提高产能和质量。本文的作者刘晨光便是这样一个受客观条件所限的生产经理,在与生产咨询顾问共同改造生产线的过程中,他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生产布局技巧,并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形象的说明。 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外乎两个方面:设备和人。随着科技的进步,较复杂的自动化设备得以更多地参与到生产流程中,并替代人对生产进行控制,使整体的效率获得提升和产品质量趋向于稳定。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手工作业相比于设备化生产,其效率和稳定性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但市场也在急剧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使产品的种类极大丰富,同时产品更新和淘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使得实际生产的规模大大缩水,而生产线变换的频率却急剧地上升。 在一般的考虑中,由于设备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解决上述问题时会考虑通过采用更高级的设备来获得柔性和效率的整体提升。但现实的情况却经常是企业的资本能力不足以支持如此大的投资,或者是企业对市场的预期并不支持这一笔支出。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设备能力的提升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单纯从提升设备能力方面来考虑生产系统的改善,其局限性太大。 与其“组合设备”,不如“设备组合” 考察设备的工作方式可以看到,表面上设备受控工作按部就班,但实际上设备的工作并不可控,即它基本上不按照我们的意愿做出响应。特别是对于较复杂的设备,由于其运转需要一个稳定期,而且工序转换的效率也较低,因此当产量和品种变化频繁时,设备转换时间占总工序时间的比率就会显著上升,甚至还可能导致损耗的增加。当设备的能力不适合支持小规模生产时,生产能力还可能出现倒退。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设备的能力与柔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一般说来,可以将设备功能进行分割,然后使用单一或较少功能的“设备组合”来替代所谓的“组合设备”,从而减少生产工序中设备参与的比重,特别是减少必须由设备来完成的工序转换过程。从“组合设备”向“设备组合”的转换,是将原先固化在设备中的转换成本和效率转移到了企业内部,通过人或简单设备的动作来完成。通过这样的转换,整个生产过程中可控和可以自我调整的环节得到增加,这实际上等价于生产系统整体柔性的提升。 不仅如此,在同等的设备水平下,“设备组合”所需支付的成本也远低于“组合设备”。但是,这样的转换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更多的人的成分。如何科学地对人进行管理,以实现更低的转换成本、更高的效率及品质的稳定,就成为摆在生产经理面前的新挑战。 动态优化生产线 笔者曾经就职于一家法资电器产品制造企业,其生产主体是电器产品组装流水线。新产品上线前一般都需要对流水线和工人的生产效率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测算,以确定流水线的具体分工作业。在某款新机型上线前的测算分析结果显示,单条生产线的产能可以达到40台/天,安排加班可以达到60台/天的产能。而实际生产也与预期的状态完全吻合,但由于产能仍然不 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公司方面决定请专家对生产线进行优化。在专家

linux_操作系统优化方案

按照传统,Linux不同的发行版本和不同的内核对各项参数及设置均做了改动,从而使得系统能够获得更好的性能。下边将分四部分介绍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和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系统下,如何用以下几种技巧进行性能的优化: 1、Disabling daemons (关闭daemons) 2、Shutting down the GUI (关闭GUI) 3、C hanging kernel parameters (改变内核参数) 4、Kernel parameters (内核参数) 5、Tuning the processor subsystem(处理器子系统调优) 6、Tuning the memory subsystem (内存子系统调优) 7、Tuning the file system(文件系统子系统调优) 8、Tuning the network subsystem(网络子系统调优) 1 关闭daemons 有些运行在服务器中的daemons (后台服务),并不是完全必要的。关闭这些daemons可释放更多的内存、减少启动时间并减少C PU处理的进程数。减少daemons数量的同时也增强了服务器的安全性。缺省情况下,多数服务器都可以安全地停掉几个daemons。 Table 10-1列出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下的可调整进程. Table 10-2列出了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下的可调整进程

注意:关闭xfs daemon将导致不能启动X,因此只有在不需要启动GUI图形的时候才可以关闭xfs daemon。使用startx 命令前,开启xfs daemon,恢复正常启动X。 可以根据需要停止某个进程,如要停止sendmail 进程,输入如下命令: Red Hat: /sbin/service sendmail stop SUSE LINUX: /etc/init.d/sendmail stop 也可以配置在下次启动的时候不自动启动某个进程,还是send mail: Red Hat: /sbin/chkconfig sendmail off SUSE LINUX: /sbin/chkconfig -s sendmail off 除此之外,LINUX还提供了图形方式下的进程管理功能。对于Red Hat,启动GUI,使用如下命令:/usr/bin/redhat-config-serv ices 或者鼠标点击M ain M enu -> System Settings -> Serv er Settings -> Serv ices.

(完整word版)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名词解释 1.夹点的意义 (夹点处,系统的传热温差最小(等于ΔT min ),系统用能瓶颈位置。夹点处热流量为 0 ,夹点将系统分为热端和冷端两个子系统,热端在夹点温度以上,只需要公用工程加热(热阱),冷端在夹点温度以下,只需要公用工程冷却(热源);) 2.过程系统能量集成 (以用能最小化为目标的考虑整个工艺背景的过程能量综合) 3.过程系统的结构优化和参数优化 (改变过程系统中的设备类型或相互间的联结关系,以优化过程系统;参数优化指在确定的系统结构中,改变操作参数,是过程某些指标达到优化。) 4、化工过程系统模拟 (对于化工过程,在计算机上通过数学模型反映物理原型的规律) 5、过程系统优化 (实现过程系统最优运行,包括结构优化和参数优化) 6、过程系统合成 (化工过程系统合成包括:反应路径合成;换热网络合成;分离序列合成;过程控制系统合成;特别是要解决由各个单元过程合成总体过程系统的任务) 7、过程系统自由度 (过程系统有m个独立方程数,其中含有n个变量,则过程系统的自由度为: d=n-m,通过自由度分析正确地确定系统应给定的独立变量数。) 填空题 1.稳态模拟的特点是,描述过程对象的模型中( 不含 )时间参数 2.( 集中参数模型)认为状态变量在系统中呈空间均匀分布,如强烈搅拌的反应罐就可以用这一类模型来描述. 3. ( 统计模型 )又称为经验模型,纯粹由统计、关联输入输出数据而得。 (确定性模型 )又称为机理模型 4.( 结构 )优化和( 参数 )优化是过程系统的两大类优化问题,它们贯穿于化工过程设计和化工过程操作。 5.换热网络的消耗代价来自三个方面: (换热单元(设备)数) ( 传热面积) (公用工程消耗) 6.过程系统模拟方法有、和。 7.试判断图a中换热匹配可行性 1 , 2 , 3 , 4 。

生产计划优化系统

实验项目:生产计划优化系统姓名:汪慧指导老师:段金华 专业班级:09财管(1)班成绩:日期: 5月5日 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是如何处理不同关联数据,并以此说明数据库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运用生产计划优化系统对生产计划进行优化。 一、实验步骤 1)进入程序 2)点击“浏览或修改产品利润”按钮,对产品的利润进行修改;点击“浏览或修改设备能力”按钮,对生产能力进行修改;点击“浏览或修改产品工艺” 按钮,对工艺进行调整;点击“产品产量及利润分析”按钮,对产品的产量进行修改。 3)多次的进行实验,得出最优方案。 完成实验,退出。 二、实验过程 1、浏览或修改产品利润 2、浏览或修改设备生产能力

3、浏览或者修改产品工艺:1代表用;0代表不用。 4、产量及利润分析

5、修改相关项目查看结果并分析 (1)将数据库:产品—-利润数据库中的CP103的利润30改为50,得到的结果是其与数值都没变,但是分析求得的最大利润增加为47920,增加了2200 (2)将数据库二中设备--能力数据库中设备SB01、SB03和SB04、sb02先后改为300、400、400,400查看结果

由图可以显示,当Sb04数值得到修改时,其余的数值均不变,只是设备sb04的剩余生产能力增加到40;当sb01由360降到300时,数值均有变动,秋的最大利润减少到45360;设备sb02的数值由300增加为400时,数值有变动,分析裘德的最大利润增加;设备sb03的数值由460减少到400时,数值变动明显,分析最大利润下降到41040。由实验可知,设备sb03生产能力数值的变动对于利润影响最大 (3)将数据库三:产品——工艺路线数据库的数值修改: cp103 的sb03改为1代表用,可以看出数据改动明显,最大利用减少,而在改动设备sb04时则基本没有改动;同样cp104的sb03改为0见第二幅图最大利润增加到55180,当改动其他数值变动较小。可以看出设备sb03的用于不用在生产优化的试验中影响明显:用

发电厂汽轮机系统优化策略研究

发电厂汽轮机系统优化 策略研究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发电厂汽轮机系统优化策略研究【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其中汽轮机组作为一种重要的发电设备,不断向着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给汽轮机组带来了尽量高的热效率。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发电厂汽轮机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汽轮机;发电厂;系统优化;策略 1.前言 汽轮机是一种用于电力发电的重要电力设备,汽轮机系统的热效率直接影响着发电厂的发电效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汽轮机也在向着大容量、高参数方向迈步。但是,随着汽轮机组设备的不断复杂化,在发电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因素不断变多,传统的纯液压调节系统己经很难满足汽轮机组设备的要求[1]。为了使汽轮机获得更高的热效率,我们有必要对发电厂的汽轮机系统进行优化,以达到电厂大容量机组的高效运行和节能降耗的目的。 2.工程概况

地处我国某地的发电厂,规划项目容量为亚临界机组4×300MW,其中汽 轮机设备来自于上海汽轮机厂,是由其引进西屋技术生产所生产的。这 种汽轮机有300MW的额定功率,最大连续出力值为310.05MW,主汽轮机 和再热蒸汽的额定温度均为537℃,规划汽轮机的给水温度为270.8℃,主汽阀前主汽额定压力为16.67×106Pa。汽轮机有90.4%的总内效率, 其中高压缸效率为86.7%,中压缸效率为91%,低压缸效率为92%,汽轮 机保证热耗值为8375kJ/(kWh);规划厂用电率为6%;规划发电标准煤耗和供电标准煤耗分别为320.4g/(kWh)和345.4g/(kWh)。其中的给水泵汽轮机也是由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该给水泵汽轮机的规划功率为 2.985MW,最大功率为6.1MW。 3.影响汽轮机经济性的因素 对汽轮机经济性有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比如汽轮机的供电煤耗等。以亚 临界300MW汽轮机供电煤耗为例,当设计汽轮机供电煤耗320.4g/(kW·h)计算出其对供电煤耗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表1各个影响因素对供电煤耗的影响值 影响因素变化值影响值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第一章) 系统在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1年以上),均存在系统性能(操作、查询、分析)逐渐下降趋势,有些用户的系统性能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同时随着目前我们对数据库分库技术的不断探讨,在实际用户的生产环境,现有系统在性能上的不断下降已经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实际的用户使用,对我公司在行业用户内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跟踪分析与调整,我们对现有系统的性能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瓶颈: 1、数据库连接方式问题 古典C/S连接方式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争夺对DBServer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现代B/S连接方式虽然不同程度上缓解了连接资源的压力,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数据库连接池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随着应用服务器的不断扩大和用户数量增加,连接的数量也会不断上升而无截止。 此问题在所有系统中存在。 2、系统应用方式(架构)问题(应用程序设计的优化) 在业务系统中,随着业务流程的不断增加,业务控制不断深入,分析统计、决策支持的需求不断提高,我们现有的业务流程处理没有针对现有的应用特点进行合理的应用结构设计,例如在‘订单、提油单’、‘单据、日报、帐务的处理’关系上,单纯的数据关系已经难以承载多元的业务应用需求。 3、数据库设计问题(指定类型SQL语句的优化)

目前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库设计由开发人员承担,由于缺乏专业的数据库设计角色、单个功能在整个系统中的定位模糊等原因,未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整体的分析与性能设计,仅仅实现了简单的数据存储与展示,随着用户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系统性能逐渐下降。 4、数据库管理与研究问题(数据存储、物理存储和逻辑存储的优化) 随着系统的不断增大,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角色未建立,整个系统的数据库开发存在非常大的随意性,而且在数据库自身技术的研究、硬件配置的研究等方面未开展,导致系统硬件、系统软件两方面在数据库管理维护、研究上无充分认可、成熟的技术支持。 5、网络通信因素的问题 随着VPN应用技术的不断推广,在远程数据库应用技术上,我们在实际设计、开发上未充分的考虑网络因素,在数据传输量上的不断加大,传统的开发技术和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承载新的业务应用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修改应用技术模式 2、建立历史数据库 3、利用数据库索引技术 4、利用数据库分区技术 通过尝试效果明显,仅供参考!

OA系统流程效率优化方案

OA系统流程效率优化方案 流程是OA系统中的核心,目的在于以电子化流程规范业务审批环境,打造企业内部信息高速通道。 但是很多企业为了提高效率,落地了电子化工作流,在执行中却往往忽视了本质的效率问题: 流程重复繁琐,不知道该发起哪条; 流程执行低效,缺少流程追踪提醒; 流程路径复杂,节点操作者审批慢。 泛微OA通过多种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流程流转和执行效率,真正将OA系统的效率落到实处。 OA系统流程效率优化特色 一、多种流程操作方式,提升执行效率 OA系统除了提供流程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还实现了多种流程操作控制方式,严格把控流程关键节点,规范企业运作,降低来回扯皮造成的效率拖沓。 1、流程处理可追踪,可催办 流程发出去,怎么看对方有没有查看,有没有处理,如何避免流程发而不审的情况? OA系统流程功能可通过数据列表和图形化双重跟踪流程路径,实时了解审批进展,简单且直观。

(实时了解审批进展) 可以查询当前节点、过程节点、已经操作人员、未操作人员以及操作时间,为后续流程效率优化和流程再造提供数据基础。 同时,OA系统提供催办、督办、监控等多种机制,通过短信、待办、邮件等方式要求给予回复。 (流程督办设置) 2、紧急流程超时有提醒 对于公司紧急性事务,比如市场活动、公关应对等,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要给予回复,一旦拖延可能会造成损失。 泛微流程管理可以对于流程设定超时预警提醒,提醒待办。

(超时提醒设置) 若是实在无法处理流程,还可以设置超时后处理操作,可以进行退回、默认操作、上报以及转办操作等,避免耽误。 小结:流程实时可追踪,处理进展清晰可查。 二、流程效率报表多维度统计分析 上OA系统的本意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用户发现有些流程的处理效率并没有提高,甚至还比没上系统前慢了。 或是因为流程节点的操作者不及时处理流程,也有可能是设置流程审批环节过多,导致流程效率变慢。 因此,OA系统通过流程效率报表及时发现哪些流程处理效率低,哪些人员处理流程慢,从而及时调整企业业务流程。 1、流程时效标准制定 不同的流程应当有不同的执行标准和要求。OA系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流程时效。 各个流程审批节点的时长是影响流程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各个审批节点也可以配置节 点时效。

生产自动排程系统如何实现优化排产教学内容

生产自动排程系统如何实现优化排产

生产自动排程系统如何实现优化排产 关键字:生产排程APS生产调度高级计划排程永凯软件永凯APS生产计划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软件生产管理软件生产管理系统优化排程优化管理生产计划排程高级计划和生产排程PMC软件 全面解决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APS精益生产敏捷制造高级智能快速自动柔性社会功能层排程计划生产订单意向销售订单制令制单工单派工单委外外协工令工序工艺BOM机台生产线车间班次作业计划任务工作排程生产指示甘特图流程图表进度MRPMPS物料替代模拟排产资源调度滚动一键式网络手动优化结果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即时响应快速排程 APS为何成为制造企业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一、为什么多品种、小批量、短生命周期及短交货期是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如果单单只是短交货期,企业可以通过大量库存就可以解决。然而当企业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时,库存将涉及许多方面,特别是小批量时,产品需要的时间比较分散。为了防止因库存量不足而产生的机会损失,产品的安全库存量往往比较高,因此企业总体的库存水平也非常高。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短的生命周期,这些大量的库存可能一瞬间就会成为不良库存。 由于物流商和销售商都不想尽量持有库存,从而要求工厂交货时间要短。但“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在短时间交货是很不容易。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会增加生产上的(切换)时间,同时还增加了物料管理的难度。由于产品不同,工序不同,交货期短,当工序为最后一道工序时,为了满足交货期可以很容易判断从哪个产品开始生产,但是对于中间工序而言就不容易判断从哪里开始生产。 很多企业期望通过增加库存来解决所面临的困境。如果仅增加库存就可以解决吗?殊不知增加库存会造成库存积压,恶化资金流通,并发生不良库存,陷入“减少库存量将迟延交货期,增加库存则产生不良库存”尴尬困境。 那要如何面对这种困境呢?增加产能?义务加班?也许可以临时解决,但是长期这么做会使企业增加经营成本,员工感到疲惫不堪。 二、到底怎样才能解决“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 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短生命周期、短交货期的生产模式,缩短制造提前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 1、可应对短交货期要求; 2、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的库存浪费; 3、减少生产结束后的中间品的安全库存量; 4、改善资金流通,消减不良库存。 三、那怎样缩短制造提前期呢?

系统服务优化方案

Windows XP系统服务优化最佳方案 Alerter 微软: 通知选取的使用者及计算机系统管理警示。如果停止这个服务,使用系统管理警示的程序将不会收到通知。如果禁用这个服务,所有依存于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补充: 一般家用计算机根本不需要传送或接收计算机系统管理来的警示(Administrative Alerts),除非你的计算机用在局域网络上 建议: 禁用 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 Service 微软: 提供因特网联机共享和因特网联机防火墙的第三方通讯协议插件的支持 补充: 如果你不使用因特网联机共享(ICS) 提供多台计算机的因特网存取和因特网联机防火墙(ICF) 软件你可以关掉 建议: 禁用 Application Management (应用程序管理) 微软: 提供指派、发行、以及移除的软件安装服务。 补充: 如上说的软件安装变更的服务 建议: 手动 Automatic Updates 微软: 启用重要Windows 更新的下载及安装。如果禁用此服务,可以手动的从Windows Update 网站上更新操作系统。 补充: 允许Windows 于背景自动联机之下,到Microsoft Servers 自动检查和下载更新修补程序 建议: 禁用 Background Intelligent Transfer Service 微软: 使用闲置的网络频宽来传输数据。

补充: 经由Via HTTP1.1 在背景传输资料的,例如Windows Update 就是以此为工作之一 建议: 禁用 ClipBook (剪贴簿) 微软: 启用剪贴簿检视器以储存信息并与远程计算机共享。如果这个服务被停止,剪贴簿检视器将无法与远程计算机共享信息。如果这个服务被禁用,任何明确依存于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补充: 把剪贴簿内的信息和其它台计算机分享,一般家用计算机根本用不到 建议: 禁用 COM+ Event System (COM+ 事件系统) 微软: 支持「系统事件通知服务(SENS)」,它可让事件自动分散到订阅的COM 组件。如果服务被停止,SENS 会关闭,并无法提供登入及注销通知。如果此服务被禁用,任何明显依存它的服务都无法启动。 补充: 有些程序可能用到COM+ 组件,像BootVis 的optimize system 应用,如事件检视器内显示的DCOM 没有启用 依存: 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和System Event Notification 建议: 手动 COM+ System Application 微软: 管理COM+ 组件的设定及追踪。如果停止此服务,大部分的COM+ 组件将无法适当?#092;作。如果此服务被禁用,任何明确依存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补充: 如果COM+ Event System 是一台车,那么COM+ System Application 就是司机,如事件检视器内显示的DCOM 没有启用 依存: 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建议: 手动 Computer Browser (计算机浏览器) 微软: 维护网络上更新的计算机清单,并将这个清单提供给做为浏览器的计算机。如果停止这个服务,这个清单将不会被更新或维护。如果禁用这个服务,所有依存于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生产系统的多目标分析与优化

摘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但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国家,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与国外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结合系统工程、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运筹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的。 本文以天津耀华机械厂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系统工程的的方法对生产系统中生产效率、作业环境、成本、产品质量、安全多个目标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影响生产系统效率因素的结构模型图。其次,对影响生产系统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排序,找出主要问题因素。最后,运用工业工程和人因工程学中的方法(如方法研究)对生产系统进行改善,得出改善结果,并进行改善后的评价,得到一个最优、满意、高效的生产系统。 关键词:生产系统;多目标;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方法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ina has become the world's manufacturing center of the trend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but as a "labor-intensive" based country, China's per capita labor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 qualification rate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re are large gap. This article is in this context that combines systems engineering, basic industrial engineering,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ories and methods for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ianjin Yaohua machinery factory production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of all, the us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production efficiency production system, operating environment, cost, product quality, safety analysis of multiple targe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to establish affecting production systems efficiency factor structural model diagram. Secondl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system using AHP to sort the various factors to identify key issues factor. Finally, the us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methods in (such as a method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results obtained, and make improvements after evaluation, to get an optimal and satisfactory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systems. Keywords: production systems; multi-objective; systems

污水处理系统分水调控及优化策略

污水处理系统分水调控及优化策略 1 前言 三相分离器具有一整套自动化监控系统,可以实现系统动态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三相分离器中投加的主要药剂为破乳剂,药剂的使用对于分水的调控尤为重要。本文对分水处理系统中各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寻找其优点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 2 影响分离器分水的因素 2.1 设备问题 2.1.1 三相分离器设计不合理 影响分离器外部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环境温度太低等外部因素。对于已开发的区块,要提前掌握油水特性、产能、地层压力等,以便参考。使用三相分离器之前要对分离器进行充分检查、试压、排查、保养、试运行等。确保分离器的油水调节回路、计量仪器仪表性能良好及各流程畅通无阻,无异常。对于气油比大的井,除井口运行保温外,还应对分离器和油气水管线采取伴热措施,可用电热带、蒸汽管线等措施。 2.1.2 污水出口气动隔膜调节阀控制失灵 污水处理系统中三相分离器污水出水管道处气动隔膜调节阀是通过值班室内的监控界面发出控制指令,经过电缆传输到调节阀处的PLC处,PLC做出相应动作,促使气推动阀门响应控制指令,完成操作。气动隔膜阀示意图如下: 图1 气动隔膜阀示意图 当三相分离器污水出口气动隔膜调节阀失电、断气或因结垢卡住时,值班室发出指令无效,使系统调节困难增加,只能进行手动调节阀门,加大了工作量。气动隔膜阀要保证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状态为全开,但因结垢往往致使气动隔膜阀卡死,无法实现自动调节,因此管

道内部结垢等问题亟待解决。由于1#三相分离器的污水出口气动调节阀不能灵活调节,目前只能手动调节污水出口的旁通阀门。 2.2 破乳剂作用不充分 为了更好地实现油水分离及净化水质,我们向三相分离器内定量加入A剂和B剂,A剂用来净化水质,B剂用来破乳分离油水。两种药剂顺利投加,与井组来液混合均匀,油水才能较好分离,污水水质才会好。而实际上三相分离器经常出现油水液位波动,分水浑浊,其原因有二:①加药泵出现气蚀等故障,药剂投加困难,有时甚至打不出药剂;②井组来液瞬时流量波动较大,井组来液量大时不能与药剂混合均匀,且三相分离器内无搅拌器,药剂不能充分作用。 3 对策的制定与实施 3.1 氣动隔膜调节阀的优化方法 更换新的启动调节阀,可以使用气动衬胶隔膜阀,该隔膜阀的特点是:①由于隔膜作为密封元件,因此本系列阀门的泄漏量为零;②常闭型或常开型气动衬胶隔膜阀的开启或关闭,是由气缸输入额定的气压推动操作薄膜而压缩弹板簧,使阀杆作轴向运动时带动隔膜上升或下降而达到的。当中断或切换气源时,由于弹簧的预紧力作用而使阀门恢复处于常闭或常开的位置;③隔膜阀与其它阀门最大的区别是采用独特的无填料函的设计,因此杜绝了填料孔易于渗漏的弊端;由于隔膜的作用,可使腐蚀性介质与所有驱动部件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从而根除了常规阀门“跑、冒、滴、漏”的通病;④本系列气动隔膜阀以比较新颖的薄膜式气动执行机构替代了传统活塞式气缸驱动的型式,因此排除了活塞与气缸间因相对磨损而造成驱动失灵等缺陷,其使用寿命相应提高10-20倍。 3.2 提高药剂作用效果 ①增加破乳剂和碱用量,利用破乳剂对乳状液进行破乳,加碱中和酸性,提高pH值,pH值越高,乳状液的界面膜和机械强度越低,乳状液稳定性越差。通过加药促使乳状液破乳,增加水滴碰撞聚合几率,使油水分离;②投用新加药撬块,为保证污水系统药剂顺利投加

化工过程优化与集成

《化工过程优化与集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化工过程优化与集成》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应用化工过程优化和系统集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化工过程系统的开发、设计、最优操作一门课程。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运用优化和系统集成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化工过程,使化工过程系统在开发、设计、操作、管理等各个层面上达到最优化,使整体能耗最小,费用最小,环境污染最少。 二、教学目的 培养高年级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以及技术经济、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并结合本课程的优化和系统集成的观点和方法,加强学生处理化学工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演绎分析的能力及优化和集成观念。 三、教材教参 (二)主要参考书 1. 杨友麟编,《实用化工系统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2. 邓亚龙编,《化工中的优化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3. 马国喻编,《化工最优化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将以启发互动式教学为主要方式,板书与多媒体结合,配以CAI课件。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 1 绪论(2学时) 1.1 过程系统工程 1.2 过程系统工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1.3 过程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 1.4 学习过程系统工程课程的方法建议 第一篇过程系统模拟 2 过程系统稳态模拟(3学时) 2.1 过程系统稳态模拟的基本概念 2.2 过程系统模拟的序贯模块法 2.3 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方程法 2.4 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模块法 2.5 过程模拟的应用 2.6 过程稳态模拟发展趋势 3 过程系统动态模拟(3学时) 3.1 过程系统动态模拟基础 3.2 过程系统动态模拟方法 3.3 精馏过程动态模拟 3.4 过程系统动态模拟实例

慢行系统优化策略

慢行系统优化策略 1. 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划 搜集各层面、各部门所发布的与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划,包括用地规划、交通运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环境保护相关规定、以及道路设计规范等。 2. 优化线路设计 最大程度串联各类公共空间优先建设现有绿道之间的连接段,并且选择最大程度串联车站、景点和居民区等设施的线路。 应优先建设的路段,包括景点和公园的周边、联系社区和换乘站点的路线等。 3.完善与公共交通系统的接驳 重点在4 类地点建设停车设施,包括公交车站点、居民区、景区、酒店和商业中心,以及一般道路,重点完善公交车站的停车设施。 4.与文化旅游开发相结合 与旅游发展部门一起,识别自行车线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在一定范围的历史街区内,融合步行交通需求,建立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国家自行车路线。 5.优先在改造条件好的路段建设慢行交通系统 通过测量改造的难易程度,相关要素包括用地混合程度、街道网络的连续性、与学校、公交站点、景点、商业中心等场所的距离,以及其他规划对该路段的定位和设计。 6.规划协调 将自行车绿色通道纳入整体的城市规划,以防止线路被新建设项目阻断。与各种设施的主管部门逐个协调,以获得自行车道穿越公园、文化和体育设施、地铁站点,以及住宅区相连接的支持。建立一套设计导则,使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设施建设能够与道路改造工程同步进行。 7.提供公共自行车租赁 以广告收入作为经费来源,出资的厂商可以将广告漆于自行车体上,公共自行车的维护与就业培训相结合。 8.公众宣传和信息发布 及时发布路段的维护和建设信息,提供使用者多种选择路线。定期组织“交通与环境周”,其间,以鼓励市民放弃小汽车而改用自行车。发布骑自行车和步行的地图和指南,告知公众已有的自行车和行人设施和服务。

生产自动排程系统如何实现优化排产

生产自动排程系统如何实现优化排产 关键字:生产排程APS生产调度高级计划排程永凯软件永凯APS生产计划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软件生产管理软件生产管理系统优化排程优化管理生产计划排程高级计划和生产排程PMC软件 全面解决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APS精益生产敏捷制造高级智能快速自动柔性社会功能层排程计划生产订单意向销售订单制令制单工单派工单委外外协工令工序工艺BOM机台生产线车间班次作业计划任务工作排程生产指示甘特图流程图表进度MRPMPS物料替代模拟排产资源调度滚动一键式网络手动优化结果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即时响应快速排程APS为何成为制造企业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一、为什么多品种、小批量、短生命周期及短交货期是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如果单单只是短交货期,企业可以通过大量库存就可以解决。然而当企业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时,库存将涉及许多方面,特别是小批量时,产品需要的时间比较分散。为了防止因库存量不足而产生的机会损失,产品的安全库存量往往比较高,因此企业总体的库存水平也非常高。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短的生命周期,这些大量的库存可能一瞬间就会成为不良库存。 由于物流商和销售商都不想尽量持有库存,从而要求工厂交货时间要短。但“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在短时间交货是很不容易。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会增加生产上的(切换)时间,同时还增加了物料管理的难度。由于产品不同,工序不同,交货期短,当工序为最后一道工序时,为了满足交货期可以很容易判断从哪个产品开始生产,但是对于中间工序而言就不容易判断从哪里开始生产。 很多企业期望通过增加库存来解决所面临的困境。如果仅增加库存就可以解决吗?殊不知增加库存会造成库存积压,恶化资金流通,并发生不良库存,陷入“减少库存量将迟延交货期,增加库存则产生不良库存”尴尬困境。 那要如何面对这种困境呢?增加产能?义务加班?也许可以临时解决,但是长期这么做会使企业增加经营成本,员工感到疲惫不堪。 二、到底怎样才能解决“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 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短生命周期、短交货期的生产模式,缩短制造提前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 1、可应对短交货期要求; 2、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的库存浪费; 3、减少生产结束后的中间品的安全库存量;

系统部署方案与优化

系统部署方案与优化 方案背景: 目前部署在阿里云上的系统存在内存不够用,不定期的应用假死 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能够很好的对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用性进行配置。系统需要进行部署改造。为此提出改造方案。 目前的通讯过程主要有2中构成,分别如下表: 详细的通讯过程如下图: ActiveMQ 消息 服务器数据库 Tomcat 应用服务器支付客户端1 支付客户端N 支付宝 财付通 支付网关7、消息发送 1、发送请求 4、返回结果 2、处理后发送 3、处理后返回6、发送回调消息 5、异步回调 图:通讯过程 其中通讯虚线标识是一次连接,但该连接为用完即关闭,特点为连接 序号 通讯路径 备注 1 ○1 ○2 ○3 ○4 生成订单、主动查询、退款、取消订单 2 ○5 ○6 ○7 付款通知

时间比较短。图中实线标识该为一个连接,但该连接具有连接时间长的特点,一般是系统起来后进行连接,系统主要注销后关闭。其中步骤6采用的连接池技术。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主要的瓶颈分别内存、硬盘速度和大小、带宽(目前较好)。 分别讨论如下: 目前的内存的主要消耗对象为: 内存消耗对象分析 序号系统主要对象建议内存 1 Tomcat应用服 务器目前没有使用缓存技术,主要是线程占 用数和连接数占用相关的内存 4G 2 ActiveX消息服 务器主要是连接数和消息的存储(自带数据 库存储引擎) 4G 3 Mysql 查询缓存4G 4 操作系统进程管理、调度10% 4 预留应急和升级20% 结论:建议采用16G内存。因虚拟机内存可以调整,在开始阶段可以采用8G的内存(节省开支),支撑的数量高了调整为16G. 关于CPU,建议4核心CPU及以上。主要用来给Mysql、java使用。数据量来后,可以将mysql单独部署到独立的虚机上。 如果部署mysql,建议硬盘100G。不部署mysql50G即可。 本部署方案为迁移的方案,为计算优化需要的各个参数。

运维优化流程

运维优化流程 运维优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良好的网络性能指标,如:解决投诉问题,提高用户感受;减少导频污染,提高覆盖质量;提高单站性能等。 运维优化的主要流程如图表2-2所示,首先通过后台分析、客户投诉、路测以及拨打测试等方法定位主要问题,然后根据具体问题来制定解决方案,最后进行优化实施。其中后台分析、客户投诉、路测以及拨打测试为运维优化过程中问题信息来源及启动优化的主要依据。(注:在运维优化开始之前要做好系统数据的检查,确认参数配置与设计的一致。) 图表 2-1 运维优化的主要流程 (1)后台分析 后台分析实际就是每日网管数据采集、相关指标的统计以及基站可能出现的告警信息。通过网管数据统计,可以对话务量较大的基站/扇区按照如下指标排出性能最差的TOP N(根据区域的划分,可以更多或更少)个扇区/基站:呼叫建立成功率、掉话率、拥塞率以及坏小区。同时对于话务量不高的基站/扇区,如果连续多天的统计数据表明性能很差,也需要进行跟踪并做故障分析定位。 此外,某些基站出现告警,如硬件故障提示更换硬件或者过载等,也是后台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2)客户投诉 通过收集客户的投诉信息,了解出现问题的区域及可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3)路测 通过定期的路测,发现问题,如干扰、邻区关系的错误配置等,及时发现隐蔽问题,尽早解决。 (4)呼叫质量拨打测试(CQT)(包括用户投诉确定地点) 通过在一些用户密集区域,如车站、酒店和风景区进行拨打测试,确保重点区域

的网络性能。 通过以上4步流程,可以综合定位出现问题的区域、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但实际上,在日常的运维维护中,重要的一项是新站的建立或者搬迁时的网络状态,对于这种情况,要实施连续多天的监控,直至确保网络运行正常。 1.1.1专题优化 在网络建设或使用过程中,对于一些特殊性或重要性等级较高的专项问题的处理和改善,往往要进行针对性的专题优化,下面主要介绍网络优化中常见的优化专题。 1.1.1.1导频污染优化 导频污染是指有多个强度相当的导频存在,且在移动台的激活集中没有占主导的导频。 主要原因如下: 由于站址布局不合理或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有过多无线信号越区覆盖到相邻小区,从而产生了导频污染; 系统存在弱覆盖问题无主服务小区。 导频污染的直接影响就是容易产生掉话。当然在设计阶段就应努力克服导频污染问题,便于以后的网络优化。 导频污染的发现主要有路测以及后台数据的统计,相应的优化措施主要如下。 (1)调整天线:通过调整基站天线挂高、方向角和下倾角,控制扇区覆盖范围,减少越区覆盖或加强主覆盖扇区信号。 (2)调整基站功率:通过增强或者减少某些扇区功率,加强主导频信号相对强度。 (3)调整网络覆盖结构:增加基站或者分布系统增强主小区信号。 1.1.1.2切换优化 切换是移动通信的特色技术,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它可有效保证用户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提高用户感受,减小掉话率。因此,切换通常作为专题来分析和研究。 CDMA采用先进的软切换和更软切换,从而降低了掉话率,提高了话音质量。再加上CDMA先进的编码和功率控制,使得用户的话音质量清晰,这些方面都使得CDMA的话音质量和GSM以及GPRS相比均有较大的提高。 对于数据业务而言,因为需要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从整网资源利用角度考虑,以cdma20001x为例,一般不推荐采用SCH(SupplementalChannel)软切换的方式。数据业务的切换过程基本如下:FCH(FundamentalChannel)信道发生软切换,通过FCH 的指示,SCH信道在最优的链路上建立SCH信道。即承载信令的FCH为软切换,而承载数据的SCH进行了硬切换。在整个切换过程中,BSC需要进行资源的统筹与再次分配,将SCH信道从较弱的链路切换到较强的链路。 虽然切换是一个老话题,切换的算法随着移动网的发展应用也逐渐成熟,但是任何算法都无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切换边界信号不稳定,切换需要判决时间或判决失误等。因此要严格控制切换带,降低切换带过大带给整网业务传输特性的影响。 1.1.1.3邻区优化 邻区优化是无线网络优化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邻区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干扰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