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合集下载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庄子二则出自庄子所著的《庄子·秋水》,下面一起来看看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的详细内容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前往去拜访他。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译文】有的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要代替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于是惠施害怕了,在国都搜寻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庄子前往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鵮,你知道它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在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鵮经过它,猫头鹰抬头看着鹓鵮,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白鲦在河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自然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确定的!”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来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快乐的。

”。

庄子的简介

庄子的简介

庄子的简介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

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庄子的介绍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宋国蒙(河南省民权)人,[2]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庄子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

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周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

庄周出生于宋国蒙。

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

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

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

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

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

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他住在狭窄的小巷里,靠编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有时不得不向人家借米救急,穿着打补钉的粗布衣服、用麻绳绑着的破鞋子,最高的官也只做到宋国蒙地的漆园吏。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庄子》二则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本文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北冥有鱼》是《庄子·逍遥游》的开头部分,描绘了一幅巨鲲变为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其中瑰丽雄奇的浪漫想象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影响巨大。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讲述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时的一场有趣的小辩论,风格轻松而富有意趣。

参考资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逍遥游》《秋水》《惠子相梁》作品原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作品注释北冥有鱼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7、徙:迁移。

8、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9、《齐谐》:书名。

庄子的介绍

庄子的介绍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是战国时期著
名的道家学者,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之一。

他出生于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士人家庭。

庄子年轻时曾游学于各国,广泛涉猎诸子百家的学问,尤其擅长道家、儒家和法家的思想。

他的学说主张道教,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以达到
人生的最高境界。

同时,他还提出了“逍遥游”的理念,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著作有《庄子》一书,共33篇,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书中详
细阐述了他的道教思想、逍遥游理念等观点。

庄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他的地位逐渐上升,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正统代表之一。

庄子一生崇尚道德,品行高洁,为人正直。

他曾在各国游学期间,曾多次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道家学者。

庄子(全集pdf)精选全文

庄子(全集pdf)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庄子(全集pdf)庄子内篇卷一上第一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掊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这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 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庄子全文注释及翻译

庄子全文注释及翻译

庄子全文注释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全文注释及翻译《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庄子》全文及译文

《庄子》全文及译文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畾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2、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謂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予病少瘁,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庄子全文及译文

庄子全文及译文

庄子全文及译文《庄子》全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庄子》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庄子的影像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庄子为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

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没有任何的牵累,可以悠然自处,怡然自适。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平盛世时,儒学思想往往抬头,因为儒家确实提供了一套适于当时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

于是,治者们也乐于将整个社会结构纳入伦理关系中,以维系社会秩序,使其井然。

然而,历代毕竟乱多于治,每当政情动荡,社会大乱时,儒学思想便失去效用,而道家思想则应时而兴。

因为道家并不抱持着冠冕堂皇的道德原则,而能深入人性,切中时弊,彻察动乱的根由;它正视人类不幸的际遇,又能体味人心不安的感受,对于饱经创伤的心灵,尤能给予莫大的慰藉。

因而,中国历代的变动纷扰,对于儒家而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结果每每由道家承担起来。

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庄子。

今天,我们置身于史无前例的繁复而混乱的社会形态中。

庄子思想对于我们,或许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与意义!请想想我们今日所生活的世界:现代高度机械化的结果,早已使得优游的生活成为过去。

每个人只是急躁而盲目地旋转于“高速”的漩涡中,像是被恶魔赶着,匆匆忙忙地承受随波逐流。

都市文明的生活,使人已不再和泥土或自然有任何接触,田园生活那种优美而富有情调的方式亦已被毁坏。

集体主义的猖獗,使人民奋励的情绪被官僚化的教条压抑净尽,生动的精神被僵化的形式扼杀殆尽……这种种感受,使你接触庄子里,更能增加你对他的体味。

只要开始接触庄子,你便会不自主地神往于他所开辟的思想园地。

在那里,没有“撄人之心”的陈规,没有疲惫的奔波,也没有恐怖的空虚,更没有压迫的痛苦。

凡是纠缠于现代人心中那些引起不安情绪的因素,全都在庄子的价值系统中烟消云散。

他扬弃世人的拖累,强调生活的朴质。

蔑视人身的偶像,夸示个性的张扬,否定神鬼的权威……总之,接近他时便会感到释然,在他年开创的世界中,心情永远是那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1、贫穷的生活提起庄子,多少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他的家世渊源不可知,师承源流不清楚,生死年月也史无明文。

在当时,没有人为他做传,也没有自述之文,因而他的身世始终是个谜。

幸好,在《庄子》书内,他的学生偶尔散漫地记载着他的一些行谊事迹,凭着这一鳞半爪的资料,也可在后人心中留下一个特殊的影像。

庄子生活贫穷,在《庄子》书中也有记述,例如一篇关于他向人告债的故事:庄周家里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米,监河侯说:“好的,等我收到地方人民的租税时,我会借三百金给你,行吗?”庄子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昨天来的时候,中途听得有呼唤我的声音。

我回头一看,原来在车轮辗过成洼的地方,有一条鲫鱼。

我便问它说:“喂,鲫鱼!你在这里干啥呢?”鲫鱼回答说:“我是东海的水族。

你有少许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等我到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激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

可以吗?”鲫鱼听了,心里很不高兴,沉着脸说:“我因为离了水,失去了安身之处,我只要少许的水就可以得救。

你说这话,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上去找我吧!”(《外物》,下引只注篇名,不注书名)。

这故事虽是以寓言的方式表述,但他的家贫,确是实情,另外一段记载也可看出他那穷困的样子:庄子身上穿子一件打补丁的粗布衣服,脚下踏着一双用麻绳绑着的破布鞋去见魏王,魏王说:“先生,你怎么这样疲困啊?”庄子回答说:“这是贫穷,并不是疲困。

……”(《山物》)事实上庄子是既贫穷又疲困,在那“昏君乱相”的时代,只有小人才能得志,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宋王派他出使秦国。

他去的时候,只得到宋王给他几辆车子,到了秦国,秦王很高兴,赏给他百辆车子。

他回宋国,见了庄子便说:“住在破巷子里,穷得织草鞋,饿得颈子柘槁,面孔黄瘦,在这方面。

我可赶不上你,至于一旦见了大国的国君,就得到上百辆的车子,这就是我的长处了。

庄子回说:“我听说秦王得了痔疮弄破,就可得到一辆车子,谁给他治,谁能把痔疮弄破,就可得到一辆车子,谁能舐他的痔疮,就可得到五辆车子,治病治得越下流,所得的车子处就越多。

你是不是给秦王治过痔疮?怎么搞到这么多的车子呢?还是走你的吧!”(《列御寇》)庄子后学所记的这些事例,如果是真的话,在对话中倒透露了一些庄子的生活实况:他“住在破巷子里”,饿得面黄肌瘦,这和“在陋巷”“单食瓢饮”的颜回,岂不成了难兄弟了吗?营养不足的颜回,可怜不到三十岁就夭折了,庄子倒命长,一口气活到七十岁,从文章的气势上看来,还好像精神抖搂的样子!如果庄子真是只靠着“织草鞋”来维持生计,那和荷兰大哲斯宾诺莎(Spinoza)的磨镜过活,实有其共同的意义,他们都把物质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的程度,而致力于提升精神生活。

2、喜鹊的故事在生活态度上,庄子是顺其自然的。

他认为如果一心一意去计算人家,必然会导致物物相残的后果。

庄子这种想法,见于一个有趣的寓言上:庄周到雕陵的粟园里玩。

走近篱笆,忽然看见一只怪异的鹊从南方飞来,翅膀有七尺宽,眼睛直径有一寸长,碰着庄周的额角飞过去,停落在粟树林中。

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而不能远飞,眼睛大而目光迟钝。

”于是提起衣裳,快步走过去,拿着弹弓窥伺它的动静。

这时,忽见一只蝉儿,正得着美叶荫蔽着,伸出臂来一举而搏住蝉儿,螳螂意在捕蝉,见有所得而显露自己的形迹,恰巧这只怪鹊乘它捕蝉的时候,攫食螳螂,怪鹊见利而不觉自己性命的危险。

庄周见了不觉心惊,警惕着说:“唉!物与物互相利害,这是由于类之间互相招引贪图所致!”想到这里赶紧下弹弓,回头就跑,恰在此时,看守果园的人以为他偷粟子,便追逐着痛骂他。

(《山木》)所谓“螳螂捕蝉,黄鹊在后”,这个有名的典故就是从这寓言出来的。

由于寓言引出一个结论:成心谋算他物,就会招引别物来谋害自己。

因而,惟有泯除心计,乃能免于卷入物物竞逐的循环斗争中。

然而世人却往往一味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这就是庄子所谓:“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惟欲念是无穷的,而满足总是有限的,这样必然会导致悲惨的后果。

但这观点,现代人是无法接受的,因为现代人往往沉湎物欲,一去而不知返。

3、终生不仕有人说:“哲学家的生活是一种性的游戏,不是尘世的情欲生活。

”(Josjah Royce:《近代哲学的精神》)诚然,庄子的生活确是充满了艺术性的游戏意味。

无视于大千世界的诱惑,据记载,他也曾有过显达的机会,但却断然拒绝了。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先去表达他的心意:“我希望将国内的政事委托先生!”庄子持着鱼竿头也不回,遂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国王把它盛在竹盒里,用布由包着,藏在庙堂之上。

请问:这只龟,宁可死了留下一把骨头受人尊贵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两位大夫回答说:“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

”庄子说:“那么,请便吧!我还是希望拖着尾声巴在泥巴里爬。

(《秋水》)在另一篇内记载着类似的事情:有人延聘庄子。

庄子回答使者说:“你没看见那祭祀宗庙的肥牛吗?披上乡花的单子,吃着丰盛的食物,等到一朝牵扯入大庙堂里去,虽然想做一只孤单的小牛,能办得到吗?“(《列御寇》)司马迁的《世记》有记载上述故事: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干,派了两位使者,带着贵重的礼物,聘请他做楚国的宰相,庄子哂笑地对楚国使者说:“千两黄金确是很重的聘礼,宰相也确是尊贵的地位。

可是你们没有看见过祭祀天地时供神用的肥牛吗?养了好几年,养肥之后宰了,给它披上文采的锦秀,抬到大庙里去,在这时候,即使它想做一头孤单的小猪仔,办得到吗?你们赶快走开,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泥巴里游戏,终身不做官,只图个逍遥自在。

(《史记·老庄中韩列传》)庄子坚定地抛开了沽名钓誉的机会,这类逸事,经过正史的记录,更增加了不少的光彩。

他对于高官轩冕确实有一种洁癖,倒不是故意造作的4、契友惠施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

其高超之生活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

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

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

他们都好辩论,辩才利无比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酲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惠子之据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一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他们散步时引起的: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小白鱼悠闲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回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

”惠子辩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准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明显的了。

”庄子回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云云,就是知道了我的意思而问我,那么我在濠水的桥上也就能知道鱼的快乐了。

”(《秋水》)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情意发挥的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因此,他会很自然的怀疑到庄子的所谓“真”。

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如果从“认知活动”方面来看,两人的论说从未碰头;如果从观赏一件事物的美、悦、情这方面来看,则两人所说的也不相干。

而只在不同的立场与境界上,一个有所断言(“知道鱼是快乐的”),一个有所怀疑,(“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显然的!”)他们在认识的态度上,便有显著的不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

这不同的认知态度,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相异;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棒子的,好像总是惠子。

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齐物论》上,批评他说:“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

”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另外《秋水》篇记载: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庄子去看他,谣言说庄子是来代替惠子的相位。

惠子心里着慌,便派人在国内搜索庄子三天三夜。

后来庄子去见惠子,对他讲了一个寓言,把他的相位比喻猫头鹰得着臭老鼠而自以为美。

这故事恐怕是他的学生假托的,不过庄子与惠子,在现实生活上确实有很大的距离;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这对于“不为轩冕肄志,不为穷约趋俗”的庄子,当然是很鄙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