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庄子人间世的成语

合集下载

庄子中的成语典故

庄子中的成语典故

1.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

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2.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路》。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

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

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

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

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

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

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和庄子有关的成语

和庄子有关的成语

和庄子有关的成语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以自然和无为而治为核心,他通过许多寓言故事和比喻,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正因为如此,与庄子有关的成语也广泛运用于中国人的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

一、庖丁解牛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的《庖丁解牛》一章,用来形容人们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解剖。

庖丁是古代的烹饪师傅,他对牛的解剖技巧非常熟练,可以轻松地将牛的身体分离并找到各个部位。

庖丁解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复杂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处理。

二、黄粱一梦黄粱一梦指的是庄子的《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当他醒来后,他不确定自己是人还是蝴蝶,生活中的一切都显得如同梦境一般虚幻。

黄粱一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生如梦一场,一切都是虚幻和短暂的。

三、蓬生麻中蓬生麻中出自庄子的《庄子·外物》一章,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看到一个半干的麻叶上长出蓬勃的绿色,但当他接近一看,却发现这只是一只绿虫子。

庄子通过这个寓言告诉人们,外表的表象常常是虚假的,不能只凭表象来判断一件事物的真相。

蓬生麻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真相隐藏在表象之下。

四、知天命知天命出自庄子的《庄子·天人感应》一章,庄子认为人类应当顺应天道,顺其自然,不要逆于自然的规律。

知天命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懂得顺应自然,接受自己的命运,不逆反命运的安排。

五、无能为力无能为力出自庄子的《庄子·至乐》一章,庄子讲述了一个人看到一个巨大的瀑布泉水,他无法掌控和改变水流的方向和力量。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和控制,只能接受现实和顺应自然。

无能为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改变和影响事物的发展。

与庄子有关的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庄子思想的体现。

这些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成为人们互相交流和思考的重要工具。

庄子中的成语

庄子中的成语

庄子中的成语1、哀莫大于心死语出《庄子·田子方》。

心死违背天性比人死更可悲,后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灰意冷,思想停滞。

2、安常处顺语出《庄子·养生主》。

原指顺应自然便无所牵累,逍遥自在。

后指安于平稳生活,处于顺境。

3、安室利处语出《庄子·徐无鬼》。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4、安危相易语出《庄子·则阳》。

指平安与危难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

5、白驹过隙语出《庄子·知北游》。

比喻时光过得很快,好像在缝隙中窥见飞跑而过的白马,转瞬即逝。

6、百舍重趼(茧)语出《庄子·天道》。

在途中住了上百宿,脚下起了层层茧,形容旅途劳苦。

7、苞苴竿牍语出《庄子·列御寇》。

送人礼物,并且附以书信。

指行贿请人办事。

8、奔逸绝尘语出《庄子·田子方》。

形容奔驰得非常快。

9、避世绝俗语出《庄子·刻意》。

脱离现实生活,避免同外界来往。

10、变化无常语出《庄子·天下》。

变化很多,没有定规。

11、冰解冻释语出《庄子·庚桑楚》。

比喻困难、障碍或疑难完全消除。

12、不及之法语出《庄子·骈拇》。

比喻高不可及,无法实用的法式。

13、不急之察语出《庄子·天地》。

指不急需考察的事情。

14、不系之舟语出《庄子·列御寇》。

比喻无忧无虑、随心所欲。

15、不近不情语出《庄子·逍遥游》。

行为不合乎人之常情,或情情行为怪癖。

16、不上不下语出《庄子·达生》。

形容两头都没有着落,进退都困难。

17、不生不死语出《庄子·大宗师》。

原指超出生死的境界,无所谓生与死。

18、不肖子孙语出《庄子·天地》。

指品行不好,不能继承父祖事业的子孙。

19、不言之化语出《庄子·徐无鬼》。

意在言外的话。

20、不言之言语出《庄子·徐无鬼》。

意在言外的话。

21、不易之道语出《庄子·天道》。

永久不变的规律。

出自庄子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庄子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庄子的成语及解释出自庄子的成语及解释如下:1、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

后比喻进展极快。

2、雁默先烹: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3、一枝之栖:栖:鸟停留在树上。

泛指一个工作位置。

4、洋洋大观: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采的景象。

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5、以珠弹雀:用珍珠弹麻雀。

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6、以锥刺地: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

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

7、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8、与民更始:更始:重新开始。

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

后比喻改革旧状。

9、以火救火:用火来救火灾。

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10、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11、运斤成风:运:挥动;斤:斧头。

挥动斧头,风声呼呼。

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12、以沫相濡:沫:唾沫;濡:沾湿,湿润。

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13、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14、异名同实: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15、溢美溢恶:溢:水满外流,引伸为过度。

过分夸奖,过分指责。

16、迎来送往:走的欢送,来的欢迎。

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17、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

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18、饮冰内热: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19、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内行人笑话。

20、饮河满腹: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

21、越俎代庖: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

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

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22、摇尾涂中: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

从“朝三暮四”等七大成语看庄子的“天道无为”

从“朝三暮四”等七大成语看庄子的“天道无为”

从“朝三暮四”等七大成语看庄子的“天道无为”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大家都知道庄子是古代哲学家、思想家,但其文采之优秀却少有人知了。

今天,整理从庄子著作演化而来的七大成语,以观庄子哲学之一隅。

1、越俎代庖成语出处: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2、目无全牛、游刃有余成语出处: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3、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出处: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4、相濡以沫成语出处: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

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

5、得鱼忘筌成语出处: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

《庄子》20个成语天道高远人心逍遥

《庄子》20个成语天道高远人心逍遥
感悟:世界上正是因为有愚蠢,才给欺骗提供了市场.骗术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人性地优点,善良,怜悯,同情心等等;一种是利用人性地弱点,欲望,贪婪,占小便宜等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肝胆楚越
出处:《庄子·德充符》
释义:比喻地处很近,但关系疏远,甚至敌对.
感悟:庄子说,如果以“同”地眼光来看世界,那么整个天地万物都是一体地;如果以“异”地眼光来看世界,那么肝和胆就像楚国和越国一样疏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从容无为
出处:《庄子·在宥》
释义:指听其自然,不妄加人为地力量.
感悟:天地看似“无为”,却化育万物.“无为”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干,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地意思.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大人无己
出处:《庄子·秋水》
释义:“大人”指超脱了常人物欲地,道家所说地“真人”.“大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
世界到底如何,完全取决于不同地心态和观看方式.“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邯郸学步
出处:《庄子·秋水》
释义: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地东西也忘了.
感悟:学习总离不开模仿这个阶段,但是最终要超越这个阶段,比如中国地产品技术不能只是一味地“山寨”,应该创新,有自己地核心技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白驹过隙
出处:《庄子·知北游》
释义:比喻时光过得很快,好像在缝隙中窥见飞跑而过地白马,转瞬即逝.
感悟: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人生如梦,但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每个人都有一丛花开在心底,纵使白驹过隙,岁月老去,依然会花香满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不系之舟
出处:《庄子·列御寇》
.颔下之珠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许多成语源自于寓言故事,以下是一些例子:
1.杞人忧天:源自《列子·天瑞》寓言故事,讲述杞国人惧怕天空会塌下来,但实际上没有发生,因此这个成语形容过分担忧自己不必要的事情。

2.鸟语花香:源自《庄子·人间世》寓言故事,形容自然的美好景象。

3.画饼充饥:源自《庄子·逍遥游》寓言故事,讲述一个人在饥饿时画了一块面饼来欺骗自己,因此这个成语形容做不切实际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狐假虎威:源自《庄子·齐物论》寓言故事,讲述一只狐狸在老虎的威胁下吓唬其他动物,从而获得了他们的财物,因此这个成语形容借助别人的威势来欺骗和威胁别人。

5.草船借箭:源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述诸葛亮借用周瑜的箭来对抗曹操,因此这个成语形容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6.狗急跳墙:源自《淮南子》寓言故事,讲述一只狗在被追逐时跳上了围墙,因此这个成语形容走投无路时采取激烈的行动。

这些寓言故事和成语经常被引用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我们表达意思和描述场景的有力工具。

1/ 1。

庄子里面的成语

庄子里面的成语

庄子里面的成语一、庄子和庄子里的成语庄子,名周,字子车,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被尊称为“庄子”。

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庄子》以寓言和譬喻的形式,富有诗意和哲理,独具一格。

其中不少成语也因为《庄子》而流传至今,成为汉语中的重要文化符号。

二、成语起源和含义1. 逍遥游起源:出自《庄子·齐物论》篇,原文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中“逍遥”二字,意思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含义:用来形容人的状态或者生活方式,表示人不受拘束,心境自在,无所扰之意。

2. 胡越之梦起源:出自《庄子·人间世》篇,原文为“胡越之梦,周道之说也”。

其中“胡越之梦”比喻虚幻的幻想。

含义:用来形容空幻虚妄的梦想或者追求。

三、庄子里的经典成语1.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出自《庄子·齐物论》的一句话。

意思是鸟在临死前会发出哀鸣,人在临死前会说出善言。

这句成语比喻人在临终时会言行端庄,以此来警示人们要懂得珍惜生命。

2. 虚与委蛇这是出自《庄子·外篇·刻意》的一句话。

意思是虚伪而奸诈,指表面虚假而实际上又极为狡猾。

3. 齐俗让奇这是出自《庄子·外篇·刻意》的一句话。

意思是用平常的礼节来对待不平常的事物,比喻对待非常之事不惊讶,保持淡定。

4. 深思熟虑这是出自《庄子·秋水》的一句话。

意思是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周全。

四、庄子思想的影响庄子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哲学界,还对文学、艺术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道”的理论和“自由自在”的哲学观念上。

1. “道”的理论庄子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超越人类之上的宇宙道,这个道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和规律,人类应该追求与道合一的境界。

他主张人应该摆脱功利心和欲望的束缚,追求与自然道合一的自由境界。

2. “自由自在”的哲学观念庄子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他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外在的束缚解除,而是内心的解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之若命
读音:ān zhī ruò mìng
释义: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出自:《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膏火自煎
读音:gāo huǒ zì jiān
释义:比喻有才学的人的人因才得祸。

出自:《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造句:~熬,多财为患害。

(晋·阮籍《咏怀诗·八》)
吉祥止止
读音:jí xiáng zhǐ zhǐ
释义: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

指喜庆。

出自:《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巧言偏辞
读音:qiǎo yán piān cí
释义: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

指花言巧语。

出自:《庄子·人间世》:“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

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

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螳臂当车
读音:táng bì dāng chē
释义:当:阻挡。

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

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造句: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

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自不量力泰山压卵
反义词:量力而行
饮冰内热
读音:yǐn bīng nèi rè
释义: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来世不可待
读音:lái shì bù kě dài
释义: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出自:《庄子·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虚室生白
读音:xū shì shēng bái
释义: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

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

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出自:《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溢美之言
读音:yì měi zhī yán
释义:过分夸奖的话。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溢美之语
读音:yì měi zhī yǔ
释义:过分夸奖的话。

出自:《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语,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