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徐以润222500 江苏省灌南县高级中学138****3138(手)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口的数量就在增长。
在生产力落后的时候,人口的数量受到自然因素如旱灾、虫灾、火灾、水灾、地震等的控制; 另外,人类自身制造的灾难如战争、贫困也使得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的数量与寿命都提高了。
19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增加就成了全球的主流,在经济发展中国家最为明显。
183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1930年达到20亿,2000年达到了60亿。
中国1790年人口约3亿,1860年约4亿, 1970年8亿人口, 2000年就超过13亿人口了。
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加上大跃进等政策错误,我国形成了大量的退化生态系统。
目前,我国境内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9%,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约80%地方水土流失。
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 1987年已沙漠化土地20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土地13万平方公里。
目前有5900万亩农田和7400万亩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缩面积13亿亩, 每年以2000万亩增加。
每年使用农药防治面积23亿亩次,劣质化肥污染农田2500万亩。
原因2: 生境的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
与自然系统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变化、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
Daily(1995)对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人类活动进行了排序: 过度开发(含直接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占35%,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6%,生物工业占1%。
生物多样性锐减

国际上比较早地采取了行动,保护各种生物物种和资源,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国际条约 体系。70年代初以来,陆续通过了以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管理为对象的华盛顿公约, 以湿地保护为对象的拉姆萨尔公约,以候鸟等迁徙性动物保护为对象的波恩公约,以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为目的的世界遗产公约及其他一些国际或区域性的公约和条 约。 1992年,在联合国环发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几个国际环境组织还在会 议上公布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形成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性公约和战 略。中国先后加入了华盛顿公约、拉姆萨尔公约和世界遗产公约,并于1992年签署加 人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采取措施保护基因、物种、生 境和生态系统,使其长期地满足人类的各种现实和潜在需求,长期地起到维持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作用。为了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仍要各国政府在制定土地开发和 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发展政策时,综合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特别是应 当严格限制开发现已所剩不多的自然生境,防止自然生境的进一步缩小和破坏。从保 护的具体途径来划分,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与离体保护。就地保护主要是就地 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或禁止捕杀和采集等,控制人类的其他干扰活动。通过设臵不 同类型的保护区,可以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网络。迁地保护和离休保护主要据建立 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种质库和基因库,对野生生物物种和遗传基因进行保护。
据统计,近2000年来,地球上已有106 种哺乳类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濒临灭绝 的哺乳类动 物有406种,鸟类有593种,爬 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其它低等动物 更不计其数。我国的大熊猫,西伯利亚虎, 亚洲黑熊。印尼马鲁克白鹦、亚洲猩猩、 非洲黑犀牛、北美石龟,北美玳瑁等均濒 临灭绝。从1950年到1992年,非洲的象牙 海岸大象从10万头锐减到1500头。如果偷 猎活动不加禁止,到下世纪初,非洲大象 将灭绝。 国际捕鲸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说,地球 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目前仅存400余只, 濒临灭绝。由于采用漂网捕鱼,许多鱼类 正面临灭绝的危险。随着森林的滥伐和生 态环境的破坏, 许多野生珍稀生物惨遭浩 劫。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小时有两 个物种灭绝,照此下去,本世纪末,现有 物种1/5将会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遭受到 严峻的挑战。
生物多样性锐减课件

锐减现状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当前,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已经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1000倍,其中包括一些珍稀濒危物种。
生态系统退化
生物多样性锐减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简化、功能退化,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外界干扰的 能力。
遗传资源丧失
随着物种数量的减少,遗传多样性也在迅速丧失,这对于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产生了严重影 响。
生态修复与治理
生态修复
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恢 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污染治理
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生 物多样性的影响。
外来物种管理
加强外来物种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法律法规与政策保障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
01
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
人类的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导 致了大面积的自然生境丧失和破碎化 ,使得许多物种失去了栖息地。
污染
基因改造、克隆等生物技术的滥用可 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可预测的影 响。
过度开发
过度捕捞、过度狩猎、过度采集等过 度开发行为使得许多物种数量锐减, 甚至濒临灭绝。
生物技术
工业废水、废气、农药等污染物的大 量排放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 了严重破坏。
自然因素
01
02
03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 气事件增多,对生物多样 性产生了巨大压力,一些 物种因无法适应而灭绝。
自然灾害
地震、洪水、火山爆发等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局部地 区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对 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 坏,导致本地物种的减少 或灭绝。
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

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摘要】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的活有机体和生境丰富性和变异性。
本文主要分析了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
【关键词】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森林和生物多样性是相互关联的,森林消退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生物多样性是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最重要因素。
据生物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8万种植物可以供人食用,目前仅利用3000多种,而人类所需植物蛋白的95%来自其中的30种,50%以上的植物蛋白仅来自3种,即小麦、水稻、玉米。
世界医药复合物中,约有一半来自植物或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有用成分。
人工繁殖饲养或种植的动植物,其生产力或抗病虫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野生或半野生、半人工的遗传基因资源。
野生生物在心理、文化和精神上的价值更是无法估计。
1.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1森林与物种多样性森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之一。
据估计,地球上有500万-3000万种生物,其中—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由于森林破坏(年毁林面积达1800万-2000万hm2)、草原垦耕过度放牧和侵占湿地等,导致了生态系统简化和退化、破坏了物种生存、进化和发展的生境使物种和遗传资源失去了保障,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如果一片森林面积减少为原来的10%能继续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种将减少一半。
目前地球上的全部物种已消失了25%,有20%-30%还有消失约危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1年世界环境报告中预测,1990-2000年,世界生物物种每年可能失去1.5万-5万个。
1.2森林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森林占陆地面积的1/3,其生物量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90%。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及其群落的种类、结构和环境具有多样性,也是动物种群多样性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证。
森林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引起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失调等问题,从而也严重影响农田、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知识拓展: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危害

生物多样性锐减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从根本上给人类带来了很大影响:一是破坏了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二是破坏了药物来源;三是破坏了工农业资源;四是破坏了物种的生物遗传基因;五是影响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六是影响生物考古及科研等。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组成了一个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
科学家们发现,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种植物,往往有10~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动物和微生物也随之消失。
因此,动植物的大量灭绝必然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火山爆发,洪水泛滥,陆地升沉,森林火灾,特大干旱等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外,人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1.生境片断化和丧失对大多数物种而言,最严重的威胁来自生境减少和片断化。
在中国生境的片断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境的片断化和丧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影响和破坏,如大面积森林的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都会破坏和改变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降低生态多样性。
而人类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也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境,如水库,高速公路,铁路的建造都会隔离原有整个大面积的生境,造成片断化,而造成某些生物的生殖隔离,降低遗传多样性。
2.不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利用生物资源,但不合理的利用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中国,乱捕滥猎和乱采滥挖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例如,猕猴在50年代因过渡捕捉出口,造成种群数量剧减,迄今尚未得到恢复。
又如,我国淡水鱼资源由于不断加大捕捞强度和不控制时间,产量急剧下降的同时,种群数量也很难回升。
许多传统的中药和经济植物由于长期过量采挖和开发利用,致使种群数量急剧缩减。
也有许多物种因被认为对人造成危害而被捕杀。
经统计,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影响与危害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影响与危害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影响与危害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因此,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必然会对人类、对社会、对大自然产生极大的影响与危害。
1.影响未来的食物来源和工农业资源。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之后,这一切都无法得到保障,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2.土壤肥力以及水质遭到破坏。
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影响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组成了一个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
因此,生物多样性锐减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4.影响药物来源。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
传统医学的医生依赖植物和药草治疗疾
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在现代,人们也十分欣赏传统医学的疗效。
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必然会使许多药用植物的来源减少。
关于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研究报告

关于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研究报告概述濒临灭绝的生物是指目前面临巨大威胁、数量锐减的物种。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
本研究报告将关注全球范围内濒危物种的状况、原因以及保护措施。
研究方法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以及其他权威机构提供的最新信息。
透过对物种数量、栖息地破坏程度以及其他关键因素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濒危物种所面临的挑战。
状况概述据IUCN最新数据,全球已有超过50000个物种面临濒危状态。
这些物种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等各个类别。
其中,一些标志性物种,如大象、犀牛和虎等,正面临着严重的灭绝威胁。
主要原因1. 栖息地破坏:人类活动导致大量的森林破坏、湿地消失以及土地转换,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许多物种的生存条件。
2.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栖息地的适宜性减少,一些植物和动物无法适应气温和降雨模式的变化。
3. 非法贸易:一些珍稀的动植物因为其独特的外观或药用价值而成为非法贸易的目标,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
4. 污染和毒害: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直接威胁到生物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濒危物种,全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建立保护区:设立自然保护区,维护和恢复栖息地。
2. 法律管制:禁止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并加强执法以阻止违规行为。
3. 降低污染和毒害:通过减少空气和水体的污染,以及规范化工厂废水排放,减少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4. 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濒危物种保护的意识,改变个人和群体对环境的消费观念。
案例分析: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猫科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之一。
根据最新的调查,华南虎仅存活于中国南部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其主要威胁是栖息地破坏和非法猎捕。
为了保护华南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它建立了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提供更多的合适栖息地。
同时,政府加强了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狩猎行为。
浅析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其对策

浅析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其对策摘要: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时代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因此,作为生物多样性丧失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其对策研究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以及防止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的现实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呼吁每个人都要照顾生物和保护生物。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策一、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生态多样性和复杂性和生物环境的可变性之间的生物,通常揭示构成这些部件中可以看到所有的生物生态系统的范围和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外来物种的入侵。
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一个生态系统,在原有的生态平衡,当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种不平衡一旦造成,就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1859年,一位澳大利亚农民从别处引进了几只兔子,以求生存。
对兔子来说,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不仅食物丰富,而且没有天敌。
它们繁殖期短,数量急剧上升,使当地的农作物破坏,生态失衡。
即使后来人们进行了杀兔的行动,效果也很小。
到20世纪50年代时,兔子的数量增加到了5亿只。
澳大利亚大部分草地和农作物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出现了水土流失;过度使用生物资源。
据联合国说,每年砍伐近1300万公顷的森林,相当于希腊或尼加拉瓜的国土面积。
鲸鱼,鲨鱼,捕鱼和其他人类活动是一系列在利用生物资源的行动;人口的增加。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的影响增加,需求增加,对自然的需求增加。
但是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是有限的,这导致许多动物和植物灭绝;人类的生产生活改变植被、大气成分和结构,导致了空气污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组 组长:孙文英 成员:关国章 雷海霞 杨正伟 李美鑫 陈P哥 赵 婉君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1.外来物种入侵 1.外来物种入侵
2.环境污染 2.环境污染
3.自然原因 3.自然原因
4.人类活动 4.人类活动
外来物种的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 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 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 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 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 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 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 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 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 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 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 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 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 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食人鲳
又名食人鱼
一种出现在南宁观赏鱼市场上的热带小鱼在广西成了有关部门追 捕的对象。这种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热带小鱼名叫“食人鲳”, 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食人鱼”。食人 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 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据有关 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 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 吃掉,而食人鲳攻击人类的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对于广西而言, 更为现实的威胁是,一旦这些作为观赏鱼类引进的热带小鱼进入 河流湖泊,当地的其他水中生物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广西自然 环境与南美类似,食人鲳没有天敌,进入之后将形成优势物种, 破坏生态平衡。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英国蚜虫 成灾,危害农作物的生长。为 此,英国曾经引进Harlequin瓢 此,英国曾经引进Harlequin瓢 虫,希望借此控制蚜虫的数量。 这种瓢虫能飞行数英里的距离, 达到1 达到1万英尺的飞行高度,一年 可以繁殖两到三代,而英国本 地的瓢虫一年只能繁殖一代。 结果,这些瓢虫在1988年“转 结果,这些瓢虫在1988年“转 型”成为令人头痛的害虫,大 量污染草莓等无核小水果,损 坏英国酿酒工业赖以生存的葡 萄园,甚至还入侵许多家庭。 以致英国人惊呼:“瓢虫‘喝’ 光了我们的葡萄酒
火山喷发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 23日报道,距今约2.5亿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月23日报道,距今约2.5亿 年前,恐龙存在之前,地球上发生了有史以来最 严重的大灭绝事件。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 严重的大灭绝事件。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 地脊椎动物灭绝,灭绝原因不明。日前加拿大卡 尔加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西伯利亚大规模的 火山喷发应该是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元凶。 加拿大研究人员格拉斯比在加拿大北极地区找 到了一些富含煤灰的地质沉积层,测定其形成时 间正好在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前。研究人员发 现,当时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导致煤炭大量燃烧, 烟尘密度可令人窒息,高密度的烟尘对地球海洋 造成重大影响。
豚鹿
台湾梅花鹿
南极狼
卡罗来纳长尾小鹦鹉
安哥拉红羚
它们… 它们…
已经灭绝
物种多米诺骨牌
目 前 约 有 虎 只 500 500 北 东
目前总数仅仅1000只 目前总数仅仅1000只
华南虎
野外数量约20只 野外数量约20只
被动物学家誉为“东 方明珠”
无休止的捕杀
它们… 它们… 濒临灭绝… 濒临灭绝…
669 669 669 669
1.3 1.3
500 500
“鱼 年 小 和 镇
1974 1974
1.7 1.7
冻害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阳管理处 八宝山管理站员工谢国光在八宝山 管理站附近的河里, 管理站附近的河里,发现了一条与 华南虎、 华南虎、大熊猫等一起被列为国家 一级保护动物的大蟒蛇。 一级保护动物的大蟒蛇。 被发现时,它已经死亡,并在水 被发现时,它已经死亡, 里浸泡了好几天,身体开始腐烂。 里浸泡了好几天,身体开始腐烂。 专家根据腐烂程度分析, 专家根据腐烂程度分析,这条蟒蛇 就是死于冰灾期间。 就是死于冰灾期间。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卢学理博士 测量后发现, 测量后发现,这条蟒蛇身上最粗的 地方直径有11厘米 厘米, 地方直径有11厘米,尽管尾巴已经 断了一截,但体长还有3.2米多 米多。 断了一截,但体长还有3.2米多。 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专家估计, 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专家估计,这 条蛇至少有80斤重 斤重。 条蛇至少有80斤重。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 公室主任龚粤宁说, 公室主任龚粤宁说,蛇在这个时候 应该是在冬眠, 应该是在冬眠,要到惊蛰过后才会 苏醒。至于这条蟒蛇为何出洞, 苏醒。至于这条蟒蛇为何出洞,乳 阳林业局的陈振明分析, 阳林业局的陈振明分析,这次冰灾 导致大树的根被拔起, 导致大树的根被拔起,可能连带着 将蟒蛇冬眠的洞暴露了出来, 将蟒蛇冬眠的洞暴露了出来,导致 蟒蛇被迫提前苏醒。 蟒蛇被迫提前苏醒。由于蛇在冬眠 期间靠消耗脂肪为生, 期间靠消耗脂肪为生,所以饿死的 可能性很小。但蛇是冷血动物, 可能性很小。但蛇是冷血动物,在 冰灾期间的低温下会被冻僵, 冰灾期间的低温下会被冻僵,加上
澳大利亚兔子
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 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当这些动物逃跑变 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不可否认, 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 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 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1 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 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 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 庄稼。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 的牧羊业。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到了1 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 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 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 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 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 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 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 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 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 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人类的朋友-----动物 人类的朋友-----动物
八公,日本历史上一条具有传奇色彩的忠犬,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 八公,日本历史上一条具有传奇色彩的忠犬,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 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上野秀三郎是 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上野秀三郎是 东京大学农业系的教授。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 东京大学农业系的教授。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 郎出门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 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到1925年,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并没有如 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到1925年,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并没有如 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学里突然中风,抢救无效。他死了,再也没有 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 上野秀三郎死后,八公由小林菊三郎收养,但八公常常从小林家 逃出来,一次又一次回到从前住过的地方。八公犬并不了解主人已经 离世了,一次次失望之后,它只是意识到他的旧主人已经不住在那幢 旧房子。于是,它跑到涩谷火车站寻找旧主人,因为它记得以前就是 旧房子。于是,它跑到涩谷火车站寻找旧主人,因为它记得以前就是 在这里迎接主人下班回家的。每一天,它都默默地蹲在这里等候上野 秀三郎,然而每一天,它都失望而归,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并没有它望 穿秋水的身影。 就这样,坚持了10年。 就这样,坚持了10年。
森林火灾
1987年 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 日至6 日在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大兴安 岭地区发生,是新中国 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 岭地区发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 一次森林火灾。 一次森林火灾。 该大火不但使得中国境内 1800万英亩 相当于苏格兰大小) 万英亩( 苏格兰大小 的1800万英亩(相当于苏格兰大小)的面 积受到不同程度的火灾损害,还波及了苏 积受到不同程度的火灾损害,还波及了苏 境内的1200万英亩森林 相较之下, 万英亩森林; 联境内的1200万英亩森林;相较之下,翌 年发生的黄石公园大火 黄石公园大火受灾影响范围则约 年发生的黄石公园大火受灾影响范围则约 150万英亩 万英亩。 为150万英亩。
... … ... … … … 钓 鱼
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污染也加剧。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 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而导致生态系统退 化。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目前有两个基本观点: 化。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目前有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由于生物对突然发生的污染在适应上可能存在很大的 局限性,故生物多样性会丧失; 局限性,故生物多样性会丧失; 二是污染会改变生物原有 的进化和适应模式,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向着污染主导的条 件下发展,从而偏离其自然或常规轨道。环境污染会导致 生物多样性在遗传、种群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降低 在遗传层次上的影响。虽然污染会导致生物的抵抗相 适应,但最终会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这是因为在污染条 件下,种群的敏感性个体消失,这些个体具有特质性的遗 传变异因此而消失,进而导致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降低;污染引起种群的规模减小,由于随机的遗传漂变的 增加,可能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增加,可能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污染引起种群数 量减小,以至于达到了种群的遗传学阀值,即使种群最后 恢复到原来的种群大小时,遗传变异的来源也大大降低 在种群水平上的影响。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的, 最近研究表明,当种群以复合种群的形式存在时,由于某 处的污染会导致该亚种群消失,而且由于生境的污染,该 地方明显不再适合另一亚种群入侵和定居。此外,由于各 物种种群对污染的抵抗力不同,有些种群会消失,而有些 种群会存活,但最终的结果是当地物种丰富度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