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风水相搏型水肿的辨证施护
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有哪些

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有哪些(1)阳水:①阳水患者病室应干燥、清洁,热重者宜偏凉爽,湿重者宜温热,空气新鲜,光线充足。
②宜绝对卧术休息。
护理时,态度和蔼,耐心细致,水肿甚而致胸闷、敝气者取半卧位,床单需干燥平整,无渣屑,无皱折,严防皮肤破损感染。
③患者脾胃功能弱,宜选且清淡、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面条、稀粥等。
因此证风水泛滥,宜给滑利渗湿的食品如菠菜、空心菜、芹菜、黄花菜、黄瓜、冬瓜、茭白、西瓜、雪梨、荸荠、鲜藕汁等。
④阳水初期,应吃无盐饮食肿势渐退后,改为低盐,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物品。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水肿》中用赤小豆、桑白皮、鲤鱼、白术方治水肿,明确指出:“鱼勿用盐”、始终一切断盐“、慎盐酱五辛”。
历代诸家重视忌盐。
⑤阳水兼热者,因大便干结,多食蔬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并可适当用缓泻药如麻仁丸,润肠通便,切忌用药过猛,使体力不支而晕倒。
⑥头面部肿势烈,可用浮萍草煎水熏蒸,以促发汗消肿,但勿受凉。
⑦风水兼有外邪可给芫荽煎水代茶饮,以助发散,当表证未除时不宜攻下。
⑧阳水患者有喉蛾红肿疼痛时,用锡类散或喉风散吹于患处,一日三次,并加强口腔护理,每日可用淡盐水或银花甘草水嗽口,达到清热毒目的。
⑨攻逐一法为治阳水常用之法,虽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易伤正,故服药前测体重、腹围,服药后观察全身变化及大便情况,做好记录。
⑩严密观察水肿的变化。
肺病多头部先肿;心病多下半身肿;脾病多四肢先肿;肝病多胁痛而腹先肿;肾病多早上面肿、晚上足肿。
水肿的消退多从上而下。
若四肢消退而腹部增大,则为水脱津亡,预后多不良。
(2)阴水:①患者属虚寒型,常畏寒,需多加保暖,病室宜向阳,室温偏高,平时多加衣被,免受风寒。
②阴水病程缠绵,反复不愈。
心情急躁易怒,要多加关心,树立信心。
③患者全身浮肿而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退,皮肤极易破损,故要特别加以保护,经常用温水清洗,切忌动作粗暴,用力硬擦。
对皮肤皱襞处要细心擦净,擦干,撒以滑石粉。
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护及效果分析

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护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护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水肿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辩证施护能够有效提高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肿;中医辨证施护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的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水肿有阴水、阳水之分,阳水易治,阴证难除。
水肿在西医学中常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如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功能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以及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水肿等[1]。
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水肿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水肿的中医辨证施护及效果。
汇报如下。
1资料选取我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水肿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占65%),女性患者14例(占35%),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2.6±2.1)岁。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具体如下。
2.1辩证施护2.1.1水肿:与肺失通调或脾失转输或肾失开合,水液潴留有关。
(1)病情观察:①观察水肿的部位、起始部位、程度、消长规律以及小便的量、色、次数,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并应辨别阴水和阳水:若病势急,浮肿多由上睑起,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易复则为阳水;若起病缓,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则为阴水。
②定期测血压、量体重,如有腹水,定时测腹围;并监测各项理化检查的变化,如尿常规、血清电解质、肾功能和B超、X线的结果等,及时记录以判断水肿消长情况。
水肿中医护理的方案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1.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24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4.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隙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改善多尿、夜尿症状。
水肿中医护理方案(专业研究)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1.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24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4.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隙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改善多尿、夜尿症状。
水肿的辨证施护

水肿的辨证施护【摘要】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以致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臀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
本症的治疗、护理,主要是腰以上水肿当发汗,腰以下水肿当利小便为治疗护理原则。
我们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水肿;护理;辩证施护;辩证施膳1一般护理1.1生活起居方面,应注意病室安静,通风向阳,做好病室内消毒,以避免各种感染。
1.2水肿显著者应卧床休息,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但要避免过劳。
1.3饮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忌食辛辣肥腻,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还应限制饮水量。
1.4慢性病人,由于病情反复或已知预后不良,常有抑郁、焦虑心情,所以要加强精神护理,对病人要同情、安慰和鼓励,并以高度责任心和周到照顾去的病人的信赖和得到安全感。
1.5水肿严重时,可经常转换体位;眼睑及面部水肿时,可垫高枕头;阴囊水肿者,可用阴囊托带托起;胸腔积液伴有呼吸困难时,可采用半坐卧位。
水肿时要注意皮肤护理,如衣裤、被褥要柔软、平整,以防止皮肤损伤或感染,水肿部位要避免针刺或注射。
2病情观察观察尿量及出入量并及时记录,定期测量体重,有腹水时则进行腹围测量。
尿量突然减少时,应考虑到肾功能衰竭或心功能衰竭。
利尿时如见到皮肤弹力减退、恶心、腹胀、乏力、食少、嗜睡时,考虑到脱水、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应及时检查血常规、血比重、钾、钠、氯,并迅速与医师联系,已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3辩证护理辩证应以阴阳为纲,感受外邪,以表、热、实症为主,水肿来势较急,多为阳水;劳倦内伤,以里、寒、虚症为主,水肿反复发作者,多属阴水。
阳水、阴水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夹杂存在。
3.1阳水症候:水肿来势迅速,先有眼睑浮肿,继之发展到全身,按之没指,小便不利,兼有寒发热,咽痛喘咳,指节酸楚、苔薄白或黄,为风邪外袭,称为风水。
若兼有身困肢重,胸闷纳呆,苔腻脉缓,为水湿侵渍。
兼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有痈疮溃烂,舌红苔黄,脉象滑数,为湿热或湿毒侵淫。
中医科水肿护理常规

中医科水肿护理常规水肿就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多由外感风邪,感受水湿,皮肤疮毒,饮食劳倦内伤所致。
病位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涉及膀胧、三焦。
临床辨证分阳水证、阴水证两类:风水相搏、水湿浸渍、湿热内蕴属阳水证;脾虚湿困、阳虚水泛属阴水证、现代医学中得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内分泌失调引起得水肿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
三、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高度水肿而致胸闷憋气者,可取半卧位;下肢水肿较重者,适当抬高患肢,水肿减轻后可适当活动。
四、重症患者应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对长期卧床得患者,做好预防褥疮护理、五、饮水量视尿量而定,一般以总量多于前一日总出量500m1为宜,若有高热、呕吐、泄泻者则适当增加入量。
六、谁确记录24小时出人量,定期测量体重,如有腹水时测量腹围,做好记录。
七、水肿部位不宜针刺,皮肤瘙痒时勿重抓,以免流水不止,导致感染。
八、出现尿血时,遵医嘱做尿红细胞形态学分析(尿MDI)与细菌培养。
九、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忧虑、悲观情绪,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得信心、十、观察水肿得部位、程度、消长规律、尿量及颜色、体温、血压、舌象、脉象得变化、如观察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1、24小时尿量少于400m1或尿闭。
2、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
3、气短促、吐白色泡沫、面白唇紫、冷汗肢厥、烦躁心悸等水气凌心之危候。
十一、临证(症)施护:1、风水相搏、及水湿浸渍及阳虚水泛者,若水肿剧,适当限制水量。
汗多时及时擦干。
2、湿热内蕴者,皮肤有疮疖溃疡时,按外科换药护理。
3、水气凌心:胸闷、气促、口唇紫绀者,遵医嘱给氧气吸人。
4、湿毒上泛恶心呕吐不止者,可服热姜糖水或按揉内关穴。
十二、水肿严重者,应经常变换体位;眼睑及面部水肿时,可垫高枕头;阴囊水肿者,用提睾带托起。
水肿的辨证施护

特征 各种辨证 施护 方法、 护理 注意 事项
以及在 生活中预防 ; 总结 了在 临床 护理 中
的 点 滴体 会 。
水湿浸渍型 : 病缓 慢 , 起 病程较长 , 全
身水肿按之没指 , 小便短少 , 胸闷腹胀 , 身 重困倦 。治 宜 祛邪 解 毒 , 利湿 消 肿 。施 护: ①病 室 向 阳, 环境 整 洁 , 日开 窗 通 每 风 。②水肿剧烈, 腹满咳喘气逆者 , 半卧位 或抬高下肢 , 使气血流畅, 轻浮肿。③饮 减 食宜健脾利水之 品, 限制水 的摄人量 , 可选 食鲤鱼赤豆汤 、 薏苡仁粥 、 茯苓馄饨。 湿热雍结 型 : 遍体浮肿 , 势多剧 , 肿 皮 肤绷紧发亮 , 烦热 口渴 , 小便短赤 , 大便 干
辨证 施护
而“ 其权 尤重于 肾” 。此三 脏为水肿 病机
的关键所在 , 理人 员应 随时客观按 四诊 护 要求收集患 者的症 状 、 体征 , 为进 一步 辨
风水相搏型 : 起眼 睑及 颜 面浮肿 , 初
禁忌房事 , 居室 温暖 。③ 饮食 富 营养 , 予
补肾利水之品 。
证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 结合 各证 特点正 确辨证 施护 , 对患者早 日康复 十分重要 。
肌肤 , 以头面 、 眼睑 、 四肢 、 全身水 肿 等临
床表 现为特征 。水 肿有 阴水 、 阳水 之 分 , 阳水 易治 , 阴证难 除 , 久则反复发作 , 不易 速愈 ,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有效 的治疗和
护理 对 本 病 十分 重 要 。 临床 资 料 20 0 8年 7月 ~20 0 9年 1 2月 收 治 水
性期卧床休 息 , 对咳嗽气喘不能平卧者予 以半卧位。汤药不宜久煎 , 热服祛风宣肺 之药 , 服后嘱其 盖被 安卧 , 之汗 出。并 助
水肿的中医辩证论治

水肿的中医辩证论治1.风水相搏证: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无汗,肢节酸楚,小便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疏风解表、利水消肿。
越婢加术汤加减。
2.风热水停证:眼睑浮肿,延及全身,来势迅速,发热,微恶风寒,咽喉红肿疼痛,身发疮疖,甚则溃烂,小便不利,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疏风情热、利水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蝉衣、片参等。
3.水湿内停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不易随复,小便短少,身体闲重,胸闷腹胀,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濡缓。
化湿利水。
丘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4.湿热窒盛证:遍身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脘腹胀闷,烦热口渴。
小便短黄,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清热利湿消肿。
疏凿饮子加减。
5.脾气虚水泛证:下肢肿胀,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痞满胀闷,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声低气短,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脉弱。
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春泽汤加淮山、黄芪、防己等。
6.脾阳虚水泛证:肢体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畏冷肢凉,小便短少,大便或溏,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温补脾阳、利水消肿。
实脾饮加桂枝、黄芪等。
7.水气凌心证:水肿日甚,心悸胸闷,气息喘促,倚息不得卧,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胖,脉弦细。
温补心阳、化气行水。
真武汤加减。
8.血瘀水停证:久病水肿,腹大青筋,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舌质紫暗,苔润,脉沉迟涩。
活血化瘀、化气利水。
血府逐瘀汤合四苓散加减。
9.肾阳虚水泛证: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少,四肢厥冷。
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白,舌质溯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济生肾气丸加减。
10.阴虚水停证: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滋阴利水。
六味地黄汤加猪苓、阿胶等。